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通過前世所瀏覽的資料,沉清雲早已了解了王朝聘父子的性子,也因此他才對王朝聘多了些尊重,並因此在縣試放榜的宴會後,對王朝聘說了以上的話。</p>
因此他對於王介之不意中留露的質問的語氣並不在意。而他在意的卻是王介之所提出的問題。</p>
王介之的態度以及所提出的問題的實質是,他不認為“技”是學問,他把學問的範疇僅僅定義在經書文章、聖人之言上。同時認為“技”遠不如經義重要!</p>
當然這也符合此時士子對“技”的認知!</p>
因此一個難題就擺在了沉清雲麵前,是告訴王介之“技”很重要,技是生產力,而且是第一生產力,決定了社會關係,甚至比他所精研的、偏於一偶的經義文章重要。</p>
沉清雲擔心她要是這麽大聲說了,會不會會被天下士子群毆,而如此一且毀矣!</p>
而敷衍而過,又顯得他自甘下流,傳出去於他名聲不利。</p>
不過想到這裏沉清雲又想到王介之一家子務真求實的性子,以及忠厚可信的家風……</p>
“要是王家父子都去研究科學,不,若是這個時代像王家父子之類的人都去研究科技……”</p>
沉清雲並不妄自尊大,他深知在這個時代他並不是萬能者,他在這個時代的長處是見識與眼界,但親自製造什麽東西卻不行,就像瓦特雖然知道了蒸汽機的原理,但蒸汽機卻是在他的指導下,由一個鐵匠製造出來的!</p>
而他更清楚這個時代其實缺乏智力出類拔萃者,心靈手巧者,甚至可以說是比比皆是,隻是拘於現實與見識,對“技”的認知嚴重不足,而再往後“技”之一項竟然斷代,形成了所謂的李約瑟謎題,即中國在此時已經具備了科學與科技發展的基礎,卻在此時突然消失!</p>
“要是我瞧瞧打開這扇門,攬眾人之智,給與他們方向……”</p>
在這個時代,在科技方麵,沉清雲給他自己的定位是是指導者,思路的提供者。</p>
而想到這裏,百年的屈辱史在沉清雲心頭一晃而過……再想著此時的大勢,大明外有外患,內有內鬥,正是皇權對天下思想控製變的薄弱的時候,往後更不必說了,天下大亂,也是思想變的開放的時候,甚至湧出了明末四大啟蒙思想家,黃宗羲甚至提出了天下為主君為輕的反皇權口號!</p>
也就是說天下大亂之時,也是各項封建束縛薄弱之時,</p>
而沉清雲也知道這時的朝廷對於外來之學的管束並沒有那麽嚴,比如徐光啟就從利瑪竇學,而且最後官至副宰。</p>
“或許是我想多了,這時的文人士子精英極大部分包括朝堂還自以為是天朝上國,對外來學說還是看不起,甚至不在意的……也不知眼前這人怎樣看待?嗯,不如我先試探一下……”</p>
想到這裏沉清雲感覺這些先進的觀念以及學術在此時委婉的向王介之吐露一下也無妨。</p>
隨後沉清雲心頭微微跳躍著,一邊斟酌著語句,一邊說道:“王兄,在下有個問題想與王兄討論一下可否?”</p>
因為沉清雲沉思,王介之正眼巴巴的等著,他也是個急性子,聞言急忙拱手道:“沉兄弟請說?”</p>
“敢問王兄,上古先賢燧人氏、有巢氏、淄衣氏何以被人尊祟,舜所居因何三年成落?”</p>
</p>
“此眾所周知也,燧人氏鑽木取火使先民有暖可取,遠離生腥,有巢氏樹上建屋讓先人可避猛獸,淄衣氏教人製衣,以避寒邪,舜教人以網……”</p>
說到這裏王介之的話停了下來,因為他聽懂了沉清雲這段話的意思,這些古聖先賢是因為“技”而被後人尊崇的。</p>
而沉清雲繼續趁熱打鐵道:“《詩經》有雲: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敢問王兄,如果人無衣,無銅,或無製矛之法,會有此詩否?”</p>
沉清雲這個句話實際講的是“技”對文化的影響,暗含著的意思是因為“技”才產生了文化,也暗含了一個先後的問題。</p>
沉清雲的這個觀點以王介之的學問和智力可以輕易聽懂,但是這樣的觀點他卻從沒想過!</p>
他一直奉行的是仲尼不出萬古如長夜,勞力者治人,勞心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此天下之通義也。也就是儒家經典才是世間大道!而從事“技”的勞力者乃是下層。</p>
