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徹查到底
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 作者:令狐衝啊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柯謨尚在睡眠中醒來,伸了伸懶腰、扭動幾下筋骨的時候,大批的燕軍已直入他的府邸,把整個府邸都給圍住了。</p>
柯謨不禁吃了一驚,推開身邊的美卷,闊步走出門外,一抬頭就看見了雙手叉腰的鄧忠,訝然道:“這個——鄧先鋒,您有何貴幹?”</p>
鄧忠抬起左手手指撓了撓臉,這一動作把柯謨嚇得下意識的晃了一下,還以為要挨個巴掌。卻不料鄧忠笑道:“柯將軍,好久不見,別來無恙啊。”</p>
柯謨尷尬一笑,自從東川王被斬首,原先的小朝廷也被解散了,全部聽令於燕軍,現在也就成了閑雲野鶴。他當初跟隨高庸作為副將,沒少給燕軍下絆子,雖說燕王嘴上說不計前嫌,秋毫無犯,可他心裏也沒底,生怕被清算了,索性窩在家中不問世事。</p>
可如今鄧忠帶兵找上門來,可把他給嚇壞了,驚訝道:“這個,在下已無官職,不適合稱將軍。就是不知鄧先鋒有何事吩咐?”</p>
鄧忠對這位昔日戰場上的死對頭有些好笑,聳肩道:“我可沒有什麽吩咐,是燕王要見你,跟我們走一趟吧。”</p>
柯謨又驚又怕,忙道:“鄧先鋒能否指條活路給在下?”</p>
鄧忠冷笑道:“昨夜有數百名百姓襲擊了王宮,你可知道?”</p>
柯謨臉色微變,他多日閑居不出,哪知道出了這檔子事,苦笑道:“我實不知此事。”</p>
瞧著鄧忠這副要抓自己去領死的模樣,便好似再說襲擊王宮是他一手策劃似的,忙道:“也不是我幹的,可我大抵知道是誰做的。”</p>
鄧忠心想這下就好辦了,故意裝出凶惡之相,說道:“跟我求情沒用,去跟燕王解釋,如真的是你幹的,你就落我手裏了,嚴刑拷打各種折磨人的手段,保管你三日就求生不能,求死不得。”</p>
柯謨麵如死灰,也隻得在燕軍的包圍下被帶上馬車,任由他們帶走。</p>
丸都王宮。</p>
柯謨被兩名燕軍反絞雙臂帶入殿內,公孫修坐在上端,冷笑道:“你我可有一段時日不見了。孤跟你說過,‘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孤興兵到此,隻誅滅東川王一族的直係,並未錯殺臣民一人。為何昨夜你暗中派人襲擊王宮,意圖不軌呢?是想為東川王報仇麽?”</p>
柯謨當場跪下,申辯道:“王上是明君,自當徹查此桉,絕對與小人無關,實在是他人的汙蔑。彼時各為其主,東川王命令小人進攻燕軍,此乃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如今燕王受天命之召,東征取百馬、丸都二城,神鬼莫測,無所不克,正是天命所歸。小人自知罪孽深重,已有二十日未曾出門,隻在家中閑居,不敢有此大逆不道的想法啊。”</p>
他一口氣說完,竟渾然沒有呼吸困難地感覺。</p>
公孫修心下暗笑,誅殺東川王是政治軍事上的必要,高庸為國守節寧死不屈,柯謨這個副將的求生欲倒是拉滿了。他故作疑惑地說:“不是你,又會是誰?”</p>
柯謨額頭上豆大的汗水直流下來,苦笑道:“王上明鑒,當真不是我。”</p>
“那你說出是誰做的,孤就饒你一死。”</p>
“這個——在下若是說出來,難免禍及妻兒老小。”</p>
柯謨更是磕頭如搗蒜。</p>
公孫修心想這是直接討要一張護身符了,笑道:“如今高句麗已經沒人能跟孤叫板,你供出來怕禍及妻兒老小,可你不說,孤今日就殺你一家老小。也罷,你若是說出來,全力保你無事,並授予官職,今後為燕國效力。”</p>
