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鄭大伯的農戶後,楊軒文一路往西邊走。他記得當初跟隨虛原三人駕雲是往東邊去,如今返途隻要往西即可。離開楊家村已經有一月,也不知父母與村裏的鄉親過得如何?他心心念念著要快一些回鄉,卻也沒有懈怠每日的修行。
路經赤邙山一地,開始連著下了幾日的雨。雨天山路難行,雖然楊軒文現在有靈力護體,難免還是會多有不便,他此番出來並沒有從鄭大伯家拿一分一毫,也無法在沿途尋找客棧留宿,幾番思慮後,楊軒文便決定在赤邙山停腳幾日。
他沿路往赤邙山上尋覓落腳處,好在剛才一陣大雨後,天暫時放開了一些。他沿路走一邊用外衣包裹著沿路采摘的野果,一邊尋覓著有什麽可以落腳的山洞。踏過一片竹林時他又撿了一段苦竹,用包袱裏的匕首將其製作成簡易的盛水筒,在山泉眼裝得滿滿當當。
一番沿途尋找,他終於在接近山頂處找到了一個天然的山洞。
這個山洞不大,約莫著隻有一丈高兩丈寬,裏頭岩壁幹燥不生青苔,環境還算幹淨簡潔。
楊軒文將懷裏包著野果的外衣平放在地下,擺上盛滿泉水的竹筒,就地而坐。
也不知是幸運與否,他剛剛坐下歇腳,山洞外頭就傳來了劈劈啪啪的雨聲。好在是快了一步,此時楊軒文亦不用擔心被雨水澆濕,拿起一個野果在胸口擦幹淨便就著泉水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洞口的岩頂滴滴答答地落下水珠,他看著外頭大雨交加,山中回響著雁鳥的撲鳴聲,格外有些空靈。
吃飽喝足後,楊軒文便又開始了勤奮的修煉日常。
一番運氣吐納,楊軒文進入狀態的速度已經比一起快了許多,如今他正在練氣境四層的後期,祭起暖玉後他運氣吸納空氣之中的靈力。也許是這赤邙山的靈氣比之先前的小村子要充沛許多,楊軒文感到吐納的速度要更快更穩。
時間緩緩流逝,之見靜坐不動的楊軒文念決不斷,忽而天海穴四周升閃過栩栩金色光芒,這是自身修為又上升一個階層的體現。
楊軒文十分喜悅,收式後伸出手掌,可見微微催動靈氣,手心便有一團白光流溢。他曾在《靈力清靜經》中看過,到達練氣五層之後,便可以將身體之內的靈氣幻化成實體,而這實體可以是任意的物體,修為越高幻化出來的實體便越好。比如之前的紅衣男子與黑衣男子,他們的修為已經到達脈元境,便能夠化出氣劍作為武器。
隻是現在的楊軒文還不能夠擁有那樣的力量,他掏出了《靈力清靜經》,開始在吸收自然之靈這一章節往後翻看,發現從前有些看不明白的地方,隨著修為的提升也會越加明朗起來。
比如書中寫道“境有微元,依次而升,能之漲則容之漲,匯莫貫通。”
之前在農戶後脊山上修練的時候,他曾嚐試過用加快運氣速度的方法來提高修煉效率結果適得而返,現在想來原來是因為當時的修為不夠,體內靈海的容量也十分有限,所以並不能夠做到那樣的方法。而使用暖玉輔助修煉之後,他的修為大大提升,靈海也得以擴充,此時再使用此法最是合適不過!
