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以求笑了,彷彿黑夜行路的旅人終於看到了旅店的燈光。
“我以為今天見不到你了呢!”他說,“啊,多好啊,颱風轉向了!剩下的這點風雨無關緊要,你我都能應付。”
畢生花覺得他話裏有話,不解地看著他。
“都說申州有結界,二龍出海,觀音坐鎮!嘿嘿,可是誰又知道,真正的結界其實不在申州,而是在吳中。申州,不過是沾了吳中的光而已!”
“教授,您不會想告訴我結界就在這棵樹底下吧?”畢生花說。
“為什麽不是呢!”
“那您就大可不必撐傘了。”
梅以求哈哈大笑,晃了晃滿頭銀髮,把手裏的傘往前一送,說:“我也不想在這大樹底下等待天亮啊!”
畢生花知道教授不會無緣無故來找他,他和她唯一的交集隻有青木,所以她有點期待,也有點緊張。
她連忙從梅以求手裏接過傘,禮貌地幫教授撐著風雨,請他去家裏坐坐。
梅以求伸手撩起柳簾子,手指撫過柳條,彷彿在撥弄豎琴的琴弦。柳葉上的水珠在夜色裏閃爍,像來自遙遠星空的光。
畢生花竟似聽到了悅耳的琴聲。
她抬頭看向天空,在濃厚如墨的風雨夜色裏,恍惚看見奧菲斯在天琴座的憂傷彈奏,為他永失的愛人尤麗黛。他的琴聲曾感動深埋地獄的靈魂,冥王因此而給了他一次帶著妻子回到陽間的機會,卻因他憐愛的回眸而失敗。
故事足夠淒美動人,隻可惜是個悲劇。畢生花更喜歡中國的牛郎織女,至少每年相會,那些和烏鴉同屬一科的喜鵲幫助相愛的人跨越銀河,叫人年年都懷著希望。
人不就是活在希望之中嗎?
然而巧合的是,兩個故事對應的星星在天上的同一個位置。織女星就是天琴座的主星,距離地球二十五光年。她在夏季的星空裏閃爍最亮的光芒,隔著遙遠的銀河,等待對岸那個挑著擔子的如意郎君踏上鵲橋。
從樹下走出來,朝著廢墟中那棟孤零零的房子走去。
“進度很快嘛,有沒有遇到麻煩?”教授一邊走一邊隨口聊著。
“別的倒是沒有,就是桑園被毀前的資料一點兒也找不到。”畢生花說,“還有那棵老樹地下的根係太發達了,施工也不好做。”
“唔,這方麵我有一些建議,一會兒告訴你。”梅以求說。
“啊,那可真要謝謝您了。”畢生花沒想到教授會關注桑園的改造,這倒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以教授的身份,絕不會隨口提些不痛不癢的意見來糊弄她,他說有建議,一定是很好的建議,而且如果他能幫忙跟上頭打個招呼,很多通不過的方案也許就能通過了。
走到後門外,畢生花正掏鑰匙開門,梅以求不慎踢翻了腳邊的星美人。
他連說抱歉,彎腰把花盆撿起來,看到花盆底下放著一把鑰匙。他不動聲色地用手擦了擦花盆和星美人葉子上的泥水,隨口吟道:“年年街上生新柳,日日樓前放舊花……”又說,“讓它這樣淋雨不好吧?”
畢生花正在開門的手為之一滯。教授隨口吟出的詩改自晏幾道《鷓鴣天》的“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樓中到夕陽”,後麵接著便是“雲渺渺,水茫茫。徵人歸路許多長。”
她不知道教授是有意還是無意,是在暗示什麽,還是想用詞的最後兩句來勸解她“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
她從教授手上接過花盆,說:“不要緊,淋點雨說不定就開花了。”便又固執地放回原位,悄悄蓋住了地上的鑰匙。
星美人在昏黃的夜燈下泛著微微的白光。
梅以求沒有再說什麽,跟著進了門。畢生花引著他上樓。在樓梯的分道處,她猶豫了一下,覺得教授深夜來此,一定不是想來看她的閨房的,便把他帶向了青木曾經住過的地方。
二樓的走廊上放著一排空椅子,很乾淨,就像每天都有人在坐似的。神烏工作室的牌子還掛在門上,門側貼著“唯有青木,可棲神烏”的對聯,再外側又貼著另一幅聯。
梅以求站在門口看了會兒,念道:“‘枯木逢春,花開陋巷無人見;羈鳥戀窠,灑掃舊巢待君歸’。唔,字寫得不錯,就是紙不好,都褪色了,該換換新的了。”
畢生花一邊開門一邊說:“舊也有舊的味道,何況也沒人來,也就今天您看見了。”
房間裏還是原來的樣子,地上和沙發上扔著許多雜誌,辦公桌上除了攤開的書,還放著一個煙灰缸,一盒火柴和一包百樂門香煙。
梅以求在沙發裏坐下來,隨手拿起一本雜誌翻看。雜誌很乾淨,沒有一絲灰塵,刊號顯示就是這個月出版的。
畢生花從桌上的香煙盒裏抽出一支,遞給梅以求,詢問道:“您抽煙?”
