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天下事”報紙,把這件事傳遍天下,天下士紳官員們都瑟瑟發抖,被人滅了全家,都無處申冤,朝廷還要幫造反的人。</p>
此時,誰敢不分田,各地的奴隸們不用丁毅的人動手,他們就要先起來殺官分田。</p>
有丁毅的數十萬兵馬為後盾,在朝廷的強力推動下,官員士紳,一體納糧的政策,很快在整個大明緩緩鋪展開來。</p>
六月七日,丁毅來到匠作局在京師的基地。</p>
這邊是旅順匠作局全體遷移過來,所有工匠和家屬都到了京城,也分了房子。</p>
這邊的工匠,應該是丁毅手下最好最強的工匠群。</p>
很多大員的優秀工匠,在後期也紛紛被調到這裏。</p>
現在大員和濟州隻有船匠,其他火器方麵的專家工匠都在京城,大員的科技院丁毅也要把他們調過來。</p>
以後大員和濟州隻能造魯密銃,小型火炮和維修。</p>
很久沒來匠作局,丁毅一進去,發現李忠義帶了一堆人來迎接他,很多工匠都不認識,其中外國人居然有十幾個。</p>
這些外國人,有些是原本旅順的葡萄牙人,也有是後期從大員找過來的外國工程師。</p>
眾人眾星拱月似的圍著丁毅,把丁毅帶到一個靶場上。</p>
“來人。”李忠義興奮的一揮手,把咱們的新家夥帶過來。</p>
一柄比燧發槍還要長點的木柄槍被拿了過來,丁毅剛拿到的處,就感覺到沉,比燧發槍還要沉。</p>
丁毅低頭看了看,和燧發槍也沒啥區別,但看李忠義興奮的表情,恍然大悟,他拿起槍管,往裏看了眼。</p>
“膛線?”</p>
槍管裏,居然已經有膛線。</p>
這是他很早就和李忠義說過的膛線,但受製於這個時代的技術和能力,一直到現在才被拉出來。</p>
“王爺,就是膛線,咱們可以拉膛線啦。”李忠義興奮的心舞蹈。</p>
槍管有了膛線,這精準度直線上升,射擊距離也大幅增加,這又是跨時代的進步。</p>
其實膛線的的曆史相當悠久,十五世紀就已經出現,但直到十九世紀才大規模裝備各國軍隊。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決定性的原因是前裝線膛槍裝填速度太慢。由於彈丸必須嵌入膛線才能隨著膛線旋轉,所以彈丸的直徑必須大於膛線的陽線直徑,這就使得前裝線膛槍的裝填非常費力,士兵往往需要用錘子敲擊送彈棍才能將彈丸裝進槍膛,射擊速度也因此降低到平時的三分之一甚至更慢。</p>
這麽慢的射速,對於軍隊來說是無法容忍的,所以在膛線發明後的兩百年間,線膛槍在軍隊中隻是配角,直到法軍奧爾良獵兵隊上尉克勞德·愛迪爾內·米涅(Claude Etienne Minié)在十九世紀中葉發明米涅彈。</p>
米涅彈的口徑比前裝線膛槍的陽線直徑要小一圈,解決了填彈困難的問題。米涅彈的彈丸底部有一個圓錐形的小洞。發射時,火藥燃氣使彈丸尾部膨脹,嵌入膛線,隨著膛線高速旋轉出膛。由於米涅彈的直徑小於槍管口徑,使得裝填更為容易,前裝線膛槍的射速大為提升。解決裝填問題後,前裝線膛槍迅速在全世界範圍內大規模普及。</p>
果然,這時邊上傳來一個聲音:“尊敬的王爺,膛線雖然拉出來了,但是裝填彈丸太慢,我個人認為,現在並不能大規模裝備部隊。”</p>
丁毅轉過頭,發現是個外國人,說的漢語結結巴巴,但多少還能聽懂。</p>
“王爺,這位就是大員來的英國人史維格---。”李忠義向他介紹。</p>
史維格於1642年4月到呂宋,他在歐洲聽到了遙遠的東方有個地方,很歡迎各國的工匠,他先到呂宋,然後又去了大員,因為史維格自己說能打造歐洲最好的火繩槍,當時的許爾顯派了戰船護送了前往大員。</p>
