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便是袁時中?倒是聽說過,從賊兩年多了吧。你既在歸、亳之間流竄,應該也聽過本將軍的名號。”


    柘城縣衙內,黃得功初見袁時中,當然也不會擺出禮賢下士的姿態,而是高高在上一臉強硬,說話倨傲。


    這也很符合他的人設,他本就是剛猛超莽的武夫,也不擅人心揣摩。


    鬼知道這個袁時中是不是真心歸降;還是因為柘城縣被破、歸路被斷,暫時不得已勢窮來降;抑或純粹是詐降!


    所以袁時中剛派人來聯絡時,黃得功壓根兒就不信,還開出條件,讓袁時中要投降就親自帶一小隊親軍來柘城縣談。


    沒想到袁時中隻是稍微猶豫了沒多久,還是一咬牙來了,果然隻帶了大約一百多號騎兵護衛,剩下的萬餘賊兵都留在鹿邑縣沒動。


    展示了如此誠意後,黃得功才願意見他,有了剛才這一幕。


    在黃得功看來,此前詐降的那麽多流賊酋守,很少有敢親自上門被官軍控製的。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反複投降過好幾次,都是要求保留編製、劃地自守。


    袁時中居然不怕被官軍誘殺,看來時有點誠意。


    而袁時中此刻人在矮簷下,當然也要更加卑躬屈膝一點,哪怕內心不是這麽想的,裝也得裝出來。麵對黃得功的倨傲,他也是陪著小心:


    “黃將軍威名,罪將豈會不知。當年罪將在濮陽,也是勢窮逼反,聚攏的無非是一群吃不飽飯的饑民。因不忍殺害屠戮本縣本府鄉親籌糧,加上濮陽無險可守,這才往南流竄至歸、亳。這兩年多裏,我們河南各營,也都因畏懼黃將軍,不敢入南直隸一步,不敢小覷鳳陽。”


    袁時中也是外貌粗豪孔武之人,卻這樣小心謹慎盡量文縐縐的說話,看上去場景頗為詭異。


    不過黃得功就是很受用這樣的態度,他雖不讀書,基本的察言觀色還是會的,觀察之下,就覺得這袁時中投降應該是真心的,但那些為自己此前罪行辯解的借口,則未必能信。


    但不管信不信,這些都不重要了。將來詔安後具體怎麽安置利用,是沉撫台要操心的事兒,他隻管對方眼下沒危險即可。


    黃得功停頓了一下,便吩咐:“既如此,你先帶領你麾下的騎兵,跟隨在我身邊,一起行動。至於你軍中其餘人馬,讓一名你信得過的副將偏將帶著,南下去汝陽。


    本將軍自會給你一封書信作為信物,遇到信陽府劉國能劉將軍的守軍時,你們聽他的安排,接受安置便是。


    劉將軍也是棄暗投明的將領,暫時由他接收你的投降,你應該能信任吧?隻要你接受這個條件,本將軍保證在沉撫台麵前,保舉你一個遊擊之職。剩下的,就要看你將來的立功表現了。”


    黃得功不想把一萬多人都帶在身邊,一方麵是不好控製,如果自己的軍隊裏編入了比他目前兵力還多的新附軍,萬一嘩變了怎麽辦,那傷害可比正麵戰場上麵對一萬多敵軍還麻煩。


    二來麽,黃得功身邊的都是騎兵,袁時中留下,要統一行動反而會拖慢速度。


    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分而治之,讓袁時中帶著全部騎兵力量跟隨,既可以控製,又好留個人質。


    而袁時中要防止自己被屬下賣了,選出來帶領剩餘部隊南下投劉國能的部將,肯定也要是絕對心腹。否則但凡有點差池,那選出來的部將帶著部隊重新投李自成或者袁宗第,那他袁時中就哭都哭不出來了。


    聽到這個嚴厲的要求時,袁時中也是心中發苦。


    但他知道都是原先那些詐降的流賊頭目把行情信用弄壞了,他要真心投降也隻能接受這樣的考驗。


    好在黃得功選出的接收者是劉國能,這劉國能也是曾經當過賊將,應該容易互相理解一點。


    他也連忙擺低了姿態:“末將多謝黃將軍舉薦之恩。”


