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裏,董卓就是這般左右跳轉,未贏得太大功績,才成為“盧植第二”被皇帝撤下。</p>


    當然,比較而言,盧植是真正的智謀之輩,董卓於廣宗等戰場,卻如“小白”。</p>


    劉祈尚不能為全局憂心,就很快為自己憂心了。</p>


    “將軍命令,所有招募之鄉卒,全都放下手中事務,明日開始,以近幾日建造之器械,全力以奪廣宗城!”</p>


    半個時辰後,當一名軍吏來到劉祈所處營帳,傳達此項命令後,劉祈便知道,他們這兩日的安逸結束了。</p>


    他本以為能這般安生下來,待到董卓之後,朝廷換將,黃巾軍勢弱被摧時,尋機為杜鄉眾人覓得一份戰功。</p>


    但沒想到,當天夜間,董卓親自下達的軍令,令人生出憂慮及無力感。</p>


    生逢於這個世道裏,到處都寫著“吃人”兩個字。</p>


    若非他是一亭亭長,又領導杜鄉幾十好人,加上能遇到諸葛珪,隻怕早在來到前線的第一日,就與許多人一樣,永遠地躺在了廣宗城下。</p>


    非出門閥世家,或是地方有名有姓的豪族大戶,想要於亂世活下去,都很困難。建功立業,更是癡人說夢。</p>


    從蓋縣往來廣宗路上,劉祈也是第一次見到,東漢末年的亂世下,什麽叫人命不如草。</p>


    戰死、餓死、病死……</p>


    普通人實在有太多死法了,恐有隻有高高在上的權貴們,才能過得滋潤一些。</p>


    就像是對麵的廣宗城內,大良賢士張角,其之初衷,或真的是為貧困百姓而起事戰之,若是真能從根部改變這個時代,自是好的。但顯然,還是沒有成功。卻是直接加速了大漢王朝的覆滅。</p>


    如果沒有張角,本就充滿腐朽,需要一個英明帝王大力革新的大漢,也不過苟延殘喘罷了。</p>


    人常言之太平盛世,而今的大漢,何時才能看到真正的太平?</p>


    收到軍令後,劉祈召集眾人,說道了緣由。</p>


    隨之,他一個人站在營舍外,遙望遠方廣宗城上的火光。</p>


    不知道當下的張角,於廣宗城內,又在作甚。</p>


    就如同劉祈這個小人物,擔心自己還有手下杜鄉鄉卒的安危一樣,張角於廣宗城,也正是在憂心這黃巾軍的未來。</p>


    而今距離起事,已經過去了將近半年時間。</p>


    半年時間內,如在初期,他所領之大部人馬,自是勢如破竹。</p>


    但隨後,缺少統一而有力的指揮,這才讓漢軍逐個擊破。</p>


    除此之外,他所領導的黃巾軍內部,多短視之輩,為各自之利益,或多爭鬥……一件件事下,黃巾軍到了今日這般地步,又有盧植等漢軍卓越將領指揮,是故,敗的並不冤。</p>


    但每想到,他積累十餘年之久,本該乘勢而起,卻為小人所害,倉促起事,為今日之果,種下了因。</p>


    </p>


    張角這位梟雄,內心也難免生出悔恨之意。</p>


    論今日廣宗之圍,張角實際是有預料的,他使得弟弟張寶,進駐曲陽,與廣宗互成犄角,這就是為了防止某一處城池遇到危機,好做救援。</p>


    可惜的是,漢軍主力之部防守太過嚴密,又有各方麵的募兵,源源不斷趕來戰場,這等情況下,想要衝破包圍,便顯得很是艱難,唯有靜待時機。</p>


    而他本人,於當前的漢軍主將董卓,並不懼怕。</p>


    董卓是行走在草原上的野狼,並不知太多中原戰場之打法。</p>


    他張角真正害怕的乃是盧植,盧植連破他所率之部,將其部打敗、打殘,就算是兵圍廣宗,也顯得很有章法。若是繼續沿用盧植的辦法,廣宗城破不遠,城內他和所領之部,也將迎來末日。</p>


    然來的是董卓,而今隻會不計傷亡之強取,恰為城內黃巾軍提供了喘息之力,也正是他願意看到的。</p>


    且除了盧植,張角還擔憂一個人,那就是皇甫嵩。</p>


    數月來,皇甫嵩於另外幾個戰場,也都大獲全勝,殺死黃巾軍無數,這讓張角非常心痛。</p>


    舍內晃動的燈火下。</p>


    張角半握在病榻上,手中所拿的,正是近兩日來,城內想辦法從城外獲取的情報。</p>


    他看了一小會,便覺心中慌悶,不自覺地咳嗽了兩手。</p>


    待伸出手後,看向手掌心的血絲,心歎自身或時日無多。</p>


    若他不再,黃巾軍該如何?</p>


    戰事又該如何?</p>


    張角亦是明白,他本人就是黃巾軍靈魂所在,若自身有三長兩短,隻怕黃巾軍信仰崩塌,再無再戰之力。</p>


    念及此,張角正向出言,喚侍從說些什麽。</p>


    舍門忽然敲響,然後弟弟張梁踏了進來。</p>


    兄弟三人,張角排行老大,張寶乃是張家次子,張梁是為老三。</p>


    二弟張寶,性情穩重,素有謀略,這也是為何張角能放心讓之單領一路大軍,之行曲陽重任。而三弟張梁,性情剛猛,於軍事之上,略有謀略,張角於此有所擔憂,故將張梁喚來身邊,好親自以做照看。</p>


    觀察到大兄張角臉色比昨日還要難看,病態之色,更加嚴重,張梁心驚不已,忙走進病榻,將張角攙扶做起,道:</p>


    “兄長,如醫工所言,你還是當多加歇息,斷然不能再這麽操勞。</p>


    你乃是我等黃巾軍之主心骨,一定要好生保養身體。</p>


    而今這天下,被炎漢朝廷所奴役,百姓多困難,也唯有大兄你,才能帶領我等,興這黃天之世,解救天下苦難之百姓。</p>


    但請一定要保重身體才是!”</p>


    張氏三兄弟,甚是團結一致,個中長相,也是相似,隻是脾氣千差萬別。</p>


    弟弟張梁這般關心,張角早解其意。</p>


    年四十有六的他,身體本不算特別健康,這主要還是原於十多年裏,左右奔波傳教所致。今歲以來,自是越發有些吃不消,積累成疾,方如現在這般。</p>


    為張梁攙扶,張角緩緩坐在下方小桉,喝了口稠密的藥湯,搖頭道:“人一年長,就不得不服老。</p>


    但以我之身體,你也不用太過憂心。</p>


    而以生老病死,本就是人之常情罷了。</p>


    便是我死,於我等黃巾軍而言,亦非是重點,唯有黃巾軍一同努力下,這世道終將迎來真正的太平!”</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中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拾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拾新並收藏漢中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