柯謨鬆了口氣,先是一篇長篇大論的歌頌燕王的文成武德,直到公孫修滿臉的不耐煩,這才趕緊停下來拍馬屁的嘴兒,誠惶誠恐道:“王上,在下大抵知道是誰暗中指使的,想來也不會錯到哪裏去。此次行刺偷襲一事,完全是出於王上的仁政。”</p>
公孫修一愣:“孤頒布的仁政怎麽了?有什麽問題麽?”</p>
心中倒是想起了薑文《讓子彈飛》裏的一句話:“好人就得讓人拿槍指著麽?”。</p>
典中典台詞啊。</p>
柯謨苦笑道:“王上的仁政沒有問題,條理清晰,攻破丸都,秋毫無犯,軍中也沒有發生劫掠百姓、屠城坑殺之事。可正因如此,才引得豪強貴族的抵觸。”</p>
公孫修哦了一聲,麵無表情,繼續問道:“你細說,孤聽著。”</p>
柯謨道:“王上所施行的仁政,是自古未有的。曆來高句麗跟漢朝、遼東之間的戰爭,無非是混戰,或輸或贏,劫掠邊民一番,或者高句麗向中原稱臣,草草了結無休止的戰爭,雖是死傷無數,可並未動搖根基,而王上的意圖,是直接把高句麗全部吃下……”</p>
說到這裏,抬頭看了眼公孫修,後者報以一笑:“繼續往下說,不會以言治罪的。孤的仁政是麵向全部高句麗百姓的,可不是一家一族之私計。”</p>
柯謨登時感激涕零,續道:“王上的仁政自然是好,若按王上的仁政假以五十年,大抵不會有多少人再記得高句麗這一彈丸小國,隻知王上的燕國。以往漢軍進攻高句麗,都因戰線過長,不能久持,劫走幾千上萬人口回去也就是了,漢軍不能奪了高句麗,高句麗也不能奪下整個中原,基本是僵持的態勢。”</p>
公孫修聞言點頭,自古以來,漢人的邊患無外乎出現在北方、東北一帶的遊牧民族,問題就在於很難全境占據,要長驅數千裏去進攻一群四處奔走的敵軍,稍不留神迷路還會全軍覆沒。</p>
即便短暫的占據下來,也會很快失去。</p>
柯謨擦了擦額頭的汗,在胸口上擦了擦掌心,認真道:“高句麗名為國,實則是部落之眾,才能突出、兵強馬壯者為王,即便是東川王作為一國之君,也須借助五大部族的力量。國力雄盛時,出兵劫漢朝的邊民,得了財物各部族瓜分,自然喜不自勝。即便被漢軍攻到丸都城下,也隻是死些平頭百姓罷了,對各部族的豪強貴族並無影響。可王上內遷高句麗人到燕國,則大大的觸犯了他們的利益。畢竟,豪強有奴有田,手下的賤民也被王上賜為平民,那就不再是他們手拿把掐的奴仆了,去了燕國自然不服氣。”</p>
公孫修心想這樣就跟土匪沒有什麽區別,貴族把握土地、錢財等資源,衝前麵的可都是平頭百姓,死了跟他們無關,劫回來財物又分大頭,兩全其美。</p>
這似乎跟燈塔國跨越一萬三千八百公裏去打猴子一樣,其目的究竟是為了什麽,不排除爭霸中其他戰略目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項輸出戰爭的原因就是:軍火商的坦克、轟炸機不及時賣出去會破產的。</p>
因為當時的燈塔國靠二戰售賣軍火發家,建立了龐大的軍火工廠,每一年的生產量足以裝備半個世界。伴隨二戰的結束,龐大的生產量要想在戰爭結束後突然停下生產,純屬癡人說夢。</p>
且不說背後支持總統的大軍火商們不能因為戰爭結束而受損,就單單倉庫裏那些堆積如山的彈藥需要找個地方賣出去都是個麻煩,搞不好會讓軍火商們破產。故而,開辟巨大的戰場,把軍火用在戰爭上消耗掉才是最劃算的生意,即使因此有成千上萬的美軍死在了越戰。</p>
或許在高句麗的豪強貴族看來,國家興亡是次要的,本質上是換個推舉的王罷了,新王登基後第一個要顧及的,也是五部豪強貴族的利益,因為新王的權力來自於五部。</p>
