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悶在心裏的事說出來了,陳揚的心情也好多了。
“老二,這事算過去了,你也不要跟別人說。”
陳平點點頭,“大哥,我覺得可惜。”
陳揚苦笑,“可惜的事多了去了。”
“大哥,方麗平和韓彩玲,你就真不動心嗎?”
陳揚兩手一攤,“沒有感覺,不會心動,你說怎麽辦呢。”
陳平輕輕一笑,“是她們兩個人老是在一起的緣故吧?”
陳揚笑笑,“是有這個因素。她倆老在一起,我怎麽談,總不能對兩個一齊下手吧。”
“還有,還有是不是太近了?”
陳揚點點頭,“對啊。她倆住在咱們家裏,等於是在家裏談戀愛,這太別扭了。”
這就是愛情,你愛的有緣無分,愛你的你沒感覺,你回過頭一看,愛情就是那麽一個玩意兒。
元旦過後,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
期間發生的一件大事,就是“陳蔡公社”改為了“陳蔡鄉”。
作為全縣的試點鄉,陳蔡鄉先走一步。
還有一件事,是“三提一統”的改革。
以前,農民上交的錢名目繁多,錢數不多,但名堂太多。
現在的農民,除了上交公糧和農業稅,其他上交的費用,統一規定為每畝六塊五毛錢。
水利費和教育費也包含在內。
總的來說,比以前少交了一半的錢,農民得到實惠,改革是成功的。
不過,在陳揚看來,隨著農村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農業在農民心目中的地位已經大大下降。
上級說,無農不穩。
農民說,無工不富。
陳揚說,無商不活。
整個陳家村,又多了好幾個產業。
其中之一就是運輸業。
地處水網平原地帶,主要運輸方式就是水運,而水運的工具就是機動船。
全村一下冒出來十幾條機動船。
還有一個就是餐飲業。
陳家村原來有好幾個民間廚師,現在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去縣城開飯館的,有去衡峰街開飯店的,也有直接在南塘街上開的。
也有獨立特行的。比方說號稱全鄉第一名廚的蔡赧梅,竟然把飯館直接開在了陳家村。
大家都笑話蔡赧梅,陳家村是富起來了,但舍得花錢下館子的人,兩隻手就數得過來。
作為先進村,欣欣向榮是真的。
不說家家都是個體戶,也起碼碼家家都有事情做,除了那幾個五保戶。
當先進很有好處。
大會小會,都能出現,戴大紅花,領大獎狀。
春節前,村裏還得了一千塊錢的獎金。
支書陳生梅,代理主任蔡福滿,兩個人滿麵紅光,高興得合不攏嘴。
特別是支書陳生梅,鄉個人先進,區個人先進,縣個人先進,來了一個帽子戲法。
還差點整了個地區先進個人。
就這也很了不起了。這是自五十年代那時,陳揚爺爺獲得地區勞動模範以來,陳家村獲得的最高榮譽。
陳家村獲得縣先進集體,也是陳家村的最高榮譽。
臘月十一,陳生梅和蔡福滿從縣裏開會回來,搭乘班船在村埠頭上岸。
副主任蔡朝陽屁顛屁顛的,組織鑼鼓隊到埠頭迎接。
兩人載譽歸來,迎接的人少說也有一百。
這支隊伍要從陳揚家的門前過。
陳揚蹲在院子裏的石桌上,一邊曬太陽,一邊看熱鬧。
好朋友童小龍,也硬要蹲到石桌上。
陳揚的二弟陳兵,童小龍的弟弟童小虎,分別蹲在兩張石凳上。
童小虎說,“戴大紅花,拿大獎狀,太有風光了。”
童小龍笑斥弟弟,“你懂個屁。聽說得了一千塊獎金,他們每個人能分一百多塊,那才叫一個實惠。”
陳兵說,“不對吧。那應該是村裏的錢,不是他們個人的。”
童小龍笑著說,“說不好,不好說。他們就是把錢分了,那又咋樣?”
童小虎問陳揚,“揚哥,那獎金是公家的,還是他們私人的?”
陳揚笑道:“狗日的,你問我我問誰去?”
陳兵笑道:“咱們這麽大的村,一千塊頂個屁用。我看一萬塊也沒用,獎勵十萬塊才差不多。”
看著歡迎隊伍敲鑼打鼓的走過去,陳揚嗬嗬的壞笑起來。
陳兵忙問,“大哥,他們有什麽問題嗎?”
