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揚告訴陳仁軍,他想充實一下自己,考一個函授大學的文憑。
陳仁軍也告訴陳揚,他也正要上函授大學。
於是,兩個人約好,春節後都去縣裏報名。
最後,陳揚笑著問道:“軍子,個人問題解決了沒有?”
陳仁軍搖了搖頭,“還早,我不急。”
“還不急?咱們這個年齡檔的,村裏就剩你一個了。”
陳仁軍笑道:“我知道。不過,我畢竟是在體製內。在體製內,三十歲以前沒結婚的很普遍。”
“不管你的事了。你準備什麽時候回去?”
“初四到初七我值班,我初二就得出發,才能按時趕回去。”
“到時候我送你?”
陳仁軍起身笑道:“我騎自行車回來的,用得著你騎自行車的送我啊。”
陳揚把陳仁軍送到門外。
回到樓上,陳揚發現,劉老師已把兩個小家夥抱到了客廳裏。
不用說,兩個小家夥還是那個德行,白天睡覺,晚上折騰。
“劉老師,辛苦你了。我看著他倆,你去休息吧。”
劉老師微笑著搖頭,“沒關係,我已經習慣了。”
兩個小家夥精神十足,手舞足蹈,根本就沒有睡意。
劉老師看了一眼陳揚,欲言又止。
陳揚雖隻看兩個小家夥,但已覺察到劉老師的異樣。
“劉老師,你是不是有話要說?”
劉老師不好意思,“揚,對不起。剛才,剛才你與陳仁軍聊天說話,我聽到了後麵一部分。”
陳揚笑道:“這有什麽呀。劉老師,在我心目中,你不僅是我老師,你還是我媽。所以,請你以後把自己當成我家的一分子。”
劉老師道:“剛才,你說要上函授大學。我覺得,你要上的話,就報自學考試。”
陳揚不懂了,“函授大學和自學考試不一樣嗎?”
“不一樣。函授大學有人授課,自學考試沒有人授課。相對來說,函授大學比較容易,自學考試比較困難。據人家說,自學考試的通過率,現在不到百分之七。”
陳揚問道:“既然函授大學比較容易,那你為什麽要我報考自學考試呢?”
劉老師道:“你和陳仁軍不一樣。他是體製內的人,目的是為了拿到文憑,他上函授大學,就是衝著文憑去的。”
陳揚點了點頭,“不錯,我與他的目的不同。我的目的,是想比較係統的掌握一門學科知識,至於文憑不文憑的,我倒沒放在心上。”
“既然這樣,那就應該報自學考試。自學考試的水平,比在校生的水平還要高。也就是說,你通過自學考試,能獲得你需要的真才實學。”
劉老師一番話,給了陳揚極大的啟示。
春節期間,陳揚去縣城給孫延清老師兩口子拜年,順便請教自學考試的事。
孫老師和吳老師兩口子的說法,與劉老師完全一致。
陳揚決定報名自學考試,本科經濟管理類,經濟學專業。
孫老師指了指吳老師,笑道:“小陳,你算找對人了。她的學生,就是咱們溫林縣高等自學考試的負責人。你把報名費和個人資料交給她,剩下的就是你回去努力了。”
有孫老師和吳老師幫忙,陳揚省事不少。
最要緊的是,陳揚不用去縣教育局。
縣教育局不僅是陳揚的傷心地,讓他的《複讀學校》以失敗告眾,而且那裏有兩個他不想見到的人。
兩個老同學,一男一女,顧衛軍和楊麗娜。
顧衛軍當上了科長,楊麗娜更是副局長。
好在吳老師告訴陳揚,縣自學考試管理機構,是教育局的事業單位。
一般情況下,縣教育局管不到。具體的考試等事項,都是上級機構負責。
但陳揚還是用了自己的另一個名字,陳飛揚。
在沒有身份證的時代,使用兩個名字,或兩個名字隨意切換,都是可以的。
陳飛揚這個名字,村裏人知道的也不多,更別說顧衛軍和楊麗娜。
吳老師還告訴陳揚,考試也不會在溫林縣舉行,一般都會放在地區一級的地方。
吳老師做得周到,幹脆把自家住址,登記為陳揚家的地址。