公孫修直接斬首東川王,並屠其直係的親人王子,並沒有招來大規模的動亂,一切風平浪靜。可就在這施行仁政、內遷百姓的關鍵上動了豪強的蛋糕,襲擊王宮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p>
</p>
柯謨不禁吃了一驚,推開身邊的美卷,闊步走出門外,一抬頭就看見了雙手叉腰的鄧忠,訝然道:“這個——鄧先鋒,您有何貴幹?”</p>
鄧忠抬起左手手指撓了撓臉,這一動作把柯謨嚇得下意識的晃了一下,還以為要挨個巴掌。卻不料鄧忠笑道:“柯將軍,好久不見,別來無恙啊。”</p>
柯謨尷尬一笑,自從東川王被斬首,原先的小朝廷也被解散了,全部聽令於燕軍,現在也就成了閑雲野鶴。他當初跟隨高庸作為副將,沒少給燕軍下絆子,雖說燕王嘴上說不計前嫌,秋毫無犯,可他心裏也沒底,生怕被清算了,索性窩在家中不問世事。</p>
可如今鄧忠帶兵找上門來,可把他給嚇壞了,驚訝道:“這個,在下已無官職,不適合稱將軍。就是不知鄧先鋒有何事吩咐?”</p>
鄧忠對這位昔日戰場上的死對頭有些好笑,聳肩道:“我可沒有什麽吩咐,是燕王要見你,跟我們走一趟吧。”</p>
柯謨又驚又怕,忙道:“鄧先鋒能否指條活路給在下?”</p>
鄧忠冷笑道:“昨夜有數百名百姓襲擊了王宮,你可知道?”</p>
柯謨臉色微變,他多日閑居不出,哪知道出了這檔子事,苦笑道:“我實不知此事。”</p>
瞧著鄧忠這副要抓自己去領死的模樣,便好似再說襲擊王宮是他一手策劃似的,忙道:“也不是我幹的,可我大抵知道是誰做的。”</p>
鄧忠心想這下就好辦了,故意裝出凶惡之相,說道:“跟我求情沒用,去跟燕王解釋,如真的是你幹的,你就落我手裏了,嚴刑拷打各種折磨人的手段,保管你三日就求生不能,求死不得。”</p>
柯謨麵如死灰,也隻得在燕軍的包圍下被帶上馬車,任由他們帶走。</p>
丸都王宮。</p>
柯謨被兩名燕軍反絞雙臂帶入殿內,公孫修坐在上端,冷笑道:“你我可有一段時日不見了。孤跟你說過,‘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孤興兵到此,隻誅滅東川王一族的直係,並未錯殺臣民一人。為何昨夜你暗中派人襲擊王宮,意圖不軌呢?是想為東川王報仇麽?”</p>
柯謨當場跪下,申辯道:“王上是明君,自當徹查此桉,絕對與小人無關,實在是他人的汙蔑。彼時各為其主,東川王命令小人進攻燕軍,此乃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如今燕王受天命之召,東征取百馬、丸都二城,神鬼莫測,無所不克,正是天命所歸。小人自知罪孽深重,已有二十日未曾出門,隻在家中閑居,不敢有此大逆不道的想法啊。”</p>
他一口氣說完,竟渾然沒有呼吸困難地感覺。</p>
公孫修心下暗笑,誅殺東川王是政治軍事上的必要,高庸為國守節寧死不屈,柯謨這個副將的求生欲倒是拉滿了。他故作疑惑地說:“不是你,又會是誰?”</p>
柯謨額頭上豆大的汗水直流下來,苦笑道:“王上明鑒,當真不是我。”</p>
“那你說出是誰做的,孤就饒你一死。”</p>
“這個——在下若是說出來,難免禍及妻兒老小。”</p>
柯謨更是磕頭如搗蒜。</p>
公孫修心想這是直接討要一張護身符了,笑道:“如今高句麗已經沒人能跟孤叫板,你供出來怕禍及妻兒老小,可你不說,孤今日就殺你一家老小。也罷,你若是說出來,全力保你無事,並授予官職,今後為燕國效力。”</p>
柯謨鬆了口氣,先是一篇長篇大論的歌頌燕王的文成武德,直到公孫修滿臉的不耐煩,這才趕緊停下來拍馬屁的嘴兒,誠惶誠恐道:“王上,在下大抵知道是誰暗中指使的,想來也不會錯到哪裏去。此次行刺偷襲一事,完全是出於王上的仁政。”</p>
