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屠耆並不知道這些事情。他繼續日夜兼程,趕往樓蘭奔喪。
來到樓蘭城下時,隻見城中城門緊閉,戒備森嚴,那尉屠歸頭戴王冠,端坐在城樓上,馬蓮王後側立在側。那尉屠歸大聲叫道,老王已經入土為安,安葬在千棺之山了,他已經即位,成為繼任的樓蘭王,一山不容二虎,請弟弟就地折回,免得兄弟一場幹戈。
尉屠耆聽了,不知如何是好。想要返回,又不甘心。率領部下幾次衝到城門口,都被城中亂箭射回。沒奈何,人困馬乏的尉屠耆,隻好率領屬下,在樓蘭城外露天地裏紮營。
是夜,一支匈奴騎兵衝人尉屠耆的營地如狼似虎,一陣亂砍,可憐這些隨行的士兵,匆匆而來送了命,死時還處在饑渴勞頓之中。
尉屠耆不管怎麽說還算是個有來頭的人,所以匈奴人沒有敢殺他,隻是將他俘獲,捆在了馬上。匈奴人在城外,待到天明,然後敲開城門入城。尉屠耆則交給尉屠歸,聽由他的發落。尉屠歸給這些匈奴士兵發了賞銀,然後將尉屠耆打入了死牢。尉屠歸明白必須把弟弟尉屠耆殺掉,以絕後患。如果匈奴人當時就把他殺掉了,那是最好不過的事情,遺憾的是匈奴人並沒有殺他,而是交給尉屠歸來請功。躊躇再三,尉屠歸決定暫且將弟弟尉屠耆關在那裏,待局勢安定了,再殺他不遲。這時候發生了一點變故。
馬蓮王後在一天夜裏,從死牢裏救出尉屠耆,並且護送他出城,沿青海雷電穀秘密通道,回到長安要求漢武帝派兵攻打樓蘭。為以後的軍馬監傅介子千裏刺殺樓蘭王尉屠歸留下了伏筆。馬蓮為什麽要救尉屠耆呢?原來,美麗的馬蓮是月氏新王的女兒。當尉屠歸和尉屠耆還沒有被典作人質的時候,她和他倆一起在宮中長大。那時候三個少年是好朋友。馬蓮將來注定是要做王後的,這是大家都看在眼裏的事情,也就是說,不論繼任的樓蘭王是誰,尉屠歸或尉屠耆,馬蓮都會成為其中那個為王者的王後。而尉屠歸和尉屠耆,即將到匈奴和長安去典作人質時,行前,三個少年曾經出城去郊遊。
兩個男人都在離別前,表達了對馬蓮的愛慕之情。這時馬蓮說,你們努力吧!我的命運其實從一出生就確定了,這就是成為樓蘭王的妻子。你們中將來畢竟有一個人,要成為樓蘭王的,我就是那個人的妻子。也許尉屠耆風塵仆仆、趕往樓蘭奔喪和即位時,他一半的動力來源於對馬蓮的向往。當年,三少年出城時,城外正在發生著一場曆史上著名的戰爭,這就是那場著名的霍去病閃電解放西域的戰爭。在樓蘭國的皇家公墓千棺之山,他們曾經碰到過一個迷路了的漢朝軍馬監校尉傅介子。
這校尉一人一騎,疲於奔命,後邊則有匈奴騎兵窮追不舍。當傅介子重新回到這一塊地麵上時,大戈壁空空蕩蕩,霍去病的青年騎兵團已遠去,沒有一個人影。隻有成群的烏鴉,劍落在地麵上,吃著地上橫七豎八的死屍。傅介子從烏鴉群中策馬穿過,驚起鴉群的一陣陣聆噪。終於,他被一小隊路經這裏的匈奴士兵發現了。匈奴士兵一直將他追趕到了千棺之山。
