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裏婭停在了前麵。一開始,他以為她麵前是一塊長滿苔蘚的巨石,但當他走近以後,看到的是一尊被時間腐壞了的石像。霖的手在兜裏盤著小石子。
“啊哈!你知道這是誰嗎?”佩裏婭問。
“呃,一位城裏的老貴族?”霖回答說。
“錯!”佩裏婭開心地說,“許多人都以為她隻是陰影和神話。這個人被稱為‘蒙麵者’。”
佩裏婭舉起提燈湊近了雕像。它的左臂從肩膀處斷掉了,但右手平攤著,像是在邀請他們走上前。在她頭上,曾經肯定是一副精致的頭紗,現在則被藤條遮蔽。她雙肩凸起一對覆有羽毛的殘肢,看上去破敗凋敝。她的一部分麵龐被刻意搗毀了,霖見狀不禁打了一個冷戰。她剩下的半張臉也並不優美一隻眼裏滿是汙泥,表情充滿厭惡,仿佛嘴裏含著一口酸敗的牛奶。
“不喜歡她嗎?”佩裏婭打趣地說,“不止你這麽想。她並不是最受愛戴的。但她對複仇了如指掌。”
霖瞪大了雙眼。他以為自己已經夠小心了。
“對的,對的,我聽到你兜裏的石子嘩啦嘩啦響了,”佩裏婭說,“我知道你正盤算著要找你哥哥報複。但他不是故意傷到你的,你心裏有數。”
“他用斧子的背麵砸我的眼睛!”霖哭喊著說,“你說他是不是故意的?難道他不該受教訓嗎?”
“他是在教你劈柴該劈哪。你很清楚,他永遠都不會故意傷害你的。”佩裏婭說。
“他也應該被打個黑眼圈!”
“如果你打了他,你覺得他會學到什麽教訓,嗯?”
霖知道佩裏婭不會喜歡他的答案,所以他默不作聲。
“不說話?那就聽個故事吧,”佩裏婭說道,“喏,好好聽著!”
霖在雕像麵前坐好。他歎了一口氣,把腦袋斜靠在手掌上。
“很久以前,有一片深邃、黑暗的樹林,林中的樹木茂密至極,甚至看不到天空和天上的星星,蒙麵者就生活在那裏,遠離任何城鎮鄉村。雖然很少有人與她交談,但人們都相信她比曙光還要古老,比大地上任何人都更機敏睿智。要是人們有了調解不了的糾紛,就會找她要個說法。他們尋求智慧、寬恕偶爾也會換回懲罰。但他們的造訪全都謹小慎微,因為人們知道,她給的教訓可能會十分嚴重。
“有一天,一位牧師帶著他的學徒進入了這片樹林尋找蒙麵者。因為這個學徒憤怒之下用香爐打了牧師,犯下了對長者不敬的罪過。香火在牧師的臉上留下了難看的燒傷。學徒知道他犯了錯,想要悔改。
“師徒二人走了一天一夜,然後找到了蒙麵者。
“他們進入了一個點著許多蠟燭的山洞。洞頂滴水,洞壁上擺著古怪的藥劑。空氣中漂浮著墳土和苔蘚的味道。地麵上散落著數十根如渡鴉般黝黑的羽毛。
“一個人影悄無聲息地從暗處出來見他們是蒙麵者。一條黑色的頭巾把她的麵容遮住了大半,但她怪異的雙眸卻透過麵紗閃著紫光。一雙赤腳踩在冰冷的岩石地麵上。學徒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她自始至終都在凝視著他。
“‘看來你的行動並非意外,’蒙麵者最後說道。雖然很少有人聽到她說話,但這聲音像叢生的荊棘一樣尖厲。‘你的目的很明確。然而,如今你因為自己傷害了師長而感到痛苦。’
“‘是的,我希望能夠彌補過錯,滌清我的罪孽。’他說。
“‘罪孽可以讓一個真摯謙卑的心靈學到許多東西。你為什麽襲擊你的老師?’她問。
“‘那是憤怒之舉。我錯了。’學徒說。
“‘或許吧。是什麽令你憤怒?’蒙麵者問。
“學徒看向牧師,隨後立刻低下頭。
“‘我愚不可教,我想要阻止他對另一位學生的教訓。’學徒說道。
‘是什麽樣的教訓?’