至於考試時間,每年分四個時段,分別是一月、四月、七月和十月。
每個時段為一天,考試三門課,上午一門,下午兩門。
這也就是說,每年隻考十二門課。
這個安排,與全日製的大學課程基本一致。
大專有三十多門課,你要讀完的話,至少需要三年時間。
本科四十多門課,你要讀完的話,至少需要四年時間。
陳揚很自信,他挑戰自己的能力,選的是本科。
那時候的自學考試,比現在的更嚴格,規定大專六年完成,本科七年完成。
拿本科為例,如果七年拿不下來,前麵的成績就會歸零。如果想繼續奮鬥,就要從第八年重新開始。
正月初六,二月十四日,是小妍妍和小波波出生一百天。
陳揚不想大辦,隻擺了兩桌,除了自家人,還有嶽父一家。
外人隻有童老貴一個,連蔡福滿與蔡曉暉和童小龍都沒請。
這也是一個風俗習慣,倆孩子隻有父親沒有母親,不宜大操大辦。
春節很快過去了。
二弟陳兵終於做了一個重要決定,關閉肥皂製造廠,並擴大製鞋廠和皮箱廠的規模。
陳揚沒有幹涉,因為二弟是對的,肥皂製造廠已經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
至於製鞋廠和皮箱廠的規模,陳揚本不想過問,可二弟硬要他發表意見。
經過幾天思考,陳揚給出建議,製鞋廠的規模可以大力擴大,但皮箱廠的規模不宜過大。
陳兵問大哥,這是為什麽?
陳揚給出自己的理由。
皮箱類產品的技術含量,要比鞋類產品的技術含量低,而且低好幾個檔次。
技術含量低,也就是進入的門檻低,進來的從業者就多。
事實也是這樣,陳家村及其周邊各村,做皮箱的個體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從業者太多,競爭就激烈,產品的價格就會不斷下降,利潤空間就會越來越少。
陳兵被大哥說服,決定隻擴大鞋廠的規模,而皮箱廠保持現狀。
但對此陳揚又有不同的看法。
陳仁軍也告訴陳揚,他也正要上函授大學。
於是,兩個人約好,春節後都去縣裏報名。
最後,陳揚笑著問道:“軍子,個人問題解決了沒有?”
陳仁軍搖了搖頭,“還早,我不急。”
“還不急?咱們這個年齡檔的,村裏就剩你一個了。”
陳仁軍笑道:“我知道。不過,我畢竟是在體製內。在體製內,三十歲以前沒結婚的很普遍。”
“不管你的事了。你準備什麽時候回去?”
“初四到初七我值班,我初二就得出發,才能按時趕回去。”
“到時候我送你?”
陳仁軍起身笑道:“我騎自行車回來的,用得著你騎自行車的送我啊。”
陳揚把陳仁軍送到門外。
回到樓上,陳揚發現,劉老師已把兩個小家夥抱到了客廳裏。
不用說,兩個小家夥還是那個德行,白天睡覺,晚上折騰。
“劉老師,辛苦你了。我看著他倆,你去休息吧。”
劉老師微笑著搖頭,“沒關係,我已經習慣了。”
兩個小家夥精神十足,手舞足蹈,根本就沒有睡意。
劉老師看了一眼陳揚,欲言又止。
陳揚雖隻看兩個小家夥,但已覺察到劉老師的異樣。
“劉老師,你是不是有話要說?”
劉老師不好意思,“揚,對不起。剛才,剛才你與陳仁軍聊天說話,我聽到了後麵一部分。”
陳揚笑道:“這有什麽呀。劉老師,在我心目中,你不僅是我老師,你還是我媽。所以,請你以後把自己當成我家的一分子。”
劉老師道:“剛才,你說要上函授大學。我覺得,你要上的話,就報自學考試。”
陳揚不懂了,“函授大學和自學考試不一樣嗎?”
“不一樣。函授大學有人授課,自學考試沒有人授課。相對來說,函授大學比較容易,自學考試比較困難。據人家說,自學考試的通過率,現在不到百分之七。”
陳揚問道:“既然函授大學比較容易,那你為什麽要我報考自學考試呢?”
