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劉海等人在討論的時候,美軍龐大的艦隊在仁川海外進行登陸作戰成功,成千上萬的美軍開始上岸。美軍的仁川登陸影響巨大,他直接將整個朝鮮一分為二,將近乎百分之九十的朝軍主力包圍在朝鮮半島南部,是本來占盡優勢的朝軍頓時全線被動,美軍這一行動直接改變了朝鮮戰爭的局勢。


    其實在美軍登陸的前一個月的時候,關注朝鮮戰局的毛主席就已經發現了朝軍的巨大軟肋,那就是漫長的海岸線防守過於薄弱,很容易被人從背後捅一刀。為此毛主席專門派人提醒朝鮮的金日成,要他加強海岸線的防禦力度,以防萬一被美國人抄了後路。其實當時的蘇聯也有人發現了這一點,也同時派人提醒了金日成,並且無償提供給朝軍三千多顆*用於防禦。


    金日成其實也聽取了兩國的建議,在海岸線上下了一番功夫,比如說設立炮兵和觀測點,布置岸防兵力等措施。不過在漫長的海岸線上,金日成太關注於另一個港口元山港,而沒有怎麽重視仁川港。因為仁川海灘的潮汐帶大約三十二英尺長,是世界上最長的潮汐帶之一。退潮時,仁川港內和行船水道將成為一片淤泥灘。水道中的水流速度可達七節或八節,幾乎接近登陸艇的速度。而且這唯一的水道極其狹窄幾乎沒有登陸艇調頭的餘地。朝軍可以輕易地在水道內布下*,一艘被擊沉或發生事故的艦隻會把已入港的艦船困在港內,同時阻塞港外艦朋隊港的航道,所以不光是金日成,就連美軍內部都有很多人反對在仁川登陸,因為還有一個最適合登陸的元山港。


    然而麥克阿瑟作為一個卓越的軍事家,反其道而思,覺得仁川港更有可乘之機。麥克阿瑟及其參謀同參聯會成員,道爾及其他海軍高級軍官在東京召開會議,會上他傲慢地向與會人員粗略闡述了選擇在仁川登陸的原因。在陳述中,他提及其二戰期間在西南太平洋戰區指揮的成功兩棲登陸戰例,還指出若不在仁川登陸將把戰事延長至朝鮮半島寒冷的冬季,並強調登陸行動可切斷敵軍薄弱的供給線。最後,他斷言海軍從未讓我失望,而且我知道他們現在也不會讓我失望。


    盡管麥克阿瑟的陳述讓大部分對登陸行動持懷疑態度的人信服,但美國陸軍參謀長柯林斯仍保留意見。在返回華盛頓之前,柯林斯和參聯會其他成員細致地複審了整個仁川登陸計劃,並決定要求麥克阿瑟提交詳細的計劃報告,特別要求他對登陸行動取得預期成果的可能性進行評估。參聯會質疑第八集團軍能否在仁川登陸後成功地從釜山防線突圍,因為第八集團軍指揮官沃克必須聽命將麾下王牌部隊第一臨時海軍陸戰旅歸編第一海軍陸戰師參加以八軍團為主力的兩棲登陸戰。


    麥克阿瑟正式通知下屬主要指揮官為仁川登陸日的時候,他向華盛頓發出最後通諜稱:我隊為行動的可行性沒有任何問題,而且行動獲得成功的可能性極大。參聯會簡要地回複稱:你的計劃已獲準實施並已向總統匯報了相關情況。因此,關於仁川登陸計劃的爭論結束了。


    就在麥克阿瑟決定在仁川登陸時,金日成卻將大部分的炮兵和*全部布置在了元山港,還宣稱一定要讓美軍艦隊在元山港外血流成河!當麥克阿瑟得知這一情況之後,馬上開始布置一項欺騙計劃!幾天之內,大批的美軍飛機和南朝鮮間諜出現在元山港,其進行的偵察也全部與登陸計劃有關。除此之外,麥克阿瑟還煞有介事的派出了一個掃雷編隊在元山港進行掃雷活動,派遣飛機對元山港進行轟炸,等等等等的一係列情況讓金日成更加認為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


    單從軍事角度看,此時的人民軍在仁川至漢城一線的部署,完全不是適宜於抗登陸部署的,雖然采取了諸如在月尾島上設立海岸炮和敷設*等措施,但這是在美軍掌握絕對製空權和製海權情況下加強海岸防禦的理所當然的常規而必須的舉措。這一地區人民軍部署重心還是準備南下參加對洛東江防線的攻擊!如果人民軍真的察覺美國仁川登陸企圖,隻要在仁川九月十五日這天部署重兵,因為整個九月份隻有這天的*才能實施登陸,挺過了這天就可以將部隊從容而放心地調往洛東江。更簡單的辦法是在飛魚航道上沉下一條船,就可將航道堵塞住,從而將美軍的一切登陸企圖化為泡影!可是,朝軍什麽也沒做,從其部署和各種行動來看,洛東江才是其關注的重點,仁川確實是防禦的薄弱之處。


