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年(1637年)二月,皇太極比原曆史上晚了兩個月發兵,二次征伐朝鮮。</p>
二月十日,馬福塔、勞薩等率領300名偽裝成商人的清軍率先從沙河堡(今遼寧鞍山沙河街道)出發。</p>
二月十五日,這支清軍渡過結冰的鴨綠江,揭開了入朝戰役序幕。</p>
二月十二日,多鐸、碩讬率第二波巴牙喇在馬福塔、勞薩後麵2日行程繼進, 兵力為護軍1000人。</p>
四日後,清兵主力前鋒嶽托、揚古利率領3000精騎(主要用於打援)出發。</p>
接著是清兵主力後軍,分成兩路:左翼由豪格率領左翼三旗滿蒙兵攻擊平安道、鹹鏡道,掩護側翼(兵馬約五到六千);右翼五旗由皇太極親率從邊境義州沿大路進兵漢城(約一萬)。共計兵馬16000左右。</p>
再三日後,清兵後軍約一萬人出發,由二順王(孔、耿)押送後勤補給及二順王火器部隊跟進。</p>
全部清軍約三萬人, 分五部連綿不斷越過鴨綠江。</p>
朝鮮軍龜縮各城,不敢阻截,致使清軍前鋒部隊一路高歌猛進,如入無人之境。</p>
皇太極自己統帥清軍主力從鎮江大路經過義州,多羅貝勒豪格統帥八旗滿洲三旗、八旗蒙古三旗和外藩蒙古軍,從寬甸堡突入境內。</p>
皇太極統帥的主力軍從昌城渡江,朝鮮郭山城、定州城陷落,郭山城守將見到清軍勢大,自刎而死,百姓投降,而定州城的朝鮮百姓也沒有抵抗就投降了清朝。二月二十二日,皇太極駐蹕噶山河,同時命外藩蒙古諸貝勒大臣等各率所部兵沿海縱掠,會於安州。</p>
二十四日,皇太極抵達安州駐營,命左右翼兵分兩路出略。二十七日,過順安驛三十裏駐蹕。可見, 皇太極采取的策略是從近路直逼漢城。</p>
清軍進軍如此迅速, 而朝鮮對迫在眉睫的危險卻毫不知情。麵對清軍的入侵,朝鮮武將根本沒有進行有效抵抗, 更有甚者, 平壤守將竟然不戰而逃,清軍不戰而得平壤城。</p>
此外,朝鮮的軍事其情報體係形同虛設,仁祖李倧直到清軍越過安州城才得知情報。他準備進入江華島避難,但想到明國丁毅帶來的話,讓他死守漢城,左右為難,十分猶豫,每天都在問,明國丁毅的兵馬呢?</p>
崇禎十年(1637年)二月二十六日,丁毅的一萬兵馬,由水師護送,緩緩來到江華島。</p>
</p>
當長江1號巨大的船身,出現在江華島守軍麵前時,朝鮮守軍驚呆了。</p>
必竟他們這邊從來沒看到過這麽大的戰列艦。</p>
當天丁毅帶著陳有時,肖永秋,何小車,馬躍,袁有才等諸將,全部登島,朝鮮這邊已經準備了大量的糧草和火藥。</p>
其中有一部份火藥都是丁毅在去年底和今年一月份讓船先送過來的。</p>
江華島守將張紳是丁毅的老對手,他趕緊前來相見。</p>
丁毅問其清兵行蹤,一問三不知,隻知道清兵入境,打到那,有多少兵力毫不知情。</p>
原來張紳死守江華島,不敢出島,而此時的漢城,李倧在兩天前,才知道清兵過了安州。</p>
這會消息還沒傳到這裏。</p>
張紳反問,你們何時出發?</p>
丁毅說不急,馬上出馬。</p>
張紳雖然有心去求援,卻也知道憑自己的力量不夠,隻能在島上等著。</p>
丁毅也不緊不慢,上島補充了糧食後,又休息了一天,然後帶著全軍,繼續上船,接著在上次仁川碼頭附近登陸。</p>
丁毅讓袁有才帶五百騎兵和朝鮮向導往東,遠離漢城,留幾個哨騎在十裏外,看到煙火時,再過來集合,袁有才立馬領著騎兵去遊蕩了。</p>
