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從累累白骨間走過,趿拉板踢踏踢踏地響,仿佛和尚的木魚,單調卻有種安撫靈魂的力量。


    他登上祭壇,看見祭壇內已經積滿雨水,變成了一口方形水潭。潭水清澈見底,可以看見潭底的黑色石頭的虛影。一些較大的石塊則露出石尖在水麵,好像海上的小島。


    青木放眼望去,有種熟悉的感覺。他繞著祭壇邊緣走了一圈,才想起這露出水麵的石頭的分布,恰似佩特魯那張海圖上標注的塔卜島嶼的位置。這盛滿了雨水的祭潭,竟成了南太平洋那一帶海域的縮影。


    他終於明白劍魚號在此前為什麽一直沒有腐爛了。羅納德科恩啟動了火之祭壇,對應吉薩的金字塔,那裏是撒哈拉沙漠,那麽祭壇啟動後會不會逐漸被風沙覆蓋,成了撒哈拉的縮影?如此以來,就能解釋劍魚號船身不腐的現象。隻是那一船人又是如何度過缺水的困境的呢?


    青木回到湖邊,又找了一些新的鬆脂作為火炬的材料,製作了幾根火把,然後回到了劍魚號上。


    他進入停機庫的一刹那,看見其他人還保留著他出去時的姿態和眼神,仿佛定格的照片。直到他走進去,他們就忽然動了起來。


    青木感覺自己走進了一幅畫裏。


    現在唯一要擔心的,是外麵這艘船會不會腐爛沉沒。如果船沉了,那麽水會漫進來。他們無法確定沉船以後還要多久才能擺脫時空深井。


    接下來,他們以司徒的意識原子鍾為準,每隔兩個小時出去一趟,以觀察外界環境變化和船體情況。當然,吃飯和內急問題也在外麵一並解決,而停機庫儲備的食物則留作最後緊急備用。


    第一次出去的時候和之前所見變化不大,大夥兒在生鏽的甲板上吃了野餐,又多帶了一些淡水和曬幹的食物回到停機庫,因為誰也不知道他們等待的時間裏外麵會發生什麽事情。


    第二次出去的時候,他們發現船體鏽蝕得更厲害了,很多艙門都已經打不開,甲板上鏽得下不了腳,叫人擔心隨時會破個洞動。好在劍魚號的船體鋼板足夠厚實,雖經腐蝕,依然堅固。


    第三次出去的時候他們發現湖水的水位上漲了,原本已經擱淺的劍魚號又漂了起來。腐蝕得如此嚴重的船還能浮在水麵上,倒也算是個奇跡。


    但是到第四次出去的時候,他們就發現船體似乎進水了。好在那時候水位又下降了,船又擱淺在湖邊,湖水隻淹沒了船體底部的三分之一。


    第五次出去的時候,整個湖已經幹了,隻剩下湖底的淤泥和一些很淺的水塘。這減輕了他們對大船沉沒和完全腐爛的擔憂,但隨即就被水源問題困擾。如果湖水消失,他們就不得不去遠處的山間取水,而且他們沒有很好的儲水工具。


    後來,環境似乎正在無可挽回地朝著幹燥的方向演進,取水變得越來越困難。到他們第十六次出來的時候,整個湖都已經完全幹了,隻剩下龜裂的土地。原本茂密的山林也不見了,一眼望去全都是光禿禿的荒山。


    附近已經難以找到直接的水源和食物,而停機庫裏儲存的淡水僅夠他們節儉地使用三天,如果三天之後還不退出時空深井,那麽他們將麵臨水和食物短缺的困境而不得不走向更遠的地方,那就無法躲在時間泡泡裏等待回到正常的時空。


    老天爺並沒有給他們帶來甘露和雨水,但卻給了他們另外一條生路。當他們三天後四處尋找水源和能吃的食物而來到烏拉坎部落的原址時,發現這裏已經被一片黃沙圍困,尋不到曾經有人在此生活過的痕跡,隻有那座黑色的祭壇依然醒目地矗立在大地上。


    幸運的是,祭壇裏的水沒有幹,露出水麵的石頭依然保持著南太平洋那些島嶼的樣子。而祭壇前的廣場上,那裏原本堆積著上千伊特薩人的累累白骨,現今白骨已被風沙掩埋,而沙地裏卻長出了許多像仙人球一樣的綠色多肉植物。


    經過一番大膽的試驗,他們確認祭壇裏的水和祭壇外生長的這些仙人掌都無毒可以食用。他們尋遍了附近的山野,製作了簡陋的運輸工具,把水和仙人掌運回了在幹燥裏停止腐爛的劍魚號上的時間泡泡裏。


    雖然無人說破,但所有人心裏都知道,這些仙人球長在那裏必定和那些死去的伊特薩人有關,或許是他們腐爛的骨肉和滲入地下的鮮血滋養了這些奇怪的植物。


    他們殺光了伊特薩人,而最後卻是伊特薩人救了他們的命。這世界就是如此神奇,如此地報應不爽。


    祭壇的水和伊特薩人骨血化育出的植物終於支撐著他們挺過了最艱難的時刻。


    當他們最後一次從黑暗的船艙裏走出來,不用司徒的意識原子鍾來校對,他們也知道拉姆拉已經無聲地離開了時空深井,因為他們走到甲板上的第一眼,就看見天上那明晃晃的四個太陽,而星空則已經不知去向。


    在這本該歡呼的時刻,卻沒有人說話。人們保持著沉默,感受著穿過地獄之河,無數次和死神擦肩而過的艱辛。


    他們的嘴裏還留著仙人掌苦澀的餘味,耳邊響起莫名的遊離的聲音,如鬼魂的低吟。


    青木想起了伊特薩人吟唱禱詞的那個夜晚,那些慷慨的詞在腦海中回蕩:


    我以我身,化作擎天之柱


    我以我眼,化作遊天之目


    我以我手,化作幹戈


    我以我血,化作醴泉。


    我將與聖地同在,


    世世代代,


    至神歸來之日。


    他發現這禱詞早已不知不覺間鐫刻進了他的記憶裏,在他的意識中閃耀出奇特的光輝。他開始覺得,這個世界也許並不像表麵認知的那樣簡單,創世者與救世主未必是同一人。


    接下來,他們將麵對一個新的問題:怎麽離開這裏?


    如果不能離開這裏,那就和生活在時空靜止區裏沒什麽兩樣,他們依然會老死在這荒涼的地方。


    必須離開這裏,去往下一個祭壇,直到把五個祭壇全部啟動,他們才有回地球的希望。


    “霧,我們要等待起霧。”司徒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夢境指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昆吾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昆吾奇並收藏夢境指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