到了大員後,不可一世的史維格發現這邊有燧發槍,比他們歐洲的火繩槍還要厲害,頓時深受打擊。</p>
但趙大山還是誠肯的留下他,為大員打造魯密銃。</p>
這些年丁毅一直要求各地的工匠們想辦法在槍管中劃出膛線,但都沒有進展。</p>
濟州那邊主要精力在造船上,大員的精力在蒸汽機上,隻有旅順用心在想辦法,但旅順大都是本地工匠。</p>
史維格的家族曾經是鍾表匠,大員像他這樣出身歐洲的工匠有十幾個。</p>
他向趙大山要求,把這些人都集合起來,歸他使用。</p>
很快,半年不到,史維格和這些歐洲的工匠們,想到了幾種拉膛線的辦法。</p>
</p>
第一種是‘刮刀法’。</p>
用一根比槍管內徑略紉的鋼棒,在它的特定部位刻挖一個槽,安裝一塊硬質合金鋼片,鋼片上有一條或二條凸出的有一定傾斜角的帶狀體,前端有利削部,並可調節凸起高度。在一條膛線位置上來回拉動數十次,就切副出一條陰膛線,然後調節位置再切刮下一條。這種方法切奇數或偶數的膛線一般用單刮刀,切偶數的膛線可以用雙向刮刀。也可以在相對的位置安裝單刮刀,雙刮刀或三副刀,一次切出2至6條膛線。</p>
第二種是‘鉤刀拉削法’。</p>
把鉤狀切刀安置在比槍膛直徑略細的鋼拉杆上,鉤形刮刀刃口的高度可以通過調節拉杆層部的螺絲來調節。每拉動通過槍管一次,拉杆移動幾微米,隨著槍管的勻速旋轉,拉削出一條有一定纏度的陰膛線,達到預定寬度後,再換位置拉第二條膛線。早期的線膛槍拉一條陰膛線隻要拉削二十次左右,而一支較好的槍拉削同樣的陰膛線要拉削一百次左右。拉的次數越多,形成的拉槽越細,越精密。</p>
早期美洲殖民者製造膛線就采用了鉤刀拉削法,其采用的工具是很簡單的手動木質機械,殖民者自己就能製造。</p>
但這兩種的效率都比較低,且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者。</p>
第二種在荷蘭人和西班牙人爭搶美州殖民時,就已經有人在用,主要造的線膛槍,和歐洲這會的黃輪槍一樣,都是貴族的玩具,打野用的。</p>
想在丁毅數以十萬計的部隊中推行這樣的線膛槍,僅劃膛線能把他們所有的工匠給累死。</p>
趙大山當然看到了憋端,當時丁毅已經在大同,趙大山決定,把所有參與的歐洲工匠,送到了旅順。</p>
李忠義這邊的漢人工匠和他們歐洲工匠一起研究破解這個難題。</p>
漢人工匠們缺少的就是經驗和見識。</p>
在看到了如何劃出膛線後,旅順的工匠們和史維格等一起研究。</p>
終於,在今年初,發明了‘組合環形刀拉削法’。</p>
所謂‘組合環形刀拉削法’,就是在一根拉杆上固定25至30個硬質合金鋼環,每個鋼環之間的距離相等,每個鋼環上加工有與陰膛線數量相同的等距的刮刀,每把切刀可循其纏角與下一個環上的切刀相連,從頭連到尾部即可視為一條螺形線。</p>
每一個環上刀刃的突出量略大於前一個環,形成一組係列切刀,所開的槽具有穩定的寬度,深度和間隔,這種組合環形拉削刀通過槍膛—次.則可切削出全部的陰膛線,縮短工作時間,提高了產量和質量。</p>
當然,還有更先進的‘頂錐(或膛線衝子)擠JE法’‘冷精鍛法’現在這個時代都無法實現。</p>
目前來看,旅順發明的‘組合環形刀拉削法’,拉一次就能切出全部的陰膛線,效率遠遠超過前兩種,已經可以批量使用在丁毅的幾十萬大軍上麵。</p>
而史維格很快就看到了線膛槍的弊端,裝彈太慢,不能批量裝備。</p>
