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和公孫策等眾人在花廳內商量許久之後,見眾人皆入倦意,便讓大家都先回去休息,自己獨自在回到書房內來回踱步,思索良久後,命王朝馬漢備轎,打算先去趟八王爺府。
此時,八王爺正在向宮中掌事布置不久之後的中秋宮宴需準備的最後重要事宜,聞聽下人來報說包拯求見,不覺一愣,心想:這個包黑子向來都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的,這個時候來找我,可別又有什麽幺蛾子事情。‘’
心裏一邊嘀咕著包拯的來意,一邊已命人將包拯請了進來,幾個掌事見包拯黑著張臉,神情肅穆地走了進來,那幾個掌事來自宮中,自是知道凡包拯找上門的事,不是命案就是凶案,大家都不願觸這個黴頭,故而不等八王爺招呼,便都匆匆行個禮自覺回避了。
八王爺見那些人一個個匆匆而去,心中不覺好笑,不過見包拯麵色凝重,便也不好再開他玩笑,招呼包拯落座後,便問道:“包拯,本王正忙於中秋宮宴之事,你又來摻和什麽呀?”
包拯道:“不瞞王爺,包拯正是為宮宴之事而來。”
“哦?你有什麽事情?難道是又有什麽案子纏身來不了了嗎?”
“回王爺,包拯此次前來是希望王爺能同包拯一同進宮,勸說皇上取消這次宮宴。”
八王爺聞言一驚,道:“這怎麽行,請帖都發了出去,這次是太後出麵為安撫賢王而辦的宴會,豈能說徹就徹的?”
包拯眉心皺成了一條線,連連搖頭說:“若是不取消宴會,恐怕宮中會有巨變,到時,可能太後和皇上都會有危險。”
“包拯,你有什麽事不妨直言,你是不是遇到什麽事情了?”
“王爺,包拯在審理紅瓷一案時,發現賢王也涉及其中,而且很可能是此案的幕後操縱之人。”
“啊?這……包拯,你可有真憑實據,需知賢王如今是太後最看重的人,你這般懷疑於他,若是傳到太後和皇上那裏,可沒有你好果子吃。再說,他一個堂堂王爺,怎麽摻和到紅瓷案裏去?”
“王爺有所不知,這紅瓷並非普通寶物,而是內藏不老秘術地神物,我想賢王必是衝著那秘方而去。”
八王爺的神情漸漸嚴肅起來,看著包拯說:“包拯,你且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同我說一遍。”
包拯點點頭,便將最近一段時間發生的有關紅瓷案的事情及自己的猜測同八王爺仔細地說了一遍。
八王爺聽後並未立刻回應包拯,他端起手邊的茶壺,揭開茶蓋輕叩著壺身,清脆地聲響煞是好聽,良久,一聲輕歎緩緩從八王爺口中溢出。
八王爺輕輕放下手中茶壺,對包拯說:“包拯,你可知太後為何如此厚愛賢王?”
包拯一愣說:“難道不是因為太後憐惜賢王從小沒了母親,又獨自一人在外生活多年,才想著彌補賢王?”
八王爺輕笑道:“太後慈悲為懷,的確是對賢王有憐惜之情,可是你或許不知道,賢王的母後豔妃當年和太後可是情同姐妹,太後當年被人所害打入冷宮的那段日子,若沒有豔妃暗地接濟,恐怕早就餓死了,怎麽還可能活到今天?”
包拯意外道:“豔妃怎會和太後……據宮中記載豔妃不是因為謀害皇儲被先皇賜死的嗎?”
八王爺輕哼一聲道:“後宮之事本就紛繁複雜,真真假假又有誰說得清?經過狸貓一案包大人難道還會去相信宮中存檔記載的事情嗎?”
