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渡河
玄幻隋唐:我在江都種瓊花二十年 作者:姬浩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遇安聞言默然。</p>
師傅第五觀主在擔任江都後土祠祠監之前,曾是州縣府兵中的一位團主。</p>
不管是現在還是過去,都算得上“體·製”內的人,跟東陽賊眾絕對稱不上同類。</p>
但他之所以還如此有代入感,顯然是想到了自己的一眾弟子。</p>
軍府解散後,普通軍人編戶為民,唯獨這些孤兒,無父無母,失去生活來源。</p>
若非他一念為善,這些人將來的出路,多半也是東陽賊。</p>
甚至還不如。</p>
在認識柳師師之前,第五觀主一直清苦度日,對底層的艱辛十分清楚。</p>
用楊遇安的話來說,師傅有些聖母心過剩了。</p>
可話說回來,自己這具身體能活到現在,不也正是因為對方當初的一念之慈嗎?</p>
就算拋開謬兒的舊賬不提,在淮上的時候,那夜被敵方騎兵追殺,是誰不顧自己生死,為自己創造了反擊的關鍵機會?</p>
既然自己曾經因為對方的善心得到好處,那就不能反過來嘲弄對方的善良。</p>
做人不能太雙標。</p>
“竺法生大師慈悲為懷,不愧是得道高僧!”</p>
楊遇安雙手合十,語氣揶揄。</p>
第五觀主摸頭的手微微一僵。</p>
也就是現在還要維持神僧的形象,不然必須狠狠打一頓!</p>
“所以,你是同意了?”</p>
“當然。”楊遇安點頭。</p>
“不會影響後土娘娘的計劃吧?”第五觀主有些心虛。</p>
“不至於。”楊遇安自信道,“原本‘後土娘娘’的計劃,師傅這護佛的聖人形象,關乎到咱們後續回到江都,能否抗下沉氏後續的報複。”</p>
“既然如此,當然是名聲越響,口碑越佳,效果就越好。”</p>
說到這裏,他狹促一笑:“譬如說,師傅在智者金身下一朝頓悟,立地成佛,進而感化眾賊,讓他們迷途知返……”</p>
……</p>
“柳娘子要隨軍出征?”</p>
沉綸微微張嘴。</p>
“這是自然的!彼賊不但奪我智者金身,更禍害諸位家中存糧。師師身為揚州大總管府的一員,為公為私,都應當出一份力!”</p>
柳師師說得義正辭嚴,當場便有數家的代表大聲稱善。</p>
沉綸看得皺眉,沉聲道:“就怕戰場上刀劍無情。萬一柳娘子有個閃失,綸不好向揚州大總管府交待。”</p>
“嗬嗬,此事乃是師師自願,在坐諸君都可見狀,就算將來有個好歹,也賴不得旁人。”柳師師負手道,“況且論官職,我比沉公子還高一級,便是要追責,也得找本地縣令,與你這下官何幹?”</p>
雖然在場眾人都心知肚明,所謂官品高低,在此地就是個笑話。</p>
不過到底是擺不上台麵的東西,所以柳師師忽而以官職壓人,沉綸還真不好反駁。</p>
“也罷!素聞柳娘子巾幗不讓須眉,正好讓我等開開眼界!”</p>
言罷沉綸不等柳師師反應,當場離席,直言去州府請兵。</p>
這下輪到柳師師微微錯愕。</p>
對方答應得如此爽快,她心中反而有些不安。</p>
……</p>
數日後,東陽賊眾來富陽西南部邊界,一條無名小河前。</p>
先前他們北上杭州富陽,是從正南方的吳州諸暨過來,沒有遇到這條河。</p>
如今直接從富陽走捷徑返回西南方的婺州老家,這條河卻是繞不開。</p>
河本來水不深。</p>
但恰逢天降暴雨,眾人擔心冒雨渡河容易泡壞糧食,於是選擇先行避雨。</p>
哪知接連數日,大雨下個不停,河水猛然暴漲。</p>
等雨停之時,河麵足足比先前拓寬了一倍,達到三十丈。</p>
水深也超過兩丈,已經不能算“小河”了。</p>
因為天色依舊算不上晴好,眾當家擔心再耽擱下去,河麵狀況隻會越來越糟糕,所以決定立即渡河。</p>
此時既要運糧,又要搬運智者金身,泅渡顯然不現實。</p>