“什麽問題?問題大了去了?”
童小龍追問,“揚哥,什麽問題,什麽問題?”
陳揚指了指歡迎隊伍,笑道:“我跟你們打賭,再過兩三天,他們就笑不起來了。到時候,他們差不多會哭起來的。”
三人再怎麽追問,陳揚就是不說,為什麽笑會變成哭。
臘月十三,本是個普通的日子。
但在陳蔡鄉一帶,這個日子又比較特殊。
這一天,鄉裏也就是原來的公社,要召開一次幹部大會。
參加大會的人,包括鄉村兩級幹部,全體黨員,以及生產小隊隊長,也就是現在的村民組長。
大會的主要內容,應該有四個部分。
一是總結今年的工作。
二是布置明年的工作。
三是獎勵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四是分配縣裏下撥的救濟款和救濟糧及其他救濟物資。
其中第四部分是重頭戲,說到第四部分時,各村幹部都豎起耳朵聽得認認真真。
一般說來,全鄉十幾個村,按平均主義的辦法,大家都能分到一些。有多有少,但差距不是很大。
如果差距大了,那非吵起來不可,吵急了打起來也有。
各村的救濟數量,最終是要公布的。
哪個村分少了,虧吃大了,會被群眾罵作孬貨,指著鼻子罵。
今年的大會,就出了一個大新聞。
其他村都分到了一定數量的救濟。
唯獨陳家村沒有,救濟款、救濟糧和其他救濟物資,一點也沒有。
理由很簡單,縣裏有規定,像陳家村這樣先富起來的先進村,不應該享受救濟。
換句話講,就是先進村不需要救濟。
支書陳生梅傻了,代理主任蔡福滿傻了,參加大會的陳家村其他幹部都傻了。
大會結束,其他村的幹部歡呼著離開。
陳生梅和蔡福滿他們如夢初醒。
大家紛紛去找鄉領導。
但事實已難以改變,上麵撥下來的救濟就那麽多,不可能從人家嘴裏把肉挖出來。
陳生梅和蔡福滿他們發愁,回去怎麽向村民們交待。
“老二,這事算過去了,你也不要跟別人說。”
陳平點點頭,“大哥,我覺得可惜。”
陳揚苦笑,“可惜的事多了去了。”
“大哥,方麗平和韓彩玲,你就真不動心嗎?”
陳揚兩手一攤,“沒有感覺,不會心動,你說怎麽辦呢。”
陳平輕輕一笑,“是她們兩個人老是在一起的緣故吧?”
陳揚笑笑,“是有這個因素。她倆老在一起,我怎麽談,總不能對兩個一齊下手吧。”
“還有,還有是不是太近了?”
陳揚點點頭,“對啊。她倆住在咱們家裏,等於是在家裏談戀愛,這太別扭了。”
這就是愛情,你愛的有緣無分,愛你的你沒感覺,你回過頭一看,愛情就是那麽一個玩意兒。
元旦過後,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
期間發生的一件大事,就是“陳蔡公社”改為了“陳蔡鄉”。
作為全縣的試點鄉,陳蔡鄉先走一步。
還有一件事,是“三提一統”的改革。
以前,農民上交的錢名目繁多,錢數不多,但名堂太多。
現在的農民,除了上交公糧和農業稅,其他上交的費用,統一規定為每畝六塊五毛錢。
水利費和教育費也包含在內。
總的來說,比以前少交了一半的錢,農民得到實惠,改革是成功的。
不過,在陳揚看來,隨著農村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農業在農民心目中的地位已經大大下降。
上級說,無農不穩。
農民說,無工不富。
陳揚說,無商不活。
整個陳家村,又多了好幾個產業。
其中之一就是運輸業。
地處水網平原地帶,主要運輸方式就是水運,而水運的工具就是機動船。
全村一下冒出來十幾條機動船。
還有一個就是餐飲業。
陳家村原來有好幾個民間廚師,現在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去縣城開飯館的,有去衡峰街開飯店的,也有直接在南塘街上開的。