在山洞中的幾日,楊軒文開始使用加快運氣速度的方法來吸納空氣之中的靈力。初嚐此法,隻覺得全身打開的脈孔都在源源不斷地從外界吸收,仿佛是久旱逢甘露的枯木,暢快淋漓地享受著滋潤。
白日有雨時,楊玄文便在山洞之中修煉,偶爾雨歇,他便出洞在山中轉悠四處找些吃食。莫說這赤邙山荒僻,山中資源卻十分充足,不但靈力旺盛,又生有許多品種不同汁多味美的野果。
碰上運氣好的時候,還能捉到山兔山雞,用匕首處理幹淨毛皮,再撿些樹枝回山洞,以靈力化出熱力將樹枝烘幹,指尖凝出火苗點燃樹枝,便可以悠閑自在地將生肉一串,坐在火堆旁邊看著肉質在火焰的烘烤中漸漸變得焦黃噴香,吱吱地冒油。
這般邊修煉邊體味山野生活,楊軒文的修為進展得很快,短短幾日已然到達了練氣境六層的後期。修為越是往上,想要提升一層境界的精力和時間就要耗費得越多,而境界愈高,才可以修習真正的法術。
雨期過後,楊軒文便從赤邙山離開了。
他一路走走停停,遇到靈力充沛的地方便會停下來小歇幾日,倒也悠閑自在。
修煉的過程之中,楊軒文不單靠吐納來提升靈力,還極力著重參悟《靈力清靜經》中的內容。
《靈力清靜經》的前半本書,皆是向初學者介紹如何聚氣聚靈與基礎的修習功法,乃是入門前期所讀。而後半本,則教修仙之人如何利用自身的靈力境界發揮最大的能量功效。
楊軒文讀得《靈力清靜經》中有兩門法術,一是固體之術,也就是以氣修築肉體之身,將此術掌握,強可到刀槍不入,用靈力在肉體外鑄就一層金剛不壞的氣罩,凡間的普通武器很難傷到自身。二是馭雲之術,也就是通過術決召喚天上的流雲,使其成為自身的出行用具,百裏之遠的地方駕雲也可極快到達。虛原師兄弟三人便是用這種馭雲之術做到騰雲駕霧,澤降如仙。
如今以楊軒文練氣六層的能力去參悟馭雲之術還有些吃力,便將一門心思先用在鑽研固體之術上。
起初他缺乏經驗,即便是按照功法來提氣固體,一會兒又自己散開去。隨著他不斷的聯係,從氣罩無法聚持,到能聚持半刻鍾,再升到一刻鍾。而現下楊軒文所聚持的氣罩也略略遜色,頂多能夠擋住成年男子的重拳,裏刀槍不入還差得遠。
就這般一路走一路修行,楊軒文踏過了一座座青山,趟過了無數條小溪河流,每一處的山間小路都有楊軒文踏過的足跡。
路經赤邙山一地,開始連著下了幾日的雨。雨天山路難行,雖然楊軒文現在有靈力護體,難免還是會多有不便,他此番出來並沒有從鄭大伯家拿一分一毫,也無法在沿途尋找客棧留宿,幾番思慮後,楊軒文便決定在赤邙山停腳幾日。
他沿路往赤邙山上尋覓落腳處,好在剛才一陣大雨後,天暫時放開了一些。他沿路走一邊用外衣包裹著沿路采摘的野果,一邊尋覓著有什麽可以落腳的山洞。踏過一片竹林時他又撿了一段苦竹,用包袱裏的匕首將其製作成簡易的盛水筒,在山泉眼裝得滿滿當當。
一番沿途尋找,他終於在接近山頂處找到了一個天然的山洞。
這個山洞不大,約莫著隻有一丈高兩丈寬,裏頭岩壁幹燥不生青苔,環境還算幹淨簡潔。
楊軒文將懷裏包著野果的外衣平放在地下,擺上盛滿泉水的竹筒,就地而坐。
也不知是幸運與否,他剛剛坐下歇腳,山洞外頭就傳來了劈劈啪啪的雨聲。好在是快了一步,此時楊軒文亦不用擔心被雨水澆濕,拿起一個野果在胸口擦幹淨便就著泉水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洞口的岩頂滴滴答答地落下水珠,他看著外頭大雨交加,山中回響著雁鳥的撲鳴聲,格外有些空靈。
吃飽喝足後,楊軒文便又開始了勤奮的修煉日常。