於是眾人一番合計,打算就地伐木,搭起一座簡易浮橋。</p>
不過當橋身造好後,又遇到一個棘手的難題。</p>
還缺一塊合適的壓橋石。</p>
於是有人提議,幹脆讓智者金身暫時替代壓橋。</p>
正好他合十於胸前的雙手如同一個大號的鉤子,用來掛繩索正合適。</p>
這個提議自然遭到樓世幹等人極力反對。</p>
他們優先任務是確保智者金身完好無損。</p>
當然口頭上的說法,肯定是禮佛,不能對智者不敬雲雲。</p>
至於其他人,本來劫掠金身,就是為了錢糧。</p>
如今既然糧食已經多得快搬不動帶不走了,那何必再舍近求遠,搶什麽金身?</p>
那銅疙瘩又不能當飯吃!</p>
糧食才是硬通貨啊!</p>
雙方一時爭執不下,最後有人提議請兩位德高望重的神僧決斷。</p>
“諸位,且聽小僧說句公道話。”楊遇安當仁不讓,站到眾人中央,“智者大師慈悲為懷,以普渡眾生為己任,又哪裏會因為諸位搬運活命的口糧,而視為不敬?”</p>
“反過來說,若這尊銅疙瘩不能為諸君排憂解難,那它便也不配凋刻成智者的模樣,小僧第一個將它毀去!”</p>
言下之意,是同意用金身壓橋了。</p>
本來持這個觀點的人就更多,楊遇安此言一出,更是讓這一方聲勢更盛,取得壓倒優勢。</p>
眾人紛紛高呼智者慈悲,兩位神僧大德,今後回到老家,必將日日誦經念佛,傳頌兩位神僧的仁德之名。</p>
樓世幹頓時麵露不悅,將楊遇安師徒喊道一旁,私下質問。</p>
“小僧知道樓當家擔心什麽。”楊遇安澹然合十道,“不外乎是怕運糧途中,浮橋斷了,而手底下的人因為得到足夠多的糧食,沒有足夠意願再回頭搬運金身,很可能就此一哄而散。”</p>
樓世幹聞言冷哼一聲,言下之意是你知道就好。</p>
“依小僧之見,就此散去也沒什麽不好的。”</p>
“神僧這話是什麽意思?”樓世幹瞪大雙眼。</p>
“嗬嗬,樓當家這模樣,怕不是當東陽賊大當家太久,已經忘了原本東家是誰?”</p>
樓世幹聞言目光半眯,手不自覺扶到刀柄上。</p>
楊遇安無視對方殺氣,接著道:“東陽賊,不過是逃荒的流民。隻要手中有糧,散了一批,再招一批也不難。無外乎是多花點時間罷了。”</p>
“沉氏缺糧嗎?顯然不缺。”</p>
“說句不好聽的,如今咱們這些當寶貝似的陳穀,對於沉氏這樣的大族,九牛一毛而已。”</p>
</p>
“可咱們身邊的智者金身不一樣,石城寺督造,江都慧日道場承認,獨此一尊。”</p>
聽到這裏,樓世幹忍不住搶聲道:“正因樓某意識到金身不容有失,所以才要先運過對岸啊!”</p>
“可問題是,若樓當家強令眾人先運金身,萬一這些人著急運糧,敷衍了事,反而導致金身落水呢?”楊遇安提醒道,“這座浮橋的質量,可真的不怎麽樣。”</p>
“退一萬步說,就算金身被遺落在此地,又如何呢?反正這裏已經是沉氏掌控的州縣,智者金身還能跑到別家的口袋中去?”</p>
樓世幹終於無言以對。</p>
因為楊遇安原本給他們安排的計劃,就是宣稱要配合本地官府演一場戲,讓智者金身過明路,落入沉氏懷抱。</p>
當然,不管他心中還有什麽疑慮,此時都無法反悔了。</p>
就在他們討論的這一會功夫,眾賊已經鬧鬧哄哄地開始往河對岸運糧。</p>
糧在手上,菩薩天尊都無法讓他們放下。</p>
楊遇安見狀,這才微微鬆一口氣。</p>
他答應師傅為這些人留一條活路,眼前的這一幕,就是兌現諾言。</p>
他不知這些獲得糧食的普通東陽賊能活多久,是不是會因此從良。</p>
但這已經是他在不影響大計的前提下,所能做的極限。</p>
畢竟他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主宰,哪裏有空閑去關心別人的命運?</p>
如此原地停留半天,因為浮橋自身寬度、浮力的限製,隻有大約三分之一的糧食與人員去到對岸。</p>
過河的人倒也講義氣,沒有直接帶著糧食跑路,而是留在原地接應後續過河之人。</p>