他帶餘下步兵帶了十天的糧食,便在朝鮮向導帶領下,前往安穀嶺埋伏,同時要求張紳後繼派人運一萬石糧跟上,張紳照做。</p>
安穀嶺在南漢山城西北20裏處,距離漢城也就40多裏。</p>
他們在漢城東麵走,清兵則從是漢城西麵過來,暫時不可能碰麵。</p>
朝鮮向導不明白明軍為什麽不往西去,迎頭痛擊清兵,而往反方向東麵去。</p>
丁毅安慰他:“放心,我沒猜錯,清兵一定會過來的。”</p>
向導也沒辦法,隻能跟著。</p>
二月底,丁毅的兵馬到了安穀嶺,然後讓朝鮮向導組織當地百姓募糧,朝鮮向導隻能照做,三天功夫,又從附近州府為明軍募集三千石糧。</p>
丁毅便帶著兵馬埋伏安穀嶺,每天大吃大喝的等著。</p>
好在這次皇太極出兵較曆史上晚了兩個月,此時進入三月份,天氣已經沒那麽冷了。</p>
再說朝鮮方麵。</p>
二月二十七日,都元帥金自點馳啟:“賊兵已到安州。“朝鮮仁祖李倧這才緊急召見大臣,商討對策。</p>
站在咱們現在的立場有點不可思議,就好像清兵入關打到通州了,崇禎才知道清兵進關,簡直不敢想像。</p>
此時領議政金鎏主張火速征兵,並請仁祖臨幸江華島,但李倧這時還認為清軍不會深入,金鎏堅持請求,此時明軍還沒消息,李倧開始以為明將丁毅耍他,失去信心,他才勉強答應,但不同意世子分朝。同時奪情起複沈器遠為留都大將,留守漢城。</p>
準備往江華島退。</p>
李倧的逃跑行為,嚴重動搖了軍心民心,“城中士婦跣足徒步,與禦駕相雜,父子夫婦兄弟奴婢相離奔走,顛仆道路,哭聲雷震矣”。</p>
未時,李倧及昭顯世子等出發前往江華島,但剛到崇禮門(南大門),就聽說清軍前鋒部隊已抵達漢城西郊的弘濟院,朝鮮訓練都監將官李興業率領的80多人的小股騎兵被清軍擊敗。</p>
原來三月一日時,清軍將領馬富塔、碩翁科羅巴圖魯勞薩、烏拜等人率領前鋒部隊已經抵達漢城。</p>
李倧聽說清軍到來的如此迅速,隻好派崔鳴吉前往勞軍,崔鳴吉同清軍前鋒馬福塔等人在漢城外見麵,詢問清軍來意,馬富塔等對曰:“我等奉聖汗命,前來與爾王議事。’崔鳴吉曰:‘爾等既來議事,容我等回告我王,以禮相迎。”</p>
與此同時,李倧已經令其子昭顯世子和鳳林大君、麟坪大君和後宮妃嬪、朝臣之老弱者避入江華島。</p>
而李倧等不到明軍前來,連漢城也不敢守,一行人趁機轉進漢城南四十裏的南漢山城,原本金染等人的勸說下,他也打算從南漢山城前往江華島,然而清兵後繼兵馬相繼來到,李倧擔心中途被清軍俘虜,聽從南漢山城守禦使李時白的建議,不再考慮逃往江華島,決定死守南漢山城。</p>
此時的進展,基本和原曆史差不多,而唯一不同的時,丁毅的兵馬一直藏在安穀嶺,靜靜的收集著各方的消息。</p>
他藏安穀嶺有個原因,就是現在的曆史變了,他不知道李倧會不會死守漢城,但不管李倧守漢城也好,退南漢山城也好,退江華島也好,丁毅藏在安穀嶺,隨都可以向三麵進發,且路程都在一天之內。</p>
原本他估計李倧收到自己的信後,會死守漢城,沒想到李倧看不到明軍影子,直接放棄,退向南漢山城。</p>
丁毅也是相當無語,他要兵馬要提前出現,清兵說不定就放棄打朝鮮,要麽直接和他幹,要麽就退走。</p>
所以他必須要等清兵圍住朝鮮人再說。</p>
誰知李倧這庸才,沒看到明軍後,以為丁毅食言,直接退向南漢山城。</p>
不過就在他退入南漢山城時,終於有朝鮮信使趕到南漢山城。</p>
信使是張紳派去的,隻能單獨麵見李倧。</p>
