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突如其來的機遇(兩章合一)
我編的百科詞條成真了 作者:刹那須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份來自霍克島科學院的報告被送到了公爵府邸裏。</p>
何瀟打開一看,是霍克島太空望遠鏡瞭望者的最近觀測發現。</p>
報告大致內容是,有一顆質量較大的太空岩石闖入太陽係,目前已經進入木星軌道。</p>
不過經過科學院計算,這顆太空岩石並不會對太陽係主要天體造成什麽影響。</p>
太陽係實在太空了,八大行星極其衛星隻占很小的空間,單獨的一顆天體,想要撞到八大行星或者其衛星,概率是非常小的,基本都不會撞到。</p>
至於為什麽月球和火星上有那麽多坑,一是因為宇宙中橫衝直撞的天體實在太多了,二是因為時間太久了,幾十億年,總有那麽一些會撞到……</p>
經過科學院對這顆太空岩石的軌道計算,這顆太空岩石是從柯尹伯帶以外來的,依次穿過了海王星、天王星、土星以的軌道,會繼續穿越木星軌道,緊接著擦著火星而過,然後再次回到木星的軌道,與木星見麵,被木星的引力彈弓加速,射出太陽係……</p>
這裏說的“擦著火星”,其實並不是真的“擦著”,實際上跟火星最近距離比地月之間還遠4.2倍,與木星“見麵”時,則更有9.5倍的地月距離。</p>
不過木星的質量實在太大了,引力是火星的3000倍,所以木星對其影響反而比火星大得多。</p>
何瀟一開始對這份報告並沒有太在意,畢竟宇宙的太空岩石實在太多了,可能每天都有很多闖入太陽係,並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p>
</p>
直到他注意到報告裏的一句話“根據觀測數據分析,這顆太空岩石直徑約15千米,質量5500億噸重,主要成本很可能是水冰及氨冰……”。</p>
他突然想到,之前他看到一篇關於改造火星的論文,提到一個異想天開的想法,那就是用小行星撞擊火星,小行星撞擊火星,能夠釋放出比核彈更強無數倍的能量,讓火星持續升溫,釋放火星地表和地下的幹冰和水,幹冰變成二氧化碳進入火星大氣層,形成溫室效應,提高火星的地表溫度……</p>
與此同時,小行星自身攜帶的水冰和氨冰,也能為火星提供更多生物需求的水資源和氨,讓火星以非常快的速度,成為宜居星球!</p>
但是該計劃肯定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如何從小行星帶收集小行星,盡管,以藍星目前的技術可以通過將航天器降落在小行星表麵,並使用其推進器將小行星推到一個方向,或者甚至直接將太空岩石推向火星,但是推力都太小了,根本推不動擁有足夠質量的小行星或者太空岩石。</p>
根據估算,改造火星,大概需要將一顆直徑15千米,質量5000億噸重的小行星推向火星,比滅絕恐龍那顆小行星還要大不少……</p>
以人類目前的技術水平,包括霍克島在內,都根本不可能做到,差太遠了。</p>
何瀟也曾經嚐試編輯詞條來實現,結果顯示這個詞條的難度高達3.8億閱讀人數要求,現階段根本不可能實現……</p>
不過在測試過程中,他發現,如果隻是對小行星稍微改變其軌道或者速度,詞條的難度就沒那麽難了,他也試圖通過這個辦法,改變已知的合適的小行星的軌道,看能不能讓其撞向火星,為此他還專門找了一些科學院的天文物理學家和數學家,讓他們幫自己尋找合適的小行星,並且計算軌跡。</p>
結果證明還是太難了。</p>
太陽係所有已知並且擁有足夠質量的小行星,距離火星都太遠了,稍微改變軌道或者速度,並不能使它們撞擊火星,隻會使它們的軌道變得更橢圓或者變得更圓……</p>
而現在,他看到報告裏的這顆天外來客的質量以及成分,自然不免想起當初的測試……</p>
實際上這份報告之所以會送到何瀟這邊來,也是因為他之前的測試,讓科學院那邊知道他對這方麵的信息很感興趣,所以才會將這個並不是很重要的觀測結果送過來。</p>
