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大概三四點左右,明軍所有步兵到達義州。</p>


    然後所有步兵騎著馬,分幾隊往四周搜尋蒙古牧民。</p>


    接下來三天,丁毅的兵馬到處抓人,清兵和蒙古人要麽會遊泳,涉水過河,要麽往朝鮮逃,留在義州附近的全部被一批批抓起來。</p>


    很多蒙古人都是拋棄一切,直接想辦法逃過鴨綠江。</p>


    到8月13日,抓人的押著俘虜紛紛回到義州。</p>


    經過半日統計,加上前幾天的戰果,明軍大獲全勝,俘獲無算。</p>


    此次征戰義州,共活捉女真建奴632人,蒙古人28900餘人,(其中戰兵6000左右)。</p>


    </p>


    獲完好戰馬11900匹(包括未成年小馬),牛4500餘頭,羊135800餘頭,其他畜禽1萬餘,各種車輛三千多輛,得到黃金8500兩,白銀66萬餘兩,各種糧食食物裝滿了三千多輛車。</p>


    當然,丁毅付出也是比較慘重。</p>


    全軍一萬多人,傷亡一千七百多,其中陣亡近八百,也是他曆次戰役中死傷最多的一次。</p>


    大部份都是被清兵炮擊時,陣型太密造成的重大傷亡,還有和清兵騎兵對戰的死傷。</p>


    好在這個時代的火炮打的比較慢,而且丁毅的炮兵反擊的效果好,不然怕是死傷更重。</p>


    但這次對丁毅也是個警惕,以後與清兵野戰,也要防著對方用火炮埋伏,打他的步兵陣營。</p>


    但打成這樣也算不錯,當年大淩河之役,皇太極埋伏了四十門火炮,吳襄宋偉等明軍四萬多人,被一轟而散,全軍皆沒,其中投降了三萬多,僅三十多人跑回來。</p>


    丁毅的兵馬麵對著炮擊,陣型亂而不散,還頂住四麵八方的清騎攻襲,能打成這樣,算是相當不錯。</p>


    當然,這也有鼇拜的炮少的僥幸,若是鼇拜有四十門炮,那也是很危險的。</p>


    戰後,丁毅把繳獲的十幾門紅夷大炮(有幾門在義州,沒帶到戰場上)統統運到海邊上船帶走。</p>


    原本想讓俘虜盡拆義州城,再一把火燒光了城中一切。</p>


    不過丁毅想了想,覺的留著義州城還有用,便沒動。</p>


    他帶著數萬俘虜沿原路返回,到了鐵山後,丁毅會把俘虜一分為三,一部份留在鐵山一線囤田築堡,一部份運往濟州,一部份運往大員。</p>


    其中有六成左右,將分批運往大員。</p>


    但在分批之前,丁毅會進行篩選和清除。</p>


    滿清征服蒙古各部後,通常先是進行聯姻,滿清各貝勒貴族包括皇太極、老奴等都是大量和蒙古上層聯姻,還有一些,比如察哈爾部被征服後,皇太極更把林丹汗的兒子額哲扣在盛京以為人質,然後又娶了林丹汗的大老婆博爾濟吉特娜木鍾。</p>


    所以,聯姻和人質是滿清貫用的套路。</p>


    但丁毅不能這麽幹。</p>


    首先蒙古人已經好多貴族和滿清聯姻,丁毅的部下再和他們選擇聯姻,等於讓蒙古人兩麵討好,腳踏兩隻船。</p>


    皇太極征服蒙古各部後,基本都是讓各部守在自己原來的草原上,每次要征戰時,讓他們一起出兵,有時為了等蒙古人出兵集合,都要等好幾天。</p>


    隻有察合爾部因為沒地盤,所以遷到朝鮮義州來。</p>


    丁毅首先沒地方讓他們牧守,草原都是在皇太極手上。</p>


    也不願意每次打戰時,征召蒙古人,等他們來集合。</p>


    他喜歡幹淨利落一點,更直接一點。</p>


    皇太極要的是盟友,而丁毅要的是---聽話的奴役。</p>


    八月十五日,近三萬蒙古各部(主要是察哈爾部)已經全部到了鐵山附近,正準備輪流上船往皮島。</p>


    此時蒙古各部在丁毅兵馬的監護下,先被分出兩波人。</p>


    其中一波是蒙古各部的台吉領主和貴族,另一波是中高層人員。</p>


    明末蒙古各部,仍然保持著封建社會的領主製度,但這個時期的封建領主階級和牧奴階級都發生了變化。</p>


    自成吉思汗至達延汗(孛兒隻斤·巴圖孟克,蒙古第32位大汗,也算是最後大一統的大汗了吧,察哈爾的鼻祖),大汗同姓宗親領主和大汗異姓功臣領主並存,達延汗撤廢了賽德(即大汗異姓功臣領主>領地之後,大汗異姓功臣領主失去了特權,淪為大汗同姓宗親領主的“阿勒巴圖”。</p>


