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太後和年長女官外,誰也不知道那一日下午的上陽宮正殿之中發生了什麽。</p>
</p>
就連親手寫下那一封匭函的王景也不知曉。</p>
雖然他有心跟進此事的發展,但由於種種顧慮,最終還是放棄了神遊上陽宮的打算。</p>
從吳常的記憶中,王景得知了不少修行常識。其中讓他頗為感興趣的一點便是此方宇宙的護道之器——法寶。</p>
從練氣階段的法器和靈器,再到元神之上的法寶和靈寶,以及仙道修行所特有的性命交修之器,這種有別於王景前世所學,卻又能看到某些共通之處的體係讓他收獲良多。</p>
而王景眼下最大的顧慮,就是作為王朝帝都所在的雒城,有沒有可能出現威脅到自己的元神法寶?</p>
毫無疑問,這是肯定的。</p>
作為飛來院覆滅後的最大贏家,皇朝繼承了飛來院的哪些遺產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一件事,其中就有飛來院下落不明的眾多法寶。</p>
有些好事之人還列了一張榜單,將元芒界有史以來的二十三件法寶錄名其上,稱為異兵榜。因為其威力與武者慣用的神兵相比有若天壤雲泥,與之相比難免格格不入,故而稱之為異兵榜。</p>
按小道消息,異兵榜上前五的法寶,起碼有兩件被牢牢控製在皇朝手中,就連那些武道登仙的異姓王都不能動用。</p>
至於相對而言差了一籌的後續十八件,則眾說紛紜,但普遍都認為朝廷起碼擁有半數以上。</p>
因著此事,王景行事風格也收斂了一些,同時也理解了那些異姓王為何常年在外,輕易不入雒京。</p>
“想來我之前神遊雒城,下意識避開的那幾處地界,就可能有法寶存在。”</p>
王景麵前攤著一張雒京布局圖,是他憑著神遊時所見繪製而來,其上有幾處地界被他以朱筆勾出。</p>
“上陽宮、紫微城、太倉,乃至雒河和南市,這些地界互相呼應,似乎有某種陣勢蘊藏其中,鎮壓了天地元氣的變化。</p>
“‘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氣交。曰:何謂氣交?曰: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不管是仙道的引氣入體亦或是武道先天,修行時都注重人與天地相應,而有京師大陣橫隔在此,如何能安然修行?”</p>
王景擱筆,再一次認識到了雒城作為京師所在,究竟有多麽危險,足以稱得上是禁製森嚴。</p>
而這樣一來,隱在暗處蠢蠢欲動的麗娘等人,又會翻出怎樣的底牌?</p>
“真是越來越有趣了,修行之餘,將此作為一種調劑也未嚐不可。”</p>
王景可不想自己平澹的生活被突如其來的動亂打破,高度關注此事,防止一切滑向不受控製的深淵,也是讓自己免於災殃的一種手段。</p>
“引氣之上的存在,會受到雒京大陣的壓製。我一時之間也不必急於突破,順其自然即可。”</p>
出竅境界的修行本就在於壯大靈魂,而元神之下,誰人靈神又比得過王景?除非是那些荒古遺種,血脈不凡之輩。</p>
之前初試七葉樹的妙用,一縷分神借其去往了禹餘天,王景自此便有融貫仙武兩道的打算,不再追求貪速冒進。</p>
如今又得知了雒京大陣的存在,自身安全從某方麵而言也算是多了一層保護,更是不用著急。</p>
而進入引氣之後,七葉樹的第二枚葉子也對自己放開限製,屆時又能去往一方與前世、此方宇宙截然不同的天地,這才是王景最大的底牌。</p>
“現在,就看朝廷或者說太後本人,會對那封匭函做出什麽樣的反應了。”</p>
