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一天,李牧計劃采購貨物,盡快回國。


    采購什麽貨物,他也有一定的眉目了,目前國內最緊要的就是藥品和軍事物資。


    軍事物資先不考慮,自身沒有一定的實力,賣軍事物資,容易自找麻煩。


    藥品就簡單多了,應用範圍比軍事物資還要廣,不但軍隊用,民間也要用。


    第一個要選擇藥物就是磺胺,磺胺的發現及使用在二戰中對抗細菌感染起很大作用,大量減少了傷兵的死亡率。根據資料,二戰中,每個美軍士兵都配發了掛在腰帶上的急救包,其中便裝有一包磺胺粉和一卷繃帶。磺胺粉和磺胺藥片也是戰場救護兵所攜帶的重要急救藥物。


    國內許多抗日片裏,磺胺都是一藥難求,很多主角經曆重重困難,才能拿到磺胺,送到大後方。


    另一方麵,自抗戰爆發後,日本對華的藥物輸入施行全麵封鎖,磺胺這種強效抗菌藥屬於禁運物資。結果,許多士兵,因為用不上幾粒磺胺藥丸而死亡。


    和中國不同的是,二戰期間,美國的軍隊卻因為有充足的磺胺,大幅降低了傷亡率。


    當然了,當時國內的士兵沒有足夠的磺胺用,應該還有一個原因,太窮了,沒有足夠的外匯買這些藥。


    另一種當時在國內應用比較廣泛,又比較稀缺的藥物,是抗瘧藥奎寧。奎寧是從金雞納等樹木的樹皮中提取出的生物堿,可以抑製瘧原蟲的生長,主要原產地在南美洲。


    抗戰時期,因為相應的藥品稀缺,海外華人華僑捐助了很多奎寧。


    二十萬美元,李牧全部都買成了磺胺、奎寧…以及其他幾種國內稀缺的藥品。


    采購完東西,李牧沒有停留,當天就坐上了飛往曼穀的飛機。


    然後河內、昆明、武漢,這一次路上比上次多用了一天,花了三天時間。


    來到武漢,李牧休息半天,立刻就聯係在武漢設有分號,口碑好,有實力的幾家大商行。


    如今前線戰事正緊,藥品稀缺,特別是治療傷病的藥物,極受市場歡迎。


    溝通了一下,簡單的談了一下價格。


    隨後李牧來到倉庫,把空間裏的藥品都放在裏麵,又喊來了和他一同來武漢的警衛連一排二十多人看守倉庫。


    隨後便帶著商號的負責人,親眼查看驗證貨物。


    看到這麽多藥品,幾家商行的負責人大喜過望,一通討價還價,確定了價格,兩家大商行決定聯合拿下這批藥物。


    相比李牧在新加坡的進貨價,出售價是它的二點八倍。


    相當於二十萬美元,變成了五十六萬美元。


    其實這也不算太貴,這些藥物按正常流程,從新加坡運往國內,運費不說,還有海關稅,一路上還有各種吃拿卡要。


    起碼價格翻一倍才能有足夠的利潤


    再加上目前日本封鎖海麵,藥物稀缺,賣五十八萬美元挺合理的。


    不過,這麽大筆的交易,在國內隻能用法幣。


    最終,兩家大商行支付給了李牧一百五十八萬法幣,相當於一百三十四萬銀元。


    拿到這些錢,李牧也沒閑著,當即乘飛機,在國內幾個主要的物資集散地城市逛了一圈,手裏的錢再次花幹淨,國內這麽長時間囤積滯銷的豬鬃,其中有小半數,被他以平均八折的價格拿下了。


    至於剩下的,太散了,也就懶得收集了。


    手握這麽多豬鬃,李牧再次踏上了通往新加坡的旅途,仍是住那家酒店,這次由於手裏的貨源比較大,李牧聯係了幾家比較大的洋行。


    隨著國內的戰事越來越熱,歐洲的火藥味也開始變濃了,豬鬃的行情不減反增,全部出手後,李牧手裏的資金,來到一百六十多萬美元。


    雖然和洛克菲勒,這樣的大亨沒法比,人家現在的身價以億美元為單位,不過放在國內,這個身價絕對不小了。


    資金到了這種規模,接下來投機也不那麽容易了,需要很長時間籌備。不但在國內收購能出口的物品需要時間,在國外采購足夠的貨品需要時間,把貨物在國內出售也需要足夠的時間。


