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在滎陽發生過什麽,至今晉和帝都不清楚。</p>
他不是弄不清,而是不敢往深處追究。</p>
長子左手落下終生的病根,他心痛不心痛呢?</p>
可那若不是滎陽鄭氏,皇後要不是那樣的態度,他也早早就發落了。</p>
他做明君做久了,也唯獨在皇後的事上,不想做明君聖主。</p>
一輩子心尖上就這麽一個人,她願意幹點兒什麽,他永遠都成全。</p>
但顯然二郎今天是跑來福寧殿給大郎抱不平的。</p>
晉和帝麵露倦色,一聲長歎,從寶座起身。</p>
他背著手,緩步往西次間去。</p>
趙行見狀,也提步跟了上去。</p>
殿內人早被李福打發出去,他自個兒也守在外殿,既怕晉和帝要有吩咐沒敢直接退出去,又不妨礙父子二人接下來的交談隻遠遠守在外頭。</p>
晉和帝往羅漢床上坐,床中黑漆四方嵌白象牙如意紋的小案上常年放著一張黃翡棋盤,白玉與墨玉製成棋子,是頂名貴的東西。</p>
趙行沒猶豫,往晉和帝對麵坐了過去。</p>
晉和帝的目光落在棋盤上,殘局未了。</p>
那還是三天前,大郎來福寧殿回話,議了幾句朝中事,他來了興致,拉了大郎來下的。</p>
父子兩個坐了不到一炷香時間,這盤棋走了攏共也不到五十步,又因別的事耽擱下來,說過些天再下完。</p>
年後複印朝中事多,大郎也抽不出身,簡直比他還要忙碌。</p>
好不容易昨兒後半天才得了空閑,為著鄭家就要抵京,也沒了興致。</p>
晉和帝歎道:“這個殘局,你下不下?”</p>
趙行方才粗略看過,便知這是何人手筆。</p>
於是搖頭:“兒臣沒那個本事,解不了大兄下出的這殘局。”</p>
晉和帝挑眉看他:“不試試,就說不成?”</p>
“兒臣自知不成,沒什麽好試的,何必逞強呢?”</p>
趙行連棋子都不去碰。</p>
晉和帝並不逼他,反而是看明白他的態度,訕笑著,又搖頭:“十年了。當年你舅舅急遞進京,說大郎在滎陽傷了手,看過大夫,怕有不好,休養數日後,你們兄弟兩個幾乎是晝夜不停地趕路回京來。</p>
起初朕與皇後都沒料到……”</p>
他深吸口氣,聲音緩住,見趙行臉色微變,才繼續說:“二郎,你阿兄也是朕與皇後嫡生的兒子,難道就真的不心疼他嗎?</p>
他傷在手上,可起初我們是真以為沒那麽嚴重。</p>
你自己想想,當初你們回京,你大兄一言不發,朕幾次三番私下問你,你說策馬玩兒瘋了,也沒在跟前,不曉得出了何事,是不是這麽回事?”</p>
趙行垂眸:“父皇,那是您忘了,當年我與大兄回京,大兄手上的傷都還沒好,母後在承義館,當著大兄的麵,幾次追問兒臣,到底是意外,還是與鄭家兄弟起了爭執,兄弟們拌嘴打鬧,失了手誤傷了大兄。”</p>
晉和帝心下咯噔一聲:“朕沒有忘。”</p>
趙行聞言才抬眸看過去:“母後的態度,從一開始,父皇不是就比任何人都要清楚嗎?</p>
大兄也是看明白了,才咽下去,這口氣,他隻能咽下去!</p>
謀害嫡長,這是什麽罪名?</p>
兒臣幼時懵懂,如今年紀漸長,熟讀《大鄴律》,當年事情鬧開,別說有沒有證據,大兄一句話,鄭氏就是抄家滅門的大罪。</p>
是中宮母族又如何?律法擺在那兒,大兄的傷也放在那兒,母後想護著鄭家,您想護著母後,可護得住嗎?</p>
鬧到最後,不可開交。</p>
大兄是不想看到那樣的場景,也不想叫母後傷心難過,才什麽都不提了。”</p>
他說到此時,不免咬牙切齒,滿眼憤恨。</p>
晉和帝看得心驚:“所以你果然什麽都知道。”</p>
“不光兒臣知道,鄭家的人,連同趙奕在內,他們敢在您麵前說上一句不知嗎?欺君之罪,倒去問問他們敢不敢擔著!”</p>
趙行聲兒也厲了,音調拔高,好半天都沒能緩下來。</p>
晉和帝知道他是氣急了,今日大抵要把所有事情攤開來說,便也不催他,靜靜地等他平複心緒。</p>
趙行的拳頭捏了鬆,鬆了又緊,如此往複不知多少回:“鄭玄之跟三郎關係最近,因他兩個年紀最相仿,當年我跟大兄去滎陽,大舅舅二舅舅都說,他兩個倒像親兄弟似的,見了我們,反倒生疏。</p>