畢竟王景可是在經過慎重思考之後,在檢舉信中道明了自身家世來曆的。</p>
廟堂對此的反應,也決定了王景接下來可能的站隊。</p>
這也是一種投石問路。</p>
“青天莫起浮雲障,大道本無為;雲起青天遮萬象,有為皆是錯。”</p>
王景撤去雒京輿圖,口誦道歌,悠然自得地翻閱起青陽功來,靜觀其變。</p>
……</p>
太後的應子比王景預想之中來得還快。</p>
次日,王景方才做完早課,便聽得有人叩響門戶。</p>
他換了一身輕便大褂,此物是道門衣製中頗為常見的一種類型。因著佛道在元芒界中流傳久遠,哪怕現今已然衰落,一些習俗卻深入民間,難以更改。</p>
是以就算王景穿著大褂在外隨意行走,也不會有巡街衙衛前來盤問,隻當他是追求風雅的富家子弟。</p>
開啟院門,王景便見一眾人馬在外等候,為首的是一名清麗獨秀、上衫下裙的女官,其後跟著景行坊的坊正及本街街使,再往後則是一輛載著各色珍玩的車輿,有衙衛守護在側。</p>
鄰裏街坊們則躲在街頭巷尾向著這邊指指點點,評頭論足。</p>
王景心中有譜,但還是羊作不知道:“敢問閣下是?”</p>
“莫要問了,此乃宮中使者入堂降製。你還不趕緊灑掃門庭,接待貴客?”</p>
女官尚未開口,坊正便忍不住出言提醒。</p>
“不必如此,”女官笑著擺了擺手,“我就不進去了。慰勞製書共一百餘份,今日須得宣讀完畢,就不必在意一些繁文縟節了。”</p>
她看向王景,見其蕭疏軒舉,雙目清澈湛然,不禁微微一愣,頗有好感,笑道:</p>
“朝廷恩授,複太祖功臣清陽侯王曦之家,詔令有司求其子孫,鹹出庸保之中,並受複除,或加以金帛,用章中興之德。</p>
“令奉祭祀,世世勿絕。”</p>
說著便將手中製書交於王景,隨之而來的還有一方金印,三寸見方,上落龜鈕,仰脖直視前方,文曰“清陽郡侯”。</p>
金印輝煌不在,卻顯得古意盎然。</p>
“此乃曆代清陽侯傳承之物。郡侯千萬當心,不可將此印旁落外人。”</p>
女官鄭重出言。</p>
王景接過金印,略一摩挲便知其人為何出此言論。</p>
這枚清陽侯印竟然有著調動雒京大陣的部分權限!</p>
昨日,雒京大陣還隻是王景紙麵之上的推測;今日,他就證實了雒京大陣的存在,這不能不說實在是一種巧合。</p>
“一枚郡侯之印,便可以讓引氣修士或者先天武者無所顧忌的出手,那在此之上的郡公、國公乃至郡王,恐怕還能做到更多,更不用說那些親王及嗣王了。</p>
“而有著這般力量的宗室諸王,卻在十幾年前盡數沒在了深宮之中,折損無算。”</p>
道人看向女官,對方似有所覺,對著他微微一笑,繼續宣布起其他事情來。</p>
王景至此方知,如今少帝即將元服。為此,太後特地下了旨意,要求有司尋訪太祖昔年功臣之後,若有削爵除國者,詔複家,母嗣者複其次。</p>
興滅國,繼絕世,這是為少帝祈福,收攬人心啊。</p>
畢竟少帝元服,意味著最多再過幾年,太後就要還政了。</p>
此次複家者,共一百三十六人。其中又分為三等,依昔年功過進行劃分:上者恢複爵位;中者免除世代賦稅徭役,另有賞賜;下者隻免除一段時間的賦稅徭役,時間三至五年不等。</p>
王景是為數不多的上等複家對象,除了恢複爵位之外,還有實封二百戶的食邑,與先祖王曦相比,直接少了兩千戶,不過這也是正常現象,無可指摘。</p>
倘若是正常的沒落貴族在此,恐怕早就欣喜若狂,對太後表現忠心了,可惜王景對此並無實感,隻是略略感謝幾句,便結束了這次封賞。</p>
這讓那女官很是好奇,臨走前忍不住多看了王景幾眼,並提醒道:</p>
“經太後首肯,陛下有意特開製舉,專為恩賜,分文武二科,郡侯若是有意,不妨一試。”</p>
王景啞然,但很快笑道:</p>
