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道行軍大元帥傅懋修,長史李法曾,副元帥程錦堂,率平叛大軍於八月下旬歸師獻捷。</p>
從關中巡視歸來的太子殿下親迎。</p>
作為亂軍首領的惠慶、劉伯歸等二百餘人被押解至宣德門外,因為謀逆是十惡不赦,所以直接就判了惠慶、劉伯歸等十幾人淩遲,其餘皆是斬首。</p>
不得不說,惠慶多少還是有有些道行,聽到淩遲劉伯歸驚慌不已,大呼小叫直呼冤枉的被旁邊士卒塞住了嘴。</p>
而惠慶始終麵無憂懼之色,隻是偶爾抬頭看看天,極為恣意。</p>
他望著了宣德門前觀禮的文武百官,以及在京的宗室、勳戚等,隨後他的目光就被一個身著錦衣的年輕郎君所吸引,兩人四目相對。</p>
然後他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十分詫異的舉動,他向著那個方向,直接叩拜。</p>
“往日皆是虛妄,今日方見真佛。”</p>
而被他所拜的那個方向,都是些宗室、勳戚,有幾個駙馬,還有幾個親王世子、年輕的郡王等。</p>
這些貴戚們被這和尚的舉動明顯嚇住了,開什麽玩笑?真佛?正滅佛呢你個反賊你拜我們這是要害我們?</p>
太子殿下趙元檀看到這和尚的舉動之後,也順著那個方向看過去了,隻見一眾貴戚都被這舉動搞得惶惶不安,人群之中隻有一個人,不見半分驚慌,仿佛神遊天外...燕王世子吳藥師!</p>
燕王退兵以後,上京城燕王府的兵馬撤掉了,但是暗哨更多了。</p>
今日是獻捷大典,他作為藩王世子,又是駙馬都尉,身份在一眾勳戚中算是畢竟靠前的。</p>
等吳藥師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後,想再裝出一副惶恐不安的樣子也晚了,因為他發現最少有好幾目光在注視著這個方向。</p>
太子殿下、英國公、左仆射...</p>
算了,反正都這樣了,神遊天外吧。</p>
傅懋修這邊收回目光輕輕咳了一聲,身側作為牙將的侄子傅渭川急忙會意,一擺手負責押解的牙兵趕緊把劉伯歸和惠慶等幾個賊首帶了下去。</p>
這個時候舉行這個獻捷儀式,其實也是為了提振士氣,畢竟江南之亂,頗有愈演愈烈之勢。</p>
同樣因為有戰事,因此隻宣布了犒賞大軍,並沒有在宣德門大擺慶功宴。</p>
而大元帥傅懋修以下一眾功臣在大典之後也得到了道君皇帝的召見。</p>
“臣河北道行軍大元帥傅懋修,攜得勝眾將,拜見陛下。恭請聖安。”</p>
“朕安,免禮,給元帥賜座。”</p>
傅懋修帶了幾十個將校,都是此戰之中立下功勞的,道君皇帝親自點名要見的功臣。而這些驍將的組成也極為複雜,有河北諸軍,有西軍四鎮,同樣也有上京禁軍出身。</p>
“哪個是‘小馬王’?”</p>
道君皇帝發問之後,在一眾武將之中走出一人來,身高七尺有餘,中等身材,雖然麵目長相也看著尋常,不過身上那股子邊地武人的彪悍之氣卻是藏不住的。</p>
“臣靜塞軍中虞侯王林懷拜見陛下。”</p>
“不愧是軍中名將,果然精悍。”</p>
“謝陛下誇讚。”</p>
王林懷也是非常詫異,甚至有些受寵若驚。他是真沒想到皇帝陛下居然還知道他的外號。</p>
他是靜塞軍虞侯,在軍中以驍勇聞,因為平日不上陣的時候總是喜歡騎著一匹小馬,所以軍中都叫他“小馬王”。卻不想陛下整日深居宮中修道還知道他的外號,這莫不是什麽神通?</p>
