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範本是山東長島一個普普通通的漁夫,臨海而居,靠海吃飯。一日駕著小船出海打漁,卻遇到了龍卷風,颶風出現時毫無征兆,孟範隻是揉了一下眼睛,巨大的氣柱就已立在了船頭。孟範和他的小船都被吸上了天空,然後他就不省人事了。醒來時,他躺在一片林子裏,樹上結滿了果子。他以為自己來到地府,但地府不可能這麽漂亮,但如果是仙界,為何一個活物都見不到,不過當他看到天上幾個月亮的時候,又覺得這裏應該是仙界。


    開始幾天,動一下都難,他幾乎停留在原地,餓了吃些果子。後來適應了,就想著折些樹枝搭個窩棚,可剛剛攀住樹枝,樹就一下縮入地麵不見了,試了幾次,都是這個結果,慌得孟範連連對樹磕頭作揖,好在樹林並沒有對他的冒犯有任何懲罰。


    在林子裏呆了十多天,孟範愈發堅信這些是神樹,你不能傷害它們,但它們會給你充足的食物,若是摘不到高處的果子,它們還會垂下枝條。孟範已絕了搭窩棚的念頭,這裏氣候溫暖適宜,席地而臥也不擔心傷風著涼。


    又過了些日子,孟範覺得自己身體越發好了,連因常年在海上打魚落下的老胃病和關節炎都好了,這一天,他看到了拖著長長尾羽的鳳凰從天上飛過——後來他知道這是鸞鳥,他堅信這裏就是仙界了。


    一個地方待久了,就膩味,想四處走走。但走來走去,還是一模一樣的林子,一模一樣的樹,如果不是樹木總是在慷慨地饋贈食物,他都以為遇到了“鬼打牆”。他認為迷路是因為失去了方向感,他開始向著太陽升起的方向前進。仍然是無邊無際的樹林,他開始懷疑這是仙人對他的考驗,更加堅定執著地向著他心中的東方進發。餓了以果果腹,黑了倒地就睡,天亮就出發。日複一日,堅定最後變成機械麻木的重複,然而樹林仿佛永遠沒有盡頭。不過他的身體卻一天比一天強健,他從走,變成小跑,到後來他可以一口氣不喘從早跑到晚。


    他也不知道跑過了多久,直到有一天,樹林在他麵前突兀地消失了。他麵前是一片草地,草地的右側是一片翻騰著白色浪花的湛藍湖泊,草地前方的盡頭是一個小山坡,坡上有一大片房屋。他發了會兒呆,不明白為什麽森林和草地之間完全沒有過渡。過了半晌,他才向坡上的房屋走去。


    在那裏,他見到了一群神仙,神仙裏隻有一個是人類的模樣,其他都長的奇形怪狀,少有幾個有點人的影子,大多數和人不沾邊。他看到那個人類模樣的神仙丟下顆種子,種子立刻生根發芽長大,花都沒有開就直接結出果實,果殼打開,取出的卻是一把精致的木梳,他用木梳梳理頜下的長須。一個馬臉的神仙,用爪子輕輕觸摸草葉,草莖紛紛拔高開出花朵,在他周圍形成一片花海。


    他顫巍巍地前去向神仙磕頭行禮,那人類模樣的神仙丟下木梳,上前把他扶了起來。


    後來孟範知道這裏不是仙界,叫做九丘。仙人也不是仙人,是人,來自不同的星球,他們能夠溝通這個世界的樹神,是種魂師。他所處的這塊草地,以前也是樹林,是種魂師讓樹木變作了草的模樣。


    那個人類是孟範的老家人,叫楊榮伯,四川人,字行健,號檀越,是個讀書人,喝過洋墨水,來這之前在翻譯局工作,語言學家。楊榮伯是所有人的老師,他教大家學說各種語言,教授溝通之法、種魂之術。楊榮伯也為孟範開啟了魂智,孟範大字不識一個,但感知天賦還過得去,他也成為了能夠溝通樹神的一員。


    李想一直想讓明姝講講她曾祖父的故事,明姝一直沒講,沒想到她的曾祖父卻在一位逝去了五千年的亡魂老人的故事裏出現了。李想指了指明姝,對孟範亡魂說:“如果我猜的沒錯,姝姐應該是楊榮伯老先生的曾孫女。”