梅以求接過煙,很在鼻子下麵聞了聞,說:“唔,真不錯,煙絲還是新鮮的,可惜我不抽這個。”
他把煙還給畢生花,自己掏出veermaster盒子,倒了一些煙絲裝填進他的煙鬥裏。他剛把煙鬥叼到嘴上,畢生花已經劃著了一根火柴。
梅以求把煙嘴湊過去,隔著火焰看到畢生花的臉。她的眼神很清澈,就像一個世紀前還沒有被汙染過的山泉。她的眉毛挺拔而有力,斜飛入剪短的鬢髮。整張臉看起來清秀而又英氣,卻帶了些許哀愁,就像寒冬裏綻放的一朵梅花。
“你真像我認識的一個老朋友。”梅以求吐出一口煙說。
“有多老呢?”畢生花開玩笑道。
“啊,那可就說不清了。”梅以求哈哈地笑起來,“不說了,不說了,總是懷舊沒意思,人應該多向前看,未來才是希望所在。”
畢生花“嗯”了一聲,卻不知道怎麽介麵。她不可能不懷舊,但也的確一直滿懷著希望。懷舊和希望有時候並不衝突。
梅以求從兜裏掏出一疊紙,遞給畢生花說:“這個,就是我要給你的建議。”
畢生花接過來,發現那是一疊頗為古舊的山水畫,總共有十多張,每一張的畫麵都不相同,或遠山疊黛、煙雨蒙蒙,或亭台軒榭、花木掩映,或九曲欄杆、假山池沼,或碧瓦飛甍、雕樑畫棟……
從畫的形式來看,這和普通的山水畫有些不同,更有點像沈士充的《郊園十二景圖》那種園林畫,即可以當畫作欣賞,也能當園林布局設計的參考圖。
不知道為什麽,畢生花總覺得這些畫中的場景很熟悉,彷彿在哪裏見過一樣。當她看到最後一張圖上那棵巨大的桑樹時,才大吃了一驚,張口結舌地看著梅以求:
“教授,這是……”
梅以求微微一笑:“沒錯,這就是當年的桑園。”
“我以為今天見不到你了呢!”他說,“啊,多好啊,颱風轉向了!剩下的這點風雨無關緊要,你我都能應付。”
畢生花覺得他話裏有話,不解地看著他。
“都說申州有結界,二龍出海,觀音坐鎮!嘿嘿,可是誰又知道,真正的結界其實不在申州,而是在吳中。申州,不過是沾了吳中的光而已!”
“教授,您不會想告訴我結界就在這棵樹底下吧?”畢生花說。
“為什麽不是呢!”
“那您就大可不必撐傘了。”
梅以求哈哈大笑,晃了晃滿頭銀髮,把手裏的傘往前一送,說:“我也不想在這大樹底下等待天亮啊!”
畢生花知道教授不會無緣無故來找他,他和她唯一的交集隻有青木,所以她有點期待,也有點緊張。
她連忙從梅以求手裏接過傘,禮貌地幫教授撐著風雨,請他去家裏坐坐。
梅以求伸手撩起柳簾子,手指撫過柳條,彷彿在撥弄豎琴的琴弦。柳葉上的水珠在夜色裏閃爍,像來自遙遠星空的光。
畢生花竟似聽到了悅耳的琴聲。
她抬頭看向天空,在濃厚如墨的風雨夜色裏,恍惚看見奧菲斯在天琴座的憂傷彈奏,為他永失的愛人尤麗黛。他的琴聲曾感動深埋地獄的靈魂,冥王因此而給了他一次帶著妻子回到陽間的機會,卻因他憐愛的回眸而失敗。
故事足夠淒美動人,隻可惜是個悲劇。畢生花更喜歡中國的牛郎織女,至少每年相會,那些和烏鴉同屬一科的喜鵲幫助相愛的人跨越銀河,叫人年年都懷著希望。
人不就是活在希望之中嗎?