他提醒歡天喜地的丁毅,王爺的燧發槍,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可以打出四排輪射。</p>
但是用了線膛後,軍士們裝彈就要裝好一會,同樣的時間,線膛槍隻能打出兩輪,甚至一輪。</p>
所以他建議,丁毅暫時還是先不要全麵裝配。</p>
丁毅哈哈大笑,拍拍他的肩膀:“史維格你說的很有道理,‘組合環形刀拉削法’也很好,要賞,重賞。”</p>
他當場下令,給參與‘組合環形刀拉削法’發明的工匠們,每人三百兩銀子,史維格一千兩銀子。</p>
眾工匠欣喜若狂,紛紛拜謝王爺。</p>
史維格卻不是很高興,他雖然是為了銀子來東方,但更想證明自己的實力。</p>
“再給我點時間,我想隻有改良彈丸,才能提升射擊速度。”</p>
丁毅笑道:“拿筆來,本王已經有個想法了。”</p>
眾人大驚,李忠義趕緊叫人拿筆和紙。</p>
又是我裝逼的時候,丁毅喜不自勝,畫個米涅彈。</p>
米涅彈是比口徑略小的圓柱形鉛製槍彈,單體周圍有螺紋貼合膛線,同時一般彈頭低端有軟木,軟木收到燃燒的火藥衝擊升溫便會膨脹增加氣密性,因為彈頭比口徑小所以很容易裝填,加上同螺紋和軟木塞增加了氣密性因此初速穩定,同時圓柱體加貼合槍膛的設計也讓它更加精準,同時空心鉛彈在擊中目標後會瞬間產生形變破碎,對軟目標後效非常可怕,米涅彈的出現也讓前膛槍進入了線膛槍時代,但是此時的槍還是采用燧石燧發原理,要想更一步,還得有新的劃時代零件出來。</p>
丁毅先把米涅彈畫出,再向工匠們解釋一番。</p>
參與膛線研發的工匠們,紛紛恍然大悟。</p>
這玩意,普通人可能看不懂,他們這些參與的工匠,一聽就明白了原理。</p>
------題外話------</p>
明天打滿清,丁老鼠要當皇帝了</p>
此時,誰敢不分田,各地的奴隸們不用丁毅的人動手,他們就要先起來殺官分田。</p>
有丁毅的數十萬兵馬為後盾,在朝廷的強力推動下,官員士紳,一體納糧的政策,很快在整個大明緩緩鋪展開來。</p>
六月七日,丁毅來到匠作局在京師的基地。</p>
這邊是旅順匠作局全體遷移過來,所有工匠和家屬都到了京城,也分了房子。</p>
這邊的工匠,應該是丁毅手下最好最強的工匠群。</p>
很多大員的優秀工匠,在後期也紛紛被調到這裏。</p>
現在大員和濟州隻有船匠,其他火器方麵的專家工匠都在京城,大員的科技院丁毅也要把他們調過來。</p>
以後大員和濟州隻能造魯密銃,小型火炮和維修。</p>
很久沒來匠作局,丁毅一進去,發現李忠義帶了一堆人來迎接他,很多工匠都不認識,其中外國人居然有十幾個。</p>
這些外國人,有些是原本旅順的葡萄牙人,也有是後期從大員找過來的外國工程師。</p>
眾人眾星拱月似的圍著丁毅,把丁毅帶到一個靶場上。</p>
“來人。”李忠義興奮的一揮手,把咱們的新家夥帶過來。</p>
一柄比燧發槍還要長點的木柄槍被拿了過來,丁毅剛拿到的處,就感覺到沉,比燧發槍還要沉。</p>
丁毅低頭看了看,和燧發槍也沒啥區別,但看李忠義興奮的表情,恍然大悟,他拿起槍管,往裏看了眼。</p>
“膛線?”</p>
槍管裏,居然已經有膛線。</p>
這是他很早就和李忠義說過的膛線,但受製於這個時代的技術和能力,一直到現在才被拉出來。</p>
“王爺,就是膛線,咱們可以拉膛線啦。”李忠義興奮的心舞蹈。</p>
槍管有了膛線,這精準度直線上升,射擊距離也大幅增加,這又是跨時代的進步。</p>