一番運氣吐納,楊軒文進入狀態的速度已經比一起快了許多,如今他正在練氣境四層的後期,祭起暖玉後他運氣吸納空氣之中的靈力。也許是這赤邙山的靈氣比之先前的小村子要充沛許多,楊軒文感到吐納的速度要更快更穩。
時間緩緩流逝,之見靜坐不動的楊軒文念決不斷,忽而天海穴四周升閃過栩栩金色光芒,這是自身修為又上升一個階層的體現。
楊軒文十分喜悅,收式後伸出手掌,可見微微催動靈氣,手心便有一團白光流溢。他曾在《靈力清靜經》中看過,到達練氣五層之後,便可以將身體之內的靈氣幻化成實體,而這實體可以是任意的物體,修為越高幻化出來的實體便越好。比如之前的紅衣男子與黑衣男子,他們的修為已經到達脈元境,便能夠化出氣劍作為武器。
隻是現在的楊軒文還不能夠擁有那樣的力量,他掏出了《靈力清靜經》,開始在吸收自然之靈這一章節往後翻看,發現從前有些看不明白的地方,隨著修為的提升也會越加明朗起來。
比如書中寫道“境有微元,依次而升,能之漲則容之漲,匯莫貫通。”
之前在農戶後脊山上修練的時候,他曾嚐試過用加快運氣速度的方法來提高修煉效率結果適得而返,現在想來原來是因為當時的修為不夠,體內靈海的容量也十分有限,所以並不能夠做到那樣的方法。而使用暖玉輔助修煉之後,他的修為大大提升,靈海也得以擴充,此時再使用此法最是合適不過!
在山洞中的幾日,楊軒文開始使用加快運氣速度的方法來吸納空氣之中的靈力。初嚐此法,隻覺得全身打開的脈孔都在源源不斷地從外界吸收,仿佛是久旱逢甘露的枯木,暢快淋漓地享受著滋潤。
白日有雨時,楊玄文便在山洞之中修煉,偶爾雨歇,他便出洞在山中轉悠四處找些吃食。莫說這赤邙山荒僻,山中資源卻十分充足,不但靈力旺盛,又生有許多品種不同汁多味美的野果。
碰上運氣好的時候,還能捉到山兔山雞,用匕首處理幹淨毛皮,再撿些樹枝回山洞,以靈力化出熱力將樹枝烘幹,指尖凝出火苗點燃樹枝,便可以悠閑自在地將生肉一串,坐在火堆旁邊看著肉質在火焰的烘烤中漸漸變得焦黃噴香,吱吱地冒油。
這般邊修煉邊體味山野生活,楊軒文的修為進展得很快,短短幾日已然到達了練氣境六層的後期。修為越是往上,想要提升一層境界的精力和時間就要耗費得越多,而境界愈高,才可以修習真正的法術。
雨期過後,楊軒文便從赤邙山離開了。
他一路走走停停,遇到靈力充沛的地方便會停下來小歇幾日,倒也悠閑自在。
修煉的過程之中,楊軒文不單靠吐納來提升靈力,還極力著重參悟《靈力清靜經》中的內容。
《靈力清靜經》的前半本書,皆是向初學者介紹如何聚氣聚靈與基礎的修習功法,乃是入門前期所讀。而後半本,則教修仙之人如何利用自身的靈力境界發揮最大的能量功效。
楊軒文讀得《靈力清靜經》中有兩門法術,一是固體之術,也就是以氣修築肉體之身,將此術掌握,強可到刀槍不入,用靈力在肉體外鑄就一層金剛不壞的氣罩,凡間的普通武器很難傷到自身。二是馭雲之術,也就是通過術決召喚天上的流雲,使其成為自身的出行用具,百裏之遠的地方駕雲也可極快到達。虛原師兄弟三人便是用這種馭雲之術做到騰雲駕霧,澤降如仙。
如今以楊軒文練氣六層的能力去參悟馭雲之術還有些吃力,便將一門心思先用在鑽研固體之術上。
起初他缺乏經驗,即便是按照功法來提氣固體,一會兒又自己散開去。隨著他不斷的聯係,從氣罩無法聚持,到能聚持半刻鍾,再升到一刻鍾。而現下楊軒文所聚持的氣罩也略略遜色,頂多能夠擋住成年男子的重拳,裏刀槍不入還差得遠。
就這般一路走一路修行,楊軒文踏過了一座座青山,趟過了無數條小溪河流,每一處的山間小路都有楊軒文踏過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