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夾槍衝鋒
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 作者:令狐衝啊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鄧忠聽說霍達出得城來,心下大喜:“他果然不準備固守了。”</p>
首當其衝,喝令龍驤騎衝鋒,也在腋下夾起長槍,猛衝敵軍的列陣。</p>
夾槍衝鋒是公孫修專門為龍驤創造的戰法,三國時期的騎兵衝殺都是側砍橫削,或者以弓弩為主。龍驤騎作為最稀缺的重騎兵,衝鋒陷陣則以長槍為主。其長槍達一丈四尺,便是天生神力之輩,也不能平端此槍,若用短槍衝鋒,刺中的敵軍的同時也會被摜回來的後坐力震得拿捏不住,甚至從馬背上掉下來。</p>
夾槍衝鋒則又不同,龍驤騎腋下夾住長槍的中間位置,前凸後出,在猛衝之際刺中敵人,能將戰馬衝刺的大部分馬力都作用在長槍上,並且後坐力都由騎兵轉嫁到了戰馬,不擔心落下馬來。</p>
龍驤騎騎的武器配備跟訓練方式,均由燕王親自配置的,人馬俱甲,渾身覆滿紮甲,作戰時臉上戴著青麵獠牙的麵具,不論白天還是黑夜,瞧著都顯得極為滲人。</p>
遼闊的平原上,燕軍跟邊軍快速靠攏。</p>
一千步。</p>
八百步。</p>
七百步。</p>
六百步。</p>
霍達瞧見敵軍即將靠近軍陣,不禁冷笑:“這是打算把自己當成活靶子是吧?”</p>
在他看來,這不過是找死罷了,密集的箭雨下幾乎不考慮準頭,隻要進入有效射程的區域內,瞬間就會成為刺蝟。</p>
當即命弓弩手射箭。</p>
霎時間萬箭齊發,如一陣烏泱泱的雲般。</p>
鄧忠把青銅麵具帶上,大聲道:“全速衝鋒!隻許進,不許退!”</p>
弓箭呈四十五度角射擊,有效射程大抵是一百五十步,射在龍驤騎的身上,鎧甲與箭頭相觸,火花四濺。</p>
鄧忠隻覺射在身上的羽箭被輕鬆彈開,不痛不癢,心下大喜:“燕王造出來的鎧甲,當真是天下無敵。”</p>
避過了瘋狂的箭雨,鄧忠已抵達陣前,夾著長槍衝破了敵陣,當先挑起一名士兵,長槍穿胸而過。他殺瘋了眼,把槍一撥,屍體摔了開去。</p>
龍驤騎如法炮製,夾槍撞上敵軍,無數的高句麗邊軍掉下馬來,或是被刺死,或者是掉下馬來,亂軍踩踏而死。戰馬衝鋒的最高時速達到70公裏,當然不能長時間一直保持衝鋒,畢竟戰馬會負荷不住而累死,隻有兩軍陣前的近距離才會發起瘋狂的衝鋒。</p>
“轟”的一聲,三千人的結陣被撞開,龍驤騎胡亂砍殺,隻震得敵軍膽戰心驚。鄧忠長槍起落,每一槍刺出都有敵軍斃命,這長槍也有講究,為避免馬力加持威力過大,直接把敵軍整具屍體都掛在長槍上,槍頭的二尺位置設置凸起的鐵環,避免刺得太深,一時間拔不出來,隻能棄槍。</p>
霍達急命軍陣變化,將龍驤騎圍在陣中,下令讓步兵提槍奮進,把重騎兵刺死於陣中。</p>
鄧忠哈哈大笑,仍是率軍突圍,這一猛衝的威力著實太恐怖,他一槍當先刺到,敵軍舉起盾牌抵擋,長槍先破盾牌,後破胸甲,把敵軍紮了個透心涼。</p>
燕王的槍很好的避免了這一點。</p>
百年英法戰爭中,英國長弓手曾經是法國人的噩夢,進攻射箭,後撤也射箭,一麵讓法國對英國長弓手深惡痛絕,一麵又心懷恐懼。每當英國長弓手被抓住,通常都會被砍去食指跟中指,因為那是拉弓的兩根手指。</p>
痛定思痛的法國人從鎧甲下手,立誌要從防禦性鎧甲下手,恰好水錘鍛造的出現,法國人開始利用水錘來鍛造大塊的金屬護甲,幾乎把士兵渾身都裹住了,雖然笨重不堪,可箭矢就成了隔靴搔癢,再也不能射殺法國騎兵。在阿金庫特之戰中,身穿全身板甲的法軍騎士頂著鋪天蓋地的箭雨衝鋒,個別倒了血黴的天罰之子被飛矢射中鎧甲的間隙死掉,每次衝鋒都能順利破開敵軍。</p>