不過也就在此時,楊遇安等人身後,傳來隆隆的馬蹄聲。</p>
師傅第五觀主在擔任江都後土祠祠監之前,曾是州縣府兵中的一位團主。</p>
不管是現在還是過去,都算得上“體·製”內的人,跟東陽賊眾絕對稱不上同類。</p>
但他之所以還如此有代入感,顯然是想到了自己的一眾弟子。</p>
軍府解散後,普通軍人編戶為民,唯獨這些孤兒,無父無母,失去生活來源。</p>
若非他一念為善,這些人將來的出路,多半也是東陽賊。</p>
甚至還不如。</p>
在認識柳師師之前,第五觀主一直清苦度日,對底層的艱辛十分清楚。</p>
用楊遇安的話來說,師傅有些聖母心過剩了。</p>
可話說回來,自己這具身體能活到現在,不也正是因為對方當初的一念之慈嗎?</p>
就算拋開謬兒的舊賬不提,在淮上的時候,那夜被敵方騎兵追殺,是誰不顧自己生死,為自己創造了反擊的關鍵機會?</p>
既然自己曾經因為對方的善心得到好處,那就不能反過來嘲弄對方的善良。</p>
做人不能太雙標。</p>
“竺法生大師慈悲為懷,不愧是得道高僧!”</p>
楊遇安雙手合十,語氣揶揄。</p>
第五觀主摸頭的手微微一僵。</p>
也就是現在還要維持神僧的形象,不然必須狠狠打一頓!</p>
“所以,你是同意了?”</p>
“當然。”楊遇安點頭。</p>
“不會影響後土娘娘的計劃吧?”第五觀主有些心虛。</p>
“不至於。”楊遇安自信道,“原本‘後土娘娘’的計劃,師傅這護佛的聖人形象,關乎到咱們後續回到江都,能否抗下沉氏後續的報複。”</p>
“既然如此,當然是名聲越響,口碑越佳,效果就越好。”</p>
說到這裏,他狹促一笑:“譬如說,師傅在智者金身下一朝頓悟,立地成佛,進而感化眾賊,讓他們迷途知返……”</p>
……</p>
“柳娘子要隨軍出征?”</p>
沉綸微微張嘴。</p>
“這是自然的!彼賊不但奪我智者金身,更禍害諸位家中存糧。師師身為揚州大總管府的一員,為公為私,都應當出一份力!”</p>
柳師師說得義正辭嚴,當場便有數家的代表大聲稱善。</p>
沉綸看得皺眉,沉聲道:“就怕戰場上刀劍無情。萬一柳娘子有個閃失,綸不好向揚州大總管府交待。”</p>
“嗬嗬,此事乃是師師自願,在坐諸君都可見狀,就算將來有個好歹,也賴不得旁人。”柳師師負手道,“況且論官職,我比沉公子還高一級,便是要追責,也得找本地縣令,與你這下官何幹?”</p>
雖然在場眾人都心知肚明,所謂官品高低,在此地就是個笑話。</p>
不過到底是擺不上台麵的東西,所以柳師師忽而以官職壓人,沉綸還真不好反駁。</p>
“也罷!素聞柳娘子巾幗不讓須眉,正好讓我等開開眼界!”</p>
言罷沉綸不等柳師師反應,當場離席,直言去州府請兵。</p>
這下輪到柳師師微微錯愕。</p>
對方答應得如此爽快,她心中反而有些不安。</p>
……</p>
數日後,東陽賊眾來富陽西南部邊界,一條無名小河前。</p>
先前他們北上杭州富陽,是從正南方的吳州諸暨過來,沒有遇到這條河。</p>
如今直接從富陽走捷徑返回西南方的婺州老家,這條河卻是繞不開。</p>
河本來水不深。</p>
但恰逢天降暴雨,眾人擔心冒雨渡河容易泡壞糧食,於是選擇先行避雨。</p>
哪知接連數日,大雨下個不停,河水猛然暴漲。</p>
等雨停之時,河麵足足比先前拓寬了一倍,達到三十丈。</p>
水深也超過兩丈,已經不能算“小河”了。</p>
因為天色依舊算不上晴好,眾當家擔心再耽擱下去,河麵狀況隻會越來越糟糕,所以決定立即渡河。</p>
此時既要運糧,又要搬運智者金身,泅渡顯然不現實。</p>
於是眾人一番合計,打算就地伐木,搭起一座簡易浮橋。</p>
不過當橋身造好後,又遇到一個棘手的難題。</p>
還缺一塊合適的壓橋石。</p>
於是有人提議,幹脆讓智者金身暫時替代壓橋。</p>
