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中,走來一對年輕男女,女孩是明姝,男孩是李想。李想遵照楊明泰的指示進行曆練,明姝負責保護他的安全。李想對外的身份是“巫”,九丘沒有巫,但人們知道巫,曉得他們能溝通鬼神,這對李想的能力是很好的掩護。
離開聽潮湖已經兩天了,然而一路上李想所見到的卻是滿目荒涼,與聽潮湖的美景行成了極大的落差。明姝告訴李想這片荒漠很大,離這裏最近的綠洲是南麵的孟範河口,距此大約還有半天的路程。往西北方一百多公裏,是孟範村,也是我們遊曆的第一站。現在給你兩個選擇,去孟範河口看看百姓的收獲地,在綠洲宿營,第二天折返前往孟範村;或者直接前往孟範村,我們在荒漠宿營。李想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
李想的體力較來時已經好了很多,每天“大力果”吃著,又有美女陪練,體型依然瘦削,但肌肉還是結實了不少,現在一日走個六七十裏也不是大問題了。隻是和身邊的明姝相比,他就有些自慚形穢了。
在哥哥麵前,明姝始終是個乖乖女,文文靜靜。哥哥一走,明姝的多動症就犯了。李想走的不快,她也不著急,等李想的那會兒,背著大包的她還時不時來個高抬腿跑,或者短距離折返,仿佛始終用不完的勁。明姝的說法是,一日不練,身體生鏽。
明姝的包裏裝著兩頂輕質帳篷、幹糧和一些衣物等日常用品,因為這一路多荒漠,種魂就不如搭建帳篷來的方便和實惠了,在荒漠中種魂,能量消耗是在綠洲的一倍。能量點有限,能省就省上一點。明姝確實是個很節儉的女孩,離開的時候,不忘回籠竹屋和竹林。所謂回籠,就是由妧婠回收,並返還種魂時所花費能量點的三成。
荒漠之中,小夥子背個小包,姑娘背個大包,背小包的鵝行鴨步,背大包的活躍好動,這畫麵,怎麽看都透著不協調。往前又走了十來裏地,李想累了,兩人靠著一塊大石休息。李想有些羨慕楊明泰有根會飛的建木枝,但羨慕的話卻是不好意思說出口的,於是有話沒話地說了一句,算算時間明泰哥和伯風大叔已經回到昆吾家中了吧。明姝一聽這話就樂,這輩分亂的。明泰稱伯風兄,李想一邊喊著明泰哥,一邊卻固執地稱伯風為大叔。
李想口中的伯風大叔就是齊雲大師的弟子覃伯風,兩天前,聽潮湖的竹屋終於迎來了這位久候的客人,他留著平頭,一撇人字須,身著一件青色的民國長袍,看著四十歲的模樣,不過實際年齡估摸著也有一千來歲了。如果不是這位大叔有一米八的身高,李想還以為魯迅先生也穿越了。為了隱藏行蹤,他饒了許多路,因此耽擱了幾天。他滿臉風塵,神色也略顯疲頓。卻顧不上洗漱,寒暄兩句後,就把話頭轉到何亞非身上。楊明泰打趣說做烹飪的種魂師不是應該更會養氣嗎?伯風兄你這火急火燎的性子怎麽改不了。覃伯風也不介意,這不是何亞非被你誇成千年難遇的好苗子嗎?楊明泰向他講了何亞非過往種種,覃伯風更是急不可耐地拉著楊明泰就走,這位癡心廚道的漢子如渴驥奔泉,楊明泰拗不過,隻能由著他。從見麵到踩著建木枝離開,覃伯風也隻是同明姝和李想打了個招呼——這位大叔並不精於人情世故。楊明泰和覃伯風離開後,李想問了明姝一個很無聊的問題,為什麽建木枝會是鉛筆?明姝說,你有理由讓三個人同時去抓一根樹枝嗎?鉛筆卻可以,我哥哥在你們三人腦子種了一個玩筆仙的念頭。
李想靠著石頭,眉毛皺成一團,“姝姐,有個問題我一直沒想明白,我們一到,伯風大叔就出發了,這路上走了十七天。你和我提到過,泰哥在得知我們進入虛空的時,就通知了你,你也是從齊雲大師那裏出發的,那你到聽潮湖用了多少天呢?”李想對楊明泰兄妹的稱呼也愈發簡潔、親近了。
明姝說:“我和他一樣,也饒了些路,不過我跑得要快些,用了十四天,比你早到了兩個小時。”
李想的眉頭皺得更緊了,“也就是說我們在虛空中呆了十四天,我是昏迷了,可是亞非那邊卻說他隻是玩了一會兒遊戲,就到了。”
明姝搖頭:“這個我也不清楚,對於時間的概念,我一向迷糊得很,哥哥也不感興趣,哥哥的說法是我們搞玄學的,研究啥科學。”
看來這個問題是不會有答案了,李想有些後悔當初怎麽沒有看過《時間簡史》,不過為什麽泰哥能大致算出我們到達的時間呢?
