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國公夫婦一退出去,鄭皇後就拉下臉來:“官家總不至於還真要輕縱了韓沛昭與韓令芙二人吧?”</p>
她並不是不懂事的人。</p>
成婚幾十年,她又何嚐鬧過呢?</p>
晉和帝知她從來最溫柔嫻淑,連先帝都曾說過,鄭氏堪為天下母。</p>
這樣地誇讚與褒獎,原也不是人人都能得的。</p>
她會這樣問,無非因為生氣。</p>
症結還是出在二郎那兒。</p>
“我知道你心裏有氣, 但成國公自請朝廷奪爵,又說三代子孫不為官,這樣的責罰,實在太重,我若準許,難道還要對他一雙兒女趕盡殺絕嗎?”</p>
晉和帝去握鄭皇後的手:“這半年多以來盛京出了好些事, 也該過幾天清淨日子。前些天薑護從幽州送回密函,突厥人蠢蠢欲動,眼下他鎮守在遼東郡, 還能讓幽州百姓平平穩穩的過個年。</p>
但是戰火重燃,隻是早晚的事情。”</p>
鄭皇後眼皮突地跳起來:“那……”</p>
晉和帝察覺到她手指收緊,安撫的在她手背上拍了拍:“沒事,我跟你說這個,也隻是勸你,別太揪著成國公府不放了。</p>
他既然肯認罪,自請重責,抬抬手,能放過的便放過。</p>
柳國公府和成國公府相繼出事,對朝廷而言絕不是什麽好事。</p>
若是放在平日裏,發落處置也就算了,左右是他們自己家的孩子不爭氣,犯了錯在先的,無論給多重的責罰,本就都不為過。</p>
如今情況特殊些, 況且這兩家早年間又都是以軍武起家的。</p>
將來總不能真的靠薑護一人在戰場廝殺吧?</p>
朝中武將本就不思戰, 再見柳家與韓家落得這般下場, 心底怕是更要覺得狡兔死,走狗烹,真正願意為朝廷賣命的,才有幾個?”</p>
鄭皇後當然知道其中厲害。</p>
但她隻是覺得想不通。</p>
歸根結底,是那些人自己沒本事。</p>
沛國公府也是軍武立家的,薑護不是也從來沒受到過冷待嗎?</p>
是他們自己認為論本事能耐永遠都比不上薑護,所以坐不到薑護那位置上去,就想一味的躲個安逸清閑,守著舊日功勞吃老本,一輩子平平安安,就這麽渾水摸魚的過下去。</p>
</p>
鄭皇後長舒一口氣。</p>
晉和帝一直有心整肅朝堂,可總不能把這些人全都給拉下去殺幹淨。</p>
全殺了,那叫自亂陣腳。</p>
天下能人是多,朝廷最不缺的從來就是人才,但又有本是,又有曆練的,一時之間上哪裏去找?</p>
要是人人都像薑元瞻,他也不必發愁。</p>
還有那些豪族高門。</p>
哪一個不是根基深厚,背後的勢力錯綜複雜。</p>
鄭皇後麵色到底舒緩下來:“我都聽官家的。”</p>
晉和帝又拍她:“三郎今次行事糊塗,你心疼他,但他不能永遠這樣不上進。</p>
他跟大郎二郎比起來,本就文不成武不就,處處算不得拔尖兒,再這麽下去,來日也不用指望他能幫襯大郎什麽了。”</p>
鄭皇後秀眉一擰:“他到底年紀還……”</p>
“他十五歲了。”晉和帝這回沒再讓鄭皇後把話說完,“十二三的時候,你說他年紀還小,慢慢會好的。現在還說這話?</p>
大郎十五的時候秋獵已經能獨自一人射回一頭黑熊了。</p>
二郎十二三就做得一手好文章,連老太傅都對他讚不絕口。</p>
你再看看三郎?”</p>
他話音落下,就看鄭皇後變了臉色,眼底也隱有慍怒,便忙哄人:“他也是我的孩子,我不是說他不好,更不是說鄭家沒把他教好。</p>
可他從小離開咱們身邊,送去鄭家,那即便是他外祖家,也總有個君臣的名分擺在前頭。</p>
他是嫡出的皇子,將來就是親王之尊,養在鄭家,鄭家上下無敢不盡心的,可盡心歸盡心,管教恐怕就實是談不上。</p>
這一點,你得認。”</p>
鄭皇後垂眸:“那官家意欲如何?”</p>
晉和帝緩緩撤回手:“我已經定了二月裏給大郎封王,開府建牙,叫他搬出宮去,在王府再曆練個幾年,也就成了。</p>
到時候讓三郎搬去大郎的王府住著吧。”</p>