“還沒等學徒回答,牧師插嘴了。
“‘我的學生們需要多種方式的引導,’他說,‘我傳授他們禮教、耐心、和克製。在必要的時候,我會使用鞭子。我並不享受懲罰他人但這是我神聖的職責。’
“蒙麵者對牧師側目而視。在頭巾下麵,她的雙眼似乎刺入了他的血肉。
“‘但是你的確樂在其中。’她說。
“‘請您’
“‘說說看,帶著傷疤的師父,你的教訓真的都是為了學生們好嗎?還是說你懲罰他們是為了品嚐他們的痛苦?’蒙麵者說。
“‘不,’學徒搶先說,‘不是這樣的,他很關心我們’
“牧師舉起手扇了少年一耳光。
“‘輪不到你用謊言來為我辯護,’牧師狠狠地說,他帶著傷疤的臉勃然大怒。
“蒙麵者攤開手掌,用暗焰禁錮了牧師。火焰閃著幽靈似的紫光,但無論牧師如何掙紮都無法掙脫。
“‘你為了懲罰別人來找我,’她嘶聲說道,‘但你卻忽略了自己的罪。牧師,病態的自傲一次次將你感染,愈發膨脹。既然你拒絕反省自己,那你就要感受你造成的痛苦。’
“通過束縛著他的鐵鏈,蒙麵者讓他承受了他對學徒們施加的所有羞恥、痛苦和孤獨。那一瞬,牧師的心跳驟停,因為一種前所未見的重量束緊了他的靈魂。他跪倒在地,被痛苦折磨定在那兒動彈不得,聽憑陰影的火苗舔舐他的血肉。
“‘停下,請住手!’學徒哭喊道。‘要罰就罰我吧。他已經受夠痛苦了!’
“‘即使是現在,你也在維護他。’蒙麵者說,‘卑鄙之人有太多需要學習的東西,至死方休。他必須親自感受到自己造成的痛苦,才能永遠不再傷害別人。你來此尋求領悟現在這份重擔將由你承擔。’
“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學徒都沒有在修道院裏露麵。但最後他敵不過饑餓和疲乏,忘記了老師鞭子帶來的恐懼。等到他回去的時候,卻發現那位牧師完全變了個人。這位曾經蠻橫無情的老者如今變得耐心體貼。雖然他臉上的燒傷還沒痊愈,但蒙麵者的教訓更加刻骨銘心。”
“啊哈!你知道這是誰嗎?”佩裏婭問。
“呃,一位城裏的老貴族?”霖回答說。
“錯!”佩裏婭開心地說,“許多人都以為她隻是陰影和神話。這個人被稱為‘蒙麵者’。”
佩裏婭舉起提燈湊近了雕像。它的左臂從肩膀處斷掉了,但右手平攤著,像是在邀請他們走上前。在她頭上,曾經肯定是一副精致的頭紗,現在則被藤條遮蔽。她雙肩凸起一對覆有羽毛的殘肢,看上去破敗凋敝。她的一部分麵龐被刻意搗毀了,霖見狀不禁打了一個冷戰。她剩下的半張臉也並不優美一隻眼裏滿是汙泥,表情充滿厭惡,仿佛嘴裏含著一口酸敗的牛奶。
“不喜歡她嗎?”佩裏婭打趣地說,“不止你這麽想。她並不是最受愛戴的。但她對複仇了如指掌。”
霖瞪大了雙眼。他以為自己已經夠小心了。
“對的,對的,我聽到你兜裏的石子嘩啦嘩啦響了,”佩裏婭說,“我知道你正盤算著要找你哥哥報複。但他不是故意傷到你的,你心裏有數。”
“他用斧子的背麵砸我的眼睛!”霖哭喊著說,“你說他是不是故意的?難道他不該受教訓嗎?”
“他是在教你劈柴該劈哪。你很清楚,他永遠都不會故意傷害你的。”佩裏婭說。
“他也應該被打個黑眼圈!”
“如果你打了他,你覺得他會學到什麽教訓,嗯?”
霖知道佩裏婭不會喜歡他的答案,所以他默不作聲。
“不說話?那就聽個故事吧,”佩裏婭說道,“喏,好好聽著!”