這也一舉成為英國長弓手的噩夢。</p>
直到火槍的誕生,足以破開板甲,才從此退出了曆史的舞台。</p>
霍達所率領的步兵陣當場被鄧忠衝開一個口子,可他並不害怕,依舊命令邊軍合圍,冷冷道:“燕國不知花了多大的氣力、花重金打造這一支五百重騎兵,威力雖說強大,可隻有五百人,我們六倍於他,入了陣中,圍也圍死他。”</p>
</p>
他的臉上露出垂涎之色,全身人馬俱甲的五百套鎧甲,這可是連東川王的禁衛軍都沒有的稀缺寶貝啊。估摸著燕王好大喜功,不惜花費重金造甲,隻可惜裝備數量不多,充當門麵還可以,放戰場上就是送死。</p>
鄧忠眼看成包圍之勢,心下並不懼怕,仍舊策馬狂衝,手中長槍夾在腋下,大聲道:“所有人,隨我一道衝鋒!”</p>
龍驤騎精神大震,繼續發了瘋似的跟隨鄧忠猛衝。騎兵的優勢不止是速度,還有快速衝鋒時,所夾帶的衝陷之力。霍達的邊軍雖然六倍於己,高速的機動性下左衝右突,輕易間把步兵給撞得東倒西歪,直接殺出一個口子。</p>
鄧忠殺出了一個口子,望見身後敵軍追來,當即作詐敗之狀,一路向北逃竄。</p>
霍達本就疑心燕軍能進軍如此之快,是強弩之末,見戰不三合即走為上計,心中更加堅定,冷笑道:“果然如此,殘兵散勇罷了,繼續追。把他們都給殺了,奪下鎧甲。”</p>
詐敗拖刀計一直是個很容易引人上當的計策,並非羅貫中愛反複寫這個詐敗、那個詐敗,比如“詐敗之王”魏延就有七次。不外乎之乎者也一番,接著“伏兵盡出”,就把引誘的敵軍打得落花流水。</p>
其實從《孫子兵法》的軍事思想中,兩軍交戰從來不是誰比誰更厲害,而是誰先犯錯。隻有“攻可贏之敵”,找準敵軍的破綻和失誤,發揚優勢作戰,才能取得更大的勝利。</p>
假如螻蟻老是想跟著大象一較長短,那是異想天開。</p>
試想一下,跟你勢均力敵的敵人潰逃了,或者弱一大截的敵軍逃跑了,你是追還是不追?</p>
有七八成的概率因為不及時掩殺追擊,潰軍重新會合,再作調整,又是可戰之兵。</p>
頭一回或許你能擊敗對方,第二回說不定對方找準機會能把你給弄得無路可走。</p>
首當其衝,喝令龍驤騎衝鋒,也在腋下夾起長槍,猛衝敵軍的列陣。</p>
夾槍衝鋒是公孫修專門為龍驤創造的戰法,三國時期的騎兵衝殺都是側砍橫削,或者以弓弩為主。龍驤騎作為最稀缺的重騎兵,衝鋒陷陣則以長槍為主。其長槍達一丈四尺,便是天生神力之輩,也不能平端此槍,若用短槍衝鋒,刺中的敵軍的同時也會被摜回來的後坐力震得拿捏不住,甚至從馬背上掉下來。</p>
夾槍衝鋒則又不同,龍驤騎腋下夾住長槍的中間位置,前凸後出,在猛衝之際刺中敵人,能將戰馬衝刺的大部分馬力都作用在長槍上,並且後坐力都由騎兵轉嫁到了戰馬,不擔心落下馬來。</p>
龍驤騎騎的武器配備跟訓練方式,均由燕王親自配置的,人馬俱甲,渾身覆滿紮甲,作戰時臉上戴著青麵獠牙的麵具,不論白天還是黑夜,瞧著都顯得極為滲人。</p>
遼闊的平原上,燕軍跟邊軍快速靠攏。</p>
一千步。</p>
八百步。</p>
七百步。</p>
六百步。</p>
霍達瞧見敵軍即將靠近軍陣,不禁冷笑:“這是打算把自己當成活靶子是吧?”</p>
在他看來,這不過是找死罷了,密集的箭雨下幾乎不考慮準頭,隻要進入有效射程的區域內,瞬間就會成為刺蝟。</p>
當即命弓弩手射箭。</p>
霎時間萬箭齊發,如一陣烏泱泱的雲般。</p>
鄧忠把青銅麵具帶上,大聲道:“全速衝鋒!隻許進,不許退!”</p>
弓箭呈四十五度角射擊,有效射程大抵是一百五十步,射在龍驤騎的身上,鎧甲與箭頭相觸,火花四濺。</p>
鄧忠隻覺射在身上的羽箭被輕鬆彈開,不痛不癢,心下大喜:“燕王造出來的鎧甲,當真是天下無敵。”</p>
避過了瘋狂的箭雨,鄧忠已抵達陣前,夾著長槍衝破了敵陣,當先挑起一名士兵,長槍穿胸而過。他殺瘋了眼,把槍一撥,屍體摔了開去。</p>
