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曹操的問詢,許攸、陳群等,並不意外。


    自從今日之事後,而今的局麵,越發向有利劉祈掌控朝野的方向發展。


    特別是王允、陳琳、盧植等人的意見不明,更加劇了這種情形的變化。


    曹操、劉備、陶謙,今尚留在京師,但若不能在京師站穩腳跟,獲得相應支持,接下來被排除於朝堂事外,被迫返回駐守之地,乃是早晚。屆時,朝廷許為劉祈完全掌控。


    更令人感到麻煩的是,曹操目前於朝廷任命下,還繼續擔任著兗州牧一職。然兗州大部以為劉祈所得,曹操也已自領豫州牧。


    接下來的兗州,又該如何處置?


    若是戰事,程昱等人於後方,雖有準備,然並不算充分。


    特別是南陽戰事的突然爆發,讓很多人都預料不到,亦使人惶惶。含臨近的潁川之地,也將處於危機之間。


    更別說,袁術麵向沛國的虎視眈眈,使得整個兗、徐之地,都籠罩上了一層戰事的陰雲。


    再往北,青州麵對冀州之戰,隨著袁紹之死,結果可想而知。劉祈以青州之於兵力,控製冀、幽之地,不遠矣。


    形式變化之外,也有規律可循。


    隨著劉祈勢力的擴大,曹操不僅擔心朝堂,乃至於天子,會為劉祈挾持,更憂心的是在北方的全麵失利。


    他一些具體問題,雖沒有問出,但許攸、陳群等,莫不是聰明人,隻是略一遐思,就想到了其中的內情。


    “阿瞞……”


    許攸這一開口,就吸引了所有人的視線。


    曹營之內,仗著同曹操熟悉,另有這次對曹操的相助,以曹營得河南多處縣地,許攸便是當著外人,那也是直呼曹操的小名。


    見此,曹操麵上沒有表示,但心裏對這位好友,還是有些不滿的。


    他之今日,已非昔日。


    許攸如此,分明顯得有些無禮。


    但曹操很好的將之心思收攏起來,頷首道:“子遠有何話,不妨之言,舍內皆無外人!”


    許攸下意識側眸,回首看了眼呂布。


    對於曹操將呂布此人,收入帳下,他是不認可的。可為收攏人心,特別是這些時日來,於袁氏降將的拉攏,以顯之胸懷,倒也能從義上理解。


    感覺到許攸的目光,呂布微抬頭,隻是在望去見,許攸已經轉首,麵向曹操道:“今之於局麵,於阿瞞處事,相當不利也!


    劉希德而今已漸漸贏得朝內人心,特別是今日這一出,讓很多人心思都有放緩。以明日賞罰之議,或以之本人之部,也將為王允等人認可,而戍衛京師。


    一旦如此,劉希德勢必會光明正大,得有雒陽之地,即以河內、河南,河東。


    於之得取冀州後,勢必會將冀、幽、青、兗,連在一起。


    以之作為,試問這天下,不僅是阿瞞,還有其他人,若袁公路,劉景升之屬,誰能阻之?


    如此,還不論陶謙這等依附者。”


    許攸這一番話,直接將情形擺到了明麵之上,聽得陳群等人,頷首不已。


    在局勢方麵,不得不說許攸視線的廣闊,思緒之通達,隻是在為人方麵,不懂謙虛守禮,常居功自傲。持續下去,必將惹來禍事,但同其他人無大關係,也都懶得提醒。


    許攸話語微微一頓,又道:“阿瞞斷不能看之事成,而今劉希德勢強,我等弱,當以聯合眾人之。


    此中之於首要,便是京師,斷不能完全落入其人手中。


    在此,阿瞞當加緊聯係相應之人,共同處之。


    攸不才,願為阿瞞連夜處置此事!”


    許攸言罷,站在原地,保持躬身之態。


    曹操則是從桉幾處站起,於原地來回走動,他俯視下首陳群等人麵容,思索了數息時間。


    以許攸之言,他自是明白其中意義。


    隻有阻止了劉祈在朝堂的把控,以聯合朝臣相抵,才能讓劉祈欲挾持朝堂的想法破滅。便是將來於兗州等地,再度爆發戰事,也不用擔心劉祈會以朝廷大義而攻之。此外,將來甚至可以借朝廷,借天子之名,而聯合群雄,以戰實力越來越強的劉祈之部。


    冀、兗之地,一旦為劉祈控製,失了北方大勢,少起來之機,也是曹操不願看到的。


    而今需要的,恰也是對王允等人說服。


    根據他對王允等人所知,此中人者,多為忠事朝堂者,迫不得已,必也不想看到劉祈在朝中實力過大,以致大權獨攬之,成了第二個袁紹。


    當然,若是將自己放在劉祈的位置上,他曹孟德必回想盡辦法成事,以將天子而迎。


    “且都勞煩子遠了!”


    思緒隻在刹那,當其他人還處於深思之間時,曹操已經來到許攸麵前,握緊雙手,感歎道。


    當夜間,不僅是許攸,陳群等幕僚,甚至曹操自己,也親往拜訪了一些人。


    這其中,就包括這次討伐袁紹,而立下大功的劉備。


    來見劉備,是曹操親自來的。


    因在雒陽沒有住舍,為京師官吏安排,劉備帶著關羽、張飛等一些將領,親兵,暫住在驛舍之地。至於大部人馬,同其他各部一樣,處於雒陽城外的營帳裏。


    曹操到來的時候,劉備實正在寫信。


    此間之信,也是給劉表送去。


    至少在當前,他還寄人籬下。一些匯報,也當告之。但他同劉表之間,也非“恩主”關係,都是相互合作。


    像下午回來,同簡雍等人商議的那樣,等朝廷的賞賜下來,再確定是否回往荊州。


    從處事上看,劉表於他雖說重用,但皆為平息地方之亂。特別是還在持續的荊南叛亂,以當地的惡劣環境,如簡雍建議般,不如不去,其所領人馬,實則很容易陷在其中。


    這次主動請命討袁,劉備也有暫離荊南戰場,離開荊州劉表,謀求新道路的想法。


    於此間,就不得不提及一個人,好友公孫瓚。


    今日的公孫瓚,據說圍困於城內有數月,想到當日南下,而非北上,劉備情不自禁,有些唏噓。


    “主公,曹將軍請見,已在驛舍之外!”


    部將關羽的聲音,從門外傳來,正做遐思的劉備,聞言神色一動,他邊放下筆墨,邊向外道:“雲長,且請曹將軍於旁舍相待,我速速到來!”


    “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中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拾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拾新並收藏漢中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