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駕到了東六宮,延禧宮、永和宮、承乾宮都得了消息。


    延禧宮,正殿。


    聽說聖駕是往景仁宮去的,惠妃就想了想眼下是什麽日子,不是孝康章皇後生誕,也不是祭日。


    那就是想額涅了……


    惠妃有些怔忪。


    總覺得十幾歲的日子還在昨天似的,可是已經到了這個年歲,阿瑪、額涅已經謝世。


    若是她有個能祭拜的地方,估摸著也會跟皇上似的,想起來就過去祭拜祭拜。


    “傳膳吧……”


    惠妃聽過,就放下。


    她身邊宮人猶豫了一下,道:“主子,不等等麽?”


    要是皇上過來呢……


    惠妃擺擺手,道:“別耽擱了,我還惦記著糖火燒呢!”


    那宮人應了一下,下去傳話。


    永和宮的消息略晚些,早膳已經擺上來。


    端午節後,烏雅家也是內務府被懲治的戚屬人家之一。


    德妃本人沒有受懲處,可永和宮的首領太監跟大宮女都被處置了。


    如今補了新人,不如老人順手,能力也尋常,連帶著消息也略滯後。


    等到知曉聖駕來東六宮時,德妃已經吃了半碗豆粥。


    她想了想景仁宮的位置,就生了煩躁。


    就算聖駕早膳之前來景仁宮祭拜,而後要找個地方用膳,東邊是延禧宮,北麵是承乾宮,怎麽也不會轉到永和宮來。


    承乾宮……


    十二宮裏的尊位。


    換了惠妃挪宮,德妃心服口服,可是憑什麽是和嬪?


    二九芳華,跟九格格同庚,正是花朵似的年紀。


    這就是寵妃了。


    不像是她們老一輩,還要有個“生子有功”才能晉位。


    她覺得嘴巴的粥發苦,撂下筷子,神色怏怏的。


    要是她也像惠妃那樣想的開就好了……


    承乾宮後殿,和嬪也得了消息。


    新人新氣象。


    她年歲在這裏,這幾年也實是受寵的,連帶著身邊太監、宮人也炙手可熱,在東六宮有個好人緣。


    她生出期待來,吩咐人道:“早膳晚些再上。”


    之前在暢春園也好,北巡也好,她伴駕的時候都是最多的。


    可是在宮裏不一樣。


    一月之中,皇上有半個月不翻牌子,要是用人服侍,就直接點乾清宮答應服侍。


    翻牌子的時候,則是她、章嬪、王貴人差不多,每人兩、三天,然後宜妃雷打不變的兩天,惠妃與德妃各一天。


    她低頭看著自己的肚子,又看看眼前宮殿。


    嬪本就是一宮主位,可是這裏是承乾宮,一日不封妃,她這個主位就有些虛……


    三位妃主、嬪主反應各異。


    聖駕已經出了景仁宮,卻是出了東六宮。


    少一時,三處宮室陸續得了消息。


    惠妃已經用了三枚糖火燒,有些膩了,就一口一口的喝著黃瓜蛋花湯。


    味道很是清爽,解膩。


    她很是欣慰,這是大阿哥孝敬的。


    哼!


    還是哥哥呢,反倒被弟弟教做人了。


    什麽是孝道?


    不是千秋節時候的古董珍玩,她們這樣身份,什麽寶貝沒見過?


    再好的東西,也是庫房裏積灰罷了。


    反倒是平日裏這些細微之處,更叫人熨帖。


    幸好有個九阿哥,也算是給上頭的阿哥們做了示範,教他們怎麽做孝順兒子。


    惠妃想到此處,眉頭微蹙。


    這幾日宮裏消息傳得含糊,不過有一件事是實的,那就是九阿哥被彈劾,還有九阿哥接二連三打發人陛見。


    這出門在外,沒有個大人跟著,也叫人不放心呢。


    她望向西六宮方向。


    皇上要是找飯轍,應該是往翊坤宮去了吧?


    自己聽著這些亂七八糟的消息都擔心,更別說宜妃……


    正如惠妃所想,聖駕出了東六宮,沒有回乾清宮,而是去了西六宮。


    翊坤宮中,宜妃還在梳妝。


    她素來早睡晚起,生了十八阿哥之後,更是如此,用來滋養血氣。


    眼下對著鏡子,她少了幾分歡喜,多了沮喪,跟佩蘭抱怨道:“地龍太熱了,叫人上火,我這眼睛都要糊住了。”


    早上洗臉的時候,都是眵目糊。


    佩蘭曉得她是擔心出門在外的九阿哥了,也不揭破,隻道:“現下沒有苦瓜,奴才給您泡一杯菊花人參茶敗敗火?”


    宜妃點頭道:“就那個吧,隻是有人參了,這幾日別領羊肉,讓膳房做的素些。”


    佩蘭聽了,遲疑道:“主子,東北的鮮貢到了,按每年例禦膳房那邊分了鹿舌、鹿尾、鹿肉跟野雞過來。”


    這些都是冰鮮,領到翊坤宮就在冰箱裏放著。


    這要是不吃的話,走了鮮味兒,就糟蹋了。


    宜妃想了想道:“別白擱著了,鹿舌嫩,烤了給十七阿哥與十八阿哥吃,鹿肉給兩位貴人一人一盤,剩下能擱住的,過兩天吃……”


    話音未落,門口有人道:“過兩天吃什麽?”