但現在沉清雲的意思卻是儒家經典竟然出自於技!技並非下乘!</p>
這很是顛覆王介之原來的世界觀,因為受原來的世界觀的影響,他本能的不想承認,於是本能的細嚼沉清雲的話,想尋找其中的漏洞,但不知為何,卻又覺得如果燧人氏不會鑽木取火,淄衣氏不會製衣,大舜不會結網,隻怕真沒什麽名聲,而神農氏也是如此,不嚐百草,辨五穀,也不會被後人敬仰,黃帝也是如此,若是找不出指南車,隻怕會被蚩尤所滅,如此,黃炎子孫是否能存還是個問題!</p>
而這些古聖先賢的事跡中,哪裏有什麽大道,分明都是“技”在起作用!</p>
而要是無衣無矛,恐怕上麵的詩句隻能改成,豈曰無草,遍地可拔;王於興師,修我木棒……</p>
這哪裏還有原詩同甘共苦的韻味,隨隨便便折個棍子,哪裏還有修我長矛的認真與熱血!</p>
想到這裏王介之覺得沉清雲的話有些道理,但是一個人的世界觀是很難一下子就改變過來的,因此想著想著王介之並不是醍醐灌頂,而是不知道哪個對,哪個錯,而心生茫然了…</p>
而以柳如是此時的學識自然是聽不懂沉清雲的話的,隻是聽的雲裏霧裏,不過看王介之沉思的樣子,她卻不由想道:“看這人的樣子是想不明白了,公子真是厲害!公子上麵的話是什麽意思?回頭我得問問。”</p>
而就在這時王介之猛的抬起了眼睛,微微皺著眉頭,拱手說道:“今聽沉兄弟一言,真是令在下耳目一新……”</p>
“王兄過獎了,此小弟之偶然心得,知王兄乃是老誠做學問之人,故而與王兄討之,你知我知即可。”沉清雲趁機告戒道。</p>
雖然知道此時的明朝可以容納些新觀念,但他覺得還是小心,不要大張旗鼓、廣而宣之的好!</p>
王介之也知沉清雲這個觀點不敢說是離經叛道,但絕對是有些驚世駭俗!傳出去一定會引起非議,但沉清雲卻對他說出……</p>
王介之乃是耿直忠信之人,甚至還有些清高,聞言,感受著沉清雲的信任,心裏微微一動,然後重重一抱拳說道:“沉兄弟放心,其中厲害為兄自然省的,隻是為兄還有一事想向沉兄弟請教。”</p>
因此他對於王介之不意中留露的質問的語氣並不在意。而他在意的卻是王介之所提出的問題。</p>
王介之的態度以及所提出的問題的實質是,他不認為“技”是學問,他把學問的範疇僅僅定義在經書文章、聖人之言上。同時認為“技”遠不如經義重要!</p>
當然這也符合此時士子對“技”的認知!</p>
因此一個難題就擺在了沉清雲麵前,是告訴王介之“技”很重要,技是生產力,而且是第一生產力,決定了社會關係,甚至比他所精研的、偏於一偶的經義文章重要。</p>
沉清雲擔心她要是這麽大聲說了,會不會會被天下士子群毆,而如此一且毀矣!</p>
而敷衍而過,又顯得他自甘下流,傳出去於他名聲不利。</p>
不過想到這裏沉清雲又想到王介之一家子務真求實的性子,以及忠厚可信的家風……</p>
“要是王家父子都去研究科學,不,若是這個時代像王家父子之類的人都去研究科技……”</p>
沉清雲並不妄自尊大,他深知在這個時代他並不是萬能者,他在這個時代的長處是見識與眼界,但親自製造什麽東西卻不行,就像瓦特雖然知道了蒸汽機的原理,但蒸汽機卻是在他的指導下,由一個鐵匠製造出來的!</p>
而他更清楚這個時代其實缺乏智力出類拔萃者,心靈手巧者,甚至可以說是比比皆是,隻是拘於現實與見識,對“技”的認知嚴重不足,而再往後“技”之一項竟然斷代,形成了所謂的李約瑟謎題,即中國在此時已經具備了科學與科技發展的基礎,卻在此時突然消失!</p>
“要是我瞧瞧打開這扇門,攬眾人之智,給與他們方向……”</p>
在這個時代,在科技方麵,沉清雲給他自己的定位是是指導者,思路的提供者。</p>
而想到這裏,百年的屈辱史在沉清雲心頭一晃而過……再想著此時的大勢,大明外有外患,內有內鬥,正是皇權對天下思想控製變的薄弱的時候,往後更不必說了,天下大亂,也是思想變的開放的時候,甚至湧出了明末四大啟蒙思想家,黃宗羲甚至提出了天下為主君為輕的反皇權口號!</p>
