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這次我回國述職以後,將會在十二月一日趕到第三南譴艦隊擔任艦隊司令官,駐地在馬尼拉,未來你的遠洋貨輪要到菲綠賓采購商品,可以直接和我聯係,我會給你提供便利的。”太田泰治對這個數字感到滿意。


    其實他心裏也明白,軍令部的大佬們這是給了自己一個過渡期,估計在艦隊司令的職務上頂多待個一年半載的,還會轉入預備役的,但這樣麵子上要好看很多。


    在日本海軍,太田泰治沒有什麽亮眼的成績,之所以能夠受到重用,還晉升為中將,那是因為他的根基深厚和資曆深厚,東鄉平八郎元帥的副官,還參加了舉世聞名的對馬海戰,這個履曆可就太顯赫了。


    “恭喜將軍閣下成為艦隊司令官,以後在東南亞的買賣,少不了要麻煩您,對當地的棕櫚油、煙葉、木材、蔗糖和橡膠,我可以給您足夠的利益。”


    “我和關東軍司令部的合作主要是棉布,但是礙於棉花資源緊缺,同時想要應付第十三軍本身的需求就非常吃力。”


    “我希望將軍閣下走之前,能從日本紡織同業會給我調撥一批棉布,專門和蔣統區做戰略物資交易,數量越多越好,但日本商人的價格太高,實在不利於兌換,因此,我也希望華中聯絡部能提供補貼。”陳明翔說道。


    華通貿易公司和關東軍司令部相互交易物資,這是日本陸軍內部爭鬥的原因,也屬於曆史遺留問題。


    可陳明翔的紡織廠產量是固定的,把棉布都給了關東軍司令部,就勢必要影響到原本的物資走私,在這樣的情況下,搞一批棉布作為緩衝,也屬於合情合理的要求。


    對太田泰治來說,他馬上就要轉為軍職了,不需要再看那些財閥們的臉色因此變得到底有多難看,後勤保障那是軍部的事情。


    況且,陳明翔的遠洋貨輪以後從菲綠賓走貨,怎麽也得給他這個司令官送點好處,實實在在的利益才是第一位的。


    有權不用過期作廢,趁著華中聯絡部還有管控物資的權力,再幫助陳明翔一次,這對日後的合作有好處。


    “這樣,你給第十三軍司令部打一份報告,把需要的棉布數量標注清楚,理由要充分一些,下村定中將剛來到滬市,這類事務暫時還是由澤田茂中將來做決斷,他和你接觸的時間比較長,也知道華通貿易公司對第十三軍的重要性,應該沒有什麽問題,那些紡織商人,也囂張不了多久了。”太田泰治說道。


    有華中聯絡部的協調,第十三軍的新任司令官下村定中將,同意暫時調撥四千件棉布給華通貿易公司,但是要求在十一月底必須補齊,不能影響冬季部隊的服裝和棉被使用。


    船隊從鎮江港口來到滬市港口,把事先準備好的四千件棉布裝上船,然後繼續向營口港行駛,直到一周後,陳明翔這才向關東軍司令部經理部的古野好武少將發電,準備到關外結算貨款。


    棉布是不需要結算的,因為采取的是棉紗換棉布,可這次運到營口港的物資,不止是棉布,還有桐油、豬鬃、鬆香、鎢礦砂、蔗糖等等,陳明翔還為司令部準備了幾大箱的特供煙,另外就是紅酒、雪茄、來自南洋的特產。


    “陳先生,我們華中鹽業株式會社,一直都是滬市食鹽的統製機構,負責所有的食鹽輸入和銷售,聽說您從津城的長蘆鹽場,發來了兩千噸食鹽,不知道有沒有這回事?”一個叫做工藤清的日本商人找到了海源鹽業公司的駐地。


    這家夥是華中鹽業株式會社的代表,但是他和那些滬市的煤炭商人,態度方麵完全不同,進門就鞠躬,表現的很隨和,而且這次來沒有空著手,還帶了日本的名貴清茶和瓷器作為禮物。


    “工藤先生,是有這麽回事,第十三軍司令部和興亞院華中聯絡部抱怨食鹽供應緊張,所以委托我操作這個事情,每月從長蘆鹽場運來兩千噸食鹽,並且還要在滬市建一座食鹽加工廠,把粗鹽變成細鹽。”


    “請不要緊張,我沒有要奪取滬市食鹽市場的打算,這兩千噸食鹽隻有五百噸也就是一百萬斤會留在滬市,粗鹽投放市場賣給市民,細鹽則是提供給駐軍和日本僑民,其餘的還得供應蘇省、浙省、鄂省和皖省等地區。”


    “整個滬市有四百多萬人,就按照每月每人一斤粗鹽來計算,那也是四百多萬斤,折合兩千噸食鹽,我這點份額不會對你們華中鹽業株式會社的經營造成多大衝擊,價格方麵也按照你們的定價來操作。”陳明翔說道。


    人家擺出先禮後兵的姿態,他也是好說好商量,隻要給點差不多的份額,他也不願意再生事端,滬市外麵的市場大得很,幾千噸鹽轉眼就沒了,屬於供不應求的局麵,何苦再和鹽業方麵的日本商人起衝突呢?


    畢竟,紡織業和煤炭業的財閥全都得罪了!


    “陳先生你誤會了,我們華中鹽業株式會社並沒有要反對海源鹽業公司在滬市銷售食鹽的意思,這次來專程拜訪,是在太田泰治中將閣下的指點下,尋求和您的合作,大家共同完成這項重任,獲得應有的報酬。”工藤清急忙說道。


    陳明翔微微一愣,這是怎麽回事呢?


    經過工藤清的解釋他才知道,對方還真是來合作的,根本原因是想要借助他的船隊,從兩淮鹽場向華中地區輸送食鹽!


    現在兩淮鹽場的食鹽生產倒是沒有問題,每年上百萬噸的產量,可兩淮鹽場所在的蘇北地區,向各地的水路運輸卻出問題了!


    軍方的船隻不但不給日本商人使用,而且還征用大量的民船向日本運送物資,隨著戰爭的進程,日本本土的糧食和各種日用品缺口日益擴大,其中就包括食用和工業原料的原鹽。


    日本雖然是島國,可因為地形的緣故,缺少優質的鹽場,是靠著掠奪華夏的兩淮鹽場和長蘆鹽場等,支撐著日本的原鹽需求。


    就因為缺少船隻,華中鹽業株式會社的食鹽批發一直是斷斷續續的,也造成了眼下的價格飛漲,不但滬市、金陵和各省的老百姓罵聲一片,連日本駐軍和日本僑民,對此也是非常不滿。


    在這樣的情況下,華中鹽業株式會社向興亞院華中聯絡部求援,太田泰治就把陳明翔推了出來,海源鹽業公司有全滬市也是全華中地區最大的私營船隊,合作共贏是唯一的解決辦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藍的國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藍的國度並收藏風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