“多謝使者提點,小侯當勉力而為。”</p>
</p>
就連親手寫下那一封匭函的王景也不知曉。</p>
雖然他有心跟進此事的發展,但由於種種顧慮,最終還是放棄了神遊上陽宮的打算。</p>
從吳常的記憶中,王景得知了不少修行常識。其中讓他頗為感興趣的一點便是此方宇宙的護道之器——法寶。</p>
從練氣階段的法器和靈器,再到元神之上的法寶和靈寶,以及仙道修行所特有的性命交修之器,這種有別於王景前世所學,卻又能看到某些共通之處的體係讓他收獲良多。</p>
而王景眼下最大的顧慮,就是作為王朝帝都所在的雒城,有沒有可能出現威脅到自己的元神法寶?</p>
毫無疑問,這是肯定的。</p>
作為飛來院覆滅後的最大贏家,皇朝繼承了飛來院的哪些遺產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一件事,其中就有飛來院下落不明的眾多法寶。</p>
有些好事之人還列了一張榜單,將元芒界有史以來的二十三件法寶錄名其上,稱為異兵榜。因為其威力與武者慣用的神兵相比有若天壤雲泥,與之相比難免格格不入,故而稱之為異兵榜。</p>
按小道消息,異兵榜上前五的法寶,起碼有兩件被牢牢控製在皇朝手中,就連那些武道登仙的異姓王都不能動用。</p>
至於相對而言差了一籌的後續十八件,則眾說紛紜,但普遍都認為朝廷起碼擁有半數以上。</p>
因著此事,王景行事風格也收斂了一些,同時也理解了那些異姓王為何常年在外,輕易不入雒京。</p>
“想來我之前神遊雒城,下意識避開的那幾處地界,就可能有法寶存在。”</p>
王景麵前攤著一張雒京布局圖,是他憑著神遊時所見繪製而來,其上有幾處地界被他以朱筆勾出。</p>
“上陽宮、紫微城、太倉,乃至雒河和南市,這些地界互相呼應,似乎有某種陣勢蘊藏其中,鎮壓了天地元氣的變化。</p>
“‘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氣交。曰:何謂氣交?曰: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不管是仙道的引氣入體亦或是武道先天,修行時都注重人與天地相應,而有京師大陣橫隔在此,如何能安然修行?”</p>
王景擱筆,再一次認識到了雒城作為京師所在,究竟有多麽危險,足以稱得上是禁製森嚴。</p>
而這樣一來,隱在暗處蠢蠢欲動的麗娘等人,又會翻出怎樣的底牌?</p>
“真是越來越有趣了,修行之餘,將此作為一種調劑也未嚐不可。”</p>
王景可不想自己平澹的生活被突如其來的動亂打破,高度關注此事,防止一切滑向不受控製的深淵,也是讓自己免於災殃的一種手段。</p>
“引氣之上的存在,會受到雒京大陣的壓製。我一時之間也不必急於突破,順其自然即可。”</p>
出竅境界的修行本就在於壯大靈魂,而元神之下,誰人靈神又比得過王景?除非是那些荒古遺種,血脈不凡之輩。</p>
之前初試七葉樹的妙用,一縷分神借其去往了禹餘天,王景自此便有融貫仙武兩道的打算,不再追求貪速冒進。</p>
如今又得知了雒京大陣的存在,自身安全從某方麵而言也算是多了一層保護,更是不用著急。</p>
而進入引氣之後,七葉樹的第二枚葉子也對自己放開限製,屆時又能去往一方與前世、此方宇宙截然不同的天地,這才是王景最大的底牌。</p>
“現在,就看朝廷或者說太後本人,會對那封匭函做出什麽樣的反應了。”</p>
畢竟王景可是在經過慎重思考之後,在檢舉信中道明了自身家世來曆的。</p>
廟堂對此的反應,也決定了王景接下來可能的站隊。</p>
這也是一種投石問路。</p>