“傅元帥的軍報我都看了,靈壽之戰,兩軍僵持不下,你率一千玄甲重騎猛攻叛軍側翼,讓叛軍驚懼動搖,最後大潰,功不可沒...現封你明威將軍,清源縣男。”</p>
王林懷聽後直接伏地而拜道:“謝陛下隆恩。”</p>
“仇鴛?”</p>
“臣在,仇鴛拜見陛下。”</p>
安遠侯仇銘之子仇鴛,年十四,身高已經將近七尺了,雖然還是一臉稚氣,但經曆過軍伍磨煉卻顯得有些不和年齡的成熟。拒馬河兩次大戰,他斬首數十級,在整個平叛之中斬首數最少也能能排在前三的。</p>
“好小子,春獵的時候就看你有膽氣,這次也幹的不錯,怎麽樣想要什麽獎賞?”</p>
趙令淵對於仇鴛的印象很深,特別是一個少年人敢馳騎砍熊羆,雖然過程有些狼狽,但是膽氣很值得讚揚。</p>
仇鴦聽到之後想了想:“回陛下,臣想去淮南武安侯軍中效力,為朝廷殺敵。”</p>
“哈哈哈哈,好,不愧是仇家人,準你所請。”</p>
“謝陛下!”</p>
仇鴛這次本來是打算和父親一起留在河北值守的,卻不想父親去讓他跟著獻捷之師一起回了京城。</p>
“福柏?”</p>
“臣趙福柏拜見陛下。”</p>
“不錯,身為宗室子弟,此戰卻率部先登拔城,不虧是我趙家人,以後見朕可稱伯父,見太子可稱兄長。”</p>
“臣謝陛下隆恩。”</p>
“嗯?”</p>
“...謝過伯父。”</p>
趙福柏在平叛之中,獨領一都兩千五百人,先後在攻下石邑、真定兩縣的時候,率部先登破城。</p>
要知道先登在,在軍功之中可是大功。</p>
“臣...也有所請。”</p>
“說來。”</p>
“江南吳逆作亂,臣為宗室子弟,自當殺賊平亂,請伯父準臣所請。”</p>
道君皇帝聽過之後卻笑了笑,“哈哈哈,我知福柏忠勇,也知道雍王一脈曆來公忠體國,可你還沒成家呢,你嶽父的兩個兒子還有一個侄兒都在淮南,朕怎麽好意思在把你這個未來女婿派去。”</p>
傅懋修聞言後道:“陛下言重了,傅家子弟為國效力,職責所在,況且福柏雖為臣之婿,卻也是宗室,自當為家國盡忠。”</p>
話是這麽說的,但是道君皇帝還是拒絕了趙福報所請,讓他完婚之後在行安排。</p>
隨後杜客師、賀拔旭、周鐵冠、蘇鍛等一眾將領,道君皇帝都一一叫出名字來,與他們說話,並親自開口授封他們爵位官職。</p>
最後一位是副元帥程錦堂,作為親自指揮靈壽之戰的首功之臣,直接被封為武康侯。</p>
而眾將自仇鴛以後,也是各個都請戰,隻有王林懷覺得自己被陛下第一個點名的殊榮,居然忘了這茬了...</p>
</p>
不過道君皇帝除了答應仇鴛的,剩下的都告訴他們休整幾日,另有旨意。</p>
而後命太子殿下在宮中設宴款待這幾十個驍將,而單獨留下英國公傅懋修說話。</p>
兩人沒有繼續坐在殿中,而是出了大殿,在大明宮露台上走了走。</p>
“李世忠的奏表昨日到的,他命三郎和馬巍把守江北的和州揚州,自己已經去了江州,準備集結張既、郭侃、還有懷江麾下的各部,在加上兩衛禁軍。十幾萬大軍順江而下進攻叛軍,現在他人應該已經到了江州了。覺得李世忠此行,勝負幾何?”</p>
傅懋修聽到這份來自江南最新的奏報之後,思慮一下隨後道:“五五之間吧。”</p>
趙令淵聽後歎了一口氣道:“若是李世忠不能一戰功成呢?”</p>
“江州、鄂州、安州...都會在叛軍的兵鋒之下,搖搖欲墜,叛軍可以直接威脅荊州襄州,以及淮南...可這仗李世忠又不得不打,若是臣在那個位置上,所做的選擇也是一樣的。吳逆的第一個選擇一定是和州,隻要打過江北就能沿著運河北上,現在揚州又兵少,想要收複采石和潤州力有不逮...”</p>
