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揚兄妹四人,被葉菁接到公司附近的賓館,她為他們訂了兩個房間。
進了房間,葉菁笑著問道:“董事長,還有什麽需要我做的?”
陳揚指了指三弟陳力,再指了指三妹陳希,“他三十號去交通大學報到,她三十一號去複旦大學報到,要麻煩你開車送我們去。”
“沒問題。陳希,複旦大學是咱們的地盤,你可以在裏麵橫著走。”
陳希不解