也就是說天下大亂之時,也是各項封建束縛薄弱之時,</p>
而沉清雲也知道這時的朝廷對於外來之學的管束並沒有那麽嚴,比如徐光啟就從利瑪竇學,而且最後官至副宰。</p>
“或許是我想多了,這時的文人士子精英極大部分包括朝堂還自以為是天朝上國,對外來學說還是看不起,甚至不在意的……也不知眼前這人怎樣看待?嗯,不如我先試探一下……”</p>
想到這裏沉清雲感覺這些先進的觀念以及學術在此時委婉的向王介之吐露一下也無妨。</p>
隨後沉清雲心頭微微跳躍著,一邊斟酌著語句,一邊說道:“王兄,在下有個問題想與王兄討論一下可否?”</p>
因為沉清雲沉思,王介之正眼巴巴的等著,他也是個急性子,聞言急忙拱手道:“沉兄弟請說?”</p>
“敢問王兄,上古先賢燧人氏、有巢氏、淄衣氏何以被人尊祟,舜所居因何三年成落?”</p>
</p>
“此眾所周知也,燧人氏鑽木取火使先民有暖可取,遠離生腥,有巢氏樹上建屋讓先人可避猛獸,淄衣氏教人製衣,以避寒邪,舜教人以網……”</p>
說到這裏王介之的話停了下來,因為他聽懂了沉清雲這段話的意思,這些古聖先賢是因為“技”而被後人尊崇的。</p>
而沉清雲繼續趁熱打鐵道:“《詩經》有雲: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敢問王兄,如果人無衣,無銅,或無製矛之法,會有此詩否?”</p>
沉清雲這個句話實際講的是“技”對文化的影響,暗含著的意思是因為“技”才產生了文化,也暗含了一個先後的問題。</p>
沉清雲的這個觀點以王介之的學問和智力可以輕易聽懂,但是這樣的觀點他卻從沒想過!</p>
他一直奉行的是仲尼不出萬古如長夜,勞力者治人,勞心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此天下之通義也。也就是儒家經典才是世間大道!而從事“技”的勞力者乃是下層。</p>
但現在沉清雲的意思卻是儒家經典竟然出自於技!技並非下乘!</p>
這很是顛覆王介之原來的世界觀,因為受原來的世界觀的影響,他本能的不想承認,於是本能的細嚼沉清雲的話,想尋找其中的漏洞,但不知為何,卻又覺得如果燧人氏不會鑽木取火,淄衣氏不會製衣,大舜不會結網,隻怕真沒什麽名聲,而神農氏也是如此,不嚐百草,辨五穀,也不會被後人敬仰,黃帝也是如此,若是找不出指南車,隻怕會被蚩尤所滅,如此,黃炎子孫是否能存還是個問題!</p>
而這些古聖先賢的事跡中,哪裏有什麽大道,分明都是“技”在起作用!</p>
而要是無衣無矛,恐怕上麵的詩句隻能改成,豈曰無草,遍地可拔;王於興師,修我木棒……</p>
這哪裏還有原詩同甘共苦的韻味,隨隨便便折個棍子,哪裏還有修我長矛的認真與熱血!</p>
想到這裏王介之覺得沉清雲的話有些道理,但是一個人的世界觀是很難一下子就改變過來的,因此想著想著王介之並不是醍醐灌頂,而是不知道哪個對,哪個錯,而心生茫然了…</p>
而以柳如是此時的學識自然是聽不懂沉清雲的話的,隻是聽的雲裏霧裏,不過看王介之沉思的樣子,她卻不由想道:“看這人的樣子是想不明白了,公子真是厲害!公子上麵的話是什麽意思?回頭我得問問。”</p>
而就在這時王介之猛的抬起了眼睛,微微皺著眉頭,拱手說道:“今聽沉兄弟一言,真是令在下耳目一新……”</p>
“王兄過獎了,此小弟之偶然心得,知王兄乃是老誠做學問之人,故而與王兄討之,你知我知即可。”沉清雲趁機告戒道。</p>
雖然知道此時的明朝可以容納些新觀念,但他覺得還是小心,不要大張旗鼓、廣而宣之的好!</p>
王介之也知沉清雲這個觀點不敢說是離經叛道,但絕對是有些驚世駭俗!傳出去一定會引起非議,但沉清雲卻對他說出……</p>
王介之乃是耿直忠信之人,甚至還有些清高,聞言,感受著沉清雲的信任,心裏微微一動,然後重重一抱拳說道:“沉兄弟放心,其中厲害為兄自然省的,隻是為兄還有一事想向沉兄弟請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