但是大兄待我什麽樣,待三郎什麽樣,父皇別說不知道吧?”</p>
晉和帝眼皮跳了兩下:“你說你的,少陰陽怪氣。”</p>
“那日我們去策馬,外祖父在滎陽還有些產業,一大片山林,圍起來,小獵場似的,足夠我們兄弟射獵。</p>
我那會兒才九歲,人小,高頭大馬的騎不了,大兄給我選了一匹溫順又矮小的馬。</p>
</p>
鄭玄之出言奚落,大兄因聽不得那個,斥了他幾句。</p>
鄭青之是長兄,自然幫腔訓他。</p>
等入獵場中去,他在我身後放冷箭。”</p>
想起從前的事,如今真的擺到明麵上來說,趙行反而平靜了不少:“我猜想他也不是真的要殺人,連傷人他恐怕都是不敢的。</p>
說到底,無非是覺著我們做兄長的,慢待了三郎,他替三郎抱不平罷了。</p>
放個冷箭嚇唬我,更像是警告,或者說,是下馬威。</p>
大兄發了好大脾氣,提劍要殺他。</p>
長輩們都不在,隻有我們幾個,廝鬧起來,真上了頭,扭打做一團。</p>
混亂之中,鄭玄之抽走了三郎隨身的那把匕首——最後那一下,他就該千刀萬剮,因他是故意的!”</p>
晉和帝一直靜靜地聽到這裏,指尖猛地一顫:“三郎的那把……”</p>
“對。”趙行斬釘截鐵截住晉和帝話頭,“就是三郎出滿月時候,您送去滎陽,送給他的那把匕首!”</p>
說來可笑。</p>
那本是父皇送給趙奕的父愛,卻被鄭玄之拿來傷了大兄。</p>
一把鋒利無比的匕首,上上之品,刀鋒寒芒,刀鞘鑲嵌名貴寶石。</p>
是最漂亮的利器。</p>
趙行又咬了咬後槽牙:“鄭家隻有鄭玄之最該死嗎?其他人就都無辜嗎?”</p>
他一麵說,一麵搖頭:“大兄何等身手,他十二歲那年已經能在沛國公手底下走過五十招了。</p>
那些人,手腳並用束縛著大兄的時候,大兄尚且看在母後的份上,未曾真正動手。</p>
父皇,從頭到尾,大兄他做的,還不夠好嗎?他還要如何體諒,如何忍讓?</p>
就因為那家人姓鄭嗎?”</p>
他不是弄不清,而是不敢往深處追究。</p>
長子左手落下終生的病根,他心痛不心痛呢?</p>
可那若不是滎陽鄭氏,皇後要不是那樣的態度,他也早早就發落了。</p>
他做明君做久了,也唯獨在皇後的事上,不想做明君聖主。</p>
一輩子心尖上就這麽一個人,她願意幹點兒什麽,他永遠都成全。</p>
但顯然二郎今天是跑來福寧殿給大郎抱不平的。</p>
晉和帝麵露倦色,一聲長歎,從寶座起身。</p>
他背著手,緩步往西次間去。</p>
趙行見狀,也提步跟了上去。</p>
殿內人早被李福打發出去,他自個兒也守在外殿,既怕晉和帝要有吩咐沒敢直接退出去,又不妨礙父子二人接下來的交談隻遠遠守在外頭。</p>
晉和帝往羅漢床上坐,床中黑漆四方嵌白象牙如意紋的小案上常年放著一張黃翡棋盤,白玉與墨玉製成棋子,是頂名貴的東西。</p>
趙行沒猶豫,往晉和帝對麵坐了過去。</p>
晉和帝的目光落在棋盤上,殘局未了。</p>
那還是三天前,大郎來福寧殿回話,議了幾句朝中事,他來了興致,拉了大郎來下的。</p>
父子兩個坐了不到一炷香時間,這盤棋走了攏共也不到五十步,又因別的事耽擱下來,說過些天再下完。</p>
年後複印朝中事多,大郎也抽不出身,簡直比他還要忙碌。</p>
好不容易昨兒後半天才得了空閑,為著鄭家就要抵京,也沒了興致。</p>
晉和帝歎道:“這個殘局,你下不下?”</p>
趙行方才粗略看過,便知這是何人手筆。</p>
於是搖頭:“兒臣沒那個本事,解不了大兄下出的這殘局。”</p>
晉和帝挑眉看他:“不試試,就說不成?”</p>
“兒臣自知不成,沒什麽好試的,何必逞強呢?”</p>
趙行連棋子都不去碰。</p>
晉和帝並不逼他,反而是看明白他的態度,訕笑著,又搖頭:“十年了。當年你舅舅急遞進京,說大郎在滎陽傷了手,看過大夫,怕有不好,休養數日後,你們兄弟兩個幾乎是晝夜不停地趕路回京來。</p>
起初朕與皇後都沒料到……”</p>