    然後他又表示,他的部隊騎兵不多,最多也就近千人,可以全部跟隨黃得功行動,剩下一萬兩千人,可以由他弟弟帶去汝陽。


    黃得功見大功告成,心裏一塊石頭也落了地,便在柘城縣衙內簡單擺了個酒,安撫袁時中,又讓他盡快把鹿苑縣那邊的騎兵都調來。


    ……


    因為接收降軍的關係,黃得功便沒有立刻去商丘找袁宗第麻煩,就在柘城又多待了半個白天,準備第二天才啟程。


    借著籠絡人心套近乎的機會,他也趁機向袁時中了解了更多對方投降的深層原因、外加闖軍在歸德府一帶的軍情部署、包括讓袁時中揣摩一下,袁宗第為何這時候還沒有撤兵退往陳縣、尋求跟闖軍主力會合。


    這些問題,袁時中能解答的當然也都一一解答了。


    一開始的投降動機部分,他無非是再次強調了李自成在河南的殘暴,更偏袒陝西人、卻讓河南人當炮灰,還搶劫本地百姓。


    他們河南本地人自然跟李自成有些過節,加上他也是曾經先投羅汝才,這就更不受待見了。


    酒到酣暢時,他還膽子大了一些,暗示黃得功前幾天不該殺李際遇的,李際遇也是河南本地人,從賊不到三年,也是先投羅汝才,如今被排擠被當炮灰。


    如果黃得功當時有點耐心,說不定李際遇也能直接投降,但現在卻是被黃得功偷陳縣時偷襲直接殺了。


    對於這一點,黃得功當然不會後悔,就大大咧咧表示刀劍無眼,戰場上奇襲是沒有辦法的事。


    為了安撫,他唯一能說的,隻是如果袁時中表現好,後續會勸說沉撫台、考慮把官軍已經招撫的那兩三千李際遇部俘虜,也都劃給袁時中帶領。


    此外,袁時中提到的“部分河南本地流賊頭目和李自成的矛盾”,黃得功也深入了解了一下,得知是河南本地頭目對於李自成的亂殺亂搶怕頗為不滿,覺得他們殺了太多本鄉本土的鄉親。


    這個說法讓黃得功稍稍有些意外,但也沒覺得不妥。他對流賊的稟賦是了解的,又深入追問之後,就知道是怎麽回事了。


    後世《明史》上,把袁時中寫成“流賊中比較開明仁慈”的形象,不殺百姓不搶劫,這當然與事實不符,隻是因為袁時中最後想重新投靠朝廷,而因此被李自成殺了,士大夫才把他寫成好人。


    漢人士大夫在明亡之後,希望塑造“棄暗投明的農民軍領袖都是好的,禍害漢人江山的農民軍領袖才是最窮凶極惡”的光環,因此有濾鏡加成,這不奇怪。


    但是問題都要兩麵看,真實世界是複雜的,無論是李自成張獻忠還是袁時中,他們都有嗜殺的一麵,也有慎殺的一麵。


    隻是古人這種慎殺,往往隻是針對鄉裏鄉親,離故鄉越遠,這種顧忌就越少,也就越發不憚以殘暴的手腕隨意踐踏人命。


    明末的文盲,很少有家國情懷,隻有父老鄉親。


    哪怕是李自成,在米脂縣城,除了殺仇人之外,就很少殺父老鄉親。


    但出了米脂縣,當他缺糧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屠掠。


    出了延安府,就能屠兩成。


    出了陝西省,甚至能屠一半。


    張獻忠到了四川,那就更是可以不需要設置底線了。


    每一個流賊酋守,在不同地區的殘暴程度下限,是非常靈活的。


    不能因為一個人在某一個特定地點的殘暴程度,就給這個人簡單定性。


    袁時中李際遇在河南確實屠得比李自成少得多,劫掠也少得多,這是鐵的事實。


    但動機如何,後人就不知道了,可能他們本身就是河南人,這一點也會起到相當大的作用吧。


    具體到袁時中,他就信誓旦旦保證說,他在濮陽老家起兵時,就隻殺官府仇人,不禍害鄉親。但那年大災不斷,殺了官府後不繳稅了還是不夠吃,那就得搶。


    要吃飯的嘛,


    天大地大什麽倫理道德法律底限都沒有生存本能大。


    馬爾薩斯陷阱來的時候,本質就是這片土地養不活那麽多人口了,非要死一半,沒有誰對誰錯,抽簽隔一個槍斃一個的都有。


    大草原上自然法則,狼羊數量有增長衰退曲線,這還能有道德對錯?