劉老師道:“你和陳仁軍不一樣。他是體製內的人,目的是為了拿到文憑,他上函授大學,就是衝著文憑去的。”
陳揚點了點頭,“不錯,我與他的目的不同。我的目的,是想比較係統的掌握一門學科知識,至於文憑不文憑的,我倒沒放在心上。”
“既然這樣,那就應該報自學考試。自學考試的水平,比在校生的水平還要高。也就是說,你通過自學考試,能獲得你需要的真才實學。”
劉老師一番話,給了陳揚極大的啟示。
春節期間,陳揚去縣城給孫延清老師兩口子拜年,順便請教自學考試的事。
孫老師和吳老師兩口子的說法,與劉老師完全一致。
陳揚決定報名自學考試,本科經濟管理類,經濟學專業。
孫老師指了指吳老師,笑道:“小陳,你算找對人了。她的學生,就是咱們溫林縣高等自學考試的負責人。你把報名費和個人資料交給她,剩下的就是你回去努力了。”
有孫老師和吳老師幫忙,陳揚省事不少。
最要緊的是,陳揚不用去縣教育局。
縣教育局不僅是陳揚的傷心地,讓他的《複讀學校》以失敗告眾,而且那裏有兩個他不想見到的人。
兩個老同學,一男一女,顧衛軍和楊麗娜。
顧衛軍當上了科長,楊麗娜更是副局長。
好在吳老師告訴陳揚,縣自學考試管理機構,是教育局的事業單位。
一般情況下,縣教育局管不到。具體的考試等事項,都是上級機構負責。
但陳揚還是用了自己的另一個名字,陳飛揚。
在沒有身份證的時代,使用兩個名字,或兩個名字隨意切換,都是可以的。
陳飛揚這個名字,村裏人知道的也不多,更別說顧衛軍和楊麗娜。
吳老師還告訴陳揚,考試也不會在溫林縣舉行,一般都會放在地區一級的地方。
吳老師做得周到,幹脆把自家住址,登記為陳揚家的地址。
至於考試時間,每年分四個時段,分別是一月、四月、七月和十月。
每個時段為一天,考試三門課,上午一門,下午兩門。
這也就是說,每年隻考十二門課。
這個安排,與全日製的大學課程基本一致。
大專有三十多門課,你要讀完的話,至少需要三年時間。
本科四十多門課,你要讀完的話,至少需要四年時間。
陳揚很自信,他挑戰自己的能力,選的是本科。
那時候的自學考試,比現在的更嚴格,規定大專六年完成,本科七年完成。
拿本科為例,如果七年拿不下來,前麵的成績就會歸零。如果想繼續奮鬥,就要從第八年重新開始。
正月初六,二月十四日,是小妍妍和小波波出生一百天。
陳揚不想大辦,隻擺了兩桌,除了自家人,還有嶽父一家。
外人隻有童老貴一個,連蔡福滿與蔡曉暉和童小龍都沒請。
這也是一個風俗習慣,倆孩子隻有父親沒有母親,不宜大操大辦。
春節很快過去了。
二弟陳兵終於做了一個重要決定,關閉肥皂製造廠,並擴大製鞋廠和皮箱廠的規模。
陳揚沒有幹涉,因為二弟是對的,肥皂製造廠已經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
至於製鞋廠和皮箱廠的規模,陳揚本不想過問,可二弟硬要他發表意見。
經過幾天思考,陳揚給出建議,製鞋廠的規模可以大力擴大,但皮箱廠的規模不宜過大。
陳兵問大哥,這是為什麽?
陳揚給出自己的理由。
皮箱類產品的技術含量,要比鞋類產品的技術含量低,而且低好幾個檔次。
技術含量低,也就是進入的門檻低,進來的從業者就多。
事實也是這樣,陳家村及其周邊各村,做皮箱的個體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從業者太多,競爭就激烈,產品的價格就會不斷下降,利潤空間就會越來越少。
陳兵被大哥說服,決定隻擴大鞋廠的規模,而皮箱廠保持現狀。
但對此陳揚又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