明姝詫異地看著李想,“你怎麽突然變傻了呢?我哥哥的分魂走過那條路啊。”
臨近傍晚時,李想和楊明姝站在河口地東北角的一座高崗上,南麵是鳳棱河和瓦楞河的交匯處,兩條湍急的大河激情碰撞,掀起數十米高的水幕牆,牆外是淩亂紛飛的水球,一浪未落,一浪又起,砸碎了前麵的那道幕牆,碎片紛亂掉落,尚未回歸大河,後方的幕牆再次破碎。雖然遠隔十多裏地,李想也是看得心驚目眩。明姝說,巨浪攪亂了氣流,人隻要靠近岸邊二十米,就可能被亂流卷入。不過亂流也不是沒有好處,每年八月,在神民丘就會形成席卷九丘的反氣旋風。妧婠會在此時釋放數以千萬計的種子,長著翅膀的種子會隨著氣旋飄到各地,當種子經過這裏時,氣流擾動下,一些種子會脫離反氣旋風的牽引,撒落在前麵的河口地。所以兩河交匯的河口地一般被稱為收獲地。
翻過山崗,見山腳有一座墓,墓碑寫著“故先君孟公諱範老大人之墓”,這應該是孟範之墓了,李想和明姝雙手合十在目前拜了拜。
到河口地時,太陽已經下山,天空還是兩個月亮,東方的天空是一彎深青灰色的新月,如一塊被砸去了一大半的粗糙礫石嵌在紫色的天空,沒有存在感,但也不會讓人忽略它的存在,李想來到九丘後,還是第一次看到玄武月。玄武是四個月亮裏在視覺上最袖珍的一個,應該隻有拳頭大小。而最大隻的朱雀月已經顫顫巍巍地在西方地平線站起身,碩大的體型讓習慣了在地球望月的李想有種不真實的感覺。紅色圓月為河口地暖上了一層杏紅,有些曖昧的色彩。
離開聽潮湖已經兩天了,然而一路上李想所見到的卻是滿目荒涼,與聽潮湖的美景行成了極大的落差。明姝告訴李想這片荒漠很大,離這裏最近的綠洲是南麵的孟範河口,距此大約還有半天的路程。往西北方一百多公裏,是孟範村,也是我們遊曆的第一站。現在給你兩個選擇,去孟範河口看看百姓的收獲地,在綠洲宿營,第二天折返前往孟範村;或者直接前往孟範村,我們在荒漠宿營。李想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
李想的體力較來時已經好了很多,每天“大力果”吃著,又有美女陪練,體型依然瘦削,但肌肉還是結實了不少,現在一日走個六七十裏也不是大問題了。隻是和身邊的明姝相比,他就有些自慚形穢了。
在哥哥麵前,明姝始終是個乖乖女,文文靜靜。哥哥一走,明姝的多動症就犯了。李想走的不快,她也不著急,等李想的那會兒,背著大包的她還時不時來個高抬腿跑,或者短距離折返,仿佛始終用不完的勁。明姝的說法是,一日不練,身體生鏽。
明姝的包裏裝著兩頂輕質帳篷、幹糧和一些衣物等日常用品,因為這一路多荒漠,種魂就不如搭建帳篷來的方便和實惠了,在荒漠中種魂,能量消耗是在綠洲的一倍。能量點有限,能省就省上一點。明姝確實是個很節儉的女孩,離開的時候,不忘回籠竹屋和竹林。所謂回籠,就是由妧婠回收,並返還種魂時所花費能量點的三成。
荒漠之中,小夥子背個小包,姑娘背個大包,背小包的鵝行鴨步,背大包的活躍好動,這畫麵,怎麽看都透著不協調。往前又走了十來裏地,李想累了,兩人靠著一塊大石休息。李想有些羨慕楊明泰有根會飛的建木枝,但羨慕的話卻是不好意思說出口的,於是有話沒話地說了一句,算算時間明泰哥和伯風大叔已經回到昆吾家中了吧。明姝一聽這話就樂,這輩分亂的。明泰稱伯風兄,李想一邊喊著明泰哥,一邊卻固執地稱伯風為大叔。