    於是,李牧決定把節奏放慢,而且,接下來,隨著交易規模越來越大,他一個人也不行了,必須成立商行。


    這一點倒也方便,新加坡本就是商品物流繁榮之地,各種商號人才極多,南洋的各種華裔知識青年不說,國內也有不少人來這裏淘金。


    李牧通過中介,在商業街租下了一棟二層小樓,成立了“遠東商行”,接著又開始在報紙上打廣告進行招聘。


    隨著國內戰火連綿,不少人舉家來到南洋,再加上西方的冒險者、流浪漢,讓這裏的人才越發的多了起來。


    經過多輪篩選,李牧招了一位三十多歲,名叫蘇銘的人,作為遠東商行這邊的負責人。


    在蘇銘的協助下,一家擁有二十多名雇員的遠東商行成立了。商行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李牧采購物資,或者協助李牧把從國內帶回來的物資出售出去。


    當然,這是主要任務,在完成主要任務之後,也可以自行承接一些業務。比如幫助國內的一些商行出口產品,或者幫助國內的商行進口某些產品。


    總之,商行目前也隻是個空架子,並沒有多少實際資產。


    訂購商品時,直接聯係其他洋行,就不用再管了,隻要東西進入倉庫。


    協助李牧出售商品時,商品怎麽運過來的也不用他們操心,隻要遠東商行協助李牧把倉庫裏的東西出售就行。


    說起來挺簡單的,隻要跑跑腿,和其他商行談合作、簽合同就行。


    商行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協助李牧采購物資。


    這次手裏握著一百六十多萬美元,再全部采購藥品就不行了,不說新加坡目前根本沒那麽多貨,帶回國內,短時間也消化不了。


    李牧找人分析了一下,國內目前除了藥品和軍事物資緊張外,曾經一些需要進口的民用商品,也比較緊俏。


    由於海路被封,進口渠道減少,國內的商行,即便這些物資仍有存貨,也都默默的減少供應量,開始囤積。


    供應量減少,再加上遍地硝煙,這些需要進口的商品,價格同樣一路飆升,隻要運進國內,都能大賺。


    接下來幾天,在遠東商行的協助下,李牧開始采購各種物資,主要就是戰前國內比較緊俏的商品。


    采購完這些,再次采購了一些藥品,以及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比如,各種五金工具,機器零配件,一些通用的器械,國內技術無法生產的鋼材等等!


    最後采購的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看似國內的需求量不大,但利潤絕對低不了。


    一通采購下來,差不多花掉了一百四十萬美元。


    這麽多的物資,在國內全部賣掉,需要不少的時間。從國內采購物資,量也小不了,需要更長的時間籌備。


    那麽,這次回國,時間不能浪費,李牧決定把自己的保安團好好練一練,武裝一下,規模再擴大幾倍。


    畢竟,亂世,手裏有兵,比什麽都實在。


    接下來就是采購軍械,作為馬六甲海峽的咽喉,新加坡不但雲集了各國商人,同樣有不少軍火商。


    在遠東商行的參謀下,李牧接觸了一家代理德國軍械的商行。


    德國軍軍械雖然價格比較貴,質量卻是上乘的,看了看對方提供的武器清單,kar98k步槍就在最上麵,這是一九三五年新推出的一款步槍,也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毛瑟98k。


    作為二戰期間,德軍裝備的製式步槍,從1935年開始服役,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都是德國陸軍的標配。