其實膛線的的曆史相當悠久,十五世紀就已經出現,但直到十九世紀才大規模裝備各國軍隊。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決定性的原因是前裝線膛槍裝填速度太慢。由於彈丸必須嵌入膛線才能隨著膛線旋轉,所以彈丸的直徑必須大於膛線的陽線直徑,這就使得前裝線膛槍的裝填非常費力,士兵往往需要用錘子敲擊送彈棍才能將彈丸裝進槍膛,射擊速度也因此降低到平時的三分之一甚至更慢。</p>
這麽慢的射速,對於軍隊來說是無法容忍的,所以在膛線發明後的兩百年間,線膛槍在軍隊中隻是配角,直到法軍奧爾良獵兵隊上尉克勞德·愛迪爾內·米涅(Claude Etienne Minié)在十九世紀中葉發明米涅彈。</p>
米涅彈的口徑比前裝線膛槍的陽線直徑要小一圈,解決了填彈困難的問題。米涅彈的彈丸底部有一個圓錐形的小洞。發射時,火藥燃氣使彈丸尾部膨脹,嵌入膛線,隨著膛線高速旋轉出膛。由於米涅彈的直徑小於槍管口徑,使得裝填更為容易,前裝線膛槍的射速大為提升。解決裝填問題後,前裝線膛槍迅速在全世界範圍內大規模普及。</p>
果然,這時邊上傳來一個聲音:“尊敬的王爺,膛線雖然拉出來了,但是裝填彈丸太慢,我個人認為,現在並不能大規模裝備部隊。”</p>
丁毅轉過頭,發現是個外國人,說的漢語結結巴巴,但多少還能聽懂。</p>
“王爺,這位就是大員來的英國人史維格---。”李忠義向他介紹。</p>
史維格於1642年4月到呂宋,他在歐洲聽到了遙遠的東方有個地方,很歡迎各國的工匠,他先到呂宋,然後又去了大員,因為史維格自己說能打造歐洲最好的火繩槍,當時的許爾顯派了戰船護送了前往大員。</p>
到了大員後,不可一世的史維格發現這邊有燧發槍,比他們歐洲的火繩槍還要厲害,頓時深受打擊。</p>
但趙大山還是誠肯的留下他,為大員打造魯密銃。</p>
這些年丁毅一直要求各地的工匠們想辦法在槍管中劃出膛線,但都沒有進展。</p>
濟州那邊主要精力在造船上,大員的精力在蒸汽機上,隻有旅順用心在想辦法,但旅順大都是本地工匠。</p>
史維格的家族曾經是鍾表匠,大員像他這樣出身歐洲的工匠有十幾個。</p>
他向趙大山要求,把這些人都集合起來,歸他使用。</p>
很快,半年不到,史維格和這些歐洲的工匠們,想到了幾種拉膛線的辦法。</p>
</p>
第一種是‘刮刀法’。</p>
用一根比槍管內徑略紉的鋼棒,在它的特定部位刻挖一個槽,安裝一塊硬質合金鋼片,鋼片上有一條或二條凸出的有一定傾斜角的帶狀體,前端有利削部,並可調節凸起高度。在一條膛線位置上來回拉動數十次,就切副出一條陰膛線,然後調節位置再切刮下一條。這種方法切奇數或偶數的膛線一般用單刮刀,切偶數的膛線可以用雙向刮刀。也可以在相對的位置安裝單刮刀,雙刮刀或三副刀,一次切出2至6條膛線。</p>
第二種是‘鉤刀拉削法’。</p>
把鉤狀切刀安置在比槍膛直徑略細的鋼拉杆上,鉤形刮刀刃口的高度可以通過調節拉杆層部的螺絲來調節。每拉動通過槍管一次,拉杆移動幾微米,隨著槍管的勻速旋轉,拉削出一條有一定纏度的陰膛線,達到預定寬度後,再換位置拉第二條膛線。早期的線膛槍拉一條陰膛線隻要拉削二十次左右,而一支較好的槍拉削同樣的陰膛線要拉削一百次左右。拉的次數越多,形成的拉槽越細,越精密。</p>
早期美洲殖民者製造膛線就采用了鉤刀拉削法,其采用的工具是很簡單的手動木質機械,殖民者自己就能製造。</p>
但這兩種的效率都比較低,且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者。</p>