正好他合十於胸前的雙手如同一個大號的鉤子,用來掛繩索正合適。</p>
這個提議自然遭到樓世幹等人極力反對。</p>
他們優先任務是確保智者金身完好無損。</p>
當然口頭上的說法,肯定是禮佛,不能對智者不敬雲雲。</p>
至於其他人,本來劫掠金身,就是為了錢糧。</p>
如今既然糧食已經多得快搬不動帶不走了,那何必再舍近求遠,搶什麽金身?</p>
那銅疙瘩又不能當飯吃!</p>
糧食才是硬通貨啊!</p>
雙方一時爭執不下,最後有人提議請兩位德高望重的神僧決斷。</p>
“諸位,且聽小僧說句公道話。”楊遇安當仁不讓,站到眾人中央,“智者大師慈悲為懷,以普渡眾生為己任,又哪裏會因為諸位搬運活命的口糧,而視為不敬?”</p>
“反過來說,若這尊銅疙瘩不能為諸君排憂解難,那它便也不配凋刻成智者的模樣,小僧第一個將它毀去!”</p>
言下之意,是同意用金身壓橋了。</p>
本來持這個觀點的人就更多,楊遇安此言一出,更是讓這一方聲勢更盛,取得壓倒優勢。</p>
眾人紛紛高呼智者慈悲,兩位神僧大德,今後回到老家,必將日日誦經念佛,傳頌兩位神僧的仁德之名。</p>
樓世幹頓時麵露不悅,將楊遇安師徒喊道一旁,私下質問。</p>
“小僧知道樓當家擔心什麽。”楊遇安澹然合十道,“不外乎是怕運糧途中,浮橋斷了,而手底下的人因為得到足夠多的糧食,沒有足夠意願再回頭搬運金身,很可能就此一哄而散。”</p>
樓世幹聞言冷哼一聲,言下之意是你知道就好。</p>
“依小僧之見,就此散去也沒什麽不好的。”</p>
“神僧這話是什麽意思?”樓世幹瞪大雙眼。</p>
“嗬嗬,樓當家這模樣,怕不是當東陽賊大當家太久,已經忘了原本東家是誰?”</p>
樓世幹聞言目光半眯,手不自覺扶到刀柄上。</p>
楊遇安無視對方殺氣,接著道:“東陽賊,不過是逃荒的流民。隻要手中有糧,散了一批,再招一批也不難。無外乎是多花點時間罷了。”</p>
“沉氏缺糧嗎?顯然不缺。”</p>
“說句不好聽的,如今咱們這些當寶貝似的陳穀,對於沉氏這樣的大族,九牛一毛而已。”</p>
</p>
“可咱們身邊的智者金身不一樣,石城寺督造,江都慧日道場承認,獨此一尊。”</p>
聽到這裏,樓世幹忍不住搶聲道:“正因樓某意識到金身不容有失,所以才要先運過對岸啊!”</p>
“可問題是,若樓當家強令眾人先運金身,萬一這些人著急運糧,敷衍了事,反而導致金身落水呢?”楊遇安提醒道,“這座浮橋的質量,可真的不怎麽樣。”</p>
“退一萬步說,就算金身被遺落在此地,又如何呢?反正這裏已經是沉氏掌控的州縣,智者金身還能跑到別家的口袋中去?”</p>
樓世幹終於無言以對。</p>
因為楊遇安原本給他們安排的計劃,就是宣稱要配合本地官府演一場戲,讓智者金身過明路,落入沉氏懷抱。</p>
當然,不管他心中還有什麽疑慮,此時都無法反悔了。</p>
就在他們討論的這一會功夫,眾賊已經鬧鬧哄哄地開始往河對岸運糧。</p>
糧在手上,菩薩天尊都無法讓他們放下。</p>
楊遇安見狀,這才微微鬆一口氣。</p>
他答應師傅為這些人留一條活路,眼前的這一幕,就是兌現諾言。</p>
他不知這些獲得糧食的普通東陽賊能活多久,是不是會因此從良。</p>
但這已經是他在不影響大計的前提下,所能做的極限。</p>
畢竟他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主宰,哪裏有空閑去關心別人的命運?</p>
如此原地停留半天,因為浮橋自身寬度、浮力的限製,隻有大約三分之一的糧食與人員去到對岸。</p>
過河的人倒也講義氣,沒有直接帶著糧食跑路,而是留在原地接應後續過河之人。</p>
不過也就在此時,楊遇安等人身後,傳來隆隆的馬蹄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