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驚鴻輕蔑道:“燕王殿下在朝廷地位很高,可在文壇上,您還沒有資格與本儒相提並論,論資排輩的話葉某更是長輩,所以燕王殿下就不要跟我爭了。”
“不行,今日本王定要為杜公子磨墨,這裏是原州,本王最大,本王說了算。”
燕王也是寸步不讓,與葉驚鴻較真起來。
“可笑,我葉驚鴻曾經也是縱橫文壇的人物,別說是皇族親王,半聖品境之下,還沒有多少人能夠在文壇上勝過我。”
葉驚鴻臉上浮現出了傲然之色,根本就沒有畏懼燕王的身份,再加上他人族大儒的身份,就算是皇帝也得敬讓三分。
“葉先生是在與本王叫板嗎?很好,本王需要這樣的挑釁。”
燕王也是一臉認真,與葉驚鴻對峙起來。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無形的火藥味兒。
周圍的將領們見勢不妙,紛紛向後退了好幾步。
不管是燕王還是葉驚鴻,都沒有任何一個人敢招惹,所以就更沒有人敢站出來勸和。
有人向杜寧使了個眼色,現在隻有杜寧可以當這個和事老。
杜寧也不想他們二人撕破臉皮,於是上前道:“二位好意學生心領,你們都是長輩,於情於理都不應該讓你們磨墨,所以還是讓學生自己來吧!”
說完之後,迅速從葉驚鴻手裏拿過了硯石。
葉驚鴻與燕王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神中看到了對杜寧的欣賞,突然間默契的哈哈大笑。
眾將領們頓時鬆了口氣,果然還是杜寧才能勸得住他們二位。
杜寧磨完墨水後,將紙張撲好,用鎮紙壓住。
“學生來到西域以後就在燕王麾下效力,與眾將士同生共死,一路走來皆是刀槍劍戟和生死離別,雖有微功亦不敢自傲,方才燕王殿下說我回京之後必然封侯,心中複雜,作詩一首,贈於三軍。”
杜寧說完提筆寫詩:“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這兩句詩文,讓在場眾人感到一股悲傷。
“澤”為水,“澤國”即為“水鄉”,“入”字又通“如”字,“樵”是砍柴的意思,“蘇”指的就是割草。
意思就是國家四處打仗,好像一副描繪戰爭的圖畫一般,百姓們不知道該去哪裏維持生計。
“國家正在打仗,倒是苦了百姓啊!一旦被敵軍破城,百姓們將無家可歸。”
“軍中的許多糧草都是百姓們自主捐贈,他們信任我們,作為我們最堅固的後援,我們不能輸,也沒有輸的理由,如果我們戰敗,將無顏麵對父老鄉親,情願戰死沙場,也不做恥辱的敗軍之將!”
“說得好!男子漢大丈夫報效國家,何懼馬革裹屍還!”
眾將士鬥誌激昂,情願死在衝鋒的路上,也不想打敗仗。
杜寧深深呼吸一口氣,繼續寫道:“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眾人紛紛變色,最後兩句詩是杜寧對燕王說的,勸他別再提封侯的事,這個功名背後不知道得沾染多少將士的鮮血。
燕王的表情也變得非常複雜,微微低頭,很不是滋味。
他很期待杜寧封侯,因為他寄予杜寧厚望。
而杜寧卻用詩文表明了自己對封侯一事的看法和態度,封侯背後的犧牲和代價太大,都是用成千上萬的犧牲所得來。
杜寧不是不願意封侯,而是他不敢享受這樣的封侯,即便是他在戰鬥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勞,他也不能忘記那些戰死沙場將士們的犧牲。
真正封侯的不應該是杜寧,而是那些將士。
這才是他們應有的榮譽!
燕王心中感慨起來,若換做是別的讀書人,一提到封侯肯定會非常的高興,畢竟這也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唯獨杜寧對戰死沙場的將士抱以憐憫。
平心而論,封侯確實值得大家高興,可這也是將士們用鮮血與生命拚殺出來的,不能忘了他們的功勞,否則他們在天之靈將難以獲得安慰。
“好!”
葉驚鴻忍不住說道:“好一個‘一將功成萬骨枯’,這是何等的悲憤交加,何等的氣壯山河!”