然而巧合的是,兩個故事對應的星星在天上的同一個位置。織女星就是天琴座的主星,距離地球二十五光年。她在夏季的星空裏閃爍最亮的光芒,隔著遙遠的銀河,等待對岸那個挑著擔子的如意郎君踏上鵲橋。
從樹下走出來,朝著廢墟中那棟孤零零的房子走去。
“進度很快嘛,有沒有遇到麻煩?”教授一邊走一邊隨口聊著。
“別的倒是沒有,就是桑園被毀前的資料一點兒也找不到。”畢生花說,“還有那棵老樹地下的根係太發達了,施工也不好做。”
“唔,這方麵我有一些建議,一會兒告訴你。”梅以求說。
“啊,那可真要謝謝您了。”畢生花沒想到教授會關注桑園的改造,這倒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以教授的身份,絕不會隨口提些不痛不癢的意見來糊弄她,他說有建議,一定是很好的建議,而且如果他能幫忙跟上頭打個招呼,很多通不過的方案也許就能通過了。
走到後門外,畢生花正掏鑰匙開門,梅以求不慎踢翻了腳邊的星美人。
他連說抱歉,彎腰把花盆撿起來,看到花盆底下放著一把鑰匙。他不動聲色地用手擦了擦花盆和星美人葉子上的泥水,隨口吟道:“年年街上生新柳,日日樓前放舊花……”又說,“讓它這樣淋雨不好吧?”
畢生花正在開門的手為之一滯。教授隨口吟出的詩改自晏幾道《鷓鴣天》的“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樓中到夕陽”,後麵接著便是“雲渺渺,水茫茫。徵人歸路許多長。”
她不知道教授是有意還是無意,是在暗示什麽,還是想用詞的最後兩句來勸解她“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
她從教授手上接過花盆,說:“不要緊,淋點雨說不定就開花了。”便又固執地放回原位,悄悄蓋住了地上的鑰匙。
星美人在昏黃的夜燈下泛著微微的白光。
梅以求沒有再說什麽,跟著進了門。畢生花引著他上樓。在樓梯的分道處,她猶豫了一下,覺得教授深夜來此,一定不是想來看她的閨房的,便把他帶向了青木曾經住過的地方。
二樓的走廊上放著一排空椅子,很乾淨,就像每天都有人在坐似的。神烏工作室的牌子還掛在門上,門側貼著“唯有青木,可棲神烏”的對聯,再外側又貼著另一幅聯。
梅以求站在門口看了會兒,念道:“‘枯木逢春,花開陋巷無人見;羈鳥戀窠,灑掃舊巢待君歸’。唔,字寫得不錯,就是紙不好,都褪色了,該換換新的了。”
畢生花一邊開門一邊說:“舊也有舊的味道,何況也沒人來,也就今天您看見了。”
房間裏還是原來的樣子,地上和沙發上扔著許多雜誌,辦公桌上除了攤開的書,還放著一個煙灰缸,一盒火柴和一包百樂門香煙。
梅以求在沙發裏坐下來,隨手拿起一本雜誌翻看。雜誌很乾淨,沒有一絲灰塵,刊號顯示就是這個月出版的。
畢生花從桌上的香煙盒裏抽出一支,遞給梅以求,詢問道:“您抽煙?”
梅以求接過煙,很在鼻子下麵聞了聞,說:“唔,真不錯,煙絲還是新鮮的,可惜我不抽這個。”
他把煙還給畢生花,自己掏出veermaster盒子,倒了一些煙絲裝填進他的煙鬥裏。他剛把煙鬥叼到嘴上,畢生花已經劃著了一根火柴。
梅以求把煙嘴湊過去,隔著火焰看到畢生花的臉。她的眼神很清澈,就像一個世紀前還沒有被汙染過的山泉。她的眉毛挺拔而有力,斜飛入剪短的鬢髮。整張臉看起來清秀而又英氣,卻帶了些許哀愁,就像寒冬裏綻放的一朵梅花。
“你真像我認識的一個老朋友。”梅以求吐出一口煙說。
“有多老呢?”畢生花開玩笑道。
“啊,那可就說不清了。”梅以求哈哈地笑起來,“不說了,不說了,總是懷舊沒意思,人應該多向前看,未來才是希望所在。”
畢生花“嗯”了一聲,卻不知道怎麽介麵。她不可能不懷舊,但也的確一直滿懷著希望。懷舊和希望有時候並不衝突。
梅以求從兜裏掏出一疊紙,遞給畢生花說:“這個,就是我要給你的建議。”
畢生花接過來,發現那是一疊頗為古舊的山水畫,總共有十多張,每一張的畫麵都不相同,或遠山疊黛、煙雨蒙蒙,或亭台軒榭、花木掩映,或九曲欄杆、假山池沼,或碧瓦飛甍、雕樑畫棟……
從畫的形式來看,這和普通的山水畫有些不同,更有點像沈士充的《郊園十二景圖》那種園林畫,即可以當畫作欣賞,也能當園林布局設計的參考圖。
不知道為什麽,畢生花總覺得這些畫中的場景很熟悉,彷彿在哪裏見過一樣。當她看到最後一張圖上那棵巨大的桑樹時,才大吃了一驚,張口結舌地看著梅以求:
“教授,這是……”
梅以求微微一笑:“沒錯,這就是當年的桑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