包拯聽八王爺這麽說,便知其中必有內情,便對八王爺說:“還請王爺將知道的實情告訴包拯,也好讓我早日查明真相。”
八王爺輕咳一聲道:“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那時本王和先王還都年輕,經常喜歡微服出遊,有一日,先王為救一位苗族女子而和江湖上人稱‘毒蠍子’的一個暗殺組織起了衝突,先王一時不慎中了他們下的毒,隨行的禦醫皆都束手無策,就在此時,那女子聲稱能救先王,但條件是我們必須帶她一同上路,當時先王情況危急,我便答應了她的要求。那女子治好先王後,便與我們一路同行,一路上對先王照顧備至,時間久了兩人便有了感情,本來先王將她帶回宮中倒也無妨,可是,那’毒蠍子‘的暗殺組織竟一路暗中跟蹤,在我們快回到汴京時,那組織的頭目竟找上門,先王和我此時方知,那女子根本不是什麽苗疆女子,而是西域魔教叛逃的聖女,而那’毒蠍子‘隻是受了魔教的委派來捉拿此聖女回西域。先王和本王本不打算插手此事,但恰在此時,那聖女肚中竟懷有了先王的骨血,先王本就子嗣單薄,這麽一來先王怎麽可能再讓她回去,無奈之下,隻得亮出身份,那頭目無意和朝廷作對,便悻悻離去,此後,那聖女便隨先王回到宮中,生下現在的賢王,先王高興之餘便封她為豔妃。”
八王爺說到此,略停頓了下,喝了口茶,繼續說道:“那豔妃雖是魔教之人,不過性格還算溫純,為人也很正直,她入宮不久便與當今太後情投意合,私下結為姐妹,她得知太後入宮多年都未有孕,便給了太後一劑藥方,太後服下不久便有了身孕,可巧的是,那時已故鄭太妃也有了身孕,之後這段你應該知道,我就不說了。”
包拯點點頭說:“王爺可是要說那狸貓換太子之事,原來豔妃也和此事有關嗎?”
“有或沒有,逝者已矣,多說無益,我想說的是,太後蒙冤打入冷宮後,我曾私下見過豔妃,無論如何我都不信人會誕下狸貓,豔妃也是不相信,她說她已偷偷打點好看守冷宮的太監照顧好關在裏麵的豔妃,又說一定要想辦法查明真相,替太後伸冤,讓我找機會求皇上念在往日的情分上先將太後放出來,可是,當時先王正處在盛怒之中,又有誰敢貿然去求情?過了不久,本王就收到豔妃托人帶出宮的一封信,信中說她懷疑已故鄭太妃很可能和此事有關,隻是苦於沒有證據,若她有什麽不測,望我念在她對太後一片真心的份上,無論如何保賢王一命,我收到信後不久,宮裏就傳來豔妃謀害皇儲未遂,被皇上賜死的消息,我匆匆趕進皇宮,可還是來晚一步,豔妃已自縊身亡,留下當時隻有8歲的賢王,他見自己母後好端端無辜慘死,心中悲憤,便去找皇上評理,一時情緒失控又惹怒了先王,先王一怒之下將他遷往蜀中,終身不得入宮,我將賢王的封號讓與他,也是為防有人會對他不利,好歹賢王這個封號也能讓他有禁軍保護,每年也能拿到朝廷俸祿,養活自己足矣了。‘’
包拯聽到此,心中一陣感動,說:“原來如此,都說王爺淡泊名利,如今看來,果然是名不虛傳,賢王的封號位列諸王之首,足見其金貴。
王爺將賢王封號讓與皇子,讓他帶著賢王的封號去蜀地,一來蜀地離汴京遙遠,信息傳輸不便,二來這內宮之事,本就無從查起,這樣一來,那些在蜀地的官員搞不清皇子的來曆,便不敢輕易怠慢於他,既可保他安全,又可讓他生活無憂,王爺果真煞費苦心,豔妃泉下有知,也該瞑目了。”
“唉,我這又算什麽,比起他的母妃,我做的這些差遠了。”八王爺重重地歎了口氣。
“照王爺這麽說,我更有理由相信賢王很有可能是為了替母親報仇,才出手布了這麽一個局,豔妃來自西域魔教,對那些奇門異術定有研究,賢王是其獨子,學得精髓也是很有可能。”
“無論如何,此案包拯你一定要慎重處理,沒有真憑實據本王也很難幫你說話,更何況太後本就為了補償賢王,才再三勸說皇上讓賢王回京,皇上也是感念豔妃對太後的真情,才破例違背先王的旨意,同意賢王回京。你若此刻單憑猜測就這般懷疑賢王,別說太後,就連皇上恐怕也不會理睬於你,惹怒了太後,搞不好你又要丟官棄職了。”
包拯對八王爺這麽說,淡淡一笑道:“如此說來,我隻要有真憑實據,王爺就會幫包拯說話嗎?”