“...反而是上遊的江州和鄂州有張都督和楚王的數萬大軍,而安州郭都督麾下的也能抽掉出三萬人來,兵力足夠了。而就算江州之軍不出擊,待敵攻不下和州之後,還是要尋機進攻上遊的江州的。而旬月之間,叛軍尚立足未穩,是剿滅叛軍最為容易的時候,否則一旦遷延日久,讓叛軍穩住局麵,到時候沒個三年五載江南之亂的決不能平息的...”</p>
傅懋修基本上是把出兵的有利條件和不利之處,包括人心、地勢、兵力、戰力等因素在廟算層麵上都說了個透徹。</p>
而道君皇帝聽了之後愈加皺眉,他卻沒想到傅懋修的分析跟前線的李世忠的奏章說的,幾乎沒有出入。</p>
這時候道君皇帝甚至希望這是李世忠傅懋修親家二人商量好的,而不是局勢真的就如此惡化了。</p>
可這兩人一在南,一在北,最少有三四年沒見過麵,根本沒機會暗自溝通...那就隻能是兩位元帥所見略同了。</p>
隨後,兩人又在大明宮前走了走,談論了一下是否繼續往江南增兵,以及該抽調何處軍兵等問題。</p>
傅懋修的提議再調三萬邊軍,加上太子殿下從關中巡防也帶回兩萬邊軍,再從剛剛經曆過河北戰事的七萬大軍之中,選拔五萬人,共十萬為新軍,而後從禁軍之中揀選精壯填充邊軍缺額...</p>
等於是明擺著提醒道君皇帝,現在想要變革軍製,整肅禁軍就是最佳時機!</p>
這時候因為戰事,阻力最小。同樣那幾個能打的,有分量的武將勳貴,不是在外坐鎮,就是在前線平叛。</p>
而道君皇帝雖然是想要革新軍製,要麵對最大的阻力就是勳貴武臣們,對於現在的禁軍中的利益輸送,已經形成了極大的脈絡,若是太平無事還好,一旦現在這樣有戰事,禁軍的表現...</p>
很快就能看到了。</p>
從關中巡視歸來的太子殿下親迎。</p>
作為亂軍首領的惠慶、劉伯歸等二百餘人被押解至宣德門外,因為謀逆是十惡不赦,所以直接就判了惠慶、劉伯歸等十幾人淩遲,其餘皆是斬首。</p>
不得不說,惠慶多少還是有有些道行,聽到淩遲劉伯歸驚慌不已,大呼小叫直呼冤枉的被旁邊士卒塞住了嘴。</p>
而惠慶始終麵無憂懼之色,隻是偶爾抬頭看看天,極為恣意。</p>
他望著了宣德門前觀禮的文武百官,以及在京的宗室、勳戚等,隨後他的目光就被一個身著錦衣的年輕郎君所吸引,兩人四目相對。</p>
然後他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十分詫異的舉動,他向著那個方向,直接叩拜。</p>
“往日皆是虛妄,今日方見真佛。”</p>
而被他所拜的那個方向,都是些宗室、勳戚,有幾個駙馬,還有幾個親王世子、年輕的郡王等。</p>
這些貴戚們被這和尚的舉動明顯嚇住了,開什麽玩笑?真佛?正滅佛呢你個反賊你拜我們這是要害我們?</p>
太子殿下趙元檀看到這和尚的舉動之後,也順著那個方向看過去了,隻見一眾貴戚都被這舉動搞得惶惶不安,人群之中隻有一個人,不見半分驚慌,仿佛神遊天外...燕王世子吳藥師!</p>
燕王退兵以後,上京城燕王府的兵馬撤掉了,但是暗哨更多了。</p>
今日是獻捷大典,他作為藩王世子,又是駙馬都尉,身份在一眾勳戚中算是畢竟靠前的。</p>
等吳藥師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後,想再裝出一副惶恐不安的樣子也晚了,因為他發現最少有好幾目光在注視著這個方向。</p>
