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謨被他盯著背上發毛,苦笑道:“高雄,大勢已去,做人要識時務,現在已沒有高句麗國了,隻有燕國。若不識天數,枉送性命。”</p>


    說罷,將羊皮卷取來出來,大聲道:“爾等二十七人,犯下滔天大罪,罪不容誅,王上有旨:參與行刺者皆梟首,抄家沒產,家中男女皆為奴婢。”</p>


    高雄臉色灰暗下來,不再辯解。</p>


    當日,一行二十七人斬首,其家屬則淪為奴婢,至於家產,當鄧忠破開高雄府上,金銀珠寶倒是不算多,可作為大戶人家,其糧倉充足,入眼好似如山一般。</p>


    這讓鄧忠欣喜若狂,目前最缺的就是糧食,當即命人運走。</p>


    當二十七戶人被梟首,其各族親屬五千二百六十五人為奴婢,抄沒的糧草等物資達到恐怖了數字,要比丸都王宮內的國庫還要充實不少。</p>


    公孫修心情大好,這什麽酋長可都清理掉了,一下子安定了下來,畢竟最怕的就是群龍無首跟未服王化之間。他也意識到柯謨是難得的人才,當即也把他安東都護府之中,同時啟用前朝的舊吏,與漢人一起治理高句麗。</p>


    他明白內遷人口不是朝夕之事,要逐步推進,畢竟現在的遼東大多是荒地,開發過個兩年時間才有基礎,目前就算有能力在幾年時間都遷了過去,耕地也不足以承載大量的人口,最後也搞得餓殍遍地。燕國土地一大片,隻是缺少開發,隻有慢慢開發,再步步內遷,直至融合於彼此。目前采取的是胡漢共治,把底下的官吏給留住,畢竟高句麗也不乏人才可用,今後若是能力突出,還可調到燕國為官。</p>


    這也跟唐人管控高句麗的方法相差無幾,“複置安東都護府,擢酋豪有功者授都督、刺史、令與華官參治,仁貴為都護,總兵鎮之”。</p>


    至於各領主、豪強所有的土地,則按籌劃留下小部分用來給安東都護府屯田,燕軍可在駐紮邊境的閑時耕種,至於大片的土地則分給普通百姓,曾經的奴隸也破格升為平民,並且降低賦稅,這兩年來東川王為征遼東,各種苛稅雜捐,把高句麗人弄得民不聊生,這一下直接收服了人心。</p>


    公孫修安排了倫直來安東都護府管治,命他即刻從燕國啟程,由他在這裏管任綽綽有餘。</p>


    高句麗的並入版圖,給他帶來的利益是非常可觀的,不僅解決了邊患,還擴大了領土麵積,以及大量的人口充實。</p>


    </p>


    鄧艾笑道:“這一戰之後,大燕實際所掌握的人口,應當在六十五萬人口。”</p>


    公孫修將筆擱在桉頭,詢問道:“豪強大族所蔭戶的人口也不在少數,區區一個柳氏,蔭戶就將近萬人,更別提尚有其他大大小小的豪強。孤粗略認為,燕國的人口理應在五十餘萬,隻是因為蔭匿人口後,才隻剩下登記在冊的三十五萬口。”</p>


    現代那樣發達的社會下都難免有黑戶、統計不到的人口,何況是一千八百年前的三國時期。在這個通知基本靠喊,出行走路或者騎馬的閉塞緩慢社會,要想統計實際人口的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即使五十餘萬,也隻是大致的估算,而非確切數字。</p>


    鄧艾沉聲少許,當然知道這一問題的存在,皺眉道:“世家蔭戶人口,古來久矣。現在不宜打壓豪強,免得內外生亂,還是等內外安定,再行此事。”</p>


    豪強釋義是指強橫而有權勢的人,經常對那些比自己弱小者恐嚇、苛刻或殘酷的人。</p>


    要真想成為有道明君,就必須打壓豪強,這是通往明君之路的墓誌銘。</p>


    兩漢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西漢東漢雖然都是劉氏為帝,可基本政治大有區別。劉秀建立東漢王朝,迅速廢除了王莽從周朝學來的各種製度,決定恢複漢家傳統:五銖錢跟三十稅一。</p>


    劉邦初得天下,還搞過一次全民大授田。可劉秀當皇帝時,已經無田可授了,大量土地把握在前朝地主豪強手中,直接就是某位皇後或者太後的娘家人,也無法明目張膽地學農民起義那樣“打土豪分田地”。</p>


    鄧艾深耕屯田二十年,對下層的生活條件,以及各朝的政策優缺極為了解,解釋道:“漢高祖得天下大授民田高達百畝,按十五稅一征稅,至漢文帝又改為三十稅一。”</p>


    公孫修點了點頭,皺眉道:“可這中間有一個問題:普通百姓絕大多數沒有百畝田,也耕不了百畝田,三十稅一是按照一百畝的稅去收的。若是碰上歉收或者災荒,按百畝征稅,並加上雜七雜八的苛稅雜捐,容易把百姓變為流民,或者直接投入豪強的門下成為附庸。”</p>


    鄧艾抬起頭來,輕聲道:“是的,光武帝也想授田,卻無田可授,曾頒發度田令丈量天下的土地,所查百姓大多少則幾畝,多則二三十畝,能有一百畝地的少得可憐,隻得按照實際畝數征稅。”</p>


    公孫修明白並不是皇帝由豪強資助起家,就一會給予對方優待,豪強大族向來是吞並人口、掠奪財富的存在,對中央財政有著極大的損害。劉秀雖頒布度田令查田,卻發現阻力重重。</p>


    《資治通鑒》就記載了度田令的起始、過程、阻力:“帝以天下墾田多不以實自占,又戶口、年紀互有增減,乃詔下州郡檢核。於是刺史、太守多為詐巧,苟以度田為名,聚民田中,並度廬屋、裏落,民遮道啼呼;或優饒豪右,侵刻贏弱。時諸郡各遣使奏事,帝見陳留吏牘上有書,視之雲:“潁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帝詰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於長奉街上得之“,帝怒。時東海公陽年十二,在幄後言曰:“吏受郡敕,當欲以墾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陽不可問?“對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陽帝鄉,多近親;田宅逾製,不可為準。“帝令虎賁將詰問吏,吏乃實首服,如東海公對。上由是益奇愛陽。遣謁者考實二千石長吏阿枉不平者。”</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令狐衝啊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令狐衝啊衝並收藏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