八王爺一愣,沒想到包拯就這麽把自己頂到了杠頭上,便沒好氣地說:“此時蓋棺定論還為時太早,一切等你包黑子拿到證據再說。”
包拯點點頭,便起身告辭,匆匆回到開封府,請來公孫策,將他從八王爺處聽來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公孫策。
公孫策聽後,胸有成竹道:“大人剛才出去的時候,展護衛已然醒來,學生替他檢查了下,發現展護衛的腿已好了7成,我估計,今明兩晚必有動靜,白少俠和他的幾個哥哥已做好準備,我們萬事俱備,就隻能東風自投羅網了。”
包拯擔憂道:“一切小心,切不要傷到了展護衛。”
公孫策笑道:”大人放心,學生自有分寸。”
此時,八王爺正在向宮中掌事布置不久之後的中秋宮宴需準備的最後重要事宜,聞聽下人來報說包拯求見,不覺一愣,心想:這個包黑子向來都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的,這個時候來找我,可別又有什麽幺蛾子事情。‘’
心裏一邊嘀咕著包拯的來意,一邊已命人將包拯請了進來,幾個掌事見包拯黑著張臉,神情肅穆地走了進來,那幾個掌事來自宮中,自是知道凡包拯找上門的事,不是命案就是凶案,大家都不願觸這個黴頭,故而不等八王爺招呼,便都匆匆行個禮自覺回避了。
八王爺見那些人一個個匆匆而去,心中不覺好笑,不過見包拯麵色凝重,便也不好再開他玩笑,招呼包拯落座後,便問道:“包拯,本王正忙於中秋宮宴之事,你又來摻和什麽呀?”
包拯道:“不瞞王爺,包拯正是為宮宴之事而來。”
“哦?你有什麽事情?難道是又有什麽案子纏身來不了了嗎?”
“回王爺,包拯此次前來是希望王爺能同包拯一同進宮,勸說皇上取消這次宮宴。”
八王爺聞言一驚,道:“這怎麽行,請帖都發了出去,這次是太後出麵為安撫賢王而辦的宴會,豈能說徹就徹的?”
包拯眉心皺成了一條線,連連搖頭說:“若是不取消宴會,恐怕宮中會有巨變,到時,可能太後和皇上都會有危險。”
“包拯,你有什麽事不妨直言,你是不是遇到什麽事情了?”
“王爺,包拯在審理紅瓷一案時,發現賢王也涉及其中,而且很可能是此案的幕後操縱之人。”
“啊?這……包拯,你可有真憑實據,需知賢王如今是太後最看重的人,你這般懷疑於他,若是傳到太後和皇上那裏,可沒有你好果子吃。再說,他一個堂堂王爺,怎麽摻和到紅瓷案裏去?”
“王爺有所不知,這紅瓷並非普通寶物,而是內藏不老秘術地神物,我想賢王必是衝著那秘方而去。”
八王爺的神情漸漸嚴肅起來,看著包拯說:“包拯,你且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同我說一遍。”
包拯點點頭,便將最近一段時間發生的有關紅瓷案的事情及自己的猜測同八王爺仔細地說了一遍。
八王爺聽後並未立刻回應包拯,他端起手邊的茶壺,揭開茶蓋輕叩著壺身,清脆地聲響煞是好聽,良久,一聲輕歎緩緩從八王爺口中溢出。
八王爺輕輕放下手中茶壺,對包拯說:“包拯,你可知太後為何如此厚愛賢王?”
包拯一愣說:“難道不是因為太後憐惜賢王從小沒了母親,又獨自一人在外生活多年,才想著彌補賢王?”
八王爺輕笑道:“太後慈悲為懷,的確是對賢王有憐惜之情,可是你或許不知道,賢王的母後豔妃當年和太後可是情同姐妹,太後當年被人所害打入冷宮的那段日子,若沒有豔妃暗地接濟,恐怕早就餓死了,怎麽還可能活到今天?”
包拯意外道:“豔妃怎會和太後……據宮中記載豔妃不是因為謀害皇儲被先皇賜死的嗎?”
八王爺輕哼一聲道:“後宮之事本就紛繁複雜,真真假假又有誰說得清?經過狸貓一案包大人難道還會去相信宮中存檔記載的事情嗎?”
包拯聽八王爺這麽說,便知其中必有內情,便對八王爺說:“還請王爺將知道的實情告訴包拯,也好讓我早日查明真相。”
八王爺輕咳一聲道:“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那時本王和先王還都年輕,經常喜歡微服出遊,有一日,先王為救一位苗族女子而和江湖上人稱‘毒蠍子’的一個暗殺組織起了衝突,先王一時不慎中了他們下的毒,隨行的禦醫皆都束手無策,就在此時,那女子聲稱能救先王,但條件是我們必須帶她一同上路,當時先王情況危急,我便答應了她的要求。那女子治好先王後,便與我們一路同行,一路上對先王照顧備至,時間久了兩人便有了感情,本來先王將她帶回宮中倒也無妨,可是,那’毒蠍子‘的暗殺組織竟一路暗中跟蹤,在我們快回到汴京時,那組織的頭目竟找上門,先王和我此時方知,那女子根本不是什麽苗疆女子,而是西域魔教叛逃的聖女,而那’毒蠍子‘隻是受了魔教的委派來捉拿此聖女回西域。先王和本王本不打算插手此事,但恰在此時,那聖女肚中竟懷有了先王的骨血,先王本就子嗣單薄,這麽一來先王怎麽可能再讓她回去,無奈之下,隻得亮出身份,那頭目無意和朝廷作對,便悻悻離去,此後,那聖女便隨先王回到宮中,生下現在的賢王,先王高興之餘便封她為豔妃。”
八王爺說到此,略停頓了下,喝了口茶,繼續說道:“那豔妃雖是魔教之人,不過性格還算溫純,為人也很正直,她入宮不久便與當今太後情投意合,私下結為姐妹,她得知太後入宮多年都未有孕,便給了太後一劑藥方,太後服下不久便有了身孕,可巧的是,那時已故鄭太妃也有了身孕,之後這段你應該知道,我就不說了。”
包拯點點頭說:“王爺可是要說那狸貓換太子之事,原來豔妃也和此事有關嗎?”