鄭皇後臉色驟變:“這不成!”</p>
晉和帝也難得皺起眉來:“柔娘,那成國公府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你看在眼裏,就一點兒都不怕嗎?”</p>
鄭皇後猛地呼吸一滯。</p>
晉和帝搖起頭來:“大郎待他不好,從不肯盡為兄責任。昔年他肯手把手教導二郎,但自從三郎回宮,他甚至連個正眼都懶得給三郎。</p>
柔娘,天家骨肉,能似大郎與二郎那般,是咱們的福氣。</p>
可像大郎與三郎這樣,才本就應該是常態。”</p>
他看鄭皇後臉色隱隱發白,緩了一瞬,繼而又勸:“從前還有二郎從中斡旋,我始終想著,將來咱們百年,留下孩子們獨自支撐,有二郎在,三郎的日子總能好過些。</p>
他自己肯爭氣,又不要去與大郎相爭,若能留在京城,兄弟們之間互相扶持自然最好不過,若不能,送去封地,做個富貴閑人,一輩子平平安安,至少也有二郎回護一二。</p>
可如今又有了薑阿莞橫在兩兄弟中間,我看三郎自己也是個糊塗拎不清的,你還敢指望二郎護他周全嗎?”</p>
“我……”</p>
鄭皇後想反駁,可是啞口無言。</p>
晉和帝當年就曾是這般手足相殘殺伐上來的,那些藏在暗處的,見不得光的波濤洶湧,未曾親身經曆過,永遠也看不到事情的真相。</p>
她陪著他一路走來,又有什麽不知道的呢?</p>
見她不吭聲,晉和帝才遞一隻手過去:“叫他去吧。一則跟在大郎手底下受些磋磨,也長些本事。二則他若乖順,大郎看他順眼,兄弟兩個住在一塊兒,最好是能培養出感情來,以後也就不怕了。</p>
況且你怕什麽?大郎又不是個混賬。他再不待見三郎,難道還把他弄死在自己的王府裏嗎?</p>
孩子總要長大的,你也要學著放手了。”</p>
鄭皇後抬手,把自己白皙的右手慢慢送進晉和帝手中,咬了咬下唇:“你是不打算讓大郎成婚了嗎?”</p>
晉和帝輕捏著她手心:“那是未來的中宮皇後,不著急。</p>
我瞧著,眼下還是三郎的事情更棘手難辦,先緊著他們兄弟吧。”</p>
她並不是不懂事的人。</p>
成婚幾十年,她又何嚐鬧過呢?</p>
晉和帝知她從來最溫柔嫻淑,連先帝都曾說過,鄭氏堪為天下母。</p>
這樣地誇讚與褒獎,原也不是人人都能得的。</p>
她會這樣問,無非因為生氣。</p>
症結還是出在二郎那兒。</p>
“我知道你心裏有氣, 但成國公自請朝廷奪爵,又說三代子孫不為官,這樣的責罰,實在太重,我若準許,難道還要對他一雙兒女趕盡殺絕嗎?”</p>
晉和帝去握鄭皇後的手:“這半年多以來盛京出了好些事, 也該過幾天清淨日子。前些天薑護從幽州送回密函,突厥人蠢蠢欲動,眼下他鎮守在遼東郡, 還能讓幽州百姓平平穩穩的過個年。</p>
但是戰火重燃,隻是早晚的事情。”</p>
鄭皇後眼皮突地跳起來:“那……”</p>
晉和帝察覺到她手指收緊,安撫的在她手背上拍了拍:“沒事,我跟你說這個,也隻是勸你,別太揪著成國公府不放了。</p>
他既然肯認罪,自請重責,抬抬手,能放過的便放過。</p>
柳國公府和成國公府相繼出事,對朝廷而言絕不是什麽好事。</p>
若是放在平日裏,發落處置也就算了,左右是他們自己家的孩子不爭氣,犯了錯在先的,無論給多重的責罰,本就都不為過。</p>
如今情況特殊些, 況且這兩家早年間又都是以軍武起家的。</p>
將來總不能真的靠薑護一人在戰場廝殺吧?</p>
朝中武將本就不思戰, 再見柳家與韓家落得這般下場, 心底怕是更要覺得狡兔死,走狗烹,真正願意為朝廷賣命的,才有幾個?”</p>
鄭皇後當然知道其中厲害。</p>
但她隻是覺得想不通。</p>
歸根結底,是那些人自己沒本事。</p>
沛國公府也是軍武立家的,薑護不是也從來沒受到過冷待嗎?</p>
是他們自己認為論本事能耐永遠都比不上薑護,所以坐不到薑護那位置上去,就想一味的躲個安逸清閑,守著舊日功勞吃老本,一輩子平平安安,就這麽渾水摸魚的過下去。</p>