“一代名將是從萬軍之中殺出來的,也是無數戰友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為生存的將士換來的,犧牲的人會被朝廷追封,而活著的人也會加官晉爵。”
“杜大人根本就不在乎什麽封侯拜相,他在乎的是將士們寶貴的生命和雲國的土地完整,別看封侯拜相可以光宗耀祖,可那些犧牲的將士們卻無法享受這種待遇,同樣都是有功之臣,也就隻有活著的才是英雄!”
“真是可悲、可氣、亦可歎啊……”
許多人熱淚盈眶,被杜寧這首詩所感動,特別是最後一句“一將功成萬骨枯”,簡直就是畫龍點睛之筆,讓這首詩得到了質的升華。
“慚愧,慚愧。”
燕王放下王爺的架子,對杜寧拱手道:“是我唐突考慮不周了,我不該強調你能封侯事情,本王向你道歉。”
“沒關係,王爺不必如此。”
杜寧擺了擺手,表示並沒有放在心上。
即便如此,燕王的心情一時間也難以平複下來,甚至更為慚愧。
杜寧用毛筆沾了墨水,補上標題《從軍有感》,然後並注明“景文四十一年十月初一題”。
澤國江山入戰圖,
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
一將功成萬骨枯。
紙頁上才氣迸發而出,化為一道光柱直衝雲霄而上。
所有人都流露出了震驚的表情來,沒想到杜寧這首詩居然會有如此強烈的異象,著實不簡單。
葉驚鴻見過這非常熟悉的場景,心情也是非常的激動,不禁脫口而出:“氣衝霄漢,這是傳世詩文,上一次見到傳世詩還是在蘇州文院外遼國柯家讀書人文鬥杜寧的時候。”
“此詩確實有傳世之才,特別是‘一將功成萬骨枯’這一句,必定能流傳百世,以作為每一個讀書人的警句。”
“杜公子大才,聞名不如一見,佩服佩服!”
無數人對杜寧豎起了大拇指,可謂是心服口服。
下一刻,那股磅礴的才氣灌入杜寧的文宮之中,化作一顆璀璨的星辰。
隨後,杜寧閉上眼睛神入文宮。
在文宮裏麵,杜寧自身的才氣從“河流”壯大成了一條“湖泊”。
在那“湖泊”之中有一把銀亮無比的寶劍,又好像夜裏皎潔的月光一般。
這就是杜寧以自身才氣所凝練成型的古劍。
杜寧心裏一喜,自己這是突破八品舉人的瓶頸,邁入了儒道第七品境,成為了一名進士,讓自身的才氣力量迅速增強,並讓文宮古劍成型。
擁有了文宮古劍,杜寧的文戰實力也會大幅度提高。
而想要讓文宮古劍發出堅不可摧的力量,就得使用磨劍之物。
磨劍石的品質越好,用以磨煉而出的鋒芒也就越是厲害。
兩個同品境界的進士,誰的文宮古劍修煉得更強,誰的勝算就會高出很多。
也有一些天才的文宮古劍特別厲害,在進士的時候能夠媲美翰林,在翰林的時候能夠媲美大學士,但那終究隻是少數。
杜寧在參加學宮大比的時候,半聖範千峰就有給他一塊昆侖磨石,是世間罕見的寶物。
用昆侖石磨煉古劍的話,即便是越級挑戰也不在話下。
重新睜開眼睛,從內而外散發出了一股強大的氣息,讓每一個人都露出了非常震驚的表情。
杜寧將氣息內斂,神色如常。
“恭喜杜公子晉升七品,可喜可賀。”
“以傳世詩文突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真是當之無愧的曠世奇才。”
眾人紛紛賀喜。
“諸位客氣。”