千棺之山是遷徙到這裏的樓蘭人,為他們建造的皇家公墓。它在大漠的深處。一架高高的沙山,沙山上插滿了胡楊木做的白色標誌,每一個標誌下麵都躺著一個木乃伊。一條小河,它與橫穿樓蘭城的那條運河相連。一旦有皇室成員去世後,將小河與運河的那個龍口扒開,待小河蓄滿水後,遂將棺木運抵這裏,待安葬完畢,再將龍口堵死。這樣小河重新幹涸,千棺之山重新回到封閉狀態中。
他們在這裏救出了傅介子校尉。這裏畢竟是他們的家園。他們知道這迷宮一樣的千棺之山怎麽才能出去,而匈奴人則不知道。傅介子走出千棺之山之後,好心的馬蓮見傅介子的肩膀上還在流血,於是從靴子裏拔出短刀,割下自己的一絡長發,燒成灰,敷在這傷口上止血。“傅介子是漢朝軍馬監校尉,你們記住這個名字,也許我以後會有機會報答的!”說完這些話後,一人一騎,沒入遠處的荒野中。這是幾年前發生的一件事情。
未央宮早朝,文武百官齊呼萬歲後,兵部侍郎奏報,輪台六百裏急報,樓蘭王歸天,冒頓將匈奴牙賬長大的大王子尉屠歸扶上了王座,這大王子登基後,在匈奴鐵騎的支持下,第一件事就是把西域都護府設在樓蘭城的辦事處關閉,逮捕殺害了十餘文武將官。接著扣留了300餘商戶的貨物,截斷了絲綢之路的通行,將我運往波斯的貨物焚燒,初步統計損失貿易額約八千萬漢株。漢武帝聽到這裏怒道:“此賊可惡,欺我太盛,發兵攻打!”
“聖上息怒,冒頓借鑒汗血馬戰爭失敗的教訓,已在輪台河對岸集結約30萬人馬與我對峙,妄圖以逸待勞殲滅我增援部隊,愚臣認為以和為好。”貳師將軍李廣利道。
“聖上,汗血馬戰爭曆時3年,耗資千萬,連年南北討伐征戰,國庫盈虧,已無力再戰。臣認為不發兵為上。”兵部侍郎衛青奏道。漢武帝冷靜了一下,覺得諸大臣奏的有道理,講和絲綢之路就永遠不能保持暢通,西域大好河山就會拱手送給匈奴,這是大漢朝無法接受的。主戰出兵攻打,路途遙遠,國庫盈虧,後勤補給供不上,注定失敗。又覺不把匈奴與樓蘭王的囂張氣焰打下去,大漢朝在世界上、西域諸侯國就無政治地位,真是兩難。是戰是和,一時拿捏不準。
大臣繼續在議論,鷹派代表李陵道:“聖上,臣以為對匈奴不用兵,無一震懾敵膽,大將軍也是這個意見。”鴿派反對道:“聖上,切勿言戰,大漢軍隊連年征戰,已是疲憊之師,急需休養,最為重要的是今年大旱,莊稼收成減半,出兵實為下策。”桑弘羊、司馬遷、張騫等一半大臣直諫。
漢武帝仍然不語,就在這時從樓蘭城返回的尉屠耆哭道:“聖上,您要為我做主啊,西域諸侯國需要大漢朝的保護!”漢武帝心中一稟,鷹一樣的目光掃視眾大臣一眼,終於作出決定:“出兵!”衛青急道:“聖上,再行三思!九月鷹飛正是匈奴兵強馬壯的季節,此時出兵,敗多勝少。”漢武帝胸有成竹道:“眾愛卿,政治上要絕對優勢壓倒匈奴,使冒頓在西域不敢猖狂橫行霸道。我們在軍事上要采取節儉對敵,兵分三路,第一大漢主力軍嚴陣待命休養,派遣西征軍貳師將軍擊之匈奴右肋,迫其西域匈奴分兵救援。第二成立特別部隊快速出擊,解決樓蘭隱患,打通絲綢之路。第三快馬通報西域特使蘇武,做好應急預案,與借烏孫、龜茲兵馬合擊匈奴,從冒頓老狼的手中奪回輪台城。”
眾大臣跪地道:“聖上英明,文韜武略,武功赫赫,匈奴必敗!”