李想口中的伯風大叔就是齊雲大師的弟子覃伯風,兩天前,聽潮湖的竹屋終於迎來了這位久候的客人,他留著平頭,一撇人字須,身著一件青色的民國長袍,看著四十歲的模樣,不過實際年齡估摸著也有一千來歲了。如果不是這位大叔有一米八的身高,李想還以為魯迅先生也穿越了。為了隱藏行蹤,他饒了許多路,因此耽擱了幾天。他滿臉風塵,神色也略顯疲頓。卻顧不上洗漱,寒暄兩句後,就把話頭轉到何亞非身上。楊明泰打趣說做烹飪的種魂師不是應該更會養氣嗎?伯風兄你這火急火燎的性子怎麽改不了。覃伯風也不介意,這不是何亞非被你誇成千年難遇的好苗子嗎?楊明泰向他講了何亞非過往種種,覃伯風更是急不可耐地拉著楊明泰就走,這位癡心廚道的漢子如渴驥奔泉,楊明泰拗不過,隻能由著他。從見麵到踩著建木枝離開,覃伯風也隻是同明姝和李想打了個招呼——這位大叔並不精於人情世故。楊明泰和覃伯風離開後,李想問了明姝一個很無聊的問題,為什麽建木枝會是鉛筆?明姝說,你有理由讓三個人同時去抓一根樹枝嗎?鉛筆卻可以,我哥哥在你們三人腦子種了一個玩筆仙的念頭。
李想靠著石頭,眉毛皺成一團,“姝姐,有個問題我一直沒想明白,我們一到,伯風大叔就出發了,這路上走了十七天。你和我提到過,泰哥在得知我們進入虛空的時,就通知了你,你也是從齊雲大師那裏出發的,那你到聽潮湖用了多少天呢?”李想對楊明泰兄妹的稱呼也愈發簡潔、親近了。
明姝說:“我和他一樣,也饒了些路,不過我跑得要快些,用了十四天,比你早到了兩個小時。”
李想的眉頭皺得更緊了,“也就是說我們在虛空中呆了十四天,我是昏迷了,可是亞非那邊卻說他隻是玩了一會兒遊戲,就到了。”
明姝搖頭:“這個我也不清楚,對於時間的概念,我一向迷糊得很,哥哥也不感興趣,哥哥的說法是我們搞玄學的,研究啥科學。”
看來這個問題是不會有答案了,李想有些後悔當初怎麽沒有看過《時間簡史》,不過為什麽泰哥能大致算出我們到達的時間呢?
明姝詫異地看著李想,“你怎麽突然變傻了呢?我哥哥的分魂走過那條路啊。”
臨近傍晚時,李想和楊明姝站在河口地東北角的一座高崗上,南麵是鳳棱河和瓦楞河的交匯處,兩條湍急的大河激情碰撞,掀起數十米高的水幕牆,牆外是淩亂紛飛的水球,一浪未落,一浪又起,砸碎了前麵的那道幕牆,碎片紛亂掉落,尚未回歸大河,後方的幕牆再次破碎。雖然遠隔十多裏地,李想也是看得心驚目眩。明姝說,巨浪攪亂了氣流,人隻要靠近岸邊二十米,就可能被亂流卷入。不過亂流也不是沒有好處,每年八月,在神民丘就會形成席卷九丘的反氣旋風。妧婠會在此時釋放數以千萬計的種子,長著翅膀的種子會隨著氣旋飄到各地,當種子經過這裏時,氣流擾動下,一些種子會脫離反氣旋風的牽引,撒落在前麵的河口地。所以兩河交匯的河口地一般被稱為收獲地。
翻過山崗,見山腳有一座墓,墓碑寫著“故先君孟公諱範老大人之墓”,這應該是孟範之墓了,李想和明姝雙手合十在目前拜了拜。
到河口地時,太陽已經下山,天空還是兩個月亮,東方的天空是一彎深青灰色的新月,如一塊被砸去了一大半的粗糙礫石嵌在紫色的天空,沒有存在感,但也不會讓人忽略它的存在,李想來到九丘後,還是第一次看到玄武月。玄武是四個月亮裏在視覺上最袖珍的一個,應該隻有拳頭大小。而最大隻的朱雀月已經顫顫巍巍地在西方地平線站起身,碩大的體型讓習慣了在地球望月的李想有種不真實的感覺。紅色圓月為河口地暖上了一層杏紅,有些曖昧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