杜寧一一回禮,這一次隨著大軍參戰,確實讓他感悟到了許多東西,收獲頗豐。
晉升成儒道進士,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葉驚鴻笑道:“沒想到你這麽快就成了進士,等聖院的通知下來,你就可以前往孔城參加進士級的諸國試煉,今年我們雲國可要靠你在文壇爭光了。”
“葉先生放心,如果學生能夠有幸參加諸國試煉的話自當竭盡全力,不辱沒雲國學子之名。”
杜寧欣然答應,因為他在參加國學宮的大比裏獲得了第一名,是最有資格代表雲國參加諸國試煉的人選。
他已經做好了隨時前往孔城參加諸國試煉的心理準備。
燕王說道:“我很期待你能在諸國試煉取得優異的成績,我們雲國可以贏,也能接受輸,也輸得起,但是你要記住,如果你要輸,就算是輸的再怎麽難看,也絕對不可以輸給遼國人,這是最基本的底線。”
許多人都攥緊拳頭,現在雲國與遼國的關係斷交,那麽在諸國試煉上的針鋒也會更加激烈,在合乎規則的情況下會不惜一切代價擊敗對方。
葉驚鴻道:“燕王殿下不必多慮,以杜寧的才能斷然不可能會輸給遼國人,我也未曾見到哪個遼國人會是他的對手,當初遼國的柯家讀書人文鬥蘇州之時,都無人勝過杜寧一局。”
“本王絕對相信杜寧。”燕王正色道。
杜寧嚴肅道:“無論如何,我也會盡力而為。”
燕王又道:“杜寧既然將這首詩贈於三軍,本王就代表三軍將士保管。”
話音未落,大手輕輕一揮,前方的空間一陣波動。
袖裏乾坤!
那首詩的原稿被吸入了空間波動之中,存放到了燕王個人的才氣空間裏麵。
眾多將領向燕王投去了羨慕忌妒恨的目光,那可是杜寧詩作的原稿,以杜寧在文壇上的名聲和地位,絕對是非常難得的東西。
而且杜寧的書法已有所成,寫出來的字更具有價值。
以後杜寧必定會成為大儒,而杜寧早年的作品會隨著年份的久遠越來越珍貴。
葉驚鴻倒是不在意,這首詩贈送三軍,自然沒有他的份。
可那些軍中的讀書人卻非常眼紅,可容不得燕王獨吞。
“燕王殿下,這可是杜寧贈送我們三軍的詩作,您不會一直放在自己的袖裏乾坤吧?”
有人提出了質疑,若是在平時,他們會讓燕王,但在文壇方麵,他們是不會讓燕王的。
“別到頭來進了你自己的口袋,末將建議裝表起來掛在大廳上,讓每個人都能看到。”
“沒錯,這樣對我們大家都很公平。”
燕王的臉色有了些許細微的變化,所謂眾怒難犯,一旦讓大家反感,就算他是燕王,以後在原州這邊處理工作將會變得很不順利。
“你們把本王當成什麽人了?本王什麽身份?豈會獨自霸占這首詩?本王隻是暫時保管而已,日後必定會裝表起來掛在牆上,這是屬於我們大家的東西。”燕王一本正色道。
聽到燕王這麽解釋,大家才放心下來。
燕王是王爺,自然一言九鼎,不會欺騙大家。
這一點,大家還是相信的。
但是在裝表這首詩之前,燕王必定會藏在自己的才氣空間,閑著沒事的時候讀一讀看一看,也是一件美事。
杜寧見此哭笑不得,讀書人喜好詩詞歌賦,即便是到了軍中也依舊不改熱愛。
“時候不早,來人呐,賜酒。”
燕王一聲令下,士兵們立即給大家盛上一碗酒,而他自己也給自己倒了一碗。
“諸位今日班師回朝,會先接受朝廷的封賞,本王這一碗酒先恭喜諸位榮升,現在雲國有了玄機大炮,我們一定可以早日打敗蠻族與匈奴,將他們趕出雲國境外,本王先幹為敬。”
燕王說完,將一碗酒一飲而盡。
“幹!”