直徑約15千米,質量5500億噸重,主要成本很可能是水冰及氨冰,都完美契合!</p>
這其實也不能說是巧合,宇宙中這種級別的小行星或者太空岩石實在太多了,或許每年都有很多路過太陽係,隻不過一般人根本不在意罷了,畢竟對太陽係基本沒啥影響。</p>
這一顆太空岩石,如果何瀟沒看這份報告的話,也會悄悄的來,悄悄的走,除了藍星上的幾份觀察記錄之外,並不會激起什麽水花。</p>
與火星擦肩而過,也沒什麽稀奇的,與藍星擦身而過的小行星都不少見,每年都會有幾個小行星差點撞到藍星,壓根沒人在意,因為說是“差點”,其實都是差了至少幾百萬公裏……</p>
對於太陽係來說,火星和藍星都太小了,就像沙洲表麵的兩顆沙子,你用子彈比沙子還要小很多的機關槍去掃射,哪怕你射出了100億顆子彈,也很難打到這麽兩顆小玩意……</p>
但現在不一樣了,何瀟注意到了它。</p>
何瀟要來這份報告的電子版本,然後根據裏麵的信息,開始編輯詞條。</p>
這顆太空岩石是霍克島最先發現的,按照規則被編號為372768,由於是剛剛被發現的,目前維度百科還沒有詞條,何瀟直接編了個【太空岩石372768】的詞條。</p>
一開始,所有內容都是真實的,不確定的信息都用了“估計”“可能”等字眼,所以閱讀人數要求自然是0……</p>
然後他把“主要成本很可能是水冰及氨冰”這句描述中的“很可能”三個字刪除。</p>
如果不刪除的話,這句話其實就是無效描述,會降低詞條詳盡度,最後結果也很可能並不是這個成分,畢竟隻是可能,那也就意味著可以不是這個成分。</p>
閱讀人數要求變成了40233。</p>
根據以往的經驗,何瀟很容易知道,這個難度說明這個推測不準確,於是他把這句改成了“主要成分是水冰”</p>
閱讀人數要求重新變成了0。</p>
這說明什麽?說明這顆太空岩石沒有氨冰或者氨冰很少嗎?</p>
並不一定,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有另外一種成分超過了氨冰,但比水冰少……</p>
所以第一句話是與現實有偏差的,第二句話是符合事實的。</p>
這就是詞條測定的難點,很多事情都不是隻有是與否兩個選項。</p>
好在何瀟現在已經很有經驗了,知道其中用詞的重要性。</p>
他想了想,把這句話重新改成了“主要成分是水冰、氨冰以及一些其他物質”。</p>
閱讀人數要求還是0,沒有發生變化。</p>
看來確實除了水冰、氨冰,還有另外一種占比比較大的物質。</p>
考慮到在宇宙中,水冰和幹冰經常共同存在,何瀟又把這句話改成了“主要成分是水冰、幹冰以及氨冰……”</p>
閱讀人數要求還是0……</p>
這個測試結果證明,這顆太空岩石的主要成份是水冰、幹冰以及氮冰,占比是水冰最高,幹冰其次,氮冰第三……</p>
可能因為幹冰主要在它的內部,所以科學院那邊沒有分析出來。</p>
接下來,是最重要的一步。</p>
何瀟找來兩位天文物理學家,讓他們進行計算,修改一下這顆太空岩石的軌道,讓其稍稍偏轉,最終撞到火星上麵……</p>
兩位天文物理學家不明白他這麽做意義何在,但考慮到對方是公爵,還是很給麵子,隻用了幾個小時,就按照何瀟的要求,重製了一張軌跡圖。</p>
在這張軌跡圖裏,太空岩石372768軌道發生了很小的變化,最終結果不是與火星擦肩而過,而是直接撞在火星上麵……</p>
何瀟命令觀眾好生感謝並且招待這兩位科學家,然後把這張圖上傳到了詞條之中。</p>
閱讀人數要求陡然變成了16401422……</p>
明明在圖上看,隻是發生了極小的變化,沒想到竟然直接增加了1600多萬的難度。</p>
也對,畢竟那是太陽係的圖,稍微變動一點點,就代表著偏離了幾百萬公裏……</p>
而且那是一顆5500億噸的大家夥,想讓其偏離一點點,都需要很大的能量……</p>
要不是它原本的軌跡就擦著火星而過,根本不可能做到讓他們相撞……</p>
何瀟又對這個詞條進行了修飾,補充了更多的細節,將詳盡度提升到了55%以上。</p>