漢武帝手一擺,道:“眾愛卿平身,西征軍先鋒官、特別部隊校尉官誰來擔任,還請各位愛卿推薦。”朝殿上又是一陣議論,可是都沒有合適的人選,是因為大家各懷鬼胎,漢武帝冷冷的看著這一切,大聲道:“肅靜!既然選不出合適人選,我來公正任命。”“請聖上定奪!”百官道。“李陵、傅介子出列,你們有沒有信心?”漢武帝道。二人出列,楫首一拜:“多謝聖上,精忠報國,在所不辭!請聖上放心!!”“聖上用兵如神,知人善任,國運昌盛,人民興旺!我們堅決擁護。”百官齊聲道。漢武帝微笑道:“退朝!”漢武帝重新將西征軍兵團交貳師將軍李廣利指揮,限他第二日啟程。夜裏,天空意外地降了一場大雪。清晨起來,長安城的青磚紅瓦,罩上了一層素白。給這場出征蒙上一層不祥的悲壯氣氛,軍令在身,李廣利不敢怠慢,率這數萬人踏上征途。
在鹹陽古渡,李妃早早地迎候在那裏,為他的哥哥送行。
李妃騎著一匹小馬,她的身後有兩個兵丁打扮的人,一左一右。李妃執著哥哥的手,悵然說“我真有一絲悔意,不該讓你去那虎狼之地。我擔心此次凶多吉少,弄不好一把屍骨,就要埋在大漠黃沙中了!”這時候的李廣利,其實心中也早有悔意,不該直諫,隻是事至於此,身子由不得自己。隻見他咬了咬牙,正色說:“男兒何不帶吳鉤!為大漢朝分憂,是咱們的本分。好妹妹,你就不要多言,讓哥哥輕鬆一點上路吧!”李妃點點頭,說了兩個字“保重”。
臨分手時,李妃指著身後這兩個兵丁模樣的隨從,悄聲說:“這是我的兩個使喚丫頭,我讓她倆扮了男裝,隨你前去。西域苦寒之地,有了她倆伺候你安歇,或許可解除路途上的許多寂寞。這兩個女孩的家人,我已付了重金。”說罷,李妃一聲吆喝,兩個男丁模樣的隨從滾鞍下馬,認過新主子。李廣利心頭一陣酸楚,正想拒絕,隻見李妃調轉馬頭,已經匆匆走了。李廣利長長地歎息了一聲,收下妹妹的這一份大禮,繼續登程趕路。數萬甲兵迅速地淹沒在漫天飛雪之中,此時先鋒官李陵親率五千步兵甲車已出居延關迎敵。
冒頓大馬營,探馬報告,漢武帝果然出兵了,先頭部隊李陵已出居延關與昆邪單於的部隊交手了,後麵是貳師將軍李廣利指揮的西征軍。另一探馬報,漢特使蘇武命人到烏孫借調三萬、龜茲一萬兵馬與輪台駐軍進行前後夾攻,冒頓揮揮手,笑了起來,對他來說這點兵馬算不了啥,讓探馬退下去了。他在思考漢武帝何以再用疲憊之師來解西域之危?難道他還另有奇兵不成?又覺得不妥,匕首密報漢武帝已是國庫盈虧,無力再戰,難道他是虛張聲勢,這老頭想要幹什麽,一連幾個為什麽,他百思不得其解?
冒頓忽然作出決定,分兵十萬讓且鞮單於支援阿爾泰草原的昆邪單於,一定要阻截住貳師大軍,因為他知道,昆邪單於不是貳師先鋒將軍李陵的對手,隻有且鞮才是他的對手。
他又詭秘地望了一眼薩滿巫神,喊道:“木罕,你與慕容姑姑備上禮物,去見真正的貳師將軍李廣利,切記,一定要千方百計拖住西征軍。”木罕道:“父王,難道你另有奇謀破敵?”
冒頓笑了:“乖寶貝,此次你不可意氣用事,多聽“姑姑”的話。”
木罕回答:“請父王放心!”