    是康熙到了。


    沒有叫人傳稟,直接進來。


    宜妃帶了幾分驚喜道:“皇上來了……”


    看著宜妃笑的燦爛,康熙陰鬱的心情也好了幾分。


    宜妃請康熙上首坐了,親自端了一碗菊花人參茶奉上。


    康熙看著茶碗中的菊花人參茶,看著宜妃道:“怎麽了?上火了?”


    宜妃麵上帶了懊惱,在腰間掐了一把,不答反問道:“皇上,我是不是比早些年胖了?”


    康熙望向宜妃的腰身,衣服遮著,看不出什麽,不過瞧著臉上,確實飽滿不少。


    好像年長的嬪妃,都帶了幾分富態。


    宜妃道:“就是這胖鬧的,每年十月點地龍也沒這麽難受,今年就是燥的不行,穿著夾棉衣裳都呼呼冒汗的,恨不得就穿單衣……”


    康熙聽了,皺眉道:“既是內燥,怎麽能喝人參茶,人參上火。”


    宜妃笑道:“您仔細瞧瞧,這是老九媳婦孝敬的高麗參,蒸過的,藥性平和了。”


    康熙低頭看了一眼,人參片的顏色暗紅,確實是高麗參。


    翊坤宮的兩個首領太監,都是乾清宮撥過來的。


    康熙曉得宜妃性子慵懶,不是個愛打聽的,眼下如此,應該還不曉得宮裏流言。


    他就將安慰的話放下,問起十七阿哥,道:“十七阿哥這些日子如何?前陣子換季可還好?”


    宜妃道:“小孩子體熱,也怕地龍,月初的時候流了一次鼻血,還咳了幾日,傳太醫看過,開了清肺飲,眼下已經全好了。”


    康熙聽了,還是拿不定主意。


    牛痘的試驗,已經進行到第三輪,也采集了“牛痘熟苗”。


    結果,並不是很好。


    栽種過牛痘熟苗的一個死刑犯,後來再種人痘時,出花了。


    這說明,牛痘熟苗有失敗的可能,不能完全抵禦天花。


    十七阿哥今年已經四歲,還能再拖半年,就要有所決斷。


    “那十八阿哥呢?”康熙接著問道。


    “開始吃糊糊了,也開始認人,一天不見十七阿哥,就要人抱著去門口等。”


    宜妃神色爽朗地說著,心裏也是唏噓。


    要是十七阿哥不挪宮,瞧著兄弟兩個這投契樣子,就又是一對感情深厚的好兄弟,如九阿哥跟十阿哥似的。


    可是等到十七阿哥挪宮,估計兄弟兩個都會忘記小時候這一段了。


    皇上這個時候過來……


    宜妃心下一動,吩咐佩蘭擺膳。


    少一時膳桌上來,是一份蒸的薄餅,四盤小菜,一份菠菜粉絲、一份清炒胡蘿卜絲、一份攤黃菜,一份芥菜炒肉絲。


    還有一盤生菜拚盤,裏麵是蔥絲跟香菜段。


    這一桌子菜品,竟是沒有一樣是份例之外的。


    宜妃淨了手,又投了毛巾給康熙擦手。


    “蒙皇上恩典,得了鹿肉、鹿舌什麽的,饞著呢,可是不敢吃,這幾日就吃這些清淡的了……”


    宜妃站著布了幾筷子菜,才坐下說道。


    康熙道:“擱久了不好吃了,你可以打發人賞老五跟老九府上。”


    宜妃笑著搖頭,道:“我才不操心他們,由皇上操心去,剛才吩咐佩蘭了,鹿舌精細,小兒能吃,就給十七阿哥與十八阿哥添菜,每頓烤幾片,也不用擔心上火,鹿肉給陳氏跟高氏分些,女子體寒,多溫補溫補……”


    康熙曉得宜妃素來如此,搖頭道:“平日裏見你老賞他他拉氏跟董鄂氏,還當你改了,還是這樣躲懶。”


    宜妃道:“皇上的眼光好,選的皇子福晉也好,五福晉大方嫻雅,九福晉體貼周道,我都是當半個閨女待的,誰叫我沒有德妃妹妹的福氣,沒生個格格呢,正稀罕格格……”


    康熙想著五福晉得了嫡子,道:“總算沒有白辜負咱們的惦記,太後也能安心了。”


    宜妃點頭道:“是啊,要不老五也混沌著,五貝勒府還真叫人不放心。”


    康熙想到宮裏舊事。


    早先他還自得,覺得自己清明,後宮也沒有紛爭。


    實際上,暗中陰謀也不少,自己被佟家人跟赫舍裏家人當成了好糊弄的傻子皇帝。


    康熙想到郭絡羅家,看著宜妃,道:“你是因入宮太久的緣故麽?朕瞧著你倒不像旁人那樣念著娘家……”


    宜妃聽了,明媚的臉上多了哀傷,苦笑道:“哪裏還有什麽娘家?額娘在,那是娘家;額娘沒了,那就不是家了。”


    康熙遲疑道:“除了母女之情,還有父女之情……”


    *


    下一更6月19日中午12點左右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公公叫康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九並收藏我的公公叫康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