不過他並沒有提交,因為他並不確定這一計劃是否真的有效。</p>
畢竟人類對火星的了解還太少,對宇宙規則也隻是入門,讓大質量的小行星或者太空岩石撞擊火星,從而改造火星,這個計劃是否可行,並不能保證。</p>
而且前期估算的5000億噸質量是不是準確,也是個問題,萬一這麽大的太空岩石撞上去,直接把火星的環境給撞得更糟糕了,那就尷尬了。</p>
所以,必須要對這個計劃的後果,進行測試,才能實施這個計劃。</p>
何瀟重新編了一個詞條【火星劇變】</p>
在這個詞條裏,他將太空岩石372768的時間提前了個100年,所以在這個詞條裏,它和火星早就相撞了……當然,它的名字改了,100年不可能還是這個編號。</p>
詞條閱讀人數要求是13億……</p>
這完全是現階段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算人數達標,信任率也不可能達標……</p>
不過不用管,何瀟本人也沒想提交這個詞條,隻是想測試一下。</p>
在這個詞條裏,他按照之前那篇論文的推測,編寫了撞擊之後,火星環境的變化。</p>
撞擊產生的巨大能量,讓火星表麵急劇升溫,平均氣溫達到25度左右,火星上的水冰融化,加上太空岩石攜帶的水冰融化,在火星赤道附近的隕石坑重新出現海洋,火星擁有了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濃密大氣層,由於二氧化碳具有強烈的溫室效應,所以即便太空岩石撞擊的能量在一點點消散,火星表麵的溫度也能夠一直保持在25度左右……</p>
撞擊還讓火星內核重新點燃,</p>
火星表麵的大氣壓達到了0.95個標準大氣壓,幾乎和藍星表麵差不多了。</p>
溫度事宜、有水、有大氣層、有磁場保護,火星上不需要生物圈,也能直接種植藍星植物了……</p>
暫存,詞條閱讀人數飆升到72億……</p>
不礙事,這隻是測試。</p>
現在的情況是,他把想要的結果編好了,然後再改變條件。</p>
看看哪一種條件,可以讓這個結果實現的難度最低,那就反過來說明這個條件就是最合適的。</p>
他把太空岩石的質量,從實際的5500億噸,改成了6000億噸。</p>
詞條閱讀人數從72億,變成了71.2億,下降了0.8億……</p>
這說明,6000億噸,是更合適的質量……</p>
改成7000億噸,又下降了1.2億噸……</p>
改成10000億噸,這一次反而回到了71.5億噸……</p>
這說明,最合適的質量,應該在7000-10000億噸。</p>
最終,他將這個質量,確定在8300億噸。</p>
然後,他通過類似的方式,測定這顆太空岩石最合適的成分比例是水冰52%,幹冰36%,氨冰12%……</p>
他根據這些測試結果,修改了太空岩石372768詞條中的指標。</p>
這也導致了閱讀人數要求增加到了2216萬。</p>
並不奇怪,畢竟新詞條中,不但要改變太空岩石的軌道,還要稍微改變太空岩石的質量和成分,難度更高也就不稀奇了。</p>
說實話,比何瀟預計的還要低一點,看來係統可能推演到了比較輕鬆增加這顆太空岩石的辦法,比如在中途捕獲了一顆或者幾顆類似太空岩石……</p>
2216萬的閱讀人數要求,說實話,通常情況下是比較難以實現的。</p>
但是倘若是重磅新聞的話,那就不一樣了,完全有機會在一個月內實現!</p>
這又是一個大計劃。</p>
首先,他讓獵犬帶領一些“觀眾”,把所有對太空岩石372768真實觀測結果知情的研究人員,全部控製住,這個很簡單,都是霍克島的人,安排他們去實驗室、不讓他們上網就行了。</p>
然後,何瀟通過幾個難度很低的小詞條,讓其他國家同水平的太空望遠鏡比如出現故障,無法觀測太空岩石372768,這樣做自然是為了防止其他幾家出來辟謠……</p>
這種級別的太空望遠鏡,包括霍克島的瞭望者,全藍星隻有三家,一家是米國和西洲航天局共同發射的,一家是東國發射的,很容易就搞定了。</p>
