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新科創業園區,誠邀對特效領域創業有興趣的有誌之士,來本園區共同探討、研究、投資、創業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可行性與技術分享#


    #橫店影視城擬定,元旦之後或將舉行特效領域產業發展的科創與影視投資及招商意向大會,誠邀全國各影視公司與計算機視覺領域高科技公司共襄盛舉#


    #據悉,璀璨時代數字特效、京城墨境天合數字技術、京城視點映畫數字技術等視效公司,近日來受到海內外投行廣泛關注,經由國產電影《天幕》展現出來的國產特效發展潛力,數字特效或將是國內高新技術行業的下一個風口#


    #華國互聯網協會聲名:目前國內各大院校開設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相關專業,與時下火熱影片《天幕》所表現出的特效視覺方麵的專業技術有較大區別,強烈提醒因影片而對視覺技術方麵感興趣的學生黨,和有想法去學習的人士,請理性分辨與正確對待#


    “臥槽!特效領域真成風口了?”


    “真的假的,要是真的的話,我讓我兒子明年報計算機專業。”


    “別介,樓上的大姐,沒看互聯網協會的聲名麽,計算機專業和特效技術有很大區別,是兩碼事。”


    “廣大學生黨注意了,學特效製作是有門檻的,首先各種軟件都要收費,學習的時候需要自付一定的成本,然後就是需要大量的時間以及耐心去打磨畫麵,對於沒耐心的人就是煎熬,所以一定要理性對待!”


    “我所在的公司把增設視效工作組提上議程了,過了元旦我將作為組長前往璀璨時代數字特效取經和參觀,哈哈,要去膜拜一群大神了,超級期待!”


    “我隻想說,《天幕》牛逼!!”


    隨著璀璨時代首周票房成績的公布,隨著這份全民熱議下的火熱之勢蔓延,“特效領域”四個字不僅成了現象級話題,還成了行業風口之論。


    不管是借勢蹭熱度搞高新技術園區發展的,還是趁此火熱輿情疑似搞非法集資活動的,亦或是以各地官方為首真心想搞這份產業的,紛紛冒頭出來宣傳與營銷。


    這也讓這份由電影所引發出來的聲勢,再度破圈且持續紅火。


    網上不少人亦有疑惑,一部電影而已,文化輸出一番有所榮譽也就罷了,還能引發如此壯大的行業風口,至於麽?


    若是這些人能了解到,《阿凡達》的特效團隊3000人,《變形金剛》的特效團隊1800人,《天幕》的特效團隊集璀璨、華影、英黃共1200人參與的情況,或許他們就不會這麽疑惑了。


    一部電影,就特效部分而言,就提供了上千的就業崗位。


    這還隻是算前線開發的,還沒算待在公司進行研發的,也沒算配套的行政與後勤的就業人員,更沒算由電影衍生出來的動漫、遊戲等泛娛樂產業方麵的就業崗位。


    一家公司,一部電影,就是如此廣大的就業規模。


    那十家公司呢?百家公司呢?又能引發多麽大的就業與經濟效應?


    若是能明白這些,網上疑惑的人斷然就不會有什麽疑惑了,也會更加能明白《天幕》這部電影最深層次的重大意義。


    而在原有的軌跡裏,當年的國產年冠是《建國大業》,總票房為4.2億,《阿凡達》卻有13億。


    如此巨大的差距,讓國產電影行業的很多公司及很多電影人士都一度頹然不已,認為自家的文化產業永遠都超越不了豪萊塢了。


    也是在這之後,國內資本及絕大部分行業人士都放棄了國產特效領域的發展,紛紛轉頭選擇去跟豪萊塢合作。


    跟豪萊塢合作?那坑死人不償命,以美元來計算成本的要價更是離譜。


    而這,就是網絡上經常說的“特效貴”的原因。


    這個“特效貴”,指的是跟豪萊塢合作的特效公司出價貴,壓根就不涉及到國內。


    如果在國內把自家的特效領域產業發展起來,以國內的人工費用、電費和設備物價來看,且以人民幣來計價成本,就算貴也不會貴到哪裏去。


    就是因為《阿凡達》的出現,及往後幾年來自豪萊塢特效大片的狂轟濫炸,使得國內業界人士與資本更加喪失發展國產特效領域的信心,而與豪萊塢合作的成本又高得離譜,從而導致國內很多年都沒有屬於自己真正意義上的特效大片,以及真正意義上的大製作遊戲。


    直至2019年《流浪地球》的出現,才開始打破這一被壓製到國內特效文化自信全無的局麵。


    直至2024年的《黑神話:悟空》的出現,才徹底打破國內無特效、無高級視效的論言。


    這麽一看,《阿凡達》壓製了華國特效領域文化產業的發展,整整有15年!