    孟範問:“她是昆吾楊家的?”李想點點頭。


    孟範說:“難怪她的科喯滕唦語說得這麽好,楊家都是好兒女,小夥子可要珍惜了。”


    李想臉一紅,對亡魂老人的誤解卻沒有解釋什麽。孟範繼續講他的故事。


    孟範一直很努力,幾百年間他從大字不識的白丁到學會了十幾種外星語言。隻是感知天賦有限,始終是個中級種魂師,不過起個房子應付生活所需還是得心應手。


    楊榮伯在授課之餘,整理各種語言,著書立說,完善曆法編製。他以白虎月的月相變化的周期為單位,將每年劃為十六個月,每月三十三天,每隔八年的二月為閏日,有三十四天。楊榮伯一生為九丘鞠躬盡瘁,被尊為“聖父”。


    後來,團隊又陸陸續續接納了數百人,有許多是老家人,其中不乏精彩絕豔之輩,其中就有現在的大先生齊雲、二先生的父親厲海辰、藥師貝固。齊雲當時很年輕,卻做得一手好藥膳,讓吃了幾百上千年的果子的人,再次嚐到了菜肴的味道。在聖父楊榮伯的引領下,團隊就像一個大家庭,互敬互愛、相互扶持、其樂融融。許多人組成了小家庭,明姝的曾祖母史芸素就是在那會兒嫁給了楊榮伯的,她端莊賢良,為人寬容,有一顆慈悲心,人們稱她為“聖母”。


    這個團隊維持了五六百年,直到九千多年前,團隊成員才不得不分開。


    李想問:“九千多年前,可是五星連珠大劫那會兒?”


    孟凡說:“是的,那一天我永遠忘不了,湖裏的水就像煮沸了一樣,騰起幾十米的巨浪。天上的雲就像受傷的蛇,不斷地扭曲翻滾,天空不時劃過長達數百公裏的閃電,不斷有老家人、異族人突然在半空中現身,然後像下餃子一樣往下掉。地上就會出現一張大網或者藤條,接住或者卷住這些人。”


    那一天,聖父楊榮伯接到樹神大人的聖諭,他將團隊的人分成了九組,由天賦最高的九人帶領,前往各丘,教化萬民,這九個人因此被稱為先生。先生的座次是按年齡來排的,當時的大先生是楊榮伯,司昆吾,現在的大先生齊雲那時還是九先生,司陶唐。


    時光荏苒,各丘的先生換了一波又一波,唯獨齊雲長春不老,從九先生一步步走到了大先生。齊雲的長壽歸功於他的藥膳養生之法,按老家人的眼光,現在齊雲看起來也不過是六十來歲的模樣,這大先生再做個幾千年也是沒有問題的。


    孟範也去了陶唐,成為一村之長。那一次,九丘的居民猛增了將近七萬人,算得上人口大爆發了,老家人是最多的,大約有兩萬多人,僅陶唐就來了七千人。孟範村接納了一百六十八個老家人,其中有十七戶合計七十三人有著完整的家庭,其餘的人也都各自重新組成了家庭。


    孟範村的這一批老家人中有很多是疊溪地震的受難者,吃慣了麻辣的川菜,對常年吃果子不適應,孟範就挨家挨戶去安撫,也時常跑到齊雲那裏討要些菜肴種子分發給大家。


    楊榮伯留給孟範最珍貴的東西,不是種魂的手段,也不是知識,而是一顆忍耐之心,仁愛之心。孟範一生未娶,一門心思都在村民身上。為了獲得更多的種子,他四處查勘,最終找到了孟範河口,為此險些被亂流卷入鳳棱河。孟範以他的付出獲得了村民的尊重和愛戴。


    孟範村當時有五十多位種魂師,幾乎家家都有種魂師,但大多是低階,算上孟範,隻有三位中階,卻一位沒有擅長烹飪的。孟範打發兩個中階去齊雲大師那裏學習,兩人廚道天分有限,但總算能稍稍改善一下村裏人的夥食。齊雲大師每年也會接濟一些菜肴種子,孟範村的村民生活也過的富足自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樹神啟示錄I九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尚子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尚子牙並收藏樹神啟示錄I九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