接下來,霍克島科學院正式向全球宣布:火星即將遭受恐龍滅絕級別的超級撞擊,將徹底改變火星生態!</p>
何瀟打開一看,是霍克島太空望遠鏡瞭望者的最近觀測發現。</p>
報告大致內容是,有一顆質量較大的太空岩石闖入太陽係,目前已經進入木星軌道。</p>
不過經過科學院計算,這顆太空岩石並不會對太陽係主要天體造成什麽影響。</p>
太陽係實在太空了,八大行星極其衛星隻占很小的空間,單獨的一顆天體,想要撞到八大行星或者其衛星,概率是非常小的,基本都不會撞到。</p>
至於為什麽月球和火星上有那麽多坑,一是因為宇宙中橫衝直撞的天體實在太多了,二是因為時間太久了,幾十億年,總有那麽一些會撞到……</p>
經過科學院對這顆太空岩石的軌道計算,這顆太空岩石是從柯尹伯帶以外來的,依次穿過了海王星、天王星、土星以的軌道,會繼續穿越木星軌道,緊接著擦著火星而過,然後再次回到木星的軌道,與木星見麵,被木星的引力彈弓加速,射出太陽係……</p>
這裏說的“擦著火星”,其實並不是真的“擦著”,實際上跟火星最近距離比地月之間還遠4.2倍,與木星“見麵”時,則更有9.5倍的地月距離。</p>
不過木星的質量實在太大了,引力是火星的3000倍,所以木星對其影響反而比火星大得多。</p>
何瀟一開始對這份報告並沒有太在意,畢竟宇宙的太空岩石實在太多了,可能每天都有很多闖入太陽係,並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p>
</p>
直到他注意到報告裏的一句話“根據觀測數據分析,這顆太空岩石直徑約15千米,質量5500億噸重,主要成本很可能是水冰及氨冰……”。</p>
他突然想到,之前他看到一篇關於改造火星的論文,提到一個異想天開的想法,那就是用小行星撞擊火星,小行星撞擊火星,能夠釋放出比核彈更強無數倍的能量,讓火星持續升溫,釋放火星地表和地下的幹冰和水,幹冰變成二氧化碳進入火星大氣層,形成溫室效應,提高火星的地表溫度……</p>
與此同時,小行星自身攜帶的水冰和氨冰,也能為火星提供更多生物需求的水資源和氨,讓火星以非常快的速度,成為宜居星球!</p>
但是該計劃肯定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如何從小行星帶收集小行星,盡管,以藍星目前的技術可以通過將航天器降落在小行星表麵,並使用其推進器將小行星推到一個方向,或者甚至直接將太空岩石推向火星,但是推力都太小了,根本推不動擁有足夠質量的小行星或者太空岩石。</p>
根據估算,改造火星,大概需要將一顆直徑15千米,質量5000億噸重的小行星推向火星,比滅絕恐龍那顆小行星還要大不少……</p>
以人類目前的技術水平,包括霍克島在內,都根本不可能做到,差太遠了。</p>
何瀟也曾經嚐試編輯詞條來實現,結果顯示這個詞條的難度高達3.8億閱讀人數要求,現階段根本不可能實現……</p>
不過在測試過程中,他發現,如果隻是對小行星稍微改變其軌道或者速度,詞條的難度就沒那麽難了,他也試圖通過這個辦法,改變已知的合適的小行星的軌道,看能不能讓其撞向火星,為此他還專門找了一些科學院的天文物理學家和數學家,讓他們幫自己尋找合適的小行星,並且計算軌跡。</p>
結果證明還是太難了。</p>
太陽係所有已知並且擁有足夠質量的小行星,距離火星都太遠了,稍微改變軌道或者速度,並不能使它們撞擊火星,隻會使它們的軌道變得更橢圓或者變得更圓……</p>
而現在,他看到報告裏的這顆天外來客的質量以及成分,自然不免想起當初的測試……</p>
實際上這份報告之所以會送到何瀟這邊來,也是因為他之前的測試,讓科學院那邊知道他對這方麵的信息很感興趣,所以才會將這個並不是很重要的觀測結果送過來。</p>
直徑約15千米,質量5500億噸重,主要成本很可能是水冰及氨冰,都完美契合!</p>
這其實也不能說是巧合,宇宙中這種級別的小行星或者太空岩石實在太多了,或許每年都有很多路過太陽係,隻不過一般人根本不在意罷了,畢竟對太陽係基本沒啥影響。</p>
