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王朝之喪。
震蕩北方萬裏疆域。
關於皇甫太一身亡前,留下的四個字,皇甫王族直接發書責問六王爺寧見。
畢竟,作為一族族長,臨死之前不會無故陷害,既然留有寧見的名字在現場,此事自然與六王爺逃不開幹係。
不過,寧見對這件事的態度很詭異,既沒有選擇辯解,也沒有否認,模棱兩可,模糊不清。
一時間,皇甫王族勃然大怒。
揚言一個月之內,寧見不給出明確解釋,北王朝將發兵紫|禁,興師問罪。
時年今日,紫|禁王城坐鎮的依舊是寧之梟,北王朝的謀殺事件爆發後,這位中年男子立即身陷兩難之地。
寧之梟本身就要麵對寧塵的報複。
現在又無端冒出北王朝這麽一個大敵,稍微處理不好,興許會引起戰亂。
堪堪與曹玄甲打了一場攻堅戰的李純陽,急調十五萬大軍,發兵北上,一旦寧王族不給出滿意答複,兩方對壘,指日可待。
北王朝如此強硬的態度,基本不給寧之梟考慮的空間和餘地。
至於寧見,打了一輩子仗的高大老人,似乎並不放在心上。
但,無論如何,寧王族上下已然陷入一片震蕩之中。
三天後,寧塵得到了北方傳遞過來的密報。
推開信件,仔細閱讀結束。
他那雙明亮的眸子,瞬息閃滅不定,毫無例外,關注焦點自然也在皇甫太一身亡前,留下的四個字上麵。
但,相較於‘寧見’二字。
他在意的是‘大’,‘都’這兩個字。
如果寧塵推測沒錯,第三個字,他其實知道是什麽。
“九門之首,八府之尊,大都督!”
無論是前身的九門提督。
還是後期八大王族合稱的八府巡按。
這位神秘人士,一直都是排在首位,獨占一個‘大’字。
無論威望還是實力,遠高於兩斷刀,六王爺,七指神鵲,八千歲這些老輩王者。
“聶隱娘那邊也傳來一條消息,說是六王爺,在皇甫太一出事之前,曾去過一趟武庫。”
宋缺小聲提醒道。
寧塵眉頭深簇,深吸一口氣。
皇甫太一現在死了,寧見成為了嫌疑人之一。
北王朝李純陽壓境紫|禁。
這樣的動蕩局勢,完全超乎預料。
然而,寧塵現在卻發現,自己以前的推測,似乎出現了變數,又或者說他猜錯了方向?
武庫的確有人。
但,並非李探花。
嚴格來說,李探花的的確確已經死在了那場滅門之禍當中,但寧家武庫留著的那個人,其實是九門之首,大都督?
可,大都督為何留在武庫?
又為何非殺皇甫太一?
並且看現在的跡象,同樣預感大禍臨頭的慕容安蘭,直接認命,整個慕容王族雖然嚴陣以待。
但,慕容安蘭已經心生必死之誌!
“他現在在哪?”
寧塵敲敲桌子,詢問宋缺。
他,指得自然是這位疑似‘大都督’的神秘高手。
以目前的消息判斷,這是一位極其危險的人物,皇甫王族那麽嚴密的設防,皇甫太一都被殺了,換言之境界超出想象。
甚至遠在他這位亞聖之上。
宋缺急聲道,“有人在前往慕容王城的路上,看到他的蹤跡,但……沒人敢跟上。”
堂而皇之,大搖大擺的前往慕容王城。
沿途,無人敢跟蹤,更無人敢出手攔截。
足以看出,這位危險人物的可怖之處。
哪怕慕容王族有慕容軒這等江湖第三高手,親自坐鎮,也未必攔得住,何況境界到了一定地步,根本不是靠兵馬數量,便能攔截。
這種人的速度和應變能力,足以衝破數萬兵馬的堵截。
一旦給了他合適的空間和機遇,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簡直信手拈來。
“到了巔峰境界的高手,真的有這麽嚇人嗎?”