第二種在荷蘭人和西班牙人爭搶美州殖民時,就已經有人在用,主要造的線膛槍,和歐洲這會的黃輪槍一樣,都是貴族的玩具,打野用的。</p>
想在丁毅數以十萬計的部隊中推行這樣的線膛槍,僅劃膛線能把他們所有的工匠給累死。</p>
趙大山當然看到了憋端,當時丁毅已經在大同,趙大山決定,把所有參與的歐洲工匠,送到了旅順。</p>
李忠義這邊的漢人工匠和他們歐洲工匠一起研究破解這個難題。</p>
漢人工匠們缺少的就是經驗和見識。</p>
在看到了如何劃出膛線後,旅順的工匠們和史維格等一起研究。</p>
終於,在今年初,發明了‘組合環形刀拉削法’。</p>
所謂‘組合環形刀拉削法’,就是在一根拉杆上固定25至30個硬質合金鋼環,每個鋼環之間的距離相等,每個鋼環上加工有與陰膛線數量相同的等距的刮刀,每把切刀可循其纏角與下一個環上的切刀相連,從頭連到尾部即可視為一條螺形線。</p>
每一個環上刀刃的突出量略大於前一個環,形成一組係列切刀,所開的槽具有穩定的寬度,深度和間隔,這種組合環形拉削刀通過槍膛—次.則可切削出全部的陰膛線,縮短工作時間,提高了產量和質量。</p>
當然,還有更先進的‘頂錐(或膛線衝子)擠JE法’‘冷精鍛法’現在這個時代都無法實現。</p>
目前來看,旅順發明的‘組合環形刀拉削法’,拉一次就能切出全部的陰膛線,效率遠遠超過前兩種,已經可以批量使用在丁毅的幾十萬大軍上麵。</p>
而史維格很快就看到了線膛槍的弊端,裝彈太慢,不能批量裝備。</p>
他提醒歡天喜地的丁毅,王爺的燧發槍,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可以打出四排輪射。</p>
但是用了線膛後,軍士們裝彈就要裝好一會,同樣的時間,線膛槍隻能打出兩輪,甚至一輪。</p>
所以他建議,丁毅暫時還是先不要全麵裝配。</p>
丁毅哈哈大笑,拍拍他的肩膀:“史維格你說的很有道理,‘組合環形刀拉削法’也很好,要賞,重賞。”</p>
他當場下令,給參與‘組合環形刀拉削法’發明的工匠們,每人三百兩銀子,史維格一千兩銀子。</p>
眾工匠欣喜若狂,紛紛拜謝王爺。</p>
史維格卻不是很高興,他雖然是為了銀子來東方,但更想證明自己的實力。</p>
“再給我點時間,我想隻有改良彈丸,才能提升射擊速度。”</p>
丁毅笑道:“拿筆來,本王已經有個想法了。”</p>
眾人大驚,李忠義趕緊叫人拿筆和紙。</p>
又是我裝逼的時候,丁毅喜不自勝,畫個米涅彈。</p>
米涅彈是比口徑略小的圓柱形鉛製槍彈,單體周圍有螺紋貼合膛線,同時一般彈頭低端有軟木,軟木收到燃燒的火藥衝擊升溫便會膨脹增加氣密性,因為彈頭比口徑小所以很容易裝填,加上同螺紋和軟木塞增加了氣密性因此初速穩定,同時圓柱體加貼合槍膛的設計也讓它更加精準,同時空心鉛彈在擊中目標後會瞬間產生形變破碎,對軟目標後效非常可怕,米涅彈的出現也讓前膛槍進入了線膛槍時代,但是此時的槍還是采用燧石燧發原理,要想更一步,還得有新的劃時代零件出來。</p>
丁毅先把米涅彈畫出,再向工匠們解釋一番。</p>
參與膛線研發的工匠們,紛紛恍然大悟。</p>
這玩意,普通人可能看不懂,他們這些參與的工匠,一聽就明白了原理。</p>
------題外話------</p>
明天打滿清,丁老鼠要當皇帝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