這一顆太空岩石,如果何瀟沒看這份報告的話,也會悄悄的來,悄悄的走,除了藍星上的幾份觀察記錄之外,並不會激起什麽水花。</p>
與火星擦肩而過,也沒什麽稀奇的,與藍星擦身而過的小行星都不少見,每年都會有幾個小行星差點撞到藍星,壓根沒人在意,因為說是“差點”,其實都是差了至少幾百萬公裏……</p>
對於太陽係來說,火星和藍星都太小了,就像沙洲表麵的兩顆沙子,你用子彈比沙子還要小很多的機關槍去掃射,哪怕你射出了100億顆子彈,也很難打到這麽兩顆小玩意……</p>
但現在不一樣了,何瀟注意到了它。</p>
何瀟要來這份報告的電子版本,然後根據裏麵的信息,開始編輯詞條。</p>
這顆太空岩石是霍克島最先發現的,按照規則被編號為372768,由於是剛剛被發現的,目前維度百科還沒有詞條,何瀟直接編了個【太空岩石372768】的詞條。</p>
一開始,所有內容都是真實的,不確定的信息都用了“估計”“可能”等字眼,所以閱讀人數要求自然是0……</p>
然後他把“主要成本很可能是水冰及氨冰”這句描述中的“很可能”三個字刪除。</p>
如果不刪除的話,這句話其實就是無效描述,會降低詞條詳盡度,最後結果也很可能並不是這個成分,畢竟隻是可能,那也就意味著可以不是這個成分。</p>
閱讀人數要求變成了40233。</p>
根據以往的經驗,何瀟很容易知道,這個難度說明這個推測不準確,於是他把這句改成了“主要成分是水冰”</p>
閱讀人數要求重新變成了0。</p>
這說明什麽?說明這顆太空岩石沒有氨冰或者氨冰很少嗎?</p>
並不一定,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有另外一種成分超過了氨冰,但比水冰少……</p>
所以第一句話是與現實有偏差的,第二句話是符合事實的。</p>
這就是詞條測定的難點,很多事情都不是隻有是與否兩個選項。</p>
好在何瀟現在已經很有經驗了,知道其中用詞的重要性。</p>
他想了想,把這句話重新改成了“主要成分是水冰、氨冰以及一些其他物質”。</p>
閱讀人數要求還是0,沒有發生變化。</p>
看來確實除了水冰、氨冰,還有另外一種占比比較大的物質。</p>
考慮到在宇宙中,水冰和幹冰經常共同存在,何瀟又把這句話改成了“主要成分是水冰、幹冰以及氨冰……”</p>
閱讀人數要求還是0……</p>
這個測試結果證明,這顆太空岩石的主要成份是水冰、幹冰以及氮冰,占比是水冰最高,幹冰其次,氮冰第三……</p>
可能因為幹冰主要在它的內部,所以科學院那邊沒有分析出來。</p>
接下來,是最重要的一步。</p>
何瀟找來兩位天文物理學家,讓他們進行計算,修改一下這顆太空岩石的軌道,讓其稍稍偏轉,最終撞到火星上麵……</p>
兩位天文物理學家不明白他這麽做意義何在,但考慮到對方是公爵,還是很給麵子,隻用了幾個小時,就按照何瀟的要求,重製了一張軌跡圖。</p>
在這張軌跡圖裏,太空岩石372768軌道發生了很小的變化,最終結果不是與火星擦肩而過,而是直接撞在火星上麵……</p>
何瀟命令觀眾好生感謝並且招待這兩位科學家,然後把這張圖上傳到了詞條之中。</p>
閱讀人數要求陡然變成了16401422……</p>
明明在圖上看,隻是發生了極小的變化,沒想到竟然直接增加了1600多萬的難度。</p>
也對,畢竟那是太陽係的圖,稍微變動一點點,就代表著偏離了幾百萬公裏……</p>
而且那是一顆5500億噸的大家夥,想讓其偏離一點點,都需要很大的能量……</p>
要不是它原本的軌跡就擦著火星而過,根本不可能做到讓他們相撞……</p>
何瀟又對這個詞條進行了修飾,補充了更多的細節,將詳盡度提升到了55%以上。</p>
不過他並沒有提交,因為他並不確定這一計劃是否真的有效。</p>
畢竟人類對火星的了解還太少,對宇宙規則也隻是入門,讓大質量的小行星或者太空岩石撞擊火星,從而改造火星,這個計劃是否可行,並不能保證。</p>