龍驤騎如法炮製,夾槍撞上敵軍,無數的高句麗邊軍掉下馬來,或是被刺死,或者是掉下馬來,亂軍踩踏而死。戰馬衝鋒的最高時速達到70公裏,當然不能長時間一直保持衝鋒,畢竟戰馬會負荷不住而累死,隻有兩軍陣前的近距離才會發起瘋狂的衝鋒。</p>
“轟”的一聲,三千人的結陣被撞開,龍驤騎胡亂砍殺,隻震得敵軍膽戰心驚。鄧忠長槍起落,每一槍刺出都有敵軍斃命,這長槍也有講究,為避免馬力加持威力過大,直接把敵軍整具屍體都掛在長槍上,槍頭的二尺位置設置凸起的鐵環,避免刺得太深,一時間拔不出來,隻能棄槍。</p>
霍達急命軍陣變化,將龍驤騎圍在陣中,下令讓步兵提槍奮進,把重騎兵刺死於陣中。</p>
鄧忠哈哈大笑,仍是率軍突圍,這一猛衝的威力著實太恐怖,他一槍當先刺到,敵軍舉起盾牌抵擋,長槍先破盾牌,後破胸甲,把敵軍紮了個透心涼。</p>
燕王的槍很好的避免了這一點。</p>
百年英法戰爭中,英國長弓手曾經是法國人的噩夢,進攻射箭,後撤也射箭,一麵讓法國對英國長弓手深惡痛絕,一麵又心懷恐懼。每當英國長弓手被抓住,通常都會被砍去食指跟中指,因為那是拉弓的兩根手指。</p>
痛定思痛的法國人從鎧甲下手,立誌要從防禦性鎧甲下手,恰好水錘鍛造的出現,法國人開始利用水錘來鍛造大塊的金屬護甲,幾乎把士兵渾身都裹住了,雖然笨重不堪,可箭矢就成了隔靴搔癢,再也不能射殺法國騎兵。在阿金庫特之戰中,身穿全身板甲的法軍騎士頂著鋪天蓋地的箭雨衝鋒,個別倒了血黴的天罰之子被飛矢射中鎧甲的間隙死掉,每次衝鋒都能順利破開敵軍。</p>
這也一舉成為英國長弓手的噩夢。</p>
直到火槍的誕生,足以破開板甲,才從此退出了曆史的舞台。</p>
霍達所率領的步兵陣當場被鄧忠衝開一個口子,可他並不害怕,依舊命令邊軍合圍,冷冷道:“燕國不知花了多大的氣力、花重金打造這一支五百重騎兵,威力雖說強大,可隻有五百人,我們六倍於他,入了陣中,圍也圍死他。”</p>
</p>
他的臉上露出垂涎之色,全身人馬俱甲的五百套鎧甲,這可是連東川王的禁衛軍都沒有的稀缺寶貝啊。估摸著燕王好大喜功,不惜花費重金造甲,隻可惜裝備數量不多,充當門麵還可以,放戰場上就是送死。</p>
鄧忠眼看成包圍之勢,心下並不懼怕,仍舊策馬狂衝,手中長槍夾在腋下,大聲道:“所有人,隨我一道衝鋒!”</p>
龍驤騎精神大震,繼續發了瘋似的跟隨鄧忠猛衝。騎兵的優勢不止是速度,還有快速衝鋒時,所夾帶的衝陷之力。霍達的邊軍雖然六倍於己,高速的機動性下左衝右突,輕易間把步兵給撞得東倒西歪,直接殺出一個口子。</p>
鄧忠殺出了一個口子,望見身後敵軍追來,當即作詐敗之狀,一路向北逃竄。</p>
霍達本就疑心燕軍能進軍如此之快,是強弩之末,見戰不三合即走為上計,心中更加堅定,冷笑道:“果然如此,殘兵散勇罷了,繼續追。把他們都給殺了,奪下鎧甲。”</p>
詐敗拖刀計一直是個很容易引人上當的計策,並非羅貫中愛反複寫這個詐敗、那個詐敗,比如“詐敗之王”魏延就有七次。不外乎之乎者也一番,接著“伏兵盡出”,就把引誘的敵軍打得落花流水。</p>
其實從《孫子兵法》的軍事思想中,兩軍交戰從來不是誰比誰更厲害,而是誰先犯錯。隻有“攻可贏之敵”,找準敵軍的破綻和失誤,發揚優勢作戰,才能取得更大的勝利。</p>
假如螻蟻老是想跟著大象一較長短,那是異想天開。</p>
試想一下,跟你勢均力敵的敵人潰逃了,或者弱一大截的敵軍逃跑了,你是追還是不追?</p>
有七八成的概率因為不及時掩殺追擊,潰軍重新會合,再作調整,又是可戰之兵。</p>
頭一回或許你能擊敗對方,第二回說不定對方找準機會能把你給弄得無路可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