宋缺也感到匪夷所思,他是第一次,碰到這麽恐怖絕倫的驚世武夫。
哪怕是陸沉,也沒引起這麽大的轟動。
現在的北方局勢,等於說,完全被一個人,牽著鼻子走。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種超越世俗束縛的武夫,隻有那麽幾個,否則任何一個跳出來,都能搏殺幾萬兵馬。
這王朝起興之後,都不會感覺到安全。
“慕容老家主,似乎已經做好了慷慨赴死的決斷。”宋缺提醒道。
寧塵長歎一口氣,沉默不語。
如今他身在江南道,暫且別說來不及出手,即使有機會出手,也攔不住這麽一號人物。
並且,經由這些消息匯總,加上抽絲剝繭般分析,猜測。
寧塵完全無法斷定出這人究竟是誰,僅靠皇甫太一的生前留字,可以判斷為大都督。
但,又不排除對方故布疑雲,暗藏身份?!
“還真令人頭疼。”
寧塵雙手撫按太陽穴,再次陷入沉默。
這場突發事件,已經徹底攪亂北方局勢,而寧王族所在的區域,基本成為第二處兵家爭鋒之地。
一旦寧見沒有給出明確答複。
李純陽的大軍,絕對要碾壓過防線,直接攻打紫|禁城。
長安街。
紫|禁城。
幼年生活過的山山水水,亭台樓闕,以及那裏的每個人。
不管怎麽說,故鄉,終究是故鄉。
縱天皇甫王族有天大的理由,也別想動紫|禁城的一草一木。
“以我寧河圖的名義,發書遞交皇甫王族,隻要他敢動紫|禁城,三個月之內,老子推平了他的北王朝!”
寧塵猛然睜開眼,麵對宋缺,一字一句說道。
“這……”
宋缺疑惑,這件事完全可以袖手旁觀。
等寧之梟和北王朝先死磕一場,再順勢收複紫|禁,坐享漁翁之利。
現在急著表態,等於是在替寧之梟,攔下北王朝的大軍壓境。
當然,寧之梟也可以為了保住自己和權勢,選擇委曲求全,從而交出六王爺寧見。
不過這樣的抉擇,一旦落實,必將承載千世罵名,他未必敢這麽幹。
“我和寧之梟的恩怨,牽連不到紫|禁城百姓,何況,那一片山河,養育過我寧河圖。”
寧塵攤開油墨,立即寫下一道書貼,落下姓名之後,戳上大印,責令宋缺連夜派人送達北方。
“馬上去辦。”
宋缺不敢耽擱,當場領命而去。
(本章完)
震蕩北方萬裏疆域。
關於皇甫太一身亡前,留下的四個字,皇甫王族直接發書責問六王爺寧見。
畢竟,作為一族族長,臨死之前不會無故陷害,既然留有寧見的名字在現場,此事自然與六王爺逃不開幹係。
不過,寧見對這件事的態度很詭異,既沒有選擇辯解,也沒有否認,模棱兩可,模糊不清。
一時間,皇甫王族勃然大怒。
揚言一個月之內,寧見不給出明確解釋,北王朝將發兵紫|禁,興師問罪。
時年今日,紫|禁王城坐鎮的依舊是寧之梟,北王朝的謀殺事件爆發後,這位中年男子立即身陷兩難之地。
寧之梟本身就要麵對寧塵的報複。
現在又無端冒出北王朝這麽一個大敵,稍微處理不好,興許會引起戰亂。
堪堪與曹玄甲打了一場攻堅戰的李純陽,急調十五萬大軍,發兵北上,一旦寧王族不給出滿意答複,兩方對壘,指日可待。
北王朝如此強硬的態度,基本不給寧之梟考慮的空間和餘地。
至於寧見,打了一輩子仗的高大老人,似乎並不放在心上。
但,無論如何,寧王族上下已然陷入一片震蕩之中。
三天後,寧塵得到了北方傳遞過來的密報。
推開信件,仔細閱讀結束。
他那雙明亮的眸子,瞬息閃滅不定,毫無例外,關注焦點自然也在皇甫太一身亡前,留下的四個字上麵。
但,相較於‘寧見’二字。
他在意的是‘大’,‘都’這兩個字。
如果寧塵推測沒錯,第三個字,他其實知道是什麽。
“九門之首,八府之尊,大都督!”
無論是前身的九門提督。
還是後期八大王族合稱的八府巡按。
這位神秘人士,一直都是排在首位,獨占一個‘大’字。
無論威望還是實力,遠高於兩斷刀,六王爺,七指神鵲,八千歲這些老輩王者。
“聶隱娘那邊也傳來一條消息,說是六王爺,在皇甫太一出事之前,曾去過一趟武庫。”
宋缺小聲提醒道。
寧塵眉頭深簇,深吸一口氣。
皇甫太一現在死了,寧見成為了嫌疑人之一。
北王朝李純陽壓境紫|禁。
這樣的動蕩局勢,完全超乎預料。
然而,寧塵現在卻發現,自己以前的推測,似乎出現了變數,又或者說他猜錯了方向?
