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是臘月了,眼看年關將近,宣嘉十六年入冬以來京畿道和臨近州府便在沒有見過雪。</p>
關中到是見了一場初雪,可也就是讓人看了一眼雪景,其他跟沒有一樣。</p>
一冬無雪,明年準是春旱,到時候蟲蝗四起,饑饉臨頭,怕是要生出亂子來。</p>
民間傳言如風,什麽老天爺要收人了,陛下因為崇道得罪佛祖了,一時間人心惶惶。</p>
畢竟大晉朝百餘年,自太祖、太宗、高宗、宣宗、仁宗、武宗共六帝,從來就沒有這樣的年景,莫不是天譴?</p>
天怒者誰?</p>
今年西北大戰,青州、兗州水災,鹽稅又沒收上來,國庫虧空到上京城的各部官吏都有幾個月的俸祿欠發。</p>
此時主政的李相公自然成了眾失之的,本就有“奸相”之稱的李相公和他的“李黨”成了民怨沸騰的淵藪。</p>
而十一月底,道君教主皇帝常年居住的玉熙宮又失火了。於是朝野的浮言又悄悄調轉了風向,變成天子無德...</p>
因為西苑玉熙宮失火,道君皇帝趙令淵難得回了大明宮居住。還連著出麵和幾個道門真人做了好幾壇羅天大醮祈雪。</p>
但是最新一批的奏報,仍舊是關中無雪,京畿無雪,河北數州無雪。</p>
“陶師兄,這羅天大醮都做了這麽多場,這雪怎麽還下不來?”</p>
道君皇帝和一個中年道士兩人站在在丹爐旁邊烤火,神色有些鬱結的問道。</p>
兩人穿的都是道袍,以簪束發,梳了個道髻,區別是道君皇帝帶的是玉簪,姓陶的中年道士帶的是木簪。</p>
姓陶的中年道士,名叫陶應真,是道君皇帝麵前最為的得用道門真人,守清觀觀主。</p>
長相清俊,身穿灰色道袍外罩黑色紗衣,長七尺有餘,儀容不俗,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任誰看到都得讚一聲“真人”“仙師”。</p>
陶應真笑著道:“陛下,都說了多少遍了,這就是做給外人看的,真沒啥大用,不過是擺擺樣子,圖個安慰。反正我是不信這個,他們武當和全真的信。”</p>
道君皇帝無奈道道:“多少應該也管點用吧?這河北就有幾個州下雪了?要不在做幾場...算了做多了就不值錢了。”</p>
陶應真道:“陛下,這國事上的事,我一介方外之人本不該插嘴,可這若真是無雪,朝廷還是得做好準備才行啊。”</p>
道君皇帝點點頭。</p>
這兩人的對話若是讓外人聽到,怕是會大吃一驚。</p>
在外人看來,道君皇帝就是被這些道士蠱惑了,才終日裏信鬼神遠朝臣,但若是聽這二人對話,這為道君麵前得力的大真人,不提什麽神鬼,還告訴皇帝陛下不要信什麽羅天大醮,趕緊早做準備應對無雪?</p>
這確定不是一個禦史清流扮上道袍進了宮?</p>
“陶師兄,我與你相識十數年,你跟我說句實話,這世上真沒有能長生不老,飛升成仙的事嗎?”</p>
“沒有。”</p>
“陶師兄這麽實誠,當不了官啊。”</p>
“所以當道士了。”</p>
“嗬嗬嗬嗬。”</p>
道君皇帝很喜歡跟這個陶道士一起說說話,因為總能在他嘴裏聽到“實話”。</p>
比如他問長生,陶應真反問他,活多久算長生?可見過有人活過兩百歲?</p>
他問飛升,陶應真道曆代史書中可有記載有飛升之事?</p>
他問神仙,陶應真又問他,誰見過神仙?神仙長什麽樣?是廟裏的神仙還是心裏的神仙?</p>
最後道君皇帝又問,既然陶應真不提鬼神,不信長生,不求飛升,為什麽還要當道士呢。</p>
陶應真說,他爹就是道士,為了繼承家業隻能幹這個...竟然完全不像是個蠱惑人心的方士。</p>