來到樓蘭城下時,隻見城中城門緊閉,戒備森嚴,那尉屠歸頭戴王冠,端坐在城樓上,馬蓮王後側立在側。那尉屠歸大聲叫道,老王已經入土為安,安葬在千棺之山了,他已經即位,成為繼任的樓蘭王,一山不容二虎,請弟弟就地折回,免得兄弟一場幹戈。
尉屠耆聽了,不知如何是好。想要返回,又不甘心。率領部下幾次衝到城門口,都被城中亂箭射回。沒奈何,人困馬乏的尉屠耆,隻好率領屬下,在樓蘭城外露天地裏紮營。
是夜,一支匈奴騎兵衝人尉屠耆的營地如狼似虎,一陣亂砍,可憐這些隨行的士兵,匆匆而來送了命,死時還處在饑渴勞頓之中。
尉屠耆不管怎麽說還算是個有來頭的人,所以匈奴人沒有敢殺他,隻是將他俘獲,捆在了馬上。匈奴人在城外,待到天明,然後敲開城門入城。尉屠耆則交給尉屠歸,聽由他的發落。尉屠歸給這些匈奴士兵發了賞銀,然後將尉屠耆打入了死牢。尉屠歸明白必須把弟弟尉屠耆殺掉,以絕後患。如果匈奴人當時就把他殺掉了,那是最好不過的事情,遺憾的是匈奴人並沒有殺他,而是交給尉屠歸來請功。躊躇再三,尉屠歸決定暫且將弟弟尉屠耆關在那裏,待局勢安定了,再殺他不遲。這時候發生了一點變故。
馬蓮王後在一天夜裏,從死牢裏救出尉屠耆,並且護送他出城,沿青海雷電穀秘密通道,回到長安要求漢武帝派兵攻打樓蘭。為以後的軍馬監傅介子千裏刺殺樓蘭王尉屠歸留下了伏筆。馬蓮為什麽要救尉屠耆呢?原來,美麗的馬蓮是月氏新王的女兒。當尉屠歸和尉屠耆還沒有被典作人質的時候,她和他倆一起在宮中長大。那時候三個少年是好朋友。馬蓮將來注定是要做王後的,這是大家都看在眼裏的事情,也就是說,不論繼任的樓蘭王是誰,尉屠歸或尉屠耆,馬蓮都會成為其中那個為王者的王後。而尉屠歸和尉屠耆,即將到匈奴和長安去典作人質時,行前,三個少年曾經出城去郊遊。
兩個男人都在離別前,表達了對馬蓮的愛慕之情。這時馬蓮說,你們努力吧!我的命運其實從一出生就確定了,這就是成為樓蘭王的妻子。你們中將來畢竟有一個人,要成為樓蘭王的,我就是那個人的妻子。也許尉屠耆風塵仆仆、趕往樓蘭奔喪和即位時,他一半的動力來源於對馬蓮的向往。當年,三少年出城時,城外正在發生著一場曆史上著名的戰爭,這就是那場著名的霍去病閃電解放西域的戰爭。在樓蘭國的皇家公墓千棺之山,他們曾經碰到過一個迷路了的漢朝軍馬監校尉傅介子。
這校尉一人一騎,疲於奔命,後邊則有匈奴騎兵窮追不舍。當傅介子重新回到這一塊地麵上時,大戈壁空空蕩蕩,霍去病的青年騎兵團已遠去,沒有一個人影。隻有成群的烏鴉,劍落在地麵上,吃著地上橫七豎八的死屍。傅介子從烏鴉群中策馬穿過,驚起鴉群的一陣陣聆噪。終於,他被一小隊路經這裏的匈奴士兵發現了。匈奴士兵一直將他追趕到了千棺之山。
千棺之山是遷徙到這裏的樓蘭人,為他們建造的皇家公墓。它在大漠的深處。一架高高的沙山,沙山上插滿了胡楊木做的白色標誌,每一個標誌下麵都躺著一個木乃伊。一條小河,它與橫穿樓蘭城的那條運河相連。一旦有皇室成員去世後,將小河與運河的那個龍口扒開,待小河蓄滿水後,遂將棺木運抵這裏,待安葬完畢,再將龍口堵死。這樣小河重新幹涸,千棺之山重新回到封閉狀態中。
