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島後就迎麵看到巷子,沒錯,這裏一上島,左右都是山林,中間修了一條巷子。</p>


    誰要上來進攻,就算攻破炮台,上來後就直接進入巷戰。</p>


    徐威看過後曾說,這裏放兩百兵馬,兩千人都攻不下來。</p>


    巷子都是工人用大塊的山石堆徹而成,寬八米,高也有八米,最上麵全是堆著石頭,一旦有人進攻,可以把石頭推倒,立馬能堵住這巷子,或讓這巷子變的更窄。</p>


    中間路很平整,兩側鋪石板,如果重炮造好了,可以用車推出來,非常省力。</p>


    </p>


    經過三百多米彎彎扭扭的巷子後,就進入島中間,眼前也霍然開朗。</p>


    最中間有幾百畝良田,眼下已是種了小麥,平時田邊放養著一些雞,眼下天冷,雞都在窩裏沒出來。</p>


    島上加守軍,工匠學徒家屬,超過千人,基本能靠種地,自給自足,旅順偶而運點生活物資過來。</p>


    剛到島中心,轟,就聽到一聲炮響。</p>


    丁毅臉上露出喜色。</p>


    炮場在島的最南邊,主要為了距離近,方便運輸。</p>


    這邊原是兩座低山夾著一片樹林,眼下樹林已經全部被砍了,變成了炭。</p>


    地麵也很平整,靠北的山用來作靶場。</p>


    南邊是炮廠,目前工匠二十多人。</p>


    主要是葡萄牙人魯末略和王又安在負責。</p>


    魯末略和西勞經是同學,一起看過鑄炮,而且見過歐州各種火炮,理論水平高,王又安在工部鑄過炮,跟過趙士禎,經驗更足。</p>


    兩人在一個翻譯下充分勾通,相互配合,這幾個月還配合的挺好。</p>


    丁毅幾人到時,兩人好像在爭論著什麽。</p>


    看丁毅來了,趕緊停下,分別與丁毅開始匯報。</p>


    原來兩人在爭論用銅來鑄炮,還是鐵來鑄炮。</p>


    王又安的意思是用鐵來鑄,因為銅太貴,而且外麵都是用鐵炮。</p>


    魯末略要求用銅來做,他說銅炮不易鏽,伸展性好,能放的火藥也多,精度高,威力強,鐵炮還容易炸膛,銅炮不易炸膛,最多炮膛會擴張。</p>


    中國古代曆朝曆代都缺銅,王又安跟在趙士禎身邊,還識字,很有經驗,所以認定大明不能造銅炮,因為造不起。</p>


    魯末略則堅持要造銅炮,他說,要造就要造最好的炮。</p>


    “將軍你還要造野戰炮,必竟要用銅炮,炮越小,越難鑄,威力也越小,隻有銅炮能把威力放到最大。”</p>


    丁毅聽完,斷然點頭,野戰炮,必須造銅炮。</p>


    他與兩人商定,守城大炮用鐵鑄,野戰炮,必須造銅炮。</p>


    但,那來這麽多銅?</p>


    丁毅的野戰炮,按魯末略來說,造兩種即可,6磅和12磅,另造守城用24磅炮,配合紅夷大炮一起用。</p>


    24磅的炮,可用來守城,也可借用來野戰,稱之為野戰守城兩用炮。</p>


    6磅炮造好後,重量大概相當於現在三百斤,兩三個戰兵可以抬起來。</p>


    12磅鐵炮重量大概六百斤左右,四個戰兵也能抬起來,銅炮的話500斤左右更輕便。穀</p>


    丁毅想想,別那麽複雜,統一,要麽6磅,要麽12磅。</p>


    魯末略問丁毅野戰目標主要是那些?</p>


    步兵,騎兵,可能有時會有盾車什麽的,攻城的話,會用24磅的。</p>


    考慮到有騎兵,魯末略建議增加射程,用12磅炮。</p>


    12磅銅炮全重五百斤,炮管長度1.2米,口徑114毫米,裝火藥0.45公斤。</p>


    射程根據仰角,最小1度,最大5度,距離為310米---970米。</p>


    丁毅聽完,馬上問:“能不能減輕分量,增加射程?”</p>


    魯末略和西勞經麵麵相覷,這已經是歐州同時期的標配。</p>


    但歐州這種炮,基本是放在船上用的。</p>


    兩人皺著眉,似乎在想可能性。</p>


    還是王又安想了想:“可以試試。”</p>


    “增長炮管長度,1.2米太短了,做野戰炮,必須要加長,炮管加長,放細,就能縮小重量,具體放多長,要做了試驗才知道。”</p>


    “仰角可以提高。”</p>


    “我預計,我們爭取吧,把重量放到400-450斤以內,射程達到1100米以上,有大人發明的顆粒火藥,射程我覺的完全沒問題,可能還會變遠。”</p>


    “但是,大人,炮管細了,射程長了,火藥用的多了,炮管耐用量會降低,更費錢呐。”</p>


    王又安心痛用銅,念念不忘費錢。</p>


    丁毅琢磨著後金和流民騎兵衝鋒,1100米的話,也就打兩到三炮。</p>


    但野戰炮在這個時代,這已經算是最強的了。</p>


    “好,你們好好研究,搞出來後,我重重有賞。”丁毅一錘定音,最後大夥商定。</p>


    野戰炮為12磅左右,盡量能減少炮重,提升射程,如果實在不行,就12磅的歐州標準。</p>


    丁毅想減少炮重,是希望在有些地方,4個步兵能輕鬆的抬起12磅炮移動。</p>


    接著丁毅又看了他們的鑄炮方式。</p>


    魯末略和王又安都是采用的失蠟法。</p>


    這個時代主要有兩種鑄炮方法,一是失蠟法,一是泥型鑄法。</p>


    前者是用蠟製成與鑄件相同的模,外敷以造型材料,成為整體鑄型,然後通過加熱將蠟融掉,形成空腔鑄範,澆入液態金屬,冷卻後即得成型鑄件。</p>


    泥模鑄造法則屬於中國古代範鑄工藝的一種,其法先用幹久之楠木照炮體之外形旋成木芯,再將統耳、銳箍、紋飾等模安上,接著分次上泥,待其幹透後,將木芯敲出,次用炭火燒煉泥模,同時亦將銳耳、統箍和紋飾之模化成灰,最後並依前法製成尾珠之泥模,在圓柱鐵芯表麵上用泥製成與炮管內腔等模芯,如此,即可合成完整的銑模,以澆注金屬液體。</p>


    前者更效率,鑄出的炮體渾然一體,也明顯更好。</p>


    但是夏天天氣熱的時候,失蠟法不怎麽好用,眼下這季節到是正好。</p>


    曆史上明年的這個時候,皇太極重用工匠,把漢人匠籍廢除,提升為千總把總,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漢人王天相和金世昌,終於為後金打造了第一門紅夷大炮,取名“天佑助威大將軍炮”,自此以後,後金軍在火炮上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遠遠超過明軍,為統一天下奠定基礎。</p>


    相比於明朝低微的匠籍身份,終身不能脫籍的典法,皇太極不拘一格的重用,很快就得到了大量工匠的忠心。</p>


    所以有時候,一個古老而不合理的製度,真的能影響國家大計和皇朝的興衰。</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席卷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鏡要高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鏡要高懸並收藏明末之席卷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