公孫修一愣:“孤頒布的仁政怎麽了?有什麽問題麽?”</p>
心中倒是想起了薑文《讓子彈飛》裏的一句話:“好人就得讓人拿槍指著麽?”。</p>
典中典台詞啊。</p>
柯謨苦笑道:“王上的仁政沒有問題,條理清晰,攻破丸都,秋毫無犯,軍中也沒有發生劫掠百姓、屠城坑殺之事。可正因如此,才引得豪強貴族的抵觸。”</p>
公孫修哦了一聲,麵無表情,繼續問道:“你細說,孤聽著。”</p>
柯謨道:“王上所施行的仁政,是自古未有的。曆來高句麗跟漢朝、遼東之間的戰爭,無非是混戰,或輸或贏,劫掠邊民一番,或者高句麗向中原稱臣,草草了結無休止的戰爭,雖是死傷無數,可並未動搖根基,而王上的意圖,是直接把高句麗全部吃下……”</p>
說到這裏,抬頭看了眼公孫修,後者報以一笑:“繼續往下說,不會以言治罪的。孤的仁政是麵向全部高句麗百姓的,可不是一家一族之私計。”</p>
柯謨登時感激涕零,續道:“王上的仁政自然是好,若按王上的仁政假以五十年,大抵不會有多少人再記得高句麗這一彈丸小國,隻知王上的燕國。以往漢軍進攻高句麗,都因戰線過長,不能久持,劫走幾千上萬人口回去也就是了,漢軍不能奪了高句麗,高句麗也不能奪下整個中原,基本是僵持的態勢。”</p>
公孫修聞言點頭,自古以來,漢人的邊患無外乎出現在北方、東北一帶的遊牧民族,問題就在於很難全境占據,要長驅數千裏去進攻一群四處奔走的敵軍,稍不留神迷路還會全軍覆沒。</p>
即便短暫的占據下來,也會很快失去。</p>
柯謨擦了擦額頭的汗,在胸口上擦了擦掌心,認真道:“高句麗名為國,實則是部落之眾,才能突出、兵強馬壯者為王,即便是東川王作為一國之君,也須借助五大部族的力量。國力雄盛時,出兵劫漢朝的邊民,得了財物各部族瓜分,自然喜不自勝。即便被漢軍攻到丸都城下,也隻是死些平頭百姓罷了,對各部族的豪強貴族並無影響。可王上內遷高句麗人到燕國,則大大的觸犯了他們的利益。畢竟,豪強有奴有田,手下的賤民也被王上賜為平民,那就不再是他們手拿把掐的奴仆了,去了燕國自然不服氣。”</p>
公孫修心想這樣就跟土匪沒有什麽區別,貴族把握土地、錢財等資源,衝前麵的可都是平頭百姓,死了跟他們無關,劫回來財物又分大頭,兩全其美。</p>
這似乎跟燈塔國跨越一萬三千八百公裏去打猴子一樣,其目的究竟是為了什麽,不排除爭霸中其他戰略目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項輸出戰爭的原因就是:軍火商的坦克、轟炸機不及時賣出去會破產的。</p>
因為當時的燈塔國靠二戰售賣軍火發家,建立了龐大的軍火工廠,每一年的生產量足以裝備半個世界。伴隨二戰的結束,龐大的生產量要想在戰爭結束後突然停下生產,純屬癡人說夢。</p>
且不說背後支持總統的大軍火商們不能因為戰爭結束而受損,就單單倉庫裏那些堆積如山的彈藥需要找個地方賣出去都是個麻煩,搞不好會讓軍火商們破產。故而,開辟巨大的戰場,把軍火用在戰爭上消耗掉才是最劃算的生意,即使因此有成千上萬的美軍死在了越戰。</p>
或許在高句麗的豪強貴族看來,國家興亡是次要的,本質上是換個推舉的王罷了,新王登基後第一個要顧及的,也是五部豪強貴族的利益,因為新王的權力來自於五部。</p>
公孫修直接斬首東川王,並屠其直係的親人王子,並沒有招來大規模的動亂,一切風平浪靜。可就在這施行仁政、內遷百姓的關鍵上動了豪強的蛋糕,襲擊王宮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