眾人也一口喝下酒,然後“哐當哐當”一陣聲音,將酒碗摔碎在了地上。
“杜寧,葉先生,你們多多保重。”
燕王後退一步,向葉驚鴻與杜寧作揖。
二人同樣作揖還禮,看起來不像是王爺向下屬送別,而是至交好友之間的互相送別。
回京的隊伍也向大軍互相行禮送別,要暫時告別這段時間朝夕相處的戰友兄弟。
“啟程,回京。”葉驚鴻大聲道。
眾將士騎上戰馬,運送著諸多牛羊和眾多草原皇宮帶來出來的金銀,向雲國方向行軍。
“不行,今日本王定要為杜公子磨墨,這裏是原州,本王最大,本王說了算。”
燕王也是寸步不讓,與葉驚鴻較真起來。
“可笑,我葉驚鴻曾經也是縱橫文壇的人物,別說是皇族親王,半聖品境之下,還沒有多少人能夠在文壇上勝過我。”
葉驚鴻臉上浮現出了傲然之色,根本就沒有畏懼燕王的身份,再加上他人族大儒的身份,就算是皇帝也得敬讓三分。
“葉先生是在與本王叫板嗎?很好,本王需要這樣的挑釁。”
燕王也是一臉認真,與葉驚鴻對峙起來。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無形的火藥味兒。
周圍的將領們見勢不妙,紛紛向後退了好幾步。
不管是燕王還是葉驚鴻,都沒有任何一個人敢招惹,所以就更沒有人敢站出來勸和。
有人向杜寧使了個眼色,現在隻有杜寧可以當這個和事老。
杜寧也不想他們二人撕破臉皮,於是上前道:“二位好意學生心領,你們都是長輩,於情於理都不應該讓你們磨墨,所以還是讓學生自己來吧!”
說完之後,迅速從葉驚鴻手裏拿過了硯石。
葉驚鴻與燕王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神中看到了對杜寧的欣賞,突然間默契的哈哈大笑。
眾將領們頓時鬆了口氣,果然還是杜寧才能勸得住他們二位。
杜寧磨完墨水後,將紙張撲好,用鎮紙壓住。
“學生來到西域以後就在燕王麾下效力,與眾將士同生共死,一路走來皆是刀槍劍戟和生死離別,雖有微功亦不敢自傲,方才燕王殿下說我回京之後必然封侯,心中複雜,作詩一首,贈於三軍。”
杜寧說完提筆寫詩:“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這兩句詩文,讓在場眾人感到一股悲傷。
“澤”為水,“澤國”即為“水鄉”,“入”字又通“如”字,“樵”是砍柴的意思,“蘇”指的就是割草。
意思就是國家四處打仗,好像一副描繪戰爭的圖畫一般,百姓們不知道該去哪裏維持生計。
“國家正在打仗,倒是苦了百姓啊!一旦被敵軍破城,百姓們將無家可歸。”
“軍中的許多糧草都是百姓們自主捐贈,他們信任我們,作為我們最堅固的後援,我們不能輸,也沒有輸的理由,如果我們戰敗,將無顏麵對父老鄉親,情願戰死沙場,也不做恥辱的敗軍之將!”
“說得好!男子漢大丈夫報效國家,何懼馬革裹屍還!”
眾將士鬥誌激昂,情願死在衝鋒的路上,也不想打敗仗。
杜寧深深呼吸一口氣,繼續寫道:“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眾人紛紛變色,最後兩句詩是杜寧對燕王說的,勸他別再提封侯的事,這個功名背後不知道得沾染多少將士的鮮血。
燕王的表情也變得非常複雜,微微低頭,很不是滋味。
他很期待杜寧封侯,因為他寄予杜寧厚望。
而杜寧卻用詩文表明了自己對封侯一事的看法和態度,封侯背後的犧牲和代價太大,都是用成千上萬的犧牲所得來。
杜寧不是不願意封侯,而是他不敢享受這樣的封侯,即便是他在戰鬥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勞,他也不能忘記那些戰死沙場將士們的犧牲。
真正封侯的不應該是杜寧,而是那些將士。
這才是他們應有的榮譽!
燕王心中感慨起來,若換做是別的讀書人,一提到封侯肯定會非常的高興,畢竟這也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唯獨杜寧對戰死沙場的將士抱以憐憫。
平心而論,封侯確實值得大家高興,可這也是將士們用鮮血與生命拚殺出來的,不能忘了他們的功勞,否則他們在天之靈將難以獲得安慰。
“好!”
葉驚鴻忍不住說道:“好一個‘一將功成萬骨枯’,這是何等的悲憤交加,何等的氣壯山河!”