    現下,楚軒這隻蝴蝶通過《希望》扇動了唐記裏這個翅膀,唐記裏那被扇動的翅膀製作出了《天幕》。


    而《天幕》的出現,讓原有軌跡裏的行業走向正悄然發生著改變。


    麵對如此現象級的輿論情況,水軍、黑粉及“大殖子”那些“反《天幕》聯盟”者們,縱使拿著《阿凡達》的票房勁爆成績等相關言論去對衝,也顯得有些以卵擊石。


    《阿凡達》首周11億美元,比《天幕》首周5億美元強,這又如何?


    《天幕》首周5億美元的成績一出,直接讓國內行業都發生了變動,這是它《阿凡達》11億美元能比得了的麽?


    麵對這份重磅且利好的現實變化,黑子們都感到十分的乏力,隻能戰術性地暫時隱退。


    直至《阿凡達》全球下映,一些利於豪萊塢的消息一出,妖魔鬼怪們再次來了動力,現身力挺他們的“美爹”。


    #全球影史第一!《阿凡達》狂攬24.68億美元圓滿收官!#


    在原有的軌跡中,《阿凡達》當年的全球票房為27億多。


    因《天幕》的存在,因輿論的反衝,因劉藝妃在東亞一帶的火熱,使現下的《阿凡達》比起原有軌跡中的成績少了3個億,也是少了一部分市場競爭力。


    即便如此,這也讓國內的“大殖子”們足夠狂歡的了。


    “24.68億美元!實在是離譜!《阿凡達》碉堡了!那什麽《天幕》完全比不了好嗎!”


    “炸裂啊!近180億人民幣,也隻有豪萊塢的電影能創造出這樣的奇跡了!”


    “原先的第一是《泰坦尼克號》,19億美元,且還是九十年代的戰績,豪萊塢屬實牛逼!”


    “能超越卡梅隆的隻有卡梅隆自己,豪萊塢的電影實在是牛,他們的導演也強到無敵!”


    這則來自西方的勁爆消息一出,殖人們那叫一個激情澎湃,狂讚豪萊塢,狂讚《阿凡達》。


    要是不知情況的外國人看到這一幕,還以為華國社會中有很多老美似的,明明自家的電影引發的影響更值得驕傲,這些人卻反著去讚美別的事物。


    於此,心有熱血的國人們自是會與之辨經。


    “24.68億美元?要是沒《天幕》,我也會為此感到震撼,但比起《天幕》於國家的意義來看,我想說,《阿凡達》啥也不是!”


    “去特娘的《阿凡達》,就120塊一張的票價來看,完全把我們華國人當韭菜!”


    “別說24億美元了,就算是240億,也別想取代《天幕》在我心中的地位,隻因它讓我感到驕傲,感到自豪,誰特麽要說《天幕》不好,就是我平生大敵!更別提它還讓我一個搞視效的人在昨天工資上漲了500,我覺得我現在就是這個行業裏的香饃饃,嘎嘎……”


    “《阿凡達》再牛,那也是西方的事,在我眼裏,《天幕》能讓國內行業產業轉型並升級,擴大了內需,這是任何一部電影都比不了的,喜歡《阿凡達》可以,但無腦詆毀《天幕》純屬腦殘。”


    #《阿凡達》引領3d電影技術浪潮,全球資本的眼光聚焦於豪萊塢#


    “看見沒,全球資本都青睞豪萊塢,豪萊塢都要大搞特搞3d技術了,咱們國家還在討論產業初代升級,不覺丟人麽?”


    “這有什麽丟人的?誰家的產業不都從0到1這麽過來的?豪萊塢在視效方麵確實領先一步,但跟我們的產業升級有毛線關係啊?”


    “要我說,什麽初代升級就該摒棄,直接跟豪萊塢學3d技術多好,跟隨豪萊塢模式發展才是正途。”


    “以前我覺得這麽說沒毛病,現在再看,你們這些人真就是一等一的漢奸,摒棄自己的發展去學人家?然後呢?國產企業被西方控股?然後再被西方資本閹割本土文化?這才是你們這些漢奸最想看到的吧?”


    “槽!我們隻是在提我們的建議,你什麽態度!”


    “哈哈,我們?暴露了吧!人家隻是針對一個人,你哪來的‘我們’這兩個字,你們都是有組織有目的來黑《天幕》的吧!”


    “《天幕》從國內路演就被黑,上映後還是被黑,跟《阿凡達》碰上後又在海內外繼續被黑,雖說任何事有陰陽兩麵是為正常,但就《天幕》一路走來的情況來看,已經改變了我對國內輿論場的看法,真的好多人立場都有問題!”


