吳川平息了心中的憤怒,仔細思考著組織了下語言,方才對著佩奇說道:“那位德國人當晚是這麽說的,從1820年到1870年這50年裏,歐洲人所創造的財富是過去一百年整個世界所創造財富的4倍;而從1871年到今日,歐洲所創造的財富又為此數值之5倍。他預計這個財富創造的速度在未來還將進一步提升。”


    佩奇對於吳川所說的這一點也是微微點頭,表示自己也是認同這個觀點的。畢竟在過去一百年裏,美國從一個蠻荒之地變為今日的工業之國,身為美國人的他是不難理解這個工業化的發展速度的,這也是他不能認同吳川認為俄國的工業化速度是無法維持下去的意見的原因。


    老實說,如果撇開當晚那位德國客人對於東方人和美國人的態度,佩奇以為這位德國人的科學素養還是相當高的。當然,他並不認為德國人對於東方人的鄙視有什麽問題,事實上美國人對於有色人種的看法也是大抵如此,隻是他們不能忍受歐洲親戚們把自己也歸類為美洲蠻子而已。


    吳川卻沒有再注意他的神情,而是把全部精神都浸入到了自己的思考當中去,“自人類有文字記錄以來,我們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狀況,人類創造的財富居然能夠豐富到人類自己也享受不完的程度。


    當然,這隻是一個趨勢而不是現實。真正的世界現實是,人類工業文明所製造的工業品數量明顯超出人類消費能力的總和。這才讓各國的企業家們產生了那樣一個錯覺,即他們能夠生產出滿足全人類所需的工業品。


    如果我們這個世界是統一在一個政府之下的單一國家,那麽這個政府還可以通過縮減企業的產能,提高人民的消費能力,從而確保企業不會因為生產能力太高而導致自己破產。


    畢竟一個企業生產出來的工業品無法銷售出去,就意味著死亡。而一家企業的死亡,將會帶來一係列的連鎖反應,銀行和債權人收不回自己的投資,工人失業,生產原材料的農民賣不出自己的產出等等。


    這種企業的死亡就如同工業文明的瘟疫一樣,是會成片傳染的。因為工業文明的本質就是建立在社會化大分工的基礎之上,所以一個企業倒下必然會連累一片關聯企業,而一片企業倒下就會連累上下行業,最終造成工人失業買不起農產品,而農場主賣不出農產品就無法消費工業品,銀行收不回貸款而破產,從而造成整個市場的大蕭條。


    對於以資本主義理念治理國家的單一工業國來說,這樣的工業文明瘟疫就如同中世紀的黑死病一樣無法對抗,大家隻能龜縮在鄉下的田莊之內,等待著這瘟疫的自然終結。


    但是對於目前分裂的世界而言,想要戰勝這個瘟疫就隻有一個辦法,用武力解決他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從而為本國的企業占有更多的市場,從而以他國企業死亡來換取本國企業的生存。


    就如同今日歐洲上層人士認為各國之間必有一戰,事實上他們的預測是正確的,唯一的問題隻是時間上的不確定而已。


    了解了這個前提之後,我們再來看俄國的工業化進程,想要維持俄國目前工業化的速度,就必須要做到兩點,資本的注入和一個充滿需求的市場。


    俄國是一個幅員遼闊和人口眾多的大國,這個國家一半以上的工業品都要仰仗外國輸入,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俄國似乎已經解決了一個難題。


    但俄國同樣也是一個資本匱乏的大國,其工業化的資本來源有二,外國資本的注入和本國農產品的輸出。這樣我們很快就能得出一個結論,一旦歐洲發生了戰爭,輸入的外國資本中斷,俄國的工業化速度勢必是要跌落的。


    而以俄國惡劣的地緣環境,一旦歐洲發生了戰爭,他的貨物進出通道就被斷絕了,那麽農產品的出口也就中斷了。


    沒有了外國資本的注入和本國農產品的出口,俄國的企業就得不到資金生產,而鄉村的地主和農民就沒有資金消費工業品,最終同樣會讓俄國被迫的、強製的進入大蕭條之中。被斯托雷平先生從鄉村趕出來的數百萬農民,一旦失去了生存的希望,那麽就會成為革命之火藥。


    所以,斯托雷平先生此刻最能做的隻有向上帝祈禱,祈禱在俄國工業化完成之前不要爆發全歐戰爭。這樣他的土地改革才不會變成俄國革命的導火索。”


