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00。”


    第二種真核生物出現了!


    可惜不是大腸杆菌。


    與略顯失望的薛旺不同,其餘人都處在一種癲狂的狀態。


    汪紅旗拿著徠卡相機,“哢嚓”一下,記錄下來了這一刻。


    他拍下的照片,充滿德味的同時,相框裏的人物也有極大的反差。


    薛旺也同樣很高興的,因為這意味著整個“豐富生命計劃”,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接下來,薛旺有理由相信真核生物的豐富速度,很快就能趕得上原核生物的豐富速度。


    如果說,人工合成第一個原核生物支原體、人工合成第一個真核生物酵母菌,是萬分艱難地冷啟動的話。


    那麽,它們變異突變出第二種原核、真核生物,就是萬事開頭難的第二步。


    這之後的步驟,雖然也不意味就有多麽的簡單,但是卻意味著一件事情,那就是有跡可循。


    因為,不管是第三步還是第四步,亦或是第n步,本質上都是第二步的重複。


    第一步和第二步是質的變化,剩下的就是量的變化了。


    至於……王韜。


    薛旺看了一眼在所有人當中顯得很突出的王韜,他在思考如何安慰他。


    整個實驗室,現在名符其實是一個團隊。


    一個團隊,想要質量優良的進行協作,團隊建設就是重中之重。


    而建設一個團隊,是一個複雜的係統性工程。


    並且,這個係統工程是以人為對象的。


    薛旺思考了三秒,就想到了安慰王韜的辦法,他上去拍了拍王韜的肩膀,“酵母菌會有的,乳酸菌會有的,大腸杆菌也是會有的。”


    失落中的王韜抬起了頭,希冀的眼光望向薛旺。


    薛旺溫潤的放射出王韜看不到的光芒,使王韜信服。


    “查看一下,第二種菌是酵母菌多少代之後變異出來的。”薛旺說道。


    “是!”


    立即有負責相應模塊的人去負責處理。


    此刻,遍布原始海洋當中的酵母菌,並非完全一樣,而是一個大類。


    這個大類,就像是人類有黃色皮膚、棕色皮膚、黑色皮膚一樣,而乳酸菌的出現,就像是人群裏突然蹦出了一個大猩猩。


    大猩猩雖然和人一樣,都有著眼睛嘴巴,但差異終究大到生殖隔離了,所以大猩猩就成為了新的物種。


    如果,將酵母菌比喻成人類,乳酸菌比喻成大猩猩,那麽薛旺讓他們自由變異,就是想讓他們當中再出現猴子、狒狒……繼而出現獅子、老虎……獅虎獸……


    最後,豐富出一個動物園。


    至於為什麽采用放置變異這種方法,而不是采用更強的人工幹預。


    這不是因為這一屋子的研究人員不行,他們的幹預確實能夠在同樣的時間內,更快的讓真核生物變異。


    但是,不公平的恰恰是時間。


    實驗室裏地球標準時間過去了二十四個小時,薛旺的球裏輕輕鬆鬆地就過了上千萬年。


    上千萬年的效率再低,出現新物種的概率,也比一群專業人員研究一天的概率要大。


    不過,這種“靠天吃飯”的感覺,終究讓薛旺覺得不是很舒服。


    可是,道路千萬條,條條大路通羅馬。


    隻要取得了理想的成績,過程是什麽樣子,又有誰會在意呢?


    “粗略估算,過了一億三千萬世代。”研究人員報告道。


    “好,進行追蹤記錄。”薛旺說完,又看了一眼汪紅旗問道,“星球的演變與模型估算的演變有多大?”


    “16%。”汪紅旗回答道,“這個節點的信息已經記錄下了,添加了新的變量,下一次的誤差會更小。”


    “爭取縮小到百分之十以下。”薛旺說道。


    完成了一係列必要數據的搜集,球就“嗖”地一下消失了。


    整個實驗室,又回到了原本的工作節奏當中了。


    “教授,既然咱們星球的優勢,就是可以讓生命在一天內,以千萬年為尺度進行演變。我想我們是不是可以搞一些類似的項目進行變現。”薛旺找到汪紅旗說道。


    “可是……以千萬年為尺度的實驗……”汪紅旗想了一下,有倒是有,可是不符合這顆球內的情況。


    因為,最契合以千萬年尺度加速,並且能快速變現的領域,基本集中在農業。


    不管是雜交水稻,還是轉基因農作物,想要讓他們的性狀穩定,都需要進行一代又一代的迭代。


    在現實世界中,哪怕是最溫暖的地方,最先進的科技,也最多隻能做到一年三次的主要糧食作物的迭代。


    哪怕同時進行著多組實驗,研究速度還是限於農作物自身增長的速度。


    如果,能夠將這些農作物,搬到球裏進行試驗,以千萬年的尺度進行加速。


    然後,根據演變出來的農作物的基因圖譜,在現實世界裏進行修改。


    怕不是用不了多久,就會引起全世界範圍的農業革命。


    可是……


    現在別說是陸生植物,就連原始海洋裏,唯一能夠稱得上“植物”的大概也隻有藍藻了吧。


    不對!


    藍藻是微生物,不是植物。


    可是,除了這個,還有什麽能夠快速變現呢?


    汪紅旗能夠想到的也就隻有工業領域了。


    高精尖的工業製造,雖然也極其複雜,但是複雜程度相比於從無到有製造一個生命,也算是簡單難度了。


    就是……工業領域好像沒有什麽特別符合千萬年尺度加速的東西。


    或許……


    可以設計一個千萬年免維護的核電站?


    這……


    也許行吧。


    “我想,可以試試建設一下核電站,我們如果能設計一個千萬年免維護的核電站,估計會有極高的變現價值。”汪紅旗提議道。


    薛旺思考了一下,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可是,這個世界上能夠建造核電站的企業就那麽幾家。我們又怎麽說服他們接受我們的方案呢?


    我感覺,我們需要研究的方向,是受眾更大的方向。”薛旺說道,“不過……這個也招不來及……”


    薛旺拿起手機,在總群裏說道,“征集一下能夠在千萬年尺度下,產生突破性進展的變現創意。歡迎踴躍發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養了個地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雨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雨白並收藏我養了個地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