武庫的確有人。
但,並非李探花。
嚴格來說,李探花的的確確已經死在了那場滅門之禍當中,但寧家武庫留著的那個人,其實是九門之首,大都督?
可,大都督為何留在武庫?
又為何非殺皇甫太一?
並且看現在的跡象,同樣預感大禍臨頭的慕容安蘭,直接認命,整個慕容王族雖然嚴陣以待。
但,慕容安蘭已經心生必死之誌!
“他現在在哪?”
寧塵敲敲桌子,詢問宋缺。
他,指得自然是這位疑似‘大都督’的神秘高手。
以目前的消息判斷,這是一位極其危險的人物,皇甫王族那麽嚴密的設防,皇甫太一都被殺了,換言之境界超出想象。
甚至遠在他這位亞聖之上。
宋缺急聲道,“有人在前往慕容王城的路上,看到他的蹤跡,但……沒人敢跟上。”
堂而皇之,大搖大擺的前往慕容王城。
沿途,無人敢跟蹤,更無人敢出手攔截。
足以看出,這位危險人物的可怖之處。
哪怕慕容王族有慕容軒這等江湖第三高手,親自坐鎮,也未必攔得住,何況境界到了一定地步,根本不是靠兵馬數量,便能攔截。
這種人的速度和應變能力,足以衝破數萬兵馬的堵截。
一旦給了他合適的空間和機遇,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簡直信手拈來。
“到了巔峰境界的高手,真的有這麽嚇人嗎?”
宋缺也感到匪夷所思,他是第一次,碰到這麽恐怖絕倫的驚世武夫。
哪怕是陸沉,也沒引起這麽大的轟動。
現在的北方局勢,等於說,完全被一個人,牽著鼻子走。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種超越世俗束縛的武夫,隻有那麽幾個,否則任何一個跳出來,都能搏殺幾萬兵馬。
這王朝起興之後,都不會感覺到安全。
“慕容老家主,似乎已經做好了慷慨赴死的決斷。”宋缺提醒道。
寧塵長歎一口氣,沉默不語。
如今他身在江南道,暫且別說來不及出手,即使有機會出手,也攔不住這麽一號人物。
並且,經由這些消息匯總,加上抽絲剝繭般分析,猜測。
寧塵完全無法斷定出這人究竟是誰,僅靠皇甫太一的生前留字,可以判斷為大都督。
但,又不排除對方故布疑雲,暗藏身份?!
“還真令人頭疼。”
寧塵雙手撫按太陽穴,再次陷入沉默。
這場突發事件,已經徹底攪亂北方局勢,而寧王族所在的區域,基本成為第二處兵家爭鋒之地。
一旦寧見沒有給出明確答複。
李純陽的大軍,絕對要碾壓過防線,直接攻打紫|禁城。
長安街。
紫|禁城。
幼年生活過的山山水水,亭台樓闕,以及那裏的每個人。
不管怎麽說,故鄉,終究是故鄉。
縱天皇甫王族有天大的理由,也別想動紫|禁城的一草一木。
“以我寧河圖的名義,發書遞交皇甫王族,隻要他敢動紫|禁城,三個月之內,老子推平了他的北王朝!”
寧塵猛然睜開眼,麵對宋缺,一字一句說道。
“這……”
宋缺疑惑,這件事完全可以袖手旁觀。
等寧之梟和北王朝先死磕一場,再順勢收複紫|禁,坐享漁翁之利。
現在急著表態,等於是在替寧之梟,攔下北王朝的大軍壓境。
當然,寧之梟也可以為了保住自己和權勢,選擇委曲求全,從而交出六王爺寧見。
不過這樣的抉擇,一旦落實,必將承載千世罵名,他未必敢這麽幹。
“我和寧之梟的恩怨,牽連不到紫|禁城百姓,何況,那一片山河,養育過我寧河圖。”
寧塵攤開油墨,立即寫下一道書貼,落下姓名之後,戳上大印,責令宋缺連夜派人送達北方。
“馬上去辦。”
宋缺不敢耽擱,當場領命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