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白離去後,蘇桐感歎道。
“武白武子瞻?如此少年。奇哉怪也!河洛武氏?嗬!盡數天下大族,未曾聽聞!這小子,十有八九出自太尉府!”
……
三月十五,蘭陵城張燈結彩。自平帝繼位,天下文風大勝。各地文會湧現。
其中平帝時,獨占鼇頭者,當屬驪山文會。
八王之亂後,遷都揚州城,明湖文會繼承了驪山文會的地位。
蘭陵城三月十五的早春文會,比之別處隨略有不如,但在蘭陵城來說,卻是數一數二的。
武白用過早飯後。帶著籬落,乘坐馬車往平頂山方向走去。
平頂山,坐落於蘭陵城外北部。離北城門不過五裏左右。
據蘭陵城的老人說,此山以前不叫這個名字。周帝國崩滅後,十八路諸侯混戰。
臻武帝於此山大戰一路強大諸侯。就地取材製作床弩(投石機)。一戰過後,這座山被掘成平頂。故此而得名蘭陵城早春文會將於此地舉辦。
北城門內。馬車一輛接著一輛排隊出城。在馬車內向外看。眼前的景象,讓武白嘀咕道。
“謔!堵車啊!”
坐在旁邊的籬落,不知道這是什麽梗。以為武白要堵劫士子。小心翼翼對武白說道。
“在這裏動手?公子!咱們沒戴麵巾!”
聽到這話武白一愣,好半天才反應過來。哭笑不得的扶額!
這樣的表情,讓籬落以為,武白認識到了計劃不可行!心中有些暗喜。原來大總管交代的事,也不是那麽難辦嘛。
離開蒼龍城時,溫仲交代籬落。既然卸下暗影衛統領一職。做為武白的侍女,就要為武白查缺補漏。
……
出了北城門,武白發現,到平頂山的一路上。不時有士卒列隊遊弋。
到了山腳,讓車夫在茶棚歇腳等待。武白帶著籬落向山上走去。
“子瞻兄!子瞻兄!”
剛上山,準備尋個位置。武白就聽到有人在喊自己。
目光掃去,便看見許義等人,在一處涼亭中聚集。微笑著與他們點頭致意,許義邁步向著武白走來。
“子瞻兄!若不嫌棄,與我等同座如何?”
許義相邀,武白沒有拒絕,對他說道。
“問天兄客氣。愚弟正愁無處落腳呢!”
“哈哈!我等此前還在心憂。如今子瞻兄到來,不甚欣喜!”
許義上前一步,與武白把臂而行。看的出來,這位許氏少主頗有手段。
進入亭中,與其他士子互通姓名後。武白便不再多言,隻聽他們談論。
從這群士子的談論中。武白得知,蘭陵的早春文會,是許氏聯合蘭陵商會舉辦的。
而中秋文會,則是蘭陵的另外兩個大族舉辦。
二者一直處於競爭狀態。都希望自己的文會奪得“蘭陵文會”之名。
文會之名代表著影響力,每個郡城都有不少文會。而能以郡名命名的。那就代表著力壓郡內,獨占鼇頭。
明湖文會,又稱為帝國文會,代表著大臻文會,其居第一。
蘭陵的兩大文會競爭多年。這幾年來,早春文會以顯頹勢。許義他們所說的心憂,就是這個原因。
半個時辰後。許義父親,蘭陵許氏的族長許文山,郡守蘇桐,郡丞何東啟。蘭陵書院院老李慕出現!
郡丞何東啟一番勸勉激勵後,許文山定下這次魁首獎勵,早春文會正式開啟。
蘭陵書院院老李慕出第一題,“春景”!
士子們或欣喜,或沉思。片刻之後,紛紛開始動筆。籬落一邊研墨,一邊時不時看一眼武白,一副期待不已的樣子。
等到籬落備好筆墨,武白動筆。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籬落看著武白的落款,著急的說道。
“公子,錯了!錯了!”
武白看著一臉焦急的籬落,看看詩,沒錯字啊!於是逗弄道。
“謔!你這丫頭厲害啊!都會評詩了!哪裏錯了?”
“不是詩,是名字啊!名字寫錯了!”
