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艾薩克牛頓在錢塘縣官巷口看到的行刑場景,


    正是小康四年秋、大明朝廷正式開始收網、對此前陽奉陰違抗拒變法、實則從朝廷的惠農信貸中套取騙貸的歹徒,進行最終總清算的場景。


    朱樹人通過姚啟聖和張世鵬這兩個白手套,姚啟聖唱白臉,張世鵬唱紅臉,放水養魚引蛇出洞,最後一網打盡,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果。


    而且朱樹人自問,他畢竟是21世紀回來的文明人,所以他的放水養魚,也並不存在“不教而誅”的問題,因為他的尺度都是拿捏得很好的——


    哪怕按照21世紀的法律,金融機構在發現自己被騙貸侵權之後,好歹還有兩年的“訴訟時效”呢。


    如果放水養魚超過兩年,那可以說是釣魚執法,不教而誅。


    而大明從小康二年開始放惠農兼並土地的貸款,到小康四年秋收網,如果從“知道或可能知道被侵害事實”算起,絕對是不滿兩年的。


    這按照21世紀的訴訟法時效都毫無問題,挪到17世紀就更是絕對的仁政了,比孔子誅少正卯還仁。


    隨著朝廷的收網,那些首惡分子在被抓到足夠證據後,立刻從嚴從重處置。其他騙貸還不出的普通刁民,則處以流放。


    這一切實施後,還需要朝廷的宣傳部門加緊著力宣傳,把聲勢鬧大,從而起到了一個立竿見影的示範作用,懲前毖後,治病救人,讓後來者引以為戒,知道朝廷的取證能力和執行力度。


    ……


    牛頓和那船長也還算有錢人,不想直接擠在街頭看熱鬧,


    莫頓船長就掏了一個銀幣,請牛頓到街角的茶樓上,點了一些茶點,居高臨下邊看邊打聽——


    明朝的錢塘縣官巷口,基本上也就是相當於21世紀初、杭州解放路上那家最老的新華書店那旮遝。


    茶博士把龍泉窯盞的雨前龍井擺在莫頓船長和牛頓麵前,又上了四色點心。


    牛頓小心翼翼地端起那個看起來在英國能賣好幾英鎊的茶具,見到裏麵黃綠色的湯水,頓時有些後怕,總覺得這玩意兒像巫毒湯。


    莫頓船長顯然比他懂行得多,得意地抿了一口,然後用給鄉下人掃盲的語氣顯擺:“放心,茶本來就是綠色的,是漂洋過海發酵了,才變成棕褐色。”


    牛頓這才喝了一口:“倫敦的茶比這濃鬱多了。”


    莫頓船長不由笑了:“在大明,茶葉以清淡為貴,你要濃鬱苦澀,那種幾便士一磅、拿鐮刀割的樹葉子就能做到。”


    牛頓大驚:“什麽?在大明最便宜的茶葉隻要幾便士一磅?那你還好意思在倫敦賣八先令?”


    莫頓船長兩手一攤:“我兩年的航行時間、補給、風險不要錢?才漲價三十倍已經很良心了,完全是看在上帝的麵子上。”


    兩人扯了幾句茶葉和茶具,很快又把話題拉回行刑上。牛頓坐到了二樓,視野也就更全麵了,他終於看清了麵前那個刑具的全貌,不由嘖嘖稱奇。


    “那些明國人不是說首惡被判了腰斬麽?怎麽會需要如此巨大的刑具來行刑?這看上去像是一種依靠自身重力的滑輪鍘刀?您原先見過麽?”牛頓很快就分析出了那刑具的原理,不愧是未來的力學大師。


    莫頓船長聳聳肩:“我七年前也沒見過,問問那賣茶的吧——說起來,你要是真打算來大明遊曆、留學的,就該好好學習漢語,老是指望我翻譯怎麽行。”


    “我有好好學!船上這九個月我已經認了幾千個漢字了!也能翻譯其意思!我現在隻是還沒掌握口語發音!”事關學霸的尊嚴,牛頓立刻指出了對方惡意揣測的不合理之處。


    古代朝鮮人、扶桑人學漢語都是這樣的,先學認字和紙麵筆譯,然後才是口譯。因為文字有字典可以借助,而口語卻沒有留聲機可用,沒法儲存標準發音。


    這種情況尤以宋神宗、哲宗時最嚴重,一堆堆扶桑僧侶商人跑來中土,就算會漢音也假裝不會,然後恭恭敬敬送禮磕頭求學,找蘇東坡筆談。


    蘇東坡被對方的學習誠意所感,不疑有詐,就寫小紙條回複。誰知那些卑鄙的扶桑人轉頭就送回扶桑拓印雕版。哪怕隻是一句“吃了麽”,都要裱起來作為鎮寺之寶。


    今時今日,牛頓學漢語的艱辛,也跟那些卑鄙的扶桑人差不多吧。


    莫頓船長倒是沒閑心再敲打牛頓的漢語學習水平,他用漢語跟茶博士打聽了一番後,就又來牛頓這兒現學現賣:


    “聽說了,這種刑具就是這兩年剛發明的,據說是攝政王親自吩咐科學院,搞一個仁慈省力一點的處斬工具,給刑部使用,以取代傳統的淩遲、腰斬和斬首。


    這種斷頭台用滑輪把沉重的刀刃卷揚起來,靠重力直接斬斷,就不需要依賴劊子手的經驗了——


    據說,是因為大明如今善政治理,遠過往昔,每年處刑的犯人數量大減,各地都沒法維持劊子手的手藝了,老一輩劊子手年老不幹後,新一輩的手藝青黃不接,隻好用斷頭台。”


    原來,這一行英國佬看到的刑具,正是原本一百二十年後才會誕生的斷頭台。而且朱樹人讓人造的斷頭台,是一步到位的,沒有走彎路——


    曆史上路易十六一開始發明的斷頭台,刀刃是平的,很容易卡住,一次性徹底斬首的可靠性不高。最後在法國大歌命過程中,經常一次性砍不斷,才想到改良成斜刃。


    如此一來,沉重的刀體砸下來時,可以增加壓強,從一側往另一側逐次拉過去,把頸椎切斷,甚至還可以用來腰斬。


    在大明這邊,朱樹人治國這些年,死刑逐年下降,當然也是一項了不得的德政,是值得大書特書的——畢竟按照唐朝人的實錄說法,李世民當初標榜自己“貞觀之治”,一個重要指標就是“貞觀年間,死刑最少的一年,全國隻砍了三十幾個人”。


    刑部和大理寺的人也是讀過史書的,這些年也沒少拿這個指標歌功頌德。此次斷頭台一出,更是當成“因為死刑太少,導致劊子手手藝生疏青黃不接”的鐵證,大肆宣傳。


    與此同時,為了讓這個德政的產物好好充分利用,連從宋遼時期傳下來的淩遲,都被廢除了,更是堪稱千古德政。


    當然,考慮到十惡不赦謀反大逆的罪行還是太多,為了能接軌,一下子不能跨度太大。普通的腰斬有點不夠花,那就臨時加設了多段腰斬。


    此前淩遲至少是八刀斬,最多可以到三千多刀。改成斷頭台腰斬後,最重最重的一級,也隻是八刀腰斬,然後還有五刀、三刀和最常見的一刀。


    牛頓和莫頓船長好奇地觀摩了一會兒,下麵很快就開始行刑了。


    今天最重的一個犯人,就是這一輪杭州府試點助農騙貸手法的發明者,還組織傳授了自己的手法、層層發展了數千名符合申貸條件的轉籍農戶套現,從中抽傭賺取差價大頭,直接涉及的銀子起碼有幾十萬兩。


    更關鍵的是,這種渣滓哪怕放到後世,也是屬於“詐騙金融機構”的,比普通詐騙量刑何止重上好幾級。何況如今是在大明,敢詐騙大明朝廷的直接放貸,因此最後被判了三刀腰斬。


    劊子手先把這廝兩條小腿塞到斷頭台底下,然後嘩地放下鍘刀,把其雙膝以下鍘斷,然後再挪到腰胯以下,再來一刀,最後趁著還沒失血而亡,把脖子放上去,最終結果掉,三刀四段。


    牛頓看得心驚肉跳,暗忖:那要是大明這邊最重的重刑犯,怕是就要從腳往上切,八刀九段了。不知得是何等大罪,才會遭此極刑。


    這些外國人看得嘖嘖稱奇的同時,杭州府的普通百姓,也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刑具實裝,此前幾個月剛發明出來的時候,斷頭台隻在南京用過。


    百姓們自然也是興致盎然,看完三刀四段的,又看了其他幾個相對次要的組織者,都是一刀腰斬再一刀梟首。


    罪至死的一共也就七八個,砍完後,官府又拉了數百個被枷號示眾的到人前,找了幾個大嗓門的公人宣講其罪行和判罰。


    “這些都是惡意騙取朝廷助農借貸!經催收還拒不清繳的!騙貸不還,本金超過一百兩的,即日流放澳洲墾荒!


    未還本金不足百兩超過八十兩的,流放婆羅洲!六十至八十兩的,流放九州島!四十至六十,流放蝦夷!四十兩以下,流放黑龍江!


    朝廷如今待屯田墾荒的邊地有的是!敢詐騙朝廷、想試試國法的,可以盡管看看他們的下場!今日三堡碼頭便有海船接送,即日送去澳洲和婆羅洲的罪人上路!