因為這時的朝鮮國內,分兩派,有親清派,和親明派。</p>
二月十日,馬福塔、勞薩等率領300名偽裝成商人的清軍率先從沙河堡(今遼寧鞍山沙河街道)出發。</p>
二月十五日,這支清軍渡過結冰的鴨綠江,揭開了入朝戰役序幕。</p>
二月十二日,多鐸、碩讬率第二波巴牙喇在馬福塔、勞薩後麵2日行程繼進, 兵力為護軍1000人。</p>
四日後,清兵主力前鋒嶽托、揚古利率領3000精騎(主要用於打援)出發。</p>
接著是清兵主力後軍,分成兩路:左翼由豪格率領左翼三旗滿蒙兵攻擊平安道、鹹鏡道,掩護側翼(兵馬約五到六千);右翼五旗由皇太極親率從邊境義州沿大路進兵漢城(約一萬)。共計兵馬16000左右。</p>
再三日後,清兵後軍約一萬人出發,由二順王(孔、耿)押送後勤補給及二順王火器部隊跟進。</p>
全部清軍約三萬人, 分五部連綿不斷越過鴨綠江。</p>
朝鮮軍龜縮各城,不敢阻截,致使清軍前鋒部隊一路高歌猛進,如入無人之境。</p>
皇太極自己統帥清軍主力從鎮江大路經過義州,多羅貝勒豪格統帥八旗滿洲三旗、八旗蒙古三旗和外藩蒙古軍,從寬甸堡突入境內。</p>
皇太極統帥的主力軍從昌城渡江,朝鮮郭山城、定州城陷落,郭山城守將見到清軍勢大,自刎而死,百姓投降,而定州城的朝鮮百姓也沒有抵抗就投降了清朝。二月二十二日,皇太極駐蹕噶山河,同時命外藩蒙古諸貝勒大臣等各率所部兵沿海縱掠,會於安州。</p>
二十四日,皇太極抵達安州駐營,命左右翼兵分兩路出略。二十七日,過順安驛三十裏駐蹕。可見, 皇太極采取的策略是從近路直逼漢城。</p>
清軍進軍如此迅速, 而朝鮮對迫在眉睫的危險卻毫不知情。麵對清軍的入侵,朝鮮武將根本沒有進行有效抵抗, 更有甚者, 平壤守將竟然不戰而逃,清軍不戰而得平壤城。</p>
此外,朝鮮的軍事其情報體係形同虛設,仁祖李倧直到清軍越過安州城才得知情報。他準備進入江華島避難,但想到明國丁毅帶來的話,讓他死守漢城,左右為難,十分猶豫,每天都在問,明國丁毅的兵馬呢?</p>
崇禎十年(1637年)二月二十六日,丁毅的一萬兵馬,由水師護送,緩緩來到江華島。</p>
</p>
當長江1號巨大的船身,出現在江華島守軍麵前時,朝鮮守軍驚呆了。</p>
必竟他們這邊從來沒看到過這麽大的戰列艦。</p>
當天丁毅帶著陳有時,肖永秋,何小車,馬躍,袁有才等諸將,全部登島,朝鮮這邊已經準備了大量的糧草和火藥。</p>
其中有一部份火藥都是丁毅在去年底和今年一月份讓船先送過來的。</p>
江華島守將張紳是丁毅的老對手,他趕緊前來相見。</p>
丁毅問其清兵行蹤,一問三不知,隻知道清兵入境,打到那,有多少兵力毫不知情。</p>
原來張紳死守江華島,不敢出島,而此時的漢城,李倧在兩天前,才知道清兵過了安州。</p>
這會消息還沒傳到這裏。</p>
張紳反問,你們何時出發?</p>
丁毅說不急,馬上出馬。</p>
張紳雖然有心去求援,卻也知道憑自己的力量不夠,隻能在島上等著。</p>
丁毅也不緊不慢,上島補充了糧食後,又休息了一天,然後帶著全軍,繼續上船,接著在上次仁川碼頭附近登陸。</p>
丁毅讓袁有才帶五百騎兵和朝鮮向導往東,遠離漢城,留幾個哨騎在十裏外,看到煙火時,再過來集合,袁有才立馬領著騎兵去遊蕩了。</p>
他帶餘下步兵帶了十天的糧食,便在朝鮮向導帶領下,前往安穀嶺埋伏,同時要求張紳後繼派人運一萬石糧跟上,張紳照做。</p>