也有獨立特行的。比方說號稱全鄉第一名廚的蔡赧梅,竟然把飯館直接開在了陳家村。
大家都笑話蔡赧梅,陳家村是富起來了,但舍得花錢下館子的人,兩隻手就數得過來。
作為先進村,欣欣向榮是真的。
不說家家都是個體戶,也起碼碼家家都有事情做,除了那幾個五保戶。
當先進很有好處。
大會小會,都能出現,戴大紅花,領大獎狀。
春節前,村裏還得了一千塊錢的獎金。
支書陳生梅,代理主任蔡福滿,兩個人滿麵紅光,高興得合不攏嘴。
特別是支書陳生梅,鄉個人先進,區個人先進,縣個人先進,來了一個帽子戲法。
還差點整了個地區先進個人。
就這也很了不起了。這是自五十年代那時,陳揚爺爺獲得地區勞動模範以來,陳家村獲得的最高榮譽。
陳家村獲得縣先進集體,也是陳家村的最高榮譽。
臘月十一,陳生梅和蔡福滿從縣裏開會回來,搭乘班船在村埠頭上岸。
副主任蔡朝陽屁顛屁顛的,組織鑼鼓隊到埠頭迎接。
兩人載譽歸來,迎接的人少說也有一百。
這支隊伍要從陳揚家的門前過。
陳揚蹲在院子裏的石桌上,一邊曬太陽,一邊看熱鬧。
好朋友童小龍,也硬要蹲到石桌上。
陳揚的二弟陳兵,童小龍的弟弟童小虎,分別蹲在兩張石凳上。
童小虎說,“戴大紅花,拿大獎狀,太有風光了。”
童小龍笑斥弟弟,“你懂個屁。聽說得了一千塊獎金,他們每個人能分一百多塊,那才叫一個實惠。”
陳兵說,“不對吧。那應該是村裏的錢,不是他們個人的。”
童小龍笑著說,“說不好,不好說。他們就是把錢分了,那又咋樣?”
童小虎問陳揚,“揚哥,那獎金是公家的,還是他們私人的?”
陳揚笑道:“狗日的,你問我我問誰去?”
陳兵笑道:“咱們這麽大的村,一千塊頂個屁用。我看一萬塊也沒用,獎勵十萬塊才差不多。”
看著歡迎隊伍敲鑼打鼓的走過去,陳揚嗬嗬的壞笑起來。
陳兵忙問,“大哥,他們有什麽問題嗎?”
“什麽問題?問題大了去了?”
童小龍追問,“揚哥,什麽問題,什麽問題?”
陳揚指了指歡迎隊伍,笑道:“我跟你們打賭,再過兩三天,他們就笑不起來了。到時候,他們差不多會哭起來的。”
三人再怎麽追問,陳揚就是不說,為什麽笑會變成哭。
臘月十三,本是個普通的日子。
但在陳蔡鄉一帶,這個日子又比較特殊。
這一天,鄉裏也就是原來的公社,要召開一次幹部大會。
參加大會的人,包括鄉村兩級幹部,全體黨員,以及生產小隊隊長,也就是現在的村民組長。
大會的主要內容,應該有四個部分。
一是總結今年的工作。
二是布置明年的工作。
三是獎勵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四是分配縣裏下撥的救濟款和救濟糧及其他救濟物資。
其中第四部分是重頭戲,說到第四部分時,各村幹部都豎起耳朵聽得認認真真。
一般說來,全鄉十幾個村,按平均主義的辦法,大家都能分到一些。有多有少,但差距不是很大。
如果差距大了,那非吵起來不可,吵急了打起來也有。
各村的救濟數量,最終是要公布的。
哪個村分少了,虧吃大了,會被群眾罵作孬貨,指著鼻子罵。
今年的大會,就出了一個大新聞。
其他村都分到了一定數量的救濟。
唯獨陳家村沒有,救濟款、救濟糧和其他救濟物資,一點也沒有。
理由很簡單,縣裏有規定,像陳家村這樣先富起來的先進村,不應該享受救濟。
換句話講,就是先進村不需要救濟。
支書陳生梅傻了,代理主任蔡福滿傻了,參加大會的陳家村其他幹部都傻了。
大會結束,其他村的幹部歡呼著離開。
陳生梅和蔡福滿他們如夢初醒。
大家紛紛去找鄉領導。
但事實已難以改變,上麵撥下來的救濟就那麽多,不可能從人家嘴裏把肉挖出來。
陳生梅和蔡福滿他們發愁,回去怎麽向村民們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