“大驚小怪,這叫筆名!你個丫頭片子知道什麽!”
武白是故意寫上這個名字的,反正在這個世界,這詩算是自己的了。
給原創作者個提名。也算是尊重版權了吧!
許義等人很期待武白這次的作品。作完詩後,第一時間路過來看武白的作品。
“花落知多少,花落知多少!點睛之筆啊!”
“用詞通俗易懂,意境渾然天成!子瞻兄大才!”
“咦!子瞻兄,這落款……”
蘇亮發現了武白的不尋常落款,有些猶豫的問道。
“義昌兄不必驚奇,這詩是我抄來的!”
眾人一臉不相信的表情,不過心裏怎麽想的。旁人可就不得而知了。
但武白不一樣啊,他有破妄這一手段。集中心念探查一番。
“提示:武子瞻性子有些怪異啊!”
“提示:我就說嘛,十四五歲怎麽能有‘直把揚州作洛州’的情懷!遷都時他可能還不記事呢!”
“提示:如此文采,性子灑脫不圖虛名,倒是正常!”
“提示:……”
眾人想法千奇百怪,不過都可以分為相信武白有文采,不相信武白有文采兩類。
等到半個時辰,第一輪命題結束,士子們的作品全部被收走。
沒有人注意到,一名素衣老者,出現在平頂山上。素衣老者與蘇桐交談幾句後。
原本郡丞出第二題,卻換成了郡守蘇桐親自出題。
“如今天下,戰亂不休!段遼覆滅。雖去了一方亂臣賊子,卻苦了百姓!爾等士子當體會百姓疾苦。
這第二題,便以段遼國覆滅後的營州百姓為題!”
蘇桐話語剛落,士子們開始議論紛紛。有些士子腦海中都沒有營州的畫麵,怎麽能做的出來。
這第二題,絕大多數士子都無從下筆。到最後有作品者渺渺幾人。
武白雖沒去過營州,也不了解哪裏是什麽景象。但地球影視作品中。城破國滅的景象不知道看過多少次。
提筆而動,一首杜甫的《春望》出現在這個世界。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
“武白武子瞻?如此少年。奇哉怪也!河洛武氏?嗬!盡數天下大族,未曾聽聞!這小子,十有八九出自太尉府!”
……
三月十五,蘭陵城張燈結彩。自平帝繼位,天下文風大勝。各地文會湧現。
其中平帝時,獨占鼇頭者,當屬驪山文會。
八王之亂後,遷都揚州城,明湖文會繼承了驪山文會的地位。
蘭陵城三月十五的早春文會,比之別處隨略有不如,但在蘭陵城來說,卻是數一數二的。
武白用過早飯後。帶著籬落,乘坐馬車往平頂山方向走去。
平頂山,坐落於蘭陵城外北部。離北城門不過五裏左右。
據蘭陵城的老人說,此山以前不叫這個名字。周帝國崩滅後,十八路諸侯混戰。
臻武帝於此山大戰一路強大諸侯。就地取材製作床弩(投石機)。一戰過後,這座山被掘成平頂。故此而得名蘭陵城早春文會將於此地舉辦。
北城門內。馬車一輛接著一輛排隊出城。在馬車內向外看。眼前的景象,讓武白嘀咕道。
“謔!堵車啊!”
坐在旁邊的籬落,不知道這是什麽梗。以為武白要堵劫士子。小心翼翼對武白說道。
“在這裏動手?公子!咱們沒戴麵巾!”
聽到這話武白一愣,好半天才反應過來。哭笑不得的扶額!
這樣的表情,讓籬落以為,武白認識到了計劃不可行!心中有些暗喜。原來大總管交代的事,也不是那麽難辦嘛。
離開蒼龍城時,溫仲交代籬落。既然卸下暗影衛統領一職。做為武白的侍女,就要為武白查缺補漏。
……
出了北城門,武白發現,到平頂山的一路上。不時有士卒列隊遊弋。
到了山腳,讓車夫在茶棚歇腳等待。武白帶著籬落向山上走去。
“子瞻兄!子瞻兄!”