“一代名將是從萬軍之中殺出來的,也是無數戰友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為生存的將士換來的,犧牲的人會被朝廷追封,而活著的人也會加官晉爵。”
“杜大人根本就不在乎什麽封侯拜相,他在乎的是將士們寶貴的生命和雲國的土地完整,別看封侯拜相可以光宗耀祖,可那些犧牲的將士們卻無法享受這種待遇,同樣都是有功之臣,也就隻有活著的才是英雄!”
“真是可悲、可氣、亦可歎啊……”
許多人熱淚盈眶,被杜寧這首詩所感動,特別是最後一句“一將功成萬骨枯”,簡直就是畫龍點睛之筆,讓這首詩得到了質的升華。
“慚愧,慚愧。”
燕王放下王爺的架子,對杜寧拱手道:“是我唐突考慮不周了,我不該強調你能封侯事情,本王向你道歉。”
“沒關係,王爺不必如此。”
杜寧擺了擺手,表示並沒有放在心上。
即便如此,燕王的心情一時間也難以平複下來,甚至更為慚愧。
杜寧用毛筆沾了墨水,補上標題《從軍有感》,然後並注明“景文四十一年十月初一題”。
澤國江山入戰圖,
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
一將功成萬骨枯。
紙頁上才氣迸發而出,化為一道光柱直衝雲霄而上。
所有人都流露出了震驚的表情來,沒想到杜寧這首詩居然會有如此強烈的異象,著實不簡單。
葉驚鴻見過這非常熟悉的場景,心情也是非常的激動,不禁脫口而出:“氣衝霄漢,這是傳世詩文,上一次見到傳世詩還是在蘇州文院外遼國柯家讀書人文鬥杜寧的時候。”
“此詩確實有傳世之才,特別是‘一將功成萬骨枯’這一句,必定能流傳百世,以作為每一個讀書人的警句。”
“杜公子大才,聞名不如一見,佩服佩服!”
無數人對杜寧豎起了大拇指,可謂是心服口服。
下一刻,那股磅礴的才氣灌入杜寧的文宮之中,化作一顆璀璨的星辰。
隨後,杜寧閉上眼睛神入文宮。
在文宮裏麵,杜寧自身的才氣從“河流”壯大成了一條“湖泊”。
在那“湖泊”之中有一把銀亮無比的寶劍,又好像夜裏皎潔的月光一般。
這就是杜寧以自身才氣所凝練成型的古劍。
杜寧心裏一喜,自己這是突破八品舉人的瓶頸,邁入了儒道第七品境,成為了一名進士,讓自身的才氣力量迅速增強,並讓文宮古劍成型。
擁有了文宮古劍,杜寧的文戰實力也會大幅度提高。
而想要讓文宮古劍發出堅不可摧的力量,就得使用磨劍之物。
磨劍石的品質越好,用以磨煉而出的鋒芒也就越是厲害。
兩個同品境界的進士,誰的文宮古劍修煉得更強,誰的勝算就會高出很多。
也有一些天才的文宮古劍特別厲害,在進士的時候能夠媲美翰林,在翰林的時候能夠媲美大學士,但那終究隻是少數。
杜寧在參加學宮大比的時候,半聖範千峰就有給他一塊昆侖磨石,是世間罕見的寶物。
用昆侖石磨煉古劍的話,即便是越級挑戰也不在話下。
重新睜開眼睛,從內而外散發出了一股強大的氣息,讓每一個人都露出了非常震驚的表情。
杜寧將氣息內斂,神色如常。
“恭喜杜公子晉升七品,可喜可賀。”
“以傳世詩文突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真是當之無愧的曠世奇才。”
眾人紛紛賀喜。
“諸位客氣。”
杜寧一一回禮,這一次隨著大軍參戰,確實讓他感悟到了許多東西,收獲頗豐。
晉升成儒道進士,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葉驚鴻笑道:“沒想到你這麽快就成了進士,等聖院的通知下來,你就可以前往孔城參加進士級的諸國試煉,今年我們雲國可要靠你在文壇爭光了。”
“葉先生放心,如果學生能夠有幸參加諸國試煉的話自當竭盡全力,不辱沒雲國學子之名。”
杜寧欣然答應,因為他在參加國學宮的大比裏獲得了第一名,是最有資格代表雲國參加諸國試煉的人選。
他已經做好了隨時前往孔城參加諸國試煉的心理準備。
燕王說道:“我很期待你能在諸國試煉取得優異的成績,我們雲國可以贏,也能接受輸,也輸得起,但是你要記住,如果你要輸,就算是輸的再怎麽難看,也絕對不可以輸給遼國人,這是最基本的底線。”
許多人都攥緊拳頭,現在雲國與遼國的關係斷交,那麽在諸國試煉上的針鋒也會更加激烈,在合乎規則的情況下會不惜一切代價擊敗對方。
葉驚鴻道:“燕王殿下不必多慮,以杜寧的才能斷然不可能會輸給遼國人,我也未曾見到哪個遼國人會是他的對手,當初遼國的柯家讀書人文鬥蘇州之時,都無人勝過杜寧一局。”
“本王絕對相信杜寧。”燕王正色道。
杜寧嚴肅道:“無論如何,我也會盡力而為。”
燕王又道:“杜寧既然將這首詩贈於三軍,本王就代表三軍將士保管。”
話音未落,大手輕輕一揮,前方的空間一陣波動。
袖裏乾坤!
