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以曾祖父之名
我編的百科詞條成真了 作者:刹那須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火星上發生真正意義上桑田變滄海般的劇變,讓各國極為重視。</p>
米國很快宣布,在未來兩年內航天預算將增加450%,十年內預算增加1000%以上,達到軍費預算的80%左右,西洲航天局和東國、露西亞、南因等的航天部門,也都獲得更多的預算……</p>
而一些小國,也紛紛尋求與大國合作,希望通過出錢的方式,加入大國的航天計劃。</p>
由於曆史原因,很多國家還是希望加入NASA或者西洲航天局,畢竟綜合實力和底蘊在那裏,露西亞和東國也有一些擁躉。</p>
實際上,包括米國在內,絕大多數在太空探索方麵的投入都是比較小的,尤其是跟其龐大的軍費相比,米國2028年的軍費預算超過1.4萬億米刀,而航天預算隻有可憐的900億米刀,這還是最近幾年受到霍克島刺激的結果,在6年之前,航天預算還不到300億米刀……</p>
所以他們還是認為,如果米國等國全力投入,將航天預算提升到軍費預算差不多的水平,他們一定能夠很快抹平與霍克島之間的差距。</p>
不過有很多國家,也希望同時與霍克島進行合作,尤其是希望利用其商業火箭進行發射,至少在現在,霍克島的商業火箭明顯是世界遙遙領先的水平,成本比任何一家都便宜至少三分之一,如果米國的火箭技術追上來了,那再換米國的火箭發射,也不遲啊!</p>
甚至東國、南因聯邦、露西亞和西洲航天局,也在嚐試和霍克島談判商業合作或者引進火箭芯一級和芯二級回收技術,隻有米國還在硬扛。</p>
省錢,才是王道啊!</p>
在航天方麵,錢永遠是不夠用的!</p>
以前都是小打小鬧也就算了,現在可能完全不一樣了。</p>
所有國家都意識到了,火星殖民計劃,可能很快就不會再隻是試驗性,而是具備商業價值了,也許一開始是虧本,但長久來看,絕對是具有戰略意義的!</p>
就像當初大殖民時代一樣,最開始哥倫布等人到美洲,除了發現“印度人”在啃樹皮之外,啥也沒發現。</p>
</p>
從經濟上來講,其實是虧本的,但是後麵幾百年的結果,證明了大探索的意義。</p>
直到現在,藍星上最先進的國家,基本還都是那一批殖民國或者周邊受其影響極大的國家。</p>
所以,現在每個國家,都希望能夠搭上這一次火星殖民的便車,不希望落於人後。</p>
就連很多熱大陸國家,都毫無自知之明的希望參與……</p>
甘比亞國總統就在聯合國大會上,強烈要求所有國家一起發展航天業,讓所有國家的人,都有平等登上火星的機會,他建議,按抽簽的方式,平均分配登陸火星的名額……</p>
雖然除了一些臥龍鳳雛的國家,並沒有人理他,但人家至少表達過了自己的訴求。</p>
火星大殖民時代,很快就要來臨,所有國家都爭前恐後。</p>
雖然截止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實現載人登陸火星。</p>
誰會成為第一個登上火星的人,誰就會是新時代的哥倫布!必將永垂史冊!</p>
當然,考慮到目前隻有三個國家實現獨立載人登月,所以基本也就鎖定在這個三個國家了……</p>
米國、霍克島以及東國,究竟是誰會拔得頭籌?</p>
這個話題引發了全球網友的熱烈討論,根據推網官方的投票顯示,看好米國的占44%,看好霍克島的占41%,看好東國的占3%,看好西洲航天局的占2%,看好露西亞的占1%,看好南因聯邦占7%,看好其他國家占2%……</p>
除去南因聯邦的網民過於自信之外,基本能夠反映現實世界人民的看法。</p>
不過各國的天文學家們,現在有更重要的事情在做。</p>
這幾個月裏,幾乎所有國家的天文學家,都如同打了雞血一樣,天天盯著天文望遠鏡和火星探測器發回的數據和照片,尋找新的發現。</p>
這就跟地理大發現時代一樣,誰先發現,誰都有命名權!</p>
所以各國的科學家,此時都在明爭暗鬥,爭搶火星新發現的命名權……</p>
僅僅2個月內,他們就發現了177個新形成的火星海洋或者火星湖泊,最小的麵積隻有幾百平方米……最大的則仍然是霍克島發現的,麵積超過15萬平方公裏,超過了藍星最大澹水湖蘇必利爾湖,而且還在繼續增大。</p>