太子殿下、英國公、左仆射...</p>
算了,反正都這樣了,神遊天外吧。</p>
傅懋修這邊收回目光輕輕咳了一聲,身側作為牙將的侄子傅渭川急忙會意,一擺手負責押解的牙兵趕緊把劉伯歸和惠慶等幾個賊首帶了下去。</p>
這個時候舉行這個獻捷儀式,其實也是為了提振士氣,畢竟江南之亂,頗有愈演愈烈之勢。</p>
同樣因為有戰事,因此隻宣布了犒賞大軍,並沒有在宣德門大擺慶功宴。</p>
而大元帥傅懋修以下一眾功臣在大典之後也得到了道君皇帝的召見。</p>
“臣河北道行軍大元帥傅懋修,攜得勝眾將,拜見陛下。恭請聖安。”</p>
“朕安,免禮,給元帥賜座。”</p>
傅懋修帶了幾十個將校,都是此戰之中立下功勞的,道君皇帝親自點名要見的功臣。而這些驍將的組成也極為複雜,有河北諸軍,有西軍四鎮,同樣也有上京禁軍出身。</p>
“哪個是‘小馬王’?”</p>
道君皇帝發問之後,在一眾武將之中走出一人來,身高七尺有餘,中等身材,雖然麵目長相也看著尋常,不過身上那股子邊地武人的彪悍之氣卻是藏不住的。</p>
“臣靜塞軍中虞侯王林懷拜見陛下。”</p>
“不愧是軍中名將,果然精悍。”</p>
“謝陛下誇讚。”</p>
王林懷也是非常詫異,甚至有些受寵若驚。他是真沒想到皇帝陛下居然還知道他的外號。</p>
他是靜塞軍虞侯,在軍中以驍勇聞,因為平日不上陣的時候總是喜歡騎著一匹小馬,所以軍中都叫他“小馬王”。卻不想陛下整日深居宮中修道還知道他的外號,這莫不是什麽神通?</p>
“傅元帥的軍報我都看了,靈壽之戰,兩軍僵持不下,你率一千玄甲重騎猛攻叛軍側翼,讓叛軍驚懼動搖,最後大潰,功不可沒...現封你明威將軍,清源縣男。”</p>
王林懷聽後直接伏地而拜道:“謝陛下隆恩。”</p>
“仇鴛?”</p>
“臣在,仇鴛拜見陛下。”</p>
安遠侯仇銘之子仇鴛,年十四,身高已經將近七尺了,雖然還是一臉稚氣,但經曆過軍伍磨煉卻顯得有些不和年齡的成熟。拒馬河兩次大戰,他斬首數十級,在整個平叛之中斬首數最少也能能排在前三的。</p>
“好小子,春獵的時候就看你有膽氣,這次也幹的不錯,怎麽樣想要什麽獎賞?”</p>
趙令淵對於仇鴛的印象很深,特別是一個少年人敢馳騎砍熊羆,雖然過程有些狼狽,但是膽氣很值得讚揚。</p>
仇鴦聽到之後想了想:“回陛下,臣想去淮南武安侯軍中效力,為朝廷殺敵。”</p>
“哈哈哈哈,好,不愧是仇家人,準你所請。”</p>
“謝陛下!”</p>
仇鴛這次本來是打算和父親一起留在河北值守的,卻不想父親去讓他跟著獻捷之師一起回了京城。</p>
“福柏?”</p>
“臣趙福柏拜見陛下。”</p>
“不錯,身為宗室子弟,此戰卻率部先登拔城,不虧是我趙家人,以後見朕可稱伯父,見太子可稱兄長。”</p>
“臣謝陛下隆恩。”</p>
“嗯?”</p>
“...謝過伯父。”</p>
趙福柏在平叛之中,獨領一都兩千五百人,先後在攻下石邑、真定兩縣的時候,率部先登破城。</p>
要知道先登在,在軍功之中可是大功。</p>
“臣...也有所請。”</p>
“說來。”</p>
“江南吳逆作亂,臣為宗室子弟,自當殺賊平亂,請伯父準臣所請。”</p>
道君皇帝聽過之後卻笑了笑,“哈哈哈,我知福柏忠勇,也知道雍王一脈曆來公忠體國,可你還沒成家呢,你嶽父的兩個兒子還有一個侄兒都在淮南,朕怎麽好意思在把你這個未來女婿派去。”</p>