那首詩的原稿被吸入了空間波動之中,存放到了燕王個人的才氣空間裏麵。
眾多將領向燕王投去了羨慕忌妒恨的目光,那可是杜寧詩作的原稿,以杜寧在文壇上的名聲和地位,絕對是非常難得的東西。
而且杜寧的書法已有所成,寫出來的字更具有價值。
以後杜寧必定會成為大儒,而杜寧早年的作品會隨著年份的久遠越來越珍貴。
葉驚鴻倒是不在意,這首詩贈送三軍,自然沒有他的份。
可那些軍中的讀書人卻非常眼紅,可容不得燕王獨吞。
“燕王殿下,這可是杜寧贈送我們三軍的詩作,您不會一直放在自己的袖裏乾坤吧?”
有人提出了質疑,若是在平時,他們會讓燕王,但在文壇方麵,他們是不會讓燕王的。
“別到頭來進了你自己的口袋,末將建議裝表起來掛在大廳上,讓每個人都能看到。”
“沒錯,這樣對我們大家都很公平。”
燕王的臉色有了些許細微的變化,所謂眾怒難犯,一旦讓大家反感,就算他是燕王,以後在原州這邊處理工作將會變得很不順利。
“你們把本王當成什麽人了?本王什麽身份?豈會獨自霸占這首詩?本王隻是暫時保管而已,日後必定會裝表起來掛在牆上,這是屬於我們大家的東西。”燕王一本正色道。
聽到燕王這麽解釋,大家才放心下來。
燕王是王爺,自然一言九鼎,不會欺騙大家。
這一點,大家還是相信的。
但是在裝表這首詩之前,燕王必定會藏在自己的才氣空間,閑著沒事的時候讀一讀看一看,也是一件美事。
杜寧見此哭笑不得,讀書人喜好詩詞歌賦,即便是到了軍中也依舊不改熱愛。
“時候不早,來人呐,賜酒。”
燕王一聲令下,士兵們立即給大家盛上一碗酒,而他自己也給自己倒了一碗。
“諸位今日班師回朝,會先接受朝廷的封賞,本王這一碗酒先恭喜諸位榮升,現在雲國有了玄機大炮,我們一定可以早日打敗蠻族與匈奴,將他們趕出雲國境外,本王先幹為敬。”
燕王說完,將一碗酒一飲而盡。
“幹!”
眾人也一口喝下酒,然後“哐當哐當”一陣聲音,將酒碗摔碎在了地上。
“杜寧,葉先生,你們多多保重。”
燕王後退一步,向葉驚鴻與杜寧作揖。
二人同樣作揖還禮,看起來不像是王爺向下屬送別,而是至交好友之間的互相送別。
回京的隊伍也向大軍互相行禮送別,要暫時告別這段時間朝夕相處的戰友兄弟。
“啟程,回京。”葉驚鴻大聲道。
眾將士騎上戰馬,運送著諸多牛羊和眾多草原皇宮帶來出來的金銀,向雲國方向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