    袁時中隻好南渡濟水到歸德府境內殺、掠,這樣好歹不是殺自己原本同一個府縣的鄉親了。


    以鄰為壑嘛,殺起外地人來,手軟程度頓時下降一個台階。


    至於後世說李自成“闖王來了不納糧”……拜托,那是曆史上崇禎十六年三月之後,他已經拿下開封府,有了根據地意識後,才開始這麽幹的。


    在此之前,根本沒有根據地意識(想有這種意識也站不穩,因為打不過官軍),怎麽可能有不殘暴的。


    自古流賊都比坐賊殘暴,這是鐵律。


    坐賊需要根據地,對根據地,對屬於自己的東西,就不能亂屠。沒有根據地意識的,殺了都不是殺自己人,為什麽不殺。


    黃得功大致摸清了袁時中之所以在本地沒那麽殘暴、又看不慣李自成殘暴的本質所在、矛盾核心後,對重用這些河南本地人流賊酋守,也又多了幾分信心。


    而這些考量、對供詞的轉述,他當然也會讓幕僚寫進將來給沉撫台和劉國能的書信裏,好讓他們在接收人馬時更多幾分理解,降低磨合過程中擦槍走火的衝突風險。


    想明白這番道理後,看起來河南本地那些凡是之前先投羅汝才、以至於被李自成當炮灰使、同時對李自成屠殺他們老鄉心存不滿的那一小撮流賊將領,就都有分化瓦解的可能性了。


    這條信息非常重要,對於後續跟李自成的決戰,也會有相當大的影響。利用好的話,哪怕拉不到更多人,至少能讓李自成對內部的猜忌懷疑更加加深。


    更加不敢用河南人跟沉樹人作戰,懼怕局部的臨陣倒戈。


    ……


    把相關情況徹底摸清後,黃得功試圖在袁時中身上榨出來的最後一部分價值,就是闖軍近期的軍事部署情報了。


    袁時中畢竟剛來,肯定知道友軍不少機密。


    黃得功問了一些周邊要素後,就集中到一個關鍵點上:“袁遊擊,你說這袁宗第被闖賊派來歸德府就糧,距離我軍拿下陳縣、進逼柘城,已經有兩天了,


    李自成應該已經把沉撫台抵達陳縣,需要袁宗第集中兵力去陳縣參加決戰的消息送到了,袁宗第為何還在商丘城下圍城不動呢?莫非他想背叛李自成?”


    對這個問題,袁時中很想趁機表忠心詳細回答,奈何他能力不濟,也說不出太高深的大道理,隻能是揣測地說:


    “這一點末將也不甚明了,不過末將在來歸之前,曾經也接到闖賊信使送來的最後一份情報,其中說讓我們在歸德府的眾將,都全力去助戰攻打商丘。


    有情報說兩個月前從懷慶、衛輝等地出逃的潞王、嗣福王、嗣趙王,可能都在商丘城內。要袁宗第設法殺了上述諸王,再給沉樹人一個陷藩之罪。”


    黃得功聞言大驚:“什麽?潞王福王趙王居然在商丘城內?我怎麽不知道?朝廷都沒聽說的事兒,李自成怎麽可能打探明白?”


    袁時中也無法解釋:“這一點,末將就不清楚了,末將隻能說出闖賊傳達的事情,黃將軍不信,那個闖賊信使還被末將綁了,一並送來了,黃將軍可以親自嚴刑拷問。”


    黃得功心念電轉,已經閃過了好幾個動機:不管福王潞王是否在商丘城內,自己原本就做好了打算,要拖住袁宗第。所以不管諸王在不在,都不影響自己的決策。


    如果在的話,那麽解圍商丘的功勞就更大了,還能讓沉樹人也免於獲罪,一舉多得。因此無論如何,商丘解圍是去定了。


    查清真相的效果,無非是更加堅定自己的決策和決心。


    ——


    ps:今天兩更,下午五點前會有第二更,所以第一更字數就不用太多了。


    自己也感覺這一章沒怎麽推進劇情,實在不好意思一天才四五千字就收手了。但一個新人物上一章結尾倉促強行出場,還是要倒敘一下前因後果。


    另外有些不解釋不分析又不行,免得被李自成粉張獻忠粉說我是黑農民軍領袖。因為隻要寫到“某個農民軍領袖不如李自成殘暴”,哪怕是曆史事實,就肯定會冒出那種言論。


    咱隻好一碗水端平——我沒說降朝廷的農民軍領袖道德就比不降的高,我認為隻是古代文盲離開家鄉,殘暴程度就會上升。


    你們也可以假設,如果袁時中去了陝西,會比李自成來河南時殺人更狠。但袁時中不是一輩子沒能去成陝西麽,所以這個假設沒法驗證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姓竊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浙東匹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浙東匹夫並收藏國姓竊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