傅懋修聞言後道:“陛下言重了,傅家子弟為國效力,職責所在,況且福柏雖為臣之婿,卻也是宗室,自當為家國盡忠。”</p>
話是這麽說的,但是道君皇帝還是拒絕了趙福報所請,讓他完婚之後在行安排。</p>
隨後杜客師、賀拔旭、周鐵冠、蘇鍛等一眾將領,道君皇帝都一一叫出名字來,與他們說話,並親自開口授封他們爵位官職。</p>
最後一位是副元帥程錦堂,作為親自指揮靈壽之戰的首功之臣,直接被封為武康侯。</p>
而眾將自仇鴛以後,也是各個都請戰,隻有王林懷覺得自己被陛下第一個點名的殊榮,居然忘了這茬了...</p>
</p>
不過道君皇帝除了答應仇鴛的,剩下的都告訴他們休整幾日,另有旨意。</p>
而後命太子殿下在宮中設宴款待這幾十個驍將,而單獨留下英國公傅懋修說話。</p>
兩人沒有繼續坐在殿中,而是出了大殿,在大明宮露台上走了走。</p>
“李世忠的奏表昨日到的,他命三郎和馬巍把守江北的和州揚州,自己已經去了江州,準備集結張既、郭侃、還有懷江麾下的各部,在加上兩衛禁軍。十幾萬大軍順江而下進攻叛軍,現在他人應該已經到了江州了。覺得李世忠此行,勝負幾何?”</p>
傅懋修聽到這份來自江南最新的奏報之後,思慮一下隨後道:“五五之間吧。”</p>
趙令淵聽後歎了一口氣道:“若是李世忠不能一戰功成呢?”</p>
“江州、鄂州、安州...都會在叛軍的兵鋒之下,搖搖欲墜,叛軍可以直接威脅荊州襄州,以及淮南...可這仗李世忠又不得不打,若是臣在那個位置上,所做的選擇也是一樣的。吳逆的第一個選擇一定是和州,隻要打過江北就能沿著運河北上,現在揚州又兵少,想要收複采石和潤州力有不逮...”</p>
“...反而是上遊的江州和鄂州有張都督和楚王的數萬大軍,而安州郭都督麾下的也能抽掉出三萬人來,兵力足夠了。而就算江州之軍不出擊,待敵攻不下和州之後,還是要尋機進攻上遊的江州的。而旬月之間,叛軍尚立足未穩,是剿滅叛軍最為容易的時候,否則一旦遷延日久,讓叛軍穩住局麵,到時候沒個三年五載江南之亂的決不能平息的...”</p>
傅懋修基本上是把出兵的有利條件和不利之處,包括人心、地勢、兵力、戰力等因素在廟算層麵上都說了個透徹。</p>
而道君皇帝聽了之後愈加皺眉,他卻沒想到傅懋修的分析跟前線的李世忠的奏章說的,幾乎沒有出入。</p>
這時候道君皇帝甚至希望這是李世忠傅懋修親家二人商量好的,而不是局勢真的就如此惡化了。</p>
可這兩人一在南,一在北,最少有三四年沒見過麵,根本沒機會暗自溝通...那就隻能是兩位元帥所見略同了。</p>
隨後,兩人又在大明宮前走了走,談論了一下是否繼續往江南增兵,以及該抽調何處軍兵等問題。</p>
傅懋修的提議再調三萬邊軍,加上太子殿下從關中巡防也帶回兩萬邊軍,再從剛剛經曆過河北戰事的七萬大軍之中,選拔五萬人,共十萬為新軍,而後從禁軍之中揀選精壯填充邊軍缺額...</p>
等於是明擺著提醒道君皇帝,現在想要變革軍製,整肅禁軍就是最佳時機!</p>
這時候因為戰事,阻力最小。同樣那幾個能打的,有分量的武將勳貴,不是在外坐鎮,就是在前線平叛。</p>
而道君皇帝雖然是想要革新軍製,要麵對最大的阻力就是勳貴武臣們,對於現在的禁軍中的利益輸送,已經形成了極大的脈絡,若是太平無事還好,一旦現在這樣有戰事,禁軍的表現...</p>
很快就能看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