安穀嶺在南漢山城西北20裏處,距離漢城也就40多裏。</p>
他們在漢城東麵走,清兵則從是漢城西麵過來,暫時不可能碰麵。</p>
朝鮮向導不明白明軍為什麽不往西去,迎頭痛擊清兵,而往反方向東麵去。</p>
丁毅安慰他:“放心,我沒猜錯,清兵一定會過來的。”</p>
向導也沒辦法,隻能跟著。</p>
二月底,丁毅的兵馬到了安穀嶺,然後讓朝鮮向導組織當地百姓募糧,朝鮮向導隻能照做,三天功夫,又從附近州府為明軍募集三千石糧。</p>
丁毅便帶著兵馬埋伏安穀嶺,每天大吃大喝的等著。</p>
好在這次皇太極出兵較曆史上晚了兩個月,此時進入三月份,天氣已經沒那麽冷了。</p>
再說朝鮮方麵。</p>
二月二十七日,都元帥金自點馳啟:“賊兵已到安州。“朝鮮仁祖李倧這才緊急召見大臣,商討對策。</p>
站在咱們現在的立場有點不可思議,就好像清兵入關打到通州了,崇禎才知道清兵進關,簡直不敢想像。</p>
此時領議政金鎏主張火速征兵,並請仁祖臨幸江華島,但李倧這時還認為清軍不會深入,金鎏堅持請求,此時明軍還沒消息,李倧開始以為明將丁毅耍他,失去信心,他才勉強答應,但不同意世子分朝。同時奪情起複沈器遠為留都大將,留守漢城。</p>
準備往江華島退。</p>
李倧的逃跑行為,嚴重動搖了軍心民心,“城中士婦跣足徒步,與禦駕相雜,父子夫婦兄弟奴婢相離奔走,顛仆道路,哭聲雷震矣”。</p>
未時,李倧及昭顯世子等出發前往江華島,但剛到崇禮門(南大門),就聽說清軍前鋒部隊已抵達漢城西郊的弘濟院,朝鮮訓練都監將官李興業率領的80多人的小股騎兵被清軍擊敗。</p>
原來三月一日時,清軍將領馬富塔、碩翁科羅巴圖魯勞薩、烏拜等人率領前鋒部隊已經抵達漢城。</p>
李倧聽說清軍到來的如此迅速,隻好派崔鳴吉前往勞軍,崔鳴吉同清軍前鋒馬福塔等人在漢城外見麵,詢問清軍來意,馬富塔等對曰:“我等奉聖汗命,前來與爾王議事。’崔鳴吉曰:‘爾等既來議事,容我等回告我王,以禮相迎。”</p>
與此同時,李倧已經令其子昭顯世子和鳳林大君、麟坪大君和後宮妃嬪、朝臣之老弱者避入江華島。</p>
而李倧等不到明軍前來,連漢城也不敢守,一行人趁機轉進漢城南四十裏的南漢山城,原本金染等人的勸說下,他也打算從南漢山城前往江華島,然而清兵後繼兵馬相繼來到,李倧擔心中途被清軍俘虜,聽從南漢山城守禦使李時白的建議,不再考慮逃往江華島,決定死守南漢山城。</p>
此時的進展,基本和原曆史差不多,而唯一不同的時,丁毅的兵馬一直藏在安穀嶺,靜靜的收集著各方的消息。</p>
他藏安穀嶺有個原因,就是現在的曆史變了,他不知道李倧會不會死守漢城,但不管李倧守漢城也好,退南漢山城也好,退江華島也好,丁毅藏在安穀嶺,隨都可以向三麵進發,且路程都在一天之內。</p>
原本他估計李倧收到自己的信後,會死守漢城,沒想到李倧看不到明軍影子,直接放棄,退向南漢山城。</p>
丁毅也是相當無語,他要兵馬要提前出現,清兵說不定就放棄打朝鮮,要麽直接和他幹,要麽就退走。</p>
所以他必須要等清兵圍住朝鮮人再說。</p>
誰知李倧這庸才,沒看到明軍後,以為丁毅食言,直接退向南漢山城。</p>
不過就在他退入南漢山城時,終於有朝鮮信使趕到南漢山城。</p>
信使是張紳派去的,隻能單獨麵見李倧。</p>
因為這時的朝鮮國內,分兩派,有親清派,和親明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