    朝廷也花得起這個錢,就當是五十兩買命,換罪人去邊地自生自滅、死前好歹把生地變成熟地!能有多少活下來,就各安天命了!”


    朱樹人還是很仁慈的,他最後讓張世鵬和姚啟聖量刑時,並沒有按照利滾利算罪證輕重,而是隻算了本金。如果本金就有一百兩完全沒打算還,等到十年按揭期滿,那都是至少本息總計三百多兩了。


    官府宣布完之後,就有七八百號重刑之輩,被押送著往城南而去,出了城門,直奔錢塘江邊的碼頭。那兒有幾條四桅高速帆船等著,每船大約運兩百號犯人,分別去澳洲和婆羅洲。


    旁邊圍觀的百姓,原本也極少有聽說澳洲和婆羅洲究竟在哪兒的,大部分平民也不愛學習地理。


    此刻剛經受了切片腰斬的視覺刺激,馬上就給掃盲地理,這學習效果就很好,


    眾人竊竊私語之間,很快就大致弄明白了“澳洲是極南煙瘴之地,比從江南到越南的距離還要往南四倍,婆羅洲也有至少比越南還南三倍。


    去澳洲的水土不服、三年裏起碼十死其八,去婆羅洲也得三年至少死一半。若能熬過前三年,身體適應了當地瘴氣毒癘、蛇蟲鼠蟻,那後續活下來的機會才大些”。


    聽說有這麽恐怖之後,大部分原本還心存占小便宜思維的百姓,立刻就被震懾住了。這收益和代價,以及被抓的風險,實在是不成比例。


    關鍵是朝廷如今查賬貌似效率非常高,估計那些人早就被盯上取證了。


    ……


    大明處理金融詐騙的瓜,就足足讓牛頓等人吃了一個下午。


    喝完了茶,用完了甜點,莫頓船長還忍不住讓牛頓點評幾句:“你覺得大明這邊對於經濟犯罪的治理,跟我們英國比如何?”


    牛頓聳了聳肩:“說實話,看起來比英國精細。至少他們跟羅馬法一樣,有嚴密的條款,量刑和取證也比英國嚴密些。我對此番來到大明,能不能學到一些有用的東西回去救英國,更加有信心了。”


    英國人一貫用的判例法,而17世紀其精細程度還是相對原始的,不如荷蘭和法國,這方麵也得工業歌命之後才漸漸趕上去。所以牛頓這麽說也不算跪舔。


    至於酷刑什麽的,他也覺得很正常,無非就是腰斬多剁了幾刀,但至少沒有刻意延長罪犯的痛苦時間——西方人把人釘死在架子上,或者穿刺在尖木樁上,直至血流幹而死,可是有可能持續痛苦上一兩天才死的。今天這些腰斬,哪怕最慢的,一刻鍾就死透了。


    莫頓船長原本沒聽牛頓說過他留學的具體目的,此刻被牛頓帶歪了樓,他才順著往下追問:


    “那你這次來大明,到底是想學些什麽?有計劃了麽?據我所知,要搞學術,還是得去南京,在杭州這兒久留沒什麽價值。


    大明這邊隻有一所科學院和一堆研究所,可不像我們歐洲那邊有很多大學。他們的‘國子監’,也完全隻是教授倫理的,你就當是神學院好了。”


    牛頓顯然早就胸有成竹,對這個問題想都沒想:“當初啟程時最初的決心,當然隻是想來觀摩一下大明的‘化學’成就,這幾年在歐洲,經常聽荷蘭商人回來傳說,說大明又造出了新的毒殺害蟲蛇鼠的藥物,還有其他驚人的成就。


    要是能學到怎麽解救倫敦大瘟疫就好了。這件事情要是能有著落,我就安排人先回國,把成果翻譯出來。我自己,想再留著觀摩一下大明這邊對光學和力學的認知。


    前幾年,讀到一本笛卡爾先生晚年的遺作,聽他書中介紹,大明這邊的攝政王以及他的一位夫人,居然也是對力學見識不凡之人,還提到了幾個關於運動的猜想,


    隻可惜最新的成果都是漢語,笛卡爾先生遺作裏轉述的也不夠詳細,看來一定要學好漢語,才能跟我心中所想印證一下。”


    莫頓船長不懂這些,他隻能端起酒杯祝牛頓好運了:“那就祝你好運,我打算留在杭州和蘇州進貨,這次來大明不打算去南京,這一路你自己想辦法吧。”


    ——


    差不多好轉了,想了想還是把請假條留到4號服務器維護日用吧。今天就更了,不請假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姓竊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浙東匹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浙東匹夫並收藏國姓竊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