</p>
鄭皇後長舒一口氣。</p>
晉和帝一直有心整肅朝堂,可總不能把這些人全都給拉下去殺幹淨。</p>
全殺了,那叫自亂陣腳。</p>
天下能人是多,朝廷最不缺的從來就是人才,但又有本是,又有曆練的,一時之間上哪裏去找?</p>
要是人人都像薑元瞻,他也不必發愁。</p>
還有那些豪族高門。</p>
哪一個不是根基深厚,背後的勢力錯綜複雜。</p>
鄭皇後麵色到底舒緩下來:“我都聽官家的。”</p>
晉和帝又拍她:“三郎今次行事糊塗,你心疼他,但他不能永遠這樣不上進。</p>
他跟大郎二郎比起來,本就文不成武不就,處處算不得拔尖兒,再這麽下去,來日也不用指望他能幫襯大郎什麽了。”</p>
鄭皇後秀眉一擰:“他到底年紀還……”</p>
“他十五歲了。”晉和帝這回沒再讓鄭皇後把話說完,“十二三的時候,你說他年紀還小,慢慢會好的。現在還說這話?</p>
大郎十五的時候秋獵已經能獨自一人射回一頭黑熊了。</p>
二郎十二三就做得一手好文章,連老太傅都對他讚不絕口。</p>
你再看看三郎?”</p>
他話音落下,就看鄭皇後變了臉色,眼底也隱有慍怒,便忙哄人:“他也是我的孩子,我不是說他不好,更不是說鄭家沒把他教好。</p>
可他從小離開咱們身邊,送去鄭家,那即便是他外祖家,也總有個君臣的名分擺在前頭。</p>
他是嫡出的皇子,將來就是親王之尊,養在鄭家,鄭家上下無敢不盡心的,可盡心歸盡心,管教恐怕就實是談不上。</p>
這一點,你得認。”</p>
鄭皇後垂眸:“那官家意欲如何?”</p>
晉和帝緩緩撤回手:“我已經定了二月裏給大郎封王,開府建牙,叫他搬出宮去,在王府再曆練個幾年,也就成了。</p>
到時候讓三郎搬去大郎的王府住著吧。”</p>
鄭皇後臉色驟變:“這不成!”</p>
晉和帝也難得皺起眉來:“柔娘,那成國公府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你看在眼裏,就一點兒都不怕嗎?”</p>
鄭皇後猛地呼吸一滯。</p>
晉和帝搖起頭來:“大郎待他不好,從不肯盡為兄責任。昔年他肯手把手教導二郎,但自從三郎回宮,他甚至連個正眼都懶得給三郎。</p>
柔娘,天家骨肉,能似大郎與二郎那般,是咱們的福氣。</p>
可像大郎與三郎這樣,才本就應該是常態。”</p>
他看鄭皇後臉色隱隱發白,緩了一瞬,繼而又勸:“從前還有二郎從中斡旋,我始終想著,將來咱們百年,留下孩子們獨自支撐,有二郎在,三郎的日子總能好過些。</p>
他自己肯爭氣,又不要去與大郎相爭,若能留在京城,兄弟們之間互相扶持自然最好不過,若不能,送去封地,做個富貴閑人,一輩子平平安安,至少也有二郎回護一二。</p>
可如今又有了薑阿莞橫在兩兄弟中間,我看三郎自己也是個糊塗拎不清的,你還敢指望二郎護他周全嗎?”</p>
“我……”</p>
鄭皇後想反駁,可是啞口無言。</p>
晉和帝當年就曾是這般手足相殘殺伐上來的,那些藏在暗處的,見不得光的波濤洶湧,未曾親身經曆過,永遠也看不到事情的真相。</p>
她陪著他一路走來,又有什麽不知道的呢?</p>
見她不吭聲,晉和帝才遞一隻手過去:“叫他去吧。一則跟在大郎手底下受些磋磨,也長些本事。二則他若乖順,大郎看他順眼,兄弟兩個住在一塊兒,最好是能培養出感情來,以後也就不怕了。</p>
況且你怕什麽?大郎又不是個混賬。他再不待見三郎,難道還把他弄死在自己的王府裏嗎?</p>
孩子總要長大的,你也要學著放手了。”</p>
鄭皇後抬手,把自己白皙的右手慢慢送進晉和帝手中,咬了咬下唇:“你是不打算讓大郎成婚了嗎?”</p>
晉和帝輕捏著她手心:“那是未來的中宮皇後,不著急。</p>
我瞧著,眼下還是三郎的事情更棘手難辦,先緊著他們兄弟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