他們在這裏救出了傅介子校尉。這裏畢竟是他們的家園。他們知道這迷宮一樣的千棺之山怎麽才能出去,而匈奴人則不知道。傅介子走出千棺之山之後,好心的馬蓮見傅介子的肩膀上還在流血,於是從靴子裏拔出短刀,割下自己的一絡長發,燒成灰,敷在這傷口上止血。“傅介子是漢朝軍馬監校尉,你們記住這個名字,也許我以後會有機會報答的!”說完這些話後,一人一騎,沒入遠處的荒野中。這是幾年前發生的一件事情。
未央宮早朝,文武百官齊呼萬歲後,兵部侍郎奏報,輪台六百裏急報,樓蘭王歸天,冒頓將匈奴牙賬長大的大王子尉屠歸扶上了王座,這大王子登基後,在匈奴鐵騎的支持下,第一件事就是把西域都護府設在樓蘭城的辦事處關閉,逮捕殺害了十餘文武將官。接著扣留了300餘商戶的貨物,截斷了絲綢之路的通行,將我運往波斯的貨物焚燒,初步統計損失貿易額約八千萬漢株。漢武帝聽到這裏怒道:“此賊可惡,欺我太盛,發兵攻打!”
“聖上息怒,冒頓借鑒汗血馬戰爭失敗的教訓,已在輪台河對岸集結約30萬人馬與我對峙,妄圖以逸待勞殲滅我增援部隊,愚臣認為以和為好。”貳師將軍李廣利道。
“聖上,汗血馬戰爭曆時3年,耗資千萬,連年南北討伐征戰,國庫盈虧,已無力再戰。臣認為不發兵為上。”兵部侍郎衛青奏道。漢武帝冷靜了一下,覺得諸大臣奏的有道理,講和絲綢之路就永遠不能保持暢通,西域大好河山就會拱手送給匈奴,這是大漢朝無法接受的。主戰出兵攻打,路途遙遠,國庫盈虧,後勤補給供不上,注定失敗。又覺不把匈奴與樓蘭王的囂張氣焰打下去,大漢朝在世界上、西域諸侯國就無政治地位,真是兩難。是戰是和,一時拿捏不準。
大臣繼續在議論,鷹派代表李陵道:“聖上,臣以為對匈奴不用兵,無一震懾敵膽,大將軍也是這個意見。”鴿派反對道:“聖上,切勿言戰,大漢軍隊連年征戰,已是疲憊之師,急需休養,最為重要的是今年大旱,莊稼收成減半,出兵實為下策。”桑弘羊、司馬遷、張騫等一半大臣直諫。
漢武帝仍然不語,就在這時從樓蘭城返回的尉屠耆哭道:“聖上,您要為我做主啊,西域諸侯國需要大漢朝的保護!”漢武帝心中一稟,鷹一樣的目光掃視眾大臣一眼,終於作出決定:“出兵!”衛青急道:“聖上,再行三思!九月鷹飛正是匈奴兵強馬壯的季節,此時出兵,敗多勝少。”漢武帝胸有成竹道:“眾愛卿,政治上要絕對優勢壓倒匈奴,使冒頓在西域不敢猖狂橫行霸道。我們在軍事上要采取節儉對敵,兵分三路,第一大漢主力軍嚴陣待命休養,派遣西征軍貳師將軍擊之匈奴右肋,迫其西域匈奴分兵救援。第二成立特別部隊快速出擊,解決樓蘭隱患,打通絲綢之路。第三快馬通報西域特使蘇武,做好應急預案,與借烏孫、龜茲兵馬合擊匈奴,從冒頓老狼的手中奪回輪台城。”
眾大臣跪地道:“聖上英明,文韜武略,武功赫赫,匈奴必敗!”