    佩奇久久無語,當吳川替他撥開了籠罩在世界之上的這層迷霧之後,憑借著他的知識儲備自然就能得出和吳川近乎一致的結論。


    比如這些年來俄國同德國之間的貿易爭執。在1879年之前德國進口了俄國農業出口產品的30%,但是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世界農業危機,即農業的生產過剩。為了保護容克地主們的利益,1879年德國政府頒布了法令,對俄國進口牲畜進行檢疫措施,從而完全禁止了俄國牲畜的進口。


    這一舉動大大的損害了俄國地主的利益,並激發了俄國的反德思潮。之後德國又對進口穀物實行征稅,其對俄國農業的打擊還超過了對進口牲畜檢疫的行動。


    同樣的,1876年起俄國提高了進口稅,並決定采用黃金征收關稅,按照紙幣盧布的匯率,相當於提高了48%的稅率。從此,俄國采取了逐年增加保護關稅的舉措,以保護國內的工業。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德國資本在俄國市場所占的份額開始逐年減少。


    過去佩奇不明白,為何俄國和德國明明在政治上結成了同盟,卻要為小小的貿易爭端起這樣的口角,導致兩國人民漸行漸遠。但是現在套用了吳川的觀點之後,這一切就解釋的通了。


    德國想要為本國的企業擴大市場,就不能不如此對待俄國;而俄國為了發展本國的工業,不至於成為德國企業的殖民地,就不能不做出提高關稅的舉動。政治終究是服從於物質利益的。


    而1904年締結的英法協約和1907年締結的英俄協定,也是基於同樣的原則。三個擁有廣闊市場和原料產地的國家,試圖毀滅或削弱德國的工業力量,從而讓本國的企業獲得繼續發展的前景。


    沉吟了大半天之後,佩奇這才不確定的說道:“所以,一場涉及全歐的戰爭已經不可避免,而真正危險的其實還不隻是俄國,而是被限製了發展空間的德國?”


    吳川平靜的點了點頭道:“是,德國人引以為豪的科技力量,還不足以打破英法俄三國給他設下的鐵籠子。但是他們現在所擁有的工業能力,卻足夠將現有的世界秩序打出一個縫隙來,令一切被壓迫的民族獲得一個喘息的機會。猶太民族和漢民族應當聯合一切受壓迫的民族,借助這道縫隙破開一個洞口,進一步的動搖現有的世界秩序,從而獲得完全的民族獨立。”


    佩奇甚為不解的問道:“這樣一場大戰如果一次能夠摧毀德俄兩個大國,削弱英法兩個列強,為什麽還不能瓦解現在的世界秩序?”


    “是三個,失去了德國的支持,奧匈帝國也是不能存在的。”吳川看著佩奇說道,至於為什麽不能瓦解世界秩序,當然是因為還有一個歐洲遠親美國的存在,歐洲的衰落隻不過是給了美國崛起的機會,美國人是不會放棄取代英國統治這個世界的,當然這話吳川就不會對一個美國人說了。


    他口中接著說道:“在現有的交通方式沒有做太大的改變之前,想要統治世界就得先控製海洋。德國人是無法挑戰英國在海上的力量的,所以這場歐洲戰爭的關鍵必然是陸地之上。


    那麽隻要英國的海軍力量不受太大的損失,英國又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這個由英國人用100年建立起來的世界秩序就不會徹底崩潰。”


    佩奇雖然知道吳川不是預言家,但也還是忍不住向他問道:“這麽說來,我應當奉勸我那些德國親戚從德國離開了。吳,你覺得這場戰爭會在何時爆發?”


    吳川當然知道戰爭會在1914年爆發,但他才不會這麽傻乎乎的說出來,徒惹對方的疑惑。因此在一番思索之後,他才說道:“這場戰爭的爆發時間誰也難以預料,也許明天一早醒來,戰爭的消息就傳來了;也許在過上十年,戰爭也沒有爆發。


    但我以為,時間還是站在英、法、俄三國這邊的,畢竟每過一天俄國的工業化程度就更增加一些。俄國既是三國中實力較弱的一方,同樣也是三國中最具有戰爭潛力的一方。


    這場戰爭的爆發時間將會取決於德國人對於俄國的焦慮程度,當德國人意識到如果不發動戰爭就無法再用戰爭消滅俄國的工業能力時,戰爭自然就會爆發了。


    不過我勸你要慎重的考慮一下,如何勸說你的德國親戚妥善離開,以目前歐洲各國的反猶情緒,在戰爭爆發前逃離德國,隻會讓德國人把猶太人視為背叛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火熱的年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富春山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富春山居並收藏火熱的年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