    這款步槍內部內置了5發彈倉,槍的長度達到了1.1米,有效射程為800米,的射速大約為15發每分鍾,是二戰期間極為經典的一款步槍。


    1935年到1945年期間,該型步槍大約生產了1450萬支左右,伴隨德軍從開戰到投降。


    又看了看價格,不出意外,每杆毛瑟98k,配五百發子彈,以美元計價,單價四十五美元。


    上麵還標注了,庫存兩千八。


    又往下看了看,m24手榴彈,以美元計價,單枚0.45美元。


    接下來還有各種槍械火炮,連裝甲車都有。


    隻是,以保安團士兵現在的狀態,除了打個槍,扔個手榴彈,別說裝甲車了,連炮都不會開。


    這些,也隻能看看。


    最終,李牧包圓了兩千八百杆毛瑟九八k,手榴彈采購了三萬枚,又采購了德製grw34型中型迫擊炮三十門。


    這款迫擊炮最大射程2400米,最大射速25發/分鍾,全重57公斤,彈藥重量3.5公斤,大概需要四名士兵配合。


    二戰期間,因為其精確的射擊精度與高射速,而博得同盟國士兵的交口稱讚,並幾乎參與了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每一次的戰役。


    相比各種型號的火炮,迫擊炮的操作比較簡單,好好的培訓一下,應該很快就能學會。


    三十門迫擊炮,每門配備了三百發炮彈,單價一千一百美元。


    三十門合計三萬三千美元。


    三萬枚手榴彈,每門單價0.45美元,總價1.35萬美元。


    兩千八百杆毛瑟九八k,配有五百發子彈,單價四十五美元,總價十二萬六千美元。


    總計:17.25萬美元,換算成銀元,大概價值四十三萬袁大頭。


    雖然采購了這麽多德械,不過火力方麵仍然偏弱,次日李牧再次聯係了一家口碑不錯的代理軍械的商行。


    看了看供貨單,很快選定了目標,一百把勃朗寧手槍,每把配一千發子彈,單價七十美元。


    這些手槍,可以給警衛用,未來軍隊裏的軍官,每人也要配一把。


    接下來,還要加強一下軍隊的火力配置,光靠步槍也不行。


    選來選去,最後選中了著名的捷克式輕機槍。


    捷克式輕機槍的正式名稱為zb-26型輕機槍,隻是因其出產於捷克,人們喜歡以捷克式稱之。


    要問抗戰時期,國內軍隊裝備的什麽武器最為著名,捷克式輕機槍一定少不了。就像亮劍裏麵,李雲龍抱著衝鋒的那一款槍就是捷克式輕機槍。


    不過,李雲龍明顯使用不當,這槍並不能抱著這麽衝鋒。


    這款輕機槍,也是抗戰時期,國內軍隊為數不多對付小本子的利器。據說,進口加自製,抗戰時期,捷克式輕機槍在國內少說有十幾萬把,也算為抗戰做了不小的貢獻。


    不過,這款輕機槍價錢不菲,隨著工藝成熟,這些年雖然價格落下了一些,但仍然不便宜。


    一把捷克式輕機槍,配兩千發子彈,價格二百二十美元。


    李牧想了想,買了一百八十把,三萬九千六百美元。


    到時候搞個團直屬機槍連,每個班再配上一聽。火力一下子就上來了。


    最後,李牧又花了兩萬美元,買了幾艘能在內河通航的汽艇,這才罷手。


    如此一番采購,手裏的錢也花了個七七八八,李牧沒有耽擱,次日便坐上了飛機,返回武漢。


    回到武漢之後,他並沒有忙著出手貨物,這次涉及的物資太多了,未來可以想象還會更多,國內同樣需要成立一個商行,來替他處理這些事情。


    由於北平天津相繼淪陷,上海也是烽火連綿,沿海地區一片風聲鶴唳,不少人都逃到內地必禍。


    武漢三鎮,在此時國內大名鼎鼎,又是九省通衢,水路交通要道,還有不少外國租界,是不少人避難的目標。


    因此,前方的戰火,讓它此時顯得有幾分畸形的繁華,各種人才更是瘋狂湧入,到處都是找工作的人。


    李牧在漢口英租界買下了一棟小樓,成立了牧武商行,正式開始招兵買馬。


    短短一個多星期功夫,一家擁有八十多名雇員的商行便組建完成。為此,李牧又從南陽那邊抽調了上百人過來,三十人配勃朗寧,負責在城內護衛商行。手槍隱秘,方便在市內行動。


    另外七十人,配上毛瑟九八k,以商團護衛的名義,在城外守衛倉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影視世界生活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靜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靜衍並收藏影視世界生活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