霖在雕像麵前坐好。他歎了一口氣,把腦袋斜靠在手掌上。
“很久以前,有一片深邃、黑暗的樹林,林中的樹木茂密至極,甚至看不到天空和天上的星星,蒙麵者就生活在那裏,遠離任何城鎮鄉村。雖然很少有人與她交談,但人們都相信她比曙光還要古老,比大地上任何人都更機敏睿智。要是人們有了調解不了的糾紛,就會找她要個說法。他們尋求智慧、寬恕偶爾也會換回懲罰。但他們的造訪全都謹小慎微,因為人們知道,她給的教訓可能會十分嚴重。
“有一天,一位牧師帶著他的學徒進入了這片樹林尋找蒙麵者。因為這個學徒憤怒之下用香爐打了牧師,犯下了對長者不敬的罪過。香火在牧師的臉上留下了難看的燒傷。學徒知道他犯了錯,想要悔改。
“師徒二人走了一天一夜,然後找到了蒙麵者。
“他們進入了一個點著許多蠟燭的山洞。洞頂滴水,洞壁上擺著古怪的藥劑。空氣中漂浮著墳土和苔蘚的味道。地麵上散落著數十根如渡鴉般黝黑的羽毛。
“一個人影悄無聲息地從暗處出來見他們是蒙麵者。一條黑色的頭巾把她的麵容遮住了大半,但她怪異的雙眸卻透過麵紗閃著紫光。一雙赤腳踩在冰冷的岩石地麵上。學徒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她自始至終都在凝視著他。
“‘看來你的行動並非意外,’蒙麵者最後說道。雖然很少有人聽到她說話,但這聲音像叢生的荊棘一樣尖厲。‘你的目的很明確。然而,如今你因為自己傷害了師長而感到痛苦。’
“‘是的,我希望能夠彌補過錯,滌清我的罪孽。’他說。
“‘罪孽可以讓一個真摯謙卑的心靈學到許多東西。你為什麽襲擊你的老師?’她問。
“‘那是憤怒之舉。我錯了。’學徒說。
“‘或許吧。是什麽令你憤怒?’蒙麵者問。
“學徒看向牧師,隨後立刻低下頭。
“‘我愚不可教,我想要阻止他對另一位學生的教訓。’學徒說道。
‘是什麽樣的教訓?’
“還沒等學徒回答,牧師插嘴了。
“‘我的學生們需要多種方式的引導,’他說,‘我傳授他們禮教、耐心、和克製。在必要的時候,我會使用鞭子。我並不享受懲罰他人但這是我神聖的職責。’
“蒙麵者對牧師側目而視。在頭巾下麵,她的雙眼似乎刺入了他的血肉。
“‘但是你的確樂在其中。’她說。
“‘請您’
“‘說說看,帶著傷疤的師父,你的教訓真的都是為了學生們好嗎?還是說你懲罰他們是為了品嚐他們的痛苦?’蒙麵者說。
“‘不,’學徒搶先說,‘不是這樣的,他很關心我們’
“牧師舉起手扇了少年一耳光。
“‘輪不到你用謊言來為我辯護,’牧師狠狠地說,他帶著傷疤的臉勃然大怒。
“蒙麵者攤開手掌,用暗焰禁錮了牧師。火焰閃著幽靈似的紫光,但無論牧師如何掙紮都無法掙脫。
“‘你為了懲罰別人來找我,’她嘶聲說道,‘但你卻忽略了自己的罪。牧師,病態的自傲一次次將你感染,愈發膨脹。既然你拒絕反省自己,那你就要感受你造成的痛苦。’
“通過束縛著他的鐵鏈,蒙麵者讓他承受了他對學徒們施加的所有羞恥、痛苦和孤獨。那一瞬,牧師的心跳驟停,因為一種前所未見的重量束緊了他的靈魂。他跪倒在地,被痛苦折磨定在那兒動彈不得,聽憑陰影的火苗舔舐他的血肉。
“‘停下,請住手!’學徒哭喊道。‘要罰就罰我吧。他已經受夠痛苦了!’
“‘即使是現在,你也在維護他。’蒙麵者說,‘卑鄙之人有太多需要學習的東西,至死方休。他必須親自感受到自己造成的痛苦,才能永遠不再傷害別人。你來此尋求領悟現在這份重擔將由你承擔。’
“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學徒都沒有在修道院裏露麵。但最後他敵不過饑餓和疲乏,忘記了老師鞭子帶來的恐懼。等到他回去的時候,卻發現那位牧師完全變了個人。這位曾經蠻橫無情的老者如今變得耐心體貼。雖然他臉上的燒傷還沒痊愈,但蒙麵者的教訓更加刻骨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