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天南山。


    牧正陽背著藥簍在山上轉悠了小半天,在一處濕冷的山溝裏找到了豆蔻結的果實,在第二峰南麵的山上發現一棵白色的丁香,在潮濕的溪流邊上割了一小片綠油油的茅香,製作東坡聞思香的幾位輔助材料收集全了一大半。


    不過關鍵的旃檀在明清時代就幾乎被砍伐完了,目前大都是從印度、泰國、馬來西亞等地進口,即便天南山有著天然藥庫的美譽,想找到天然旃檀的概率也微乎其微。


    牧正陽沒有找到旃檀,這本來就在預料之中,心裏沒有任何失望的情緒,還意外的發現十幾株野生桂花樹。


    正直金秋時節。


    十幾株野生桂花樹上開滿了黃色、白色的小花,幾隻五顏六色的小鳥停在樹梢嘰嘰喳喳,遊蕩在林間的山風也染上了桂花馥鬱的香氣,遠遠地就可以聞見。


    牧正陽想起了楊萬裏的《詠桂》,“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


    之前從《北山酒經》推演出來的酒方中,‘桂花酒’其核心原材料就是桂花。


    “旃檀可遇而不可求,東坡聞思香遙遙無期,且先做一壺‘桂花酒’吧!”


    牧正陽在山間隨心所欲,想到何事便做何事,到樹上采集了半簍桂花。


    回到望日崖南山書院,便著手準備釀製桂花酒。


    牧正陽從香譜中得到了啟發,在釀製桂花酒的時候還加入了采集到的幾味可以入藥的香料。


    第二天。


    桂花酒成,香飄十裏。


    懸崖之下樟樹村的村民都聞到淡淡的桂花香味,但本來就是金桂飄香的時節,也沒有人去仔細追究。


    “‘桂花酒’這個名字太俗氣,換作‘秋風來’吧!”


    用桂花釀製的‘秋風來’粘稠綿甜,牧正陽坐在院子裏一邊讀著《琴操》,一邊用小盞喝著‘秋風來’。


    此時。


    有一位老者以及一位穿著黃色僧袍的中年僧人,正走在從樟樹村到天南山望日崖的路上,老者就是昨天來過一趟的趙雨石,而中年僧人卻是溪中縣縣城鐵山金魚湖大門寺的主持圓通。


    圓通虎背熊腰走在山路上就像平地一樣,可他除了是鐵山金魚湖大門寺的主持外,還是澤安市書法界的一把強手,甚至有著澤安市行書第一的美譽,在整個漢江省除了幾位書法界的大佬,也無人可出其右。


    趙雨石昨天用手機拍攝了兩張牧正陽《竹石》、《飲酒》照片,回到家裏後便發在澤安市書法家協會的微信群裏,圓通看到牧正陽寫的《飲酒》後便強行跟來看看,而趙康平、邱定禮、王立剛、吳建國等人都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再次陪趙雨石進山來找牧正陽,也樂有圓通這麽一個人作伴。


    “空氣中似乎有一股桂花酒的味道!”,圓通吸了吸鼻子道。


    “還真是,牧先生是位釀酒高手,想必是他在釀酒,但咱們還在山腳下,卻能聞到這酒香,等咱們上了山,又該是何等的香氣撲鼻?”


    趙雨石也吸了一大口,滿臉喜悅的神色說道。


    “哈哈,等下上了山,一定得討杯酒喝!”,圓通摸了摸肚子大笑著道。


    “走走走!”


    山上有酒香傳來,說明牧正陽極有可能在家,趙雨石全身充滿了勁頭。


    南山書院。


    牧正陽在院子裏一杯一杯地喝著,桂花酒‘秋風來’秉持了牧正陽一貫的風格,沒有經過蒸餾提純僅有十幾度,入口沒有絲毫醉人的感覺,。


    相傳李白飲此酒成詩百篇,故曆來文人到長安,專飲桂花稠酒。


    有的學子想做詩人,每次到酒店大飲尋覓靈感,但三碗下肚就大醉,語無倫次不識歸路。


    牧正陽喝得有點多,略微有點上頭的感覺,也有一種想寫字的衝動,將一張雪白的宣紙在長桌上鋪平,提筆蘸墨洋洋灑灑地寫下一首李白的《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寫完興盡,隨手將毛筆扔出了書院。


    趙雨石和圓通剛走到南山書院的門外,突然從書院飛出來一件未知物體。


    圓通反應敏捷伸出把未知物體穩穩地握在手裏,可筆尖上的墨汁卻有幾滴甩到光禿禿的腦門上。


    “哈哈,圓通師傅,你這姿勢是挺帥的,可咱們國家在八十年代就廢除了點戒疤的做法呀!”,趙雨石打趣道。


    “速度太快沒看清,誰知道是一支筆……”,圓通尷尬地說道。


    牧正陽聽到了外麵的聲音,把書院的門打開,見到了那天自己在鐵口巷救的那位老者,和一位手裏握著毛筆頭頂還有幾個墨點的僧人,他一眼就認出這支筆就是他剛才丟的那支。


    “那個……實在抱歉,我這山上幾乎常年沒人,沒想到會有這麽湊巧的事發生。”


    牧正陽看到這位僧人的樣子,立即明白剛才發生了什麽,帶著歉意向圓通說道。


    “沒事,沒事,你剛是在練字?”,圓通大口大口的呼吸著空氣中近乎實質的酒香氣,樂嗬嗬地問道。


    “瞎寫著玩,你們是到山上來找我的?”


    牧正陽聽說了這位老者是溪中縣縣長老爸的事,但他當初拒絕了他們的宴請,這時這位老者帶著一位和尚上山來了。


    “可算見到你了,我就是你當初在鐵口巷救的那位,之前想請你吃飯當麵道謝,可惜沒我那兒子沒有辦好,昨天我們一起上山了一趟,也沒能見到牧先生,今天終於見到你了!這是我收藏的幾幅字畫,送給牧先生來表達我的謝意!”


    趙雨石之前本來是打算送牧正陽幾幅他自己的得意之作,但昨天看到牧正陽寫的字後,他自己的得意之作便很難拿出手了,便把自己多年來珍藏的幾幅名家字畫給帶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澗書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佬夫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佬夫子並收藏山澗書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