漢武帝手一擺,道:“眾愛卿平身,西征軍先鋒官、特別部隊校尉官誰來擔任,還請各位愛卿推薦。”朝殿上又是一陣議論,可是都沒有合適的人選,是因為大家各懷鬼胎,漢武帝冷冷的看著這一切,大聲道:“肅靜!既然選不出合適人選,我來公正任命。”“請聖上定奪!”百官道。“李陵、傅介子出列,你們有沒有信心?”漢武帝道。二人出列,楫首一拜:“多謝聖上,精忠報國,在所不辭!請聖上放心!!”“聖上用兵如神,知人善任,國運昌盛,人民興旺!我們堅決擁護。”百官齊聲道。漢武帝微笑道:“退朝!”漢武帝重新將西征軍兵團交貳師將軍李廣利指揮,限他第二日啟程。夜裏,天空意外地降了一場大雪。清晨起來,長安城的青磚紅瓦,罩上了一層素白。給這場出征蒙上一層不祥的悲壯氣氛,軍令在身,李廣利不敢怠慢,率這數萬人踏上征途。
在鹹陽古渡,李妃早早地迎候在那裏,為他的哥哥送行。
李妃騎著一匹小馬,她的身後有兩個兵丁打扮的人,一左一右。李妃執著哥哥的手,悵然說“我真有一絲悔意,不該讓你去那虎狼之地。我擔心此次凶多吉少,弄不好一把屍骨,就要埋在大漠黃沙中了!”這時候的李廣利,其實心中也早有悔意,不該直諫,隻是事至於此,身子由不得自己。隻見他咬了咬牙,正色說:“男兒何不帶吳鉤!為大漢朝分憂,是咱們的本分。好妹妹,你就不要多言,讓哥哥輕鬆一點上路吧!”李妃點點頭,說了兩個字“保重”。
臨分手時,李妃指著身後這兩個兵丁模樣的隨從,悄聲說:“這是我的兩個使喚丫頭,我讓她倆扮了男裝,隨你前去。西域苦寒之地,有了她倆伺候你安歇,或許可解除路途上的許多寂寞。這兩個女孩的家人,我已付了重金。”說罷,李妃一聲吆喝,兩個男丁模樣的隨從滾鞍下馬,認過新主子。李廣利心頭一陣酸楚,正想拒絕,隻見李妃調轉馬頭,已經匆匆走了。李廣利長長地歎息了一聲,收下妹妹的這一份大禮,繼續登程趕路。數萬甲兵迅速地淹沒在漫天飛雪之中,此時先鋒官李陵親率五千步兵甲車已出居延關迎敵。
冒頓大馬營,探馬報告,漢武帝果然出兵了,先頭部隊李陵已出居延關與昆邪單於的部隊交手了,後麵是貳師將軍李廣利指揮的西征軍。另一探馬報,漢特使蘇武命人到烏孫借調三萬、龜茲一萬兵馬與輪台駐軍進行前後夾攻,冒頓揮揮手,笑了起來,對他來說這點兵馬算不了啥,讓探馬退下去了。他在思考漢武帝何以再用疲憊之師來解西域之危?難道他還另有奇兵不成?又覺得不妥,匕首密報漢武帝已是國庫盈虧,無力再戰,難道他是虛張聲勢,這老頭想要幹什麽,一連幾個為什麽,他百思不得其解?
冒頓忽然作出決定,分兵十萬讓且鞮單於支援阿爾泰草原的昆邪單於,一定要阻截住貳師大軍,因為他知道,昆邪單於不是貳師先鋒將軍李陵的對手,隻有且鞮才是他的對手。
他又詭秘地望了一眼薩滿巫神,喊道:“木罕,你與慕容姑姑備上禮物,去見真正的貳師將軍李廣利,切記,一定要千方百計拖住西征軍。”木罕道:“父王,難道你另有奇謀破敵?”
冒頓笑了:“乖寶貝,此次你不可意氣用事,多聽“姑姑”的話。”
木罕回答:“請父王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