    “對於我而言,任何無理由抨擊《天幕》的發言人,通通都有問題!這些天我也看明白了,網絡上絕對有一股惡意針對《天幕》的力量在搗亂!”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隨著祖國肉眼可見的愈發強大,民族自信方麵的意識也隨之悄然在覺醒。


    今時不同以往,再也不是互聯網發展初期的千禧年代,以及更往前的報刊年代,國人們在信息獲取渠道單一的情況下能被輕而易舉洗腦的時代了。


    而今互聯網信息如洪流般向人們襲來,雖然混亂不堪,但總有正向的價值觀報道被人們所發現,從而對惡意的東西能夠明辨。


    麵對《天幕》接二連三的利好情況,總有一批人會冒頭詆毀的局麵,這讓很多正常的網友們察覺出了異常,不再相信這批人所說的話。


    國人們在這份意識形態思維上的逐漸轉變,再次讓黑子們敗退,就連《阿凡達》影史第一和引領全球3d技術的浪潮這樣的火爆消息,依舊對衝不了國人對《天幕》的熱情,那可真就是再無他法了。


    而有關《天幕》一則新消息的出現,卻又是讓國人們大漲了一份心氣。


    華國電影網:#全球影史第八!《天幕》兩周收獲9.3億美元!#


    【截至2009年12月10日,全球電影票房排行榜如下:


    第一:《阿凡達》,24.68億美元,美利堅;


    第二:《泰坦尼克號》,18.89億美元,美利堅;


    第三:《指環王3:王者無敵》,11.4億美元,美利堅;


    第四:《加勒比海盜 2:亡靈的寶藏》,10.66億美元,美利堅;


    第五:《蝙蝠俠:黑暗騎士》,10.03億美元,美利堅;


    第六:《哈利?波特與魔法石》,9.74億美元,美利堅;


    第七:《加勒比海盜 3:世界的盡頭》,9.61億美元,美利堅;


    第八,《天幕:兵臨城下》,9.38億美元,華國……】


    隨著這條消息的出現,讓很多人上網去扒更全麵的全球影史成績。


    然後發現,全球百大電影裏頭,華國電影竟然沒有一部!


    而《天幕》才上映兩周,就能斬獲影史第八。


    對於國人們來說,這比《天幕》的票房拿下了多少錢更讓人心潮澎湃。


    “這些天我不知道已經說了多少個牛逼了,但我還是想說,《天幕》牛逼!!尖叫.jpg。”


    “影史第八!撒花慶祝.jgp。”


    “我的天啊,排行榜上老美電影紮堆,隻有我大《天幕》是華國的,《天幕》你可太爭氣了!”


    “不知為什麽,看一份排行榜把我看淚目了,不看電影名,就看那孤零零又特別顯眼的‘華國’二字,冥冥之中讓我滿身雞皮疙瘩、熱血沸騰,這兩個字仿佛就是孤膽英雄一樣,此刻的它終於站在了世界的前列!!”


    “樓上說得好!大讚!”


    “加油啊!這才兩周,《天幕》還可以往前衝的!”


    “《天幕》衝衝衝衝!”


    首周5.2億,第二周4.1億,依照前幾天說《天幕》第二周的情況會更好的預測來看,這貌似預測錯誤。


    但仔細一扒詳情,就能發現這個預測基於歐美市場又是正確的。


    歐美市場第一周隻提供了2.6億票房,第二周則提供了3.5億票房,如預測一樣實現逆增長。


    然而,包括亞洲在內的其餘市場,則顯得有些後繼無力,都是票房在第一周就被掏空的樣子,這第二周各大地區加起來僅提供了1.1億多美元,但這也是正常情況。


    不管如何,兩周近9.4億美元的數據,對於國內的業內人士與資本來說,對於國內電影公司與視效公司來說,無疑再次加劇了他們發展視效與特效產業的意向與雄心。


    《阿凡達》的下映,代表著《天幕》已全球上映半月。


    《天幕》全球上映半月的這個時間點,代表著《變形金剛》要全球上映了。


    與此同時,豪萊塢的那些電影大佬們,拉斯維加斯的賭場豪客們,歐洲那邊還在因“英國反思文章”掰扯著的輿論者們;


    全球那些緊緊關注這部國產電影的華僑同胞們,以及國內廣大的影迷與觀眾們;


    還有國內那些期盼《天幕》出意外的異類,都紛紛把目光重新聚焦在了全球電影市場之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璀璨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執筆新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執筆新夢並收藏華娛璀璨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