剛上山,準備尋個位置。武白就聽到有人在喊自己。
目光掃去,便看見許義等人,在一處涼亭中聚集。微笑著與他們點頭致意,許義邁步向著武白走來。
“子瞻兄!若不嫌棄,與我等同座如何?”
許義相邀,武白沒有拒絕,對他說道。
“問天兄客氣。愚弟正愁無處落腳呢!”
“哈哈!我等此前還在心憂。如今子瞻兄到來,不甚欣喜!”
許義上前一步,與武白把臂而行。看的出來,這位許氏少主頗有手段。
進入亭中,與其他士子互通姓名後。武白便不再多言,隻聽他們談論。
從這群士子的談論中。武白得知,蘭陵的早春文會,是許氏聯合蘭陵商會舉辦的。
而中秋文會,則是蘭陵的另外兩個大族舉辦。
二者一直處於競爭狀態。都希望自己的文會奪得“蘭陵文會”之名。
文會之名代表著影響力,每個郡城都有不少文會。而能以郡名命名的。那就代表著力壓郡內,獨占鼇頭。
明湖文會,又稱為帝國文會,代表著大臻文會,其居第一。
蘭陵的兩大文會競爭多年。這幾年來,早春文會以顯頹勢。許義他們所說的心憂,就是這個原因。
半個時辰後。許義父親,蘭陵許氏的族長許文山,郡守蘇桐,郡丞何東啟。蘭陵書院院老李慕出現!
郡丞何東啟一番勸勉激勵後,許文山定下這次魁首獎勵,早春文會正式開啟。
蘭陵書院院老李慕出第一題,“春景”!
士子們或欣喜,或沉思。片刻之後,紛紛開始動筆。籬落一邊研墨,一邊時不時看一眼武白,一副期待不已的樣子。
等到籬落備好筆墨,武白動筆。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籬落看著武白的落款,著急的說道。
“公子,錯了!錯了!”
武白看著一臉焦急的籬落,看看詩,沒錯字啊!於是逗弄道。
“謔!你這丫頭厲害啊!都會評詩了!哪裏錯了?”
“不是詩,是名字啊!名字寫錯了!”
“大驚小怪,這叫筆名!你個丫頭片子知道什麽!”
武白是故意寫上這個名字的,反正在這個世界,這詩算是自己的了。
給原創作者個提名。也算是尊重版權了吧!
許義等人很期待武白這次的作品。作完詩後,第一時間路過來看武白的作品。
“花落知多少,花落知多少!點睛之筆啊!”
“用詞通俗易懂,意境渾然天成!子瞻兄大才!”
“咦!子瞻兄,這落款……”
蘇亮發現了武白的不尋常落款,有些猶豫的問道。
“義昌兄不必驚奇,這詩是我抄來的!”
眾人一臉不相信的表情,不過心裏怎麽想的。旁人可就不得而知了。
但武白不一樣啊,他有破妄這一手段。集中心念探查一番。
“提示:武子瞻性子有些怪異啊!”
“提示:我就說嘛,十四五歲怎麽能有‘直把揚州作洛州’的情懷!遷都時他可能還不記事呢!”
“提示:如此文采,性子灑脫不圖虛名,倒是正常!”
“提示:……”
眾人想法千奇百怪,不過都可以分為相信武白有文采,不相信武白有文采兩類。
等到半個時辰,第一輪命題結束,士子們的作品全部被收走。
沒有人注意到,一名素衣老者,出現在平頂山上。素衣老者與蘇桐交談幾句後。
原本郡丞出第二題,卻換成了郡守蘇桐親自出題。
“如今天下,戰亂不休!段遼覆滅。雖去了一方亂臣賊子,卻苦了百姓!爾等士子當體會百姓疾苦。
這第二題,便以段遼國覆滅後的營州百姓為題!”
蘇桐話語剛落,士子們開始議論紛紛。有些士子腦海中都沒有營州的畫麵,怎麽能做的出來。
這第二題,絕大多數士子都無從下筆。到最後有作品者渺渺幾人。
武白雖沒去過營州,也不了解哪裏是什麽景象。但地球影視作品中。城破國滅的景象不知道看過多少次。
提筆而動,一首杜甫的《春望》出現在這個世界。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