他深吸口氣,聲音緩住,見趙行臉色微變,才繼續說:“二郎,你阿兄也是朕與皇後嫡生的兒子,難道就真的不心疼他嗎?</p>
他傷在手上,可起初我們是真以為沒那麽嚴重。</p>
你自己想想,當初你們回京,你大兄一言不發,朕幾次三番私下問你,你說策馬玩兒瘋了,也沒在跟前,不曉得出了何事,是不是這麽回事?”</p>
趙行垂眸:“父皇,那是您忘了,當年我與大兄回京,大兄手上的傷都還沒好,母後在承義館,當著大兄的麵,幾次追問兒臣,到底是意外,還是與鄭家兄弟起了爭執,兄弟們拌嘴打鬧,失了手誤傷了大兄。”</p>
晉和帝心下咯噔一聲:“朕沒有忘。”</p>
趙行聞言才抬眸看過去:“母後的態度,從一開始,父皇不是就比任何人都要清楚嗎?</p>
大兄也是看明白了,才咽下去,這口氣,他隻能咽下去!</p>
謀害嫡長,這是什麽罪名?</p>
兒臣幼時懵懂,如今年紀漸長,熟讀《大鄴律》,當年事情鬧開,別說有沒有證據,大兄一句話,鄭氏就是抄家滅門的大罪。</p>
是中宮母族又如何?律法擺在那兒,大兄的傷也放在那兒,母後想護著鄭家,您想護著母後,可護得住嗎?</p>
鬧到最後,不可開交。</p>
大兄是不想看到那樣的場景,也不想叫母後傷心難過,才什麽都不提了。”</p>
他說到此時,不免咬牙切齒,滿眼憤恨。</p>
晉和帝看得心驚:“所以你果然什麽都知道。”</p>
“不光兒臣知道,鄭家的人,連同趙奕在內,他們敢在您麵前說上一句不知嗎?欺君之罪,倒去問問他們敢不敢擔著!”</p>
趙行聲兒也厲了,音調拔高,好半天都沒能緩下來。</p>
晉和帝知道他是氣急了,今日大抵要把所有事情攤開來說,便也不催他,靜靜地等他平複心緒。</p>
趙行的拳頭捏了鬆,鬆了又緊,如此往複不知多少回:“鄭玄之跟三郎關係最近,因他兩個年紀最相仿,當年我跟大兄去滎陽,大舅舅二舅舅都說,他兩個倒像親兄弟似的,見了我們,反倒生疏。</p>
但是大兄待我什麽樣,待三郎什麽樣,父皇別說不知道吧?”</p>
晉和帝眼皮跳了兩下:“你說你的,少陰陽怪氣。”</p>
“那日我們去策馬,外祖父在滎陽還有些產業,一大片山林,圍起來,小獵場似的,足夠我們兄弟射獵。</p>
我那會兒才九歲,人小,高頭大馬的騎不了,大兄給我選了一匹溫順又矮小的馬。</p>
</p>
鄭玄之出言奚落,大兄因聽不得那個,斥了他幾句。</p>
鄭青之是長兄,自然幫腔訓他。</p>
等入獵場中去,他在我身後放冷箭。”</p>
想起從前的事,如今真的擺到明麵上來說,趙行反而平靜了不少:“我猜想他也不是真的要殺人,連傷人他恐怕都是不敢的。</p>
說到底,無非是覺著我們做兄長的,慢待了三郎,他替三郎抱不平罷了。</p>
放個冷箭嚇唬我,更像是警告,或者說,是下馬威。</p>
大兄發了好大脾氣,提劍要殺他。</p>
長輩們都不在,隻有我們幾個,廝鬧起來,真上了頭,扭打做一團。</p>
混亂之中,鄭玄之抽走了三郎隨身的那把匕首——最後那一下,他就該千刀萬剮,因他是故意的!”</p>
晉和帝一直靜靜地聽到這裏,指尖猛地一顫:“三郎的那把……”</p>
“對。”趙行斬釘截鐵截住晉和帝話頭,“就是三郎出滿月時候,您送去滎陽,送給他的那把匕首!”</p>
說來可笑。</p>
那本是父皇送給趙奕的父愛,卻被鄭玄之拿來傷了大兄。</p>
一把鋒利無比的匕首,上上之品,刀鋒寒芒,刀鞘鑲嵌名貴寶石。</p>
是最漂亮的利器。</p>
趙行又咬了咬後槽牙:“鄭家隻有鄭玄之最該死嗎?其他人就都無辜嗎?”</p>
他一麵說,一麵搖頭:“大兄何等身手,他十二歲那年已經能在沛國公手底下走過五十招了。</p>
那些人,手腳並用束縛著大兄的時候,大兄尚且看在母後的份上,未曾真正動手。</p>
父皇,從頭到尾,大兄他做的,還不夠好嗎?他還要如何體諒,如何忍讓?</p>
就因為那家人姓鄭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