這片火星海洋位於克裏斯平原南部,被霍克島方麵命名為淵海,為了紀念霍克島的英雄何淵上將,也就是現任霍克公爵的曾祖父。</p>
根據火星地形地質分析,它很可能成為火星第一大海洋,最終可能吞並整個阿西達利亞平原,麵積達到1000萬平方公裏以上,超過藍星最大海珊瑚海麵積的2倍……</p>
跟藍星四大洋的麵積比起來,還是差了很多,畢竟藍星最大的大洋東大洋麵積是18081萬平方公裏——由於霍克島的誕生,東大洋的麵積小了60萬平方公裏——最小的北冰洋也有1475萬平方公裏,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火星上水冰總數量有限,並不足以形成藍星上那樣龐大的海洋……</p>
也不足以讓火星所有的海洋都連成一片。</p>
根據初步估算,火星最終的水麵覆蓋麵積,將隻能占到全部麵積的35%,而陸地麵積仍然可以占到65%,跟藍星的比例基本是反過來的。</p>
其實火星地表或者淺層擁有至少500萬立方公裏的水冰,全部平鋪在火星表麵的話,可以達到35米的水深,不過由於火星的地形原因,不可能完全平鋪,隻有地勢低窪的地方,才能形成海洋或者湖泊。</p>
深度也很不均勻,有些地方深達上千米,有些地方深度隻有幾米。</p>
還是不能跟藍星比,現在的火星,能夠在局部地區,形成大麵積的海洋或者湖泊,就已經是奇跡了,也基本能夠滿足生命生存了。</p>
特別的瀕臨海洋的地方,氣候可能會和藍星上一樣舒適,就是目前大氣中氧氣含量非常低,並不適合動物生存,但某些植物和微生物,或許已經能夠生存了!</p>
這就大大節約未來火星基地的成本,起碼食物有機會自產自足!</p>
隻要有足夠多的植物,火星大氣的氧氣會不斷增加,總有一天,能夠讓動物也能生存……</p>
早期藍星也是沒有氧氣的,後來也是一點點</p>
至於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會不會導致溫度下降,那時候應該也能夠想到解決的辦法。</p>
生命總能找到出路。</p>
找不到的話,或許上帝會出手的。</p>
米國很快宣布,在未來兩年內航天預算將增加450%,十年內預算增加1000%以上,達到軍費預算的80%左右,西洲航天局和東國、露西亞、南因等的航天部門,也都獲得更多的預算……</p>
而一些小國,也紛紛尋求與大國合作,希望通過出錢的方式,加入大國的航天計劃。</p>
由於曆史原因,很多國家還是希望加入NASA或者西洲航天局,畢竟綜合實力和底蘊在那裏,露西亞和東國也有一些擁躉。</p>
實際上,包括米國在內,絕大多數在太空探索方麵的投入都是比較小的,尤其是跟其龐大的軍費相比,米國2028年的軍費預算超過1.4萬億米刀,而航天預算隻有可憐的900億米刀,這還是最近幾年受到霍克島刺激的結果,在6年之前,航天預算還不到300億米刀……</p>
所以他們還是認為,如果米國等國全力投入,將航天預算提升到軍費預算差不多的水平,他們一定能夠很快抹平與霍克島之間的差距。</p>
不過有很多國家,也希望同時與霍克島進行合作,尤其是希望利用其商業火箭進行發射,至少在現在,霍克島的商業火箭明顯是世界遙遙領先的水平,成本比任何一家都便宜至少三分之一,如果米國的火箭技術追上來了,那再換米國的火箭發射,也不遲啊!</p>
甚至東國、南因聯邦、露西亞和西洲航天局,也在嚐試和霍克島談判商業合作或者引進火箭芯一級和芯二級回收技術,隻有米國還在硬扛。</p>
省錢,才是王道啊!</p>
在航天方麵,錢永遠是不夠用的!</p>
以前都是小打小鬧也就算了,現在可能完全不一樣了。</p>
所有國家都意識到了,火星殖民計劃,可能很快就不會再隻是試驗性,而是具備商業價值了,也許一開始是虧本,但長久來看,絕對是具有戰略意義的!</p>
就像當初大殖民時代一樣,最開始哥倫布等人到美洲,除了發現“印度人”在啃樹皮之外,啥也沒發現。</p>
</p>
從經濟上來講,其實是虧本的,但是後麵幾百年的結果,證明了大探索的意義。</p>
直到現在,藍星上最先進的國家,基本還都是那一批殖民國或者周邊受其影響極大的國家。</p>