“有或沒有,逝者已矣,多說無益,我想說的是,太後蒙冤打入冷宮後,我曾私下見過豔妃,無論如何我都不信人會誕下狸貓,豔妃也是不相信,她說她已偷偷打點好看守冷宮的太監照顧好關在裏麵的豔妃,又說一定要想辦法查明真相,替太後伸冤,讓我找機會求皇上念在往日的情分上先將太後放出來,可是,當時先王正處在盛怒之中,又有誰敢貿然去求情?過了不久,本王就收到豔妃托人帶出宮的一封信,信中說她懷疑已故鄭太妃很可能和此事有關,隻是苦於沒有證據,若她有什麽不測,望我念在她對太後一片真心的份上,無論如何保賢王一命,我收到信後不久,宮裏就傳來豔妃謀害皇儲未遂,被皇上賜死的消息,我匆匆趕進皇宮,可還是來晚一步,豔妃已自縊身亡,留下當時隻有8歲的賢王,他見自己母後好端端無辜慘死,心中悲憤,便去找皇上評理,一時情緒失控又惹怒了先王,先王一怒之下將他遷往蜀中,終身不得入宮,我將賢王的封號讓與他,也是為防有人會對他不利,好歹賢王這個封號也能讓他有禁軍保護,每年也能拿到朝廷俸祿,養活自己足矣了。‘’
包拯聽到此,心中一陣感動,說:“原來如此,都說王爺淡泊名利,如今看來,果然是名不虛傳,賢王的封號位列諸王之首,足見其金貴。
王爺將賢王封號讓與皇子,讓他帶著賢王的封號去蜀地,一來蜀地離汴京遙遠,信息傳輸不便,二來這內宮之事,本就無從查起,這樣一來,那些在蜀地的官員搞不清皇子的來曆,便不敢輕易怠慢於他,既可保他安全,又可讓他生活無憂,王爺果真煞費苦心,豔妃泉下有知,也該瞑目了。”
“唉,我這又算什麽,比起他的母妃,我做的這些差遠了。”八王爺重重地歎了口氣。
“照王爺這麽說,我更有理由相信賢王很有可能是為了替母親報仇,才出手布了這麽一個局,豔妃來自西域魔教,對那些奇門異術定有研究,賢王是其獨子,學得精髓也是很有可能。”
“無論如何,此案包拯你一定要慎重處理,沒有真憑實據本王也很難幫你說話,更何況太後本就為了補償賢王,才再三勸說皇上讓賢王回京,皇上也是感念豔妃對太後的真情,才破例違背先王的旨意,同意賢王回京。你若此刻單憑猜測就這般懷疑賢王,別說太後,就連皇上恐怕也不會理睬於你,惹怒了太後,搞不好你又要丟官棄職了。”
包拯對八王爺這麽說,淡淡一笑道:“如此說來,我隻要有真憑實據,王爺就會幫包拯說話嗎?”
八王爺一愣,沒想到包拯就這麽把自己頂到了杠頭上,便沒好氣地說:“此時蓋棺定論還為時太早,一切等你包黑子拿到證據再說。”
包拯點點頭,便起身告辭,匆匆回到開封府,請來公孫策,將他從八王爺處聽來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公孫策。
公孫策聽後,胸有成竹道:“大人剛才出去的時候,展護衛已然醒來,學生替他檢查了下,發現展護衛的腿已好了7成,我估計,今明兩晚必有動靜,白少俠和他的幾個哥哥已做好準備,我們萬事俱備,就隻能東風自投羅網了。”
包拯擔憂道:“一切小心,切不要傷到了展護衛。”
公孫策笑道:”大人放心,學生自有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