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在朝鮮軍中的崔金善見到敵軍已經衝了過來,立刻就命令他提前準備好的弓箭手開始放箭。</p>


    緊接著滿天的弓箭,就像是雨點一樣向著狼騎兵這一邊砸了過來。</p>


    這些草原來的狼騎兵,麵對迎麵而來的箭雨,並沒有多慌張,隻見到他們開始以各種的姿勢,在巨狼之上輾轉騰挪。</p>


    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盡最大的能力減少自己暴露的麵積,同時減少沒有盔甲的四肢和頭顱麵對弓箭的風險。</p>


    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想利用巨狼的能力保全自身。</p>


    接下來的事情就有意思了,朝鮮兵那一邊射來的弓箭在落在巨狼的附近時,好像就被一股無形的能量滑到了一旁。</p>


    其實這些巨狼的魔法能力非常的弱,要是在魔法世界的話,他們隻算是普通的猛獸。</p>


    可是他們到了地球這個無魔的位麵,他們就是天然的霸主,因為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帶著一些魔力。</p>


    這些魔力在異界的時候也許根本就不算什麽,但是在這個世界,他們卻能讓自身的傷害減到最小。</p>


    就這樣兩輪弓箭之後,朝鮮兵並沒有對狼騎兵,產生什麽傷害?</p>


    而這時的狼騎兵已經衝過了鹿角和柵欄,來到了嚴陣以待的朝鮮兵麵前。</p>


    對方根本就沒有想到敵軍的速度會這麽快,因此在隊列前邊的弓箭手根本來不及撤走,接下來他們所麵對的就是一場屠殺。</p>


    五千狼騎兵開始放開手腳,在敵軍的大陣之中大殺特殺。</p>


    隻是短短的一炷香的功夫,在前排的上萬人就已經倒在了狼騎兵的鋼刀之下。</p>


    崔金善在後邊見此情景,一口血就噴了出來。</p>


    因為,按照他的布置,在前方的是金壽恒留給他的義兵,而後邊裝樣子的是剛剛招來的老百姓。</p>


    可是就在剛剛這短短的時間內,安排前邊的義兵就已經損失殆盡,接下來身後的那些老百姓根本就起不了什麽作用。</p>


    果然是他想的那樣,狼騎兵在解決了敵軍的前鋒之後,順著缺口就衝了過來。</p>


    趙繼春本來以為接下來又是一場大戰,結果剛一接觸,那些穿著鎧甲的朝鮮兵就開始四散奔逃。</p>


    而且更加離譜的是,很多人根本就不打仗了,直接就把兵器扔了,跪在地上投降了。</p>


    雖然趙繼春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但是他仍然按照劉海的布置,開始順著這些敗兵,把自己的狼騎兵分散出去,開始大肆捕殺這些朝鮮人。</p>


    而這個時候在陣後的崔金善,也已經騎著馬準備逃跑了。</p>


    畢竟這種情況之下,要是再不逃那就是等死了。</p>


    可是他的馬還沒跑出幾步呢,就被後邊的一匹巨狼從身後直接撲倒在地。</p>


    那巨狼凶殘的直接就將他跨下的駿馬咬斷了脖子,然後崔金善就感覺到胸口一陣的疼痛,原來一柄鋼刀已經穿胸而過。</p>


    在這之後,整個的朝鮮軍大營就已經沒有了成規模的抵抗,完全就變成了一團散沙。</p>


    這場大戰一直持續到第二天的中午才結束。</p>


    這一場大戰的結果是平壤城外的朝鮮軍被一網打盡,二十多萬人其中有十五六萬全部投降了。</p>


    剩下的一些沒有被抓住的人,也順著山林逃跑了。</p>


    不過在大堂上的劉海,並沒有任何的喜悅的心情。</p>


    原來從被抓住的那些朝鮮兵口中知道金壽恒在前幾天的時候,已經帶著大軍北上了,而現在朝鮮大營之中除了五萬是原先的義兵之外,其他的都是從附近抓來的老百姓。</p>


    更加離譜的是,這些老百姓中有一半都是女的。</p>


    也就是說金壽恒用這些普通的老百姓騙了劉海好幾天,給自己爭取了北上的時間。</p>


    這讓劉海有一些惱怒,這金壽恒就是把自己當猴耍呀。</p>


    劉海在收了兵之後召集眾將,然後開始安排接下來的事情。</p>


    首先命令老李帶著兩萬漢兵鎮守朝鮮平壤。</p>


    而劉海本人帶著近五萬的狼騎兵開始回師,他要在對方斷了自己歸路之前,將金壽恒一網打盡。</p>


    </p>


    當天傍晚的時候,劉海帶著狼騎兵就離開了平壤城,開始順著金壽恒北上的路線狂追下去。</p>


    要說劉海這一回算是拚盡全力了,他的狼騎兵根本就不做停留連續的奔馳的一天一夜。</p>


    這如果是普通的騎兵的話,胯下的戰馬現在都已經累死了,也就是這些巨狼們耐力非常的強,跑了一天一夜也並沒有傷了根本。</p>


    在第三天中午的時候,劉海領狼騎兵終於追上了金壽恒的後衛部隊。</p>


    而這個時候得金壽恒根本就沒有想到劉海會來得這麽快,因此等接到後衛的報告劉海的大軍已經襲擊而來,他在想做防備已經來不及了。</p>


    因此他帶著這十幾萬的義軍,被劉海的狼騎兵,繳了個天翻地覆。</p>


    再加上金壽恒畢竟年輕,也沒有生活在軍中,麵對這種突發情況,他也沒有辦法再維持幾十萬大軍的行軍了,最後見到勢不可違,隻能是無奈著帶著他提前準備好的一千多騎兵,投入了山中小道。</p>