    ,中國方麵三次提醒朝鮮,要注意敵人從海上向仁川、漢城前進切斷人民軍後路的危險,人民軍應當作充分準備,適時地向北麵撤退,保存主力,從長期戰爭中爭取勝利。同時,東北邊防軍第十三兵團司令員鄧華等,也密切注視著朝鮮戰局的發展。鄧華在電報中說,鑒於朝鮮人民軍戰線南伸而延長,美軍憑借其海空軍優勢,於朝鮮東、西海岸中腰部鋌而走險的可能性大為增加。鄧華和洪學智、解方等人在給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的報告中,明確提出了美軍可能在側後大舉登陸,前後夾擊的判斷。中國駐朝鮮大使館也得出大致相同的結論,並分析結果向聶榮臻總參謀長匯報:美軍正積極準備反攻,從各種跡象分析,估計可能在仁川或其他地區登陸。盡管中國方麵曾多次提醒美軍實施仁川登陸的可能性,但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雖然朝鮮人民軍對仁川、漢城地區進行了防禦部署,但該地區多為新組建的部隊,戰鬥力較弱,難以有效抵禦美軍的大規模登陸行動。


    在麥克阿瑟指揮下美國第十軍的先頭部隊在月尾島北部的綠灘登岸,登陸部隊包括第五陸戰團第三營及第一坦克營的潘興戰車。登陸部隊使用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設計及製造的坦克登陸艦進行登陸,全島在日出前被占領,聯合國軍隻有十四人死傷,朝鮮軍的傷亡包括超過兩百多人陣亡及一百多人被俘,主要是來自第炮兵團及第獨立海軍陸戰隊團,在綠灘之登陸部隊一直等待至下午潮漲,令其他部隊可以登陸,在這段時間內,大規模的炮轟及轟炸沿著布滿反坦克*的灘頭陣地進行,以阻止朝鮮軍之反攻,第二登陸波將轉向在紅灘及藍灘進行。


    朝鮮軍沒有預計聯合國軍進攻仁川,在綠灘的戰事前,朝鮮軍預計主要的進攻方向將指向元山,結果隻派出少量部隊開往仁川,而且他們來得太遲,他們在聯合國軍到達紅灘和藍灘後才到達,而已經在仁川的守軍亦被克拉克的遊擊隊削弱和凝固*的轟炸亦被壞了主要的彈藥庫,總共有二百六十一艘船湧入港內。


    然而朝鮮軍知道了他們的錯誤,派出六個縱隊的坦克到灘頭陣地,聯合國軍立即作出反應,海盜式戰鬥機攻擊了這些坦克,空中攻擊消滅了敵人一半的坦克縱隊及隻損失了一架飛機,由潘興型坦克發動之反攻消滅了剩下的朝鮮裝甲師及清除了攻占仁川的道路。


    仁川登陸的戰果是巨大的,當沃克的美國第八軍團突破釜山防線時及與第十軍聯合進攻朝鮮軍時,在韓國的最後一支朝鮮部隊被擊敗,在釜山周圍的朝鮮軍人數大約七萬人,超過半數陣亡或被俘,但是,由於聯合國軍集中攻占漢城而不是切斷朝鮮軍撤往北方的道路,剩下的三萬名朝鮮士兵逃往北方越過鴨綠江,在當地變成了重新組成及配備蘇式裝備的新朝鮮師團。可是一切都太晚了!


    仁川登陸意義巨大,就是因為這一次兩棲登陸作戰是麥克阿瑟本人一生中最大的亮點,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舉將看似無藥可救的朝鮮戰局瞬間翻盤,作為一名將領和軍事家,麥克阿瑟不愧是一代名將。與此同時的中國將領與*對仁川登陸的準確判斷,也彰顯了中美最高指揮官對戰局分析的驚人相似!與他們相比之下,金日成簡直就是一個傻逼,除了會把自己吃成一個豬的形狀之外,就隻剩下交配的本能了!


    仁川登陸之後,中國領導人尤其是毛主席已經十分明白,朝鮮戰局已經死在金日成這個傻逼手上了,即使再不願意出兵相助,現在也已經沒有選擇了,要是真的讓美軍全部占領朝鮮,那會使中國在戰略上陷入無窮的被動,所以不得已之下,中共中央決定出兵朝鮮。由於美國是披著聯合國的外衣來的,為了不在名義上和全世界作對,所以中國出兵的部隊被命名為中國人民誌願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炮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舍並收藏炮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