所以,現在每個國家,都希望能夠搭上這一次火星殖民的便車,不希望落於人後。</p>
就連很多熱大陸國家,都毫無自知之明的希望參與……</p>
甘比亞國總統就在聯合國大會上,強烈要求所有國家一起發展航天業,讓所有國家的人,都有平等登上火星的機會,他建議,按抽簽的方式,平均分配登陸火星的名額……</p>
雖然除了一些臥龍鳳雛的國家,並沒有人理他,但人家至少表達過了自己的訴求。</p>
火星大殖民時代,很快就要來臨,所有國家都爭前恐後。</p>
雖然截止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實現載人登陸火星。</p>
誰會成為第一個登上火星的人,誰就會是新時代的哥倫布!必將永垂史冊!</p>
當然,考慮到目前隻有三個國家實現獨立載人登月,所以基本也就鎖定在這個三個國家了……</p>
米國、霍克島以及東國,究竟是誰會拔得頭籌?</p>
這個話題引發了全球網友的熱烈討論,根據推網官方的投票顯示,看好米國的占44%,看好霍克島的占41%,看好東國的占3%,看好西洲航天局的占2%,看好露西亞的占1%,看好南因聯邦占7%,看好其他國家占2%……</p>
除去南因聯邦的網民過於自信之外,基本能夠反映現實世界人民的看法。</p>
不過各國的天文學家們,現在有更重要的事情在做。</p>
這幾個月裏,幾乎所有國家的天文學家,都如同打了雞血一樣,天天盯著天文望遠鏡和火星探測器發回的數據和照片,尋找新的發現。</p>
這就跟地理大發現時代一樣,誰先發現,誰都有命名權!</p>
所以各國的科學家,此時都在明爭暗鬥,爭搶火星新發現的命名權……</p>
僅僅2個月內,他們就發現了177個新形成的火星海洋或者火星湖泊,最小的麵積隻有幾百平方米……最大的則仍然是霍克島發現的,麵積超過15萬平方公裏,超過了藍星最大澹水湖蘇必利爾湖,而且還在繼續增大。</p>
這片火星海洋位於克裏斯平原南部,被霍克島方麵命名為淵海,為了紀念霍克島的英雄何淵上將,也就是現任霍克公爵的曾祖父。</p>
根據火星地形地質分析,它很可能成為火星第一大海洋,最終可能吞並整個阿西達利亞平原,麵積達到1000萬平方公裏以上,超過藍星最大海珊瑚海麵積的2倍……</p>
跟藍星四大洋的麵積比起來,還是差了很多,畢竟藍星最大的大洋東大洋麵積是18081萬平方公裏——由於霍克島的誕生,東大洋的麵積小了60萬平方公裏——最小的北冰洋也有1475萬平方公裏,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火星上水冰總數量有限,並不足以形成藍星上那樣龐大的海洋……</p>
也不足以讓火星所有的海洋都連成一片。</p>
根據初步估算,火星最終的水麵覆蓋麵積,將隻能占到全部麵積的35%,而陸地麵積仍然可以占到65%,跟藍星的比例基本是反過來的。</p>
其實火星地表或者淺層擁有至少500萬立方公裏的水冰,全部平鋪在火星表麵的話,可以達到35米的水深,不過由於火星的地形原因,不可能完全平鋪,隻有地勢低窪的地方,才能形成海洋或者湖泊。</p>
深度也很不均勻,有些地方深達上千米,有些地方深度隻有幾米。</p>
還是不能跟藍星比,現在的火星,能夠在局部地區,形成大麵積的海洋或者湖泊,就已經是奇跡了,也基本能夠滿足生命生存了。</p>
特別的瀕臨海洋的地方,氣候可能會和藍星上一樣舒適,就是目前大氣中氧氣含量非常低,並不適合動物生存,但某些植物和微生物,或許已經能夠生存了!</p>
這就大大節約未來火星基地的成本,起碼食物有機會自產自足!</p>
隻要有足夠多的植物,火星大氣的氧氣會不斷增加,總有一天,能夠讓動物也能生存……</p>
早期藍星也是沒有氧氣的,後來也是一點點</p>
至於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會不會導致溫度下降,那時候應該也能夠想到解決的辦法。</p>
生命總能找到出路。</p>
找不到的話,或許上帝會出手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