所以上京城的近郊的守清觀,是上周邊最為接地氣的道觀。</p>
與其說是個清修之地,更像是個藥房,觀裏的出產的小紅丸和大力丸風靡上京男性權貴之間,用了都說好。</p>
甚至還做些放貸的生意,利息極為公道,周圍的農戶若是誰家需要周濟多半會求到觀上。</p>
一時半會還不上也不會上門討要催促,或者收了人家田地抵債。</p>
比起上京周邊幾個佛門同行來說,名聲不要好太多。</p>
而就是這樣一個有些離經叛道的道士,卻是最受道君教主皇帝信重的道門真人之一,跟幾個武當山龍虎山的道門真人一樣,可身穿黃紫。</p>
而上京江湖間傳聞,陶應真除了精通陰陽術數,天文地理,醫學藥石之外,在武道修為也是極為出眾,是天下有數的一品高手,武道宗師,據聞與名滿天下四大宗師也僅有一線之差。</p>
不過這也隻是傳聞,十大高手之一的於羅睺倒是去守清觀挑戰過這位陶真人,兩人閉門而戰,勝負卻是不為外人知曉。</p>
不過能跟於羅睺一戰,也就證明傳聞的真實性,畢竟四大宗師也就比十大高手高一線而已。</p>
這邊道君皇帝跟陶真人在說著話,討論著五子衍宗丸和小紅丸的藥性優劣,這邊有宮內權宦田輔國小步急趨走到身前。</p>
“啟稟陛下,太子殿下,城陽公主殿下都到了。”</p>
“宣他們進來。”</p>
“諾。”</p>
片刻的功夫,太子趙元檀和城陽公主趙元殊都進到了這件臨時作為丹舍的攻勢。</p>
“見過父皇。”</p>
“見過叔父。”</p>
趙元檀穿著錦衣緞襖,外罩披風。</p>
而趙元殊身披白色狐裘,竟是難得穿了女裝。看見陶應真又道了一聲“陶師傅也在。”</p>
陶應真著笑著點點頭,隨後跟太子殿下躬身施禮。</p>
趙元檀也點頭問候,“陶真人。”</p>
陶應真曾經指點過趙元殊的武藝,所以趙元殊一直叫他“陶師傅”。</p>
至於太子殿下趙元檀,他對這位父皇身邊唯一一位喜歡說“實話”的道門真人也很敬重。</p>
“兕子,聽說皇城司最近抓了很多人啊,出了什麽情況。”</p>
趙令淵先是問道侄女這邊,自從讓侄女節製皇城司以後,他對於這方麵的事物幾乎就完全放手了,隻有他想知道什麽事的時候才會囑咐身邊的近侍,讓皇城司調一下檔桉或者查一下。</p>
進來也是禦史多有彈劾皇城司擾民的舉措,所以今天也順便問問侄女是什麽情況。</p>
趙元殊被叔父問道這些卻一點不見驚慌,從容道:“叔父不要管這些事了,這些事我來做就好了。”</p>
趙令淵聞言也不生氣,反而開懷大笑:“哈哈哈哈哈,陶師兄你看見沒有,我這侄女不一般吧。連我都不讓問。”</p>
趙元檀和陶應真卻像是對此種情況已經習以為常了一樣,在一旁輕笑卻不接話。</p>
“你總歸要告訴叔父你在查些什麽吧?”趙令淵這回的語氣,竟然有些商量的意思。</p>
趙元殊道:“那就跟叔父說說吧,就是最近不會老有人說叔父還有李相的風言風語嗎,後來一查,就查出兩條線來,一條是江南商會,他們花了些錢讓人散布了關於李相誤國的言論,還有就是關於叔父你的...背後是紅蓮道。”</p>
趙令淵這才明白過來,侄女不想跟他說倒不是有心瞞著,而是這事情的確有些令人頭痛。</p>
趙元檀和陶應真在聽到“紅蓮道”三個字的時候,也有些色變,氣氛也凝重了幾分。</p>
紅蓮道,起源於兩百年前的大鄭王朝,傳聞是初代聖公方子元,由西域佛宗的紅教演化而來。</p>
流行於民間,秘密結社。</p>
而這三百年來,紅蓮道舉事數十次了,一直妄圖推翻朝廷,建立****的紅蓮佛國。</p>