“青天莫起浮雲障,大道本無為;雲起青天遮萬象,有為皆是錯。”</p>
王景撤去雒京輿圖,口誦道歌,悠然自得地翻閱起青陽功來,靜觀其變。</p>
……</p>
太後的應子比王景預想之中來得還快。</p>
次日,王景方才做完早課,便聽得有人叩響門戶。</p>
他換了一身輕便大褂,此物是道門衣製中頗為常見的一種類型。因著佛道在元芒界中流傳久遠,哪怕現今已然衰落,一些習俗卻深入民間,難以更改。</p>
是以就算王景穿著大褂在外隨意行走,也不會有巡街衙衛前來盤問,隻當他是追求風雅的富家子弟。</p>
開啟院門,王景便見一眾人馬在外等候,為首的是一名清麗獨秀、上衫下裙的女官,其後跟著景行坊的坊正及本街街使,再往後則是一輛載著各色珍玩的車輿,有衙衛守護在側。</p>
鄰裏街坊們則躲在街頭巷尾向著這邊指指點點,評頭論足。</p>
王景心中有譜,但還是羊作不知道:“敢問閣下是?”</p>
“莫要問了,此乃宮中使者入堂降製。你還不趕緊灑掃門庭,接待貴客?”</p>
女官尚未開口,坊正便忍不住出言提醒。</p>
“不必如此,”女官笑著擺了擺手,“我就不進去了。慰勞製書共一百餘份,今日須得宣讀完畢,就不必在意一些繁文縟節了。”</p>
她看向王景,見其蕭疏軒舉,雙目清澈湛然,不禁微微一愣,頗有好感,笑道:</p>
“朝廷恩授,複太祖功臣清陽侯王曦之家,詔令有司求其子孫,鹹出庸保之中,並受複除,或加以金帛,用章中興之德。</p>
“令奉祭祀,世世勿絕。”</p>
說著便將手中製書交於王景,隨之而來的還有一方金印,三寸見方,上落龜鈕,仰脖直視前方,文曰“清陽郡侯”。</p>
金印輝煌不在,卻顯得古意盎然。</p>
“此乃曆代清陽侯傳承之物。郡侯千萬當心,不可將此印旁落外人。”</p>
女官鄭重出言。</p>
王景接過金印,略一摩挲便知其人為何出此言論。</p>
這枚清陽侯印竟然有著調動雒京大陣的部分權限!</p>
昨日,雒京大陣還隻是王景紙麵之上的推測;今日,他就證實了雒京大陣的存在,這不能不說實在是一種巧合。</p>
“一枚郡侯之印,便可以讓引氣修士或者先天武者無所顧忌的出手,那在此之上的郡公、國公乃至郡王,恐怕還能做到更多,更不用說那些親王及嗣王了。</p>
“而有著這般力量的宗室諸王,卻在十幾年前盡數沒在了深宮之中,折損無算。”</p>
道人看向女官,對方似有所覺,對著他微微一笑,繼續宣布起其他事情來。</p>
王景至此方知,如今少帝即將元服。為此,太後特地下了旨意,要求有司尋訪太祖昔年功臣之後,若有削爵除國者,詔複家,母嗣者複其次。</p>
興滅國,繼絕世,這是為少帝祈福,收攬人心啊。</p>
畢竟少帝元服,意味著最多再過幾年,太後就要還政了。</p>
此次複家者,共一百三十六人。其中又分為三等,依昔年功過進行劃分:上者恢複爵位;中者免除世代賦稅徭役,另有賞賜;下者隻免除一段時間的賦稅徭役,時間三至五年不等。</p>
王景是為數不多的上等複家對象,除了恢複爵位之外,還有實封二百戶的食邑,與先祖王曦相比,直接少了兩千戶,不過這也是正常現象,無可指摘。</p>
倘若是正常的沒落貴族在此,恐怕早就欣喜若狂,對太後表現忠心了,可惜王景對此並無實感,隻是略略感謝幾句,便結束了這次封賞。</p>
這讓那女官很是好奇,臨走前忍不住多看了王景幾眼,並提醒道:</p>
“經太後首肯,陛下有意特開製舉,專為恩賜,分文武二科,郡侯若是有意,不妨一試。”</p>
王景啞然,但很快笑道:</p>
“多謝使者提點,小侯當勉力而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