    在穩固了統治權以後,達延汗開始分封諸子,建左右兩翼六個萬戶——左翼三萬戶為察哈爾部萬戶、兀良哈部萬戶和喀爾喀部萬戶;右翼三萬戶為鄂爾多斯部萬戶、土默特部萬戶和永謝布部(哈喇慎、阿蘇特)萬戶。左翼三萬戶由孛兒隻斤·巴圖孟克自己直接統轄,大汗駐帳於察哈爾部萬戶;右翼三個萬戶由濟農代表大汗行使管轄權,濟農駐帳於鄂爾多斯部萬戶。達延汗的這些舉措,為後世蒙古各部落形成的起源,重新劃定蒙古各部的行政版圖等,均影響極為深遠,它形成了漠南、漠北、漠西的各個蒙古部落,這種格局一直保持到現在明末。</p>


    除了領主階級外,下麵的牧奴階級逐漸分化為三個階層:上等戶、中等戶、下等戶,他們通稱為阿勒巴圖。</p>


    上等戶叫作“莎音洪”(包括失去特權的異姓領主),他們家道殷富,擁有奴仆和大量牲畜(基本都是成千上萬),他們必須向所屬封建領主承擔賦役,但在經濟上剝削貧苦的阿勒巴圖,其中一些人成為台吉領主(大汗同姓宗親領主)的僚屬,叫作“額爾和惕”(官吏),有些人為領主效力有功,被免除額定賦役,叫作“達爾哈惕”(被免除賦役者)。</p>


    中等戶叫作“都末達洪”,他們有足夠自給的牲畜(幾百到幾千頭不等),是封建領主征用實物的主要對象。</p>


    下等戶叫作“阿達嘎洪”,他們隻有少數牲畜甚至沒有牲畜,生活貧困,無力攤納財物,是封建領主征用勞役的主要對象,有些人甚至還淪為上等戶的奴仆。這部分人人數最多,是社會生產的主要擔當者,他們同中等戶一起以自己的勞動養活著整個蒙古社會。</p>


    蒙古各級封建領主構成封建統治階級。可汗和濟農,處於統治階級的最上層。在可汗和濟農之下,有洪台吉、台吉、塔布囊等,他們是兀魯思和鄂托克的領主。封建領主有權獨自處理領地內的軍事、行政、司法等一切事務,並擁有向屬眾課稅、征役的權力。但小領主對大領主,大領主對可汗,則保持著層層的陪臣關係。這種陪臣關係體現在他們對所屬上級封建領主承擔的“阿勒巴”(賦役〉義務中。阿勒巴義務包括:參加上級封建領主召開的軍事、行政、司法會議,應召率兵出征,進貢牲畜等財物。</p>


    簡單點說吧,蒙古部落的下等戶其實和明朝的低級軍戶和低層軍士差不多,下等戶不但要當兵,進貢牧畜,幫領主牧牛牧羊,還要交稅。</p>


    不對,應該是比明朝的軍士都不如,明朝軍士好歹不要交稅,也有餉銀,雖然有克扣,至少能保證一口吃的。</p>


    蒙古部落的下等戶沒餉銀不說,還要交稅。</p>


    當然了,他們征戰打贏的時候,會得到封賞和得到分配少量獲勝的戰利品,這也是他們各部願意出來幫滿清打仗的主要原因。</p>


    這在丁毅看來,是有很大的不公和弊端,但卻很少看到蒙古人有起來造反領主的。</p>


    因為長久以來,牧奴們習慣了這種落後的領主製度,也習慣了被剝削和壓迫。</p>


    即然如此,丁毅當然要讓他們換一種活法,替他們打開通向新世界的大門。</p>


    當天晚上,鐵山以南由牧民們臨時搭建了幾個營帳、蒙古包。</p>


    第一個比小,第二個中等大小,第三個比較大。</p>


    丁毅先在最小的蒙古包裏召見了察哈部和其他各部的所有台吉,塔布囊等領主階級。</p>


    這些人在滿清那邊也都是都統,章京之類的官員,有權有勢,還有大量的牧奴由他們奴役,向他們進貢,隨他們驅使。</p>


    “拜見尊敬的明國丁將軍。”現場十幾個領主級蒙古貴族,紛紛用蒙古人朝拜的禮節向丁毅發示了尊重。</p>


    他們崇尚強者,何況現在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p>


    丁毅哈哈一笑,揮揮手:“大夥都起來吧。”</p>


    “我是額查拉部的台吉--”一個台吉率先上前一步,先向丁毅自我介紹。</p>


    “退下。”陳陽厲聲道:“大人讓你說話了嗎?”</p>


    台吉頓時滿臉通紅,又羞又怒。</p>


    即便在盛京,皇太極也不可能和這種語氣和他們說話,他們蒙古的領主們,也是皇太極需要倚靠的力量。</p>


    該死的明人,他根本不明白我們高高在上的台吉們在牧奴們中的力量,他一定會求我的,這台吉一聲不哼,後退半步,還不服氣的瞪著陳陽。</p>


    丁毅這時輕輕看了他們一眼,大聲道:“你們都當了很多年的領主,習慣了高高在上、養尊處優。”</p>


    “一個人習慣了享受生活,讓你們出來打仗也太為難你們,你們敗了,不是你們的錯,這是女真建奴的錯。”</p>


    丁毅第一句話,說的好像很有道理,引起台吉們的共鳴,紛紛點頭表示認同,丁將軍仁義,不是我們要來打你,我們也是被逼的啊。</p>


    第525章 說的很有道理</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席卷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鏡要高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鏡要高懸並收藏明末之席卷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