    這一場大戰劉海從夜間一直持續到第二天白天,最後終於是將這十幾萬朝鮮一軍消滅在了寧邊附近的一座小山坳裏。</p>


    這一回由於老劉海惱怒金壽恒把自己當猴耍,所以根本就沒有留活口,十幾萬人全部被他斬殺。</p>


    劉海在收住軍隊就在寧邊附近修整了一兩天,然後這才重新回師。</p>


    等他重新回到朝鮮平壤之後,時間已經過去了七八天的功夫,不過這七八天,劉海在朝鮮的戰略態勢又發生了急劇的變化。</p>


    這一次的平壤大戰,雖然說朝鮮領軍將領機智百出,但是在絕對實力麵前仍然是遭到了慘敗。</p>


    朝鮮南方幾乎所有的能夠打仗的士兵,全部被劉海在平壤和寧邊一線消滅。</p>


    現在朝鮮國王李淏,麵對的恐怕比當年滿清皇太極入侵時還要危險。</p>


    接下來就是看劉海該怎麽進行戰略進攻了。</p>


    結果還沒有等劉海和眾將商量出個結果,向南進攻的特木爾就給他傳來了一個好消息。</p>


    原來特木爾領著五千狼騎兵,在擊破朝鮮南方的圍困軍之後,就按照劉海的命令開始向四周侵襲進攻。</p>


    本來特木爾以為他攻下一兩座縣城就已經不錯了,結果在攻擊第一個縣城的時候,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p>


    他的狼騎兵剛剛來到這座殘破的小縣城來,還沒等著進攻呢,縣城的城門便被打開,緊接著朝鮮的縣令便帶著他的衙役們跪倒在城門口,向特木爾投降了。</p>


    麵對這種情況,特木爾也不能大開殺戒,隻能是撓撓頭,接受了這座小縣城的歸順。</p>


    接下來特木爾自然不能夠放著這小縣城不管,於是隻能是從自己狼騎兵中分出了一百人作為這座縣城的守軍。</p>


    之後他帶著剩餘的人開始繼續向南和向東進攻。</p>


    這一路上特木爾是一帆風順。</p>


    所遇到的縣城幾乎都是開城門投降。</p>


    一直他打到朝鮮半島的最東邊元山的時候,這才遇到了一些抵抗。</p>


    元山的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他緊守著朝鮮半島的最東方,和平壤形成的一線。</p>


    隻要是把平壤和元山全部占領,那麽等於就是把朝鮮半島一分為二。</p>


    正因為是這樣,在元山朝顯示布置了重兵的,雖然在這之後抽調了很大一部分兵力北上,即使這樣,元山也屯雜著近五千的朝鮮兵。</p>


    這些朝鮮兵可不是那些朝鮮義軍,而是正兒八經的朝鮮正規軍。</p>


    再加上特木爾帶著都是狼騎兵,在攻城戰中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因此一時半會兒特木爾竟然被擋在了元山城下。</p>


    不過這也隻是暫時的,特木爾可是經曆過朝鮮攻城戰的,因此他把劉海那一套學的是模是樣。</p>


    接下來的幾天特木爾帶著手下的狼騎兵,開始掃蕩朝鮮鄉下,沒有一天的功夫就抓來了兩萬多人。</p>


    接下來的事情自然就不用說了,特麽驅趕著這些朝鮮人攻擊元山縣城。</p>


    這一回城上的朝鮮兵可沒有像在平壤時那麽頑固,在看到自己的老百姓,甚至其中有自己的親友之後,便失去了抵抗的意誌。</p>


    因此元山縣城,很快的就落入了特木爾的手中。</p>


    由於元山的地理位置重要,所以特木爾並沒有回師,而是將他的大部分兵力駐紮在元山,然後派了信使給劉海,請求劉海指示下一步的作戰計劃。</p>


    劉海在平壤接著特木爾已經攻占元山之後,高興的直接就跳了起來。</p>


    這一下可好了,半個朝鮮被自己完全掌控了。</p>


    接下來自己當麵的就是朝鮮首都漢城了。</p>


    隻要是拿下漢城,那麽自己這一次進入朝鮮的戰略目標就算是完成一半了。</p>


    劉海這一邊高興了,但是在漢城的朝鮮國王李淏,卻已經嚇得魂飛魄散了。</p>


    原來,那位大都督金壽恒逃回了漢城。</p>


    在知道自己派出北上的大軍已經全軍覆沒之後,李淏就已經想著要派人和劉海議和了。</p>


    可是,原先對李淏言聽計從的朝鮮西黨,這一回卻都開始反對他這位國王了。</p>


    原來在金壽恒回到平漢城之後,就開始聯絡西黨人士,接著在第二天大朝會上,這些人就開始一起發發動。</p>


    他們請求朝鮮國王遷都,然後再次召集大兵和劉海這個侵略者決一死戰。</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來自未來的金手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白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白兔並收藏明末:來自未來的金手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