而且前期估算的5000億噸質量是不是準確,也是個問題,萬一這麽大的太空岩石撞上去,直接把火星的環境給撞得更糟糕了,那就尷尬了。</p>
所以,必須要對這個計劃的後果,進行測試,才能實施這個計劃。</p>
何瀟重新編了一個詞條【火星劇變】</p>
在這個詞條裏,他將太空岩石372768的時間提前了個100年,所以在這個詞條裏,它和火星早就相撞了……當然,它的名字改了,100年不可能還是這個編號。</p>
詞條閱讀人數要求是13億……</p>
這完全是現階段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算人數達標,信任率也不可能達標……</p>
不過不用管,何瀟本人也沒想提交這個詞條,隻是想測試一下。</p>
在這個詞條裏,他按照之前那篇論文的推測,編寫了撞擊之後,火星環境的變化。</p>
撞擊產生的巨大能量,讓火星表麵急劇升溫,平均氣溫達到25度左右,火星上的水冰融化,加上太空岩石攜帶的水冰融化,在火星赤道附近的隕石坑重新出現海洋,火星擁有了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濃密大氣層,由於二氧化碳具有強烈的溫室效應,所以即便太空岩石撞擊的能量在一點點消散,火星表麵的溫度也能夠一直保持在25度左右……</p>
撞擊還讓火星內核重新點燃,</p>
火星表麵的大氣壓達到了0.95個標準大氣壓,幾乎和藍星表麵差不多了。</p>
溫度事宜、有水、有大氣層、有磁場保護,火星上不需要生物圈,也能直接種植藍星植物了……</p>
暫存,詞條閱讀人數飆升到72億……</p>
不礙事,這隻是測試。</p>
現在的情況是,他把想要的結果編好了,然後再改變條件。</p>
看看哪一種條件,可以讓這個結果實現的難度最低,那就反過來說明這個條件就是最合適的。</p>
他把太空岩石的質量,從實際的5500億噸,改成了6000億噸。</p>
詞條閱讀人數從72億,變成了71.2億,下降了0.8億……</p>
這說明,6000億噸,是更合適的質量……</p>
改成7000億噸,又下降了1.2億噸……</p>
改成10000億噸,這一次反而回到了71.5億噸……</p>
這說明,最合適的質量,應該在7000-10000億噸。</p>
最終,他將這個質量,確定在8300億噸。</p>
然後,他通過類似的方式,測定這顆太空岩石最合適的成分比例是水冰52%,幹冰36%,氨冰12%……</p>
他根據這些測試結果,修改了太空岩石372768詞條中的指標。</p>
這也導致了閱讀人數要求增加到了2216萬。</p>
並不奇怪,畢竟新詞條中,不但要改變太空岩石的軌道,還要稍微改變太空岩石的質量和成分,難度更高也就不稀奇了。</p>
說實話,比何瀟預計的還要低一點,看來係統可能推演到了比較輕鬆增加這顆太空岩石的辦法,比如在中途捕獲了一顆或者幾顆類似太空岩石……</p>
2216萬的閱讀人數要求,說實話,通常情況下是比較難以實現的。</p>
但是倘若是重磅新聞的話,那就不一樣了,完全有機會在一個月內實現!</p>
這又是一個大計劃。</p>
首先,他讓獵犬帶領一些“觀眾”,把所有對太空岩石372768真實觀測結果知情的研究人員,全部控製住,這個很簡單,都是霍克島的人,安排他們去實驗室、不讓他們上網就行了。</p>
然後,何瀟通過幾個難度很低的小詞條,讓其他國家同水平的太空望遠鏡比如出現故障,無法觀測太空岩石372768,這樣做自然是為了防止其他幾家出來辟謠……</p>
這種級別的太空望遠鏡,包括霍克島的瞭望者,全藍星隻有三家,一家是米國和西洲航天局共同發射的,一家是東國發射的,很容易就搞定了。</p>
接下來,霍克島科學院正式向全球宣布:火星即將遭受恐龍滅絕級別的超級撞擊,將徹底改變火星生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