無論是兩百年前的大鄭,還是現在的大晉。一直是朝廷嚴令禁絕的組織。</p>
仁宗年間,紅蓮道在貝州起事,聲勢浩大波及十數州,最後朝廷調集邊軍,耗時半年才把動亂平定。</p>
當時的主帥就是如今的大晉第一名將,定國公馮神績。</p>
“不過叔父放心,這事情交給我查就行了,我最近準備調集人手,把紅蓮道在京城的幾個據點全部拔掉。不讓他們在妖言惑眾就是。”</p>
趙元殊輕描澹寫的說道。</p>
趙令淵聽到後笑了笑,一副很欣慰的樣子,“之前皇城司和繡衣衛也一直對紅蓮道都多方追查,始終都沒什麽太大的進展,你是怎麽發現他們的蹤跡?”</p>
趙元殊倒是沒有隱瞞直接道,然而得意道:“皇城司和繡衣衛做事倒也不是不勤懇,隻不過畢竟是官家人,有些事不太方麵,讓他們查些官員富商還行,查紅蓮道不太順手,所以我用的是三郎會的人手。”</p>
趙令淵一聽,笑道:“哈哈哈,原來如此,傅三郎這小子做事倒是有些門道。不過這你這還沒成婚,就用夫家的人手,替娘家做事了?”</p>
趙元殊一聽叔父打趣,也沒有小女兒的嬌羞,反而大氣道:“天下都是咱趙家的,用他傅家的人手那是給他的麵子呢。”</p>
“哈哈哈哈,兕子說的好。”趙令淵對這個侄女的疼愛,有很多因素。</p>
有對故去皇兄的感念,愛屋及烏。也有做些姿態,讓被人看看他善待兄長遺孤的寬厚。</p>
</p>
但更多是發自內心對這個侄女的喜愛。</p>
聰穎慧黠又極具傲骨,一身脾氣秉性更是像極了兄長先帝武宗,天生大氣。</p>
想到這裏趙令淵又歎了一口氣,叮囑道:“你想做事盡管放手施為,不用管什麽風言風語,不過隻有一點,一定要保證自身安全。”</p>
“叔父放心吧,我知道呢。”</p>
趙元殊笑著應答,眼裏神采飛揚,靈氣四溢,就像是一隻靈動的白狐。</p>
絕美,狡頡。</p>
關中到是見了一場初雪,可也就是讓人看了一眼雪景,其他跟沒有一樣。</p>
一冬無雪,明年準是春旱,到時候蟲蝗四起,饑饉臨頭,怕是要生出亂子來。</p>
民間傳言如風,什麽老天爺要收人了,陛下因為崇道得罪佛祖了,一時間人心惶惶。</p>
畢竟大晉朝百餘年,自太祖、太宗、高宗、宣宗、仁宗、武宗共六帝,從來就沒有這樣的年景,莫不是天譴?</p>
天怒者誰?</p>
今年西北大戰,青州、兗州水災,鹽稅又沒收上來,國庫虧空到上京城的各部官吏都有幾個月的俸祿欠發。</p>
此時主政的李相公自然成了眾失之的,本就有“奸相”之稱的李相公和他的“李黨”成了民怨沸騰的淵藪。</p>
而十一月底,道君教主皇帝常年居住的玉熙宮又失火了。於是朝野的浮言又悄悄調轉了風向,變成天子無德...</p>
因為西苑玉熙宮失火,道君皇帝趙令淵難得回了大明宮居住。還連著出麵和幾個道門真人做了好幾壇羅天大醮祈雪。</p>
但是最新一批的奏報,仍舊是關中無雪,京畿無雪,河北數州無雪。</p>
“陶師兄,這羅天大醮都做了這麽多場,這雪怎麽還下不來?”</p>
道君皇帝和一個中年道士兩人站在在丹爐旁邊烤火,神色有些鬱結的問道。</p>
兩人穿的都是道袍,以簪束發,梳了個道髻,區別是道君皇帝帶的是玉簪,姓陶的中年道士帶的是木簪。</p>
姓陶的中年道士,名叫陶應真,是道君皇帝麵前最為的得用道門真人,守清觀觀主。</p>
長相清俊,身穿灰色道袍外罩黑色紗衣,長七尺有餘,儀容不俗,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任誰看到都得讚一聲“真人”“仙師”。</p>
陶應真笑著道:“陛下,都說了多少遍了,這就是做給外人看的,真沒啥大用,不過是擺擺樣子,圖個安慰。反正我是不信這個,他們武當和全真的信。”</p>
道君皇帝無奈道道:“多少應該也管點用吧?這河北就有幾個州下雪了?要不在做幾場...算了做多了就不值錢了。”</p>
陶應真道:“陛下,這國事上的事,我一介方外之人本不該插嘴,可這若真是無雪,朝廷還是得做好準備才行啊。”</p>
道君皇帝點點頭。</p>
這兩人的對話若是讓外人聽到,怕是會大吃一驚。</p>
在外人看來,道君皇帝就是被這些道士蠱惑了,才終日裏信鬼神遠朝臣,但若是聽這二人對話,這為道君麵前得力的大真人,不提什麽神鬼,還告訴皇帝陛下不要信什麽羅天大醮,趕緊早做準備應對無雪?</p>
這確定不是一個禦史清流扮上道袍進了宮?</p>
“陶師兄,我與你相識十數年,你跟我說句實話,這世上真沒有能長生不老,飛升成仙的事嗎?”</p>
“沒有。”</p>
“陶師兄這麽實誠,當不了官啊。”</p>
“所以當道士了。”</p>
“嗬嗬嗬嗬。”</p>
道君皇帝很喜歡跟這個陶道士一起說說話,因為總能在他嘴裏聽到“實話”。</p>
比如他問長生,陶應真反問他,活多久算長生?可見過有人活過兩百歲?</p>
他問飛升,陶應真道曆代史書中可有記載有飛升之事?</p>
他問神仙,陶應真又問他,誰見過神仙?神仙長什麽樣?是廟裏的神仙還是心裏的神仙?</p>
最後道君皇帝又問,既然陶應真不提鬼神,不信長生,不求飛升,為什麽還要當道士呢。</p>
陶應真說,他爹就是道士,為了繼承家業隻能幹這個...竟然完全不像是個蠱惑人心的方士。</p>
所以上京城的近郊的守清觀,是上周邊最為接地氣的道觀。</p>
與其說是個清修之地,更像是個藥房,觀裏的出產的小紅丸和大力丸風靡上京男性權貴之間,用了都說好。</p>
甚至還做些放貸的生意,利息極為公道,周圍的農戶若是誰家需要周濟多半會求到觀上。</p>
一時半會還不上也不會上門討要催促,或者收了人家田地抵債。</p>
比起上京周邊幾個佛門同行來說,名聲不要好太多。</p>
而就是這樣一個有些離經叛道的道士,卻是最受道君教主皇帝信重的道門真人之一,跟幾個武當山龍虎山的道門真人一樣,可身穿黃紫。</p>
而上京江湖間傳聞,陶應真除了精通陰陽術數,天文地理,醫學藥石之外,在武道修為也是極為出眾,是天下有數的一品高手,武道宗師,據聞與名滿天下四大宗師也僅有一線之差。</p>
不過這也隻是傳聞,十大高手之一的於羅睺倒是去守清觀挑戰過這位陶真人,兩人閉門而戰,勝負卻是不為外人知曉。</p>
不過能跟於羅睺一戰,也就證明傳聞的真實性,畢竟四大宗師也就比十大高手高一線而已。</p>
這邊道君皇帝跟陶真人在說著話,討論著五子衍宗丸和小紅丸的藥性優劣,這邊有宮內權宦田輔國小步急趨走到身前。</p>
“啟稟陛下,太子殿下,城陽公主殿下都到了。”</p>
“宣他們進來。”</p>
“諾。”</p>
片刻的功夫,太子趙元檀和城陽公主趙元殊都進到了這件臨時作為丹舍的攻勢。</p>
“見過父皇。”</p>
“見過叔父。”</p>
趙元檀穿著錦衣緞襖,外罩披風。</p>
而趙元殊身披白色狐裘,竟是難得穿了女裝。看見陶應真又道了一聲“陶師傅也在。”</p>
陶應真著笑著點點頭,隨後跟太子殿下躬身施禮。</p>
趙元檀也點頭問候,“陶真人。”</p>
陶應真曾經指點過趙元殊的武藝,所以趙元殊一直叫他“陶師傅”。</p>
至於太子殿下趙元檀,他對這位父皇身邊唯一一位喜歡說“實話”的道門真人也很敬重。</p>
“兕子,聽說皇城司最近抓了很多人啊,出了什麽情況。”</p>
趙令淵先是問道侄女這邊,自從讓侄女節製皇城司以後,他對於這方麵的事物幾乎就完全放手了,隻有他想知道什麽事的時候才會囑咐身邊的近侍,讓皇城司調一下檔桉或者查一下。</p>
進來也是禦史多有彈劾皇城司擾民的舉措,所以今天也順便問問侄女是什麽情況。</p>
趙元殊被叔父問道這些卻一點不見驚慌,從容道:“叔父不要管這些事了,這些事我來做就好了。”</p>
趙令淵聞言也不生氣,反而開懷大笑:“哈哈哈哈哈,陶師兄你看見沒有,我這侄女不一般吧。連我都不讓問。”</p>
趙元檀和陶應真卻像是對此種情況已經習以為常了一樣,在一旁輕笑卻不接話。</p>
“你總歸要告訴叔父你在查些什麽吧?”趙令淵這回的語氣,竟然有些商量的意思。</p>
趙元殊道:“那就跟叔父說說吧,就是最近不會老有人說叔父還有李相的風言風語嗎,後來一查,就查出兩條線來,一條是江南商會,他們花了些錢讓人散布了關於李相誤國的言論,還有就是關於叔父你的...背後是紅蓮道。”</p>
趙令淵這才明白過來,侄女不想跟他說倒不是有心瞞著,而是這事情的確有些令人頭痛。</p>
趙元檀和陶應真在聽到“紅蓮道”三個字的時候,也有些色變,氣氛也凝重了幾分。</p>
紅蓮道,起源於兩百年前的大鄭王朝,傳聞是初代聖公方子元,由西域佛宗的紅教演化而來。</p>
流行於民間,秘密結社。</p>
而這三百年來,紅蓮道舉事數十次了,一直妄圖推翻朝廷,建立****的紅蓮佛國。</p>
無論是兩百年前的大鄭,還是現在的大晉。一直是朝廷嚴令禁絕的組織。</p>
仁宗年間,紅蓮道在貝州起事,聲勢浩大波及十數州,最後朝廷調集邊軍,耗時半年才把動亂平定。</p>
當時的主帥就是如今的大晉第一名將,定國公馮神績。</p>
“不過叔父放心,這事情交給我查就行了,我最近準備調集人手,把紅蓮道在京城的幾個據點全部拔掉。不讓他們在妖言惑眾就是。”</p>
趙元殊輕描澹寫的說道。</p>
趙令淵聽到後笑了笑,一副很欣慰的樣子,“之前皇城司和繡衣衛也一直對紅蓮道都多方追查,始終都沒什麽太大的進展,你是怎麽發現他們的蹤跡?”</p>
趙元殊倒是沒有隱瞞直接道,然而得意道:“皇城司和繡衣衛做事倒也不是不勤懇,隻不過畢竟是官家人,有些事不太方麵,讓他們查些官員富商還行,查紅蓮道不太順手,所以我用的是三郎會的人手。”</p>
趙令淵一聽,笑道:“哈哈哈,原來如此,傅三郎這小子做事倒是有些門道。不過這你這還沒成婚,就用夫家的人手,替娘家做事了?”</p>
趙元殊一聽叔父打趣,也沒有小女兒的嬌羞,反而大氣道:“天下都是咱趙家的,用他傅家的人手那是給他的麵子呢。”</p>
“哈哈哈哈,兕子說的好。”趙令淵對這個侄女的疼愛,有很多因素。</p>
有對故去皇兄的感念,愛屋及烏。也有做些姿態,讓被人看看他善待兄長遺孤的寬厚。</p>
</p>
但更多是發自內心對這個侄女的喜愛。</p>
聰穎慧黠又極具傲骨,一身脾氣秉性更是像極了兄長先帝武宗,天生大氣。</p>
想到這裏趙令淵又歎了一口氣,叮囑道:“你想做事盡管放手施為,不用管什麽風言風語,不過隻有一點,一定要保證自身安全。”</p>
“叔父放心吧,我知道呢。”</p>
趙元殊笑著應答,眼裏神采飛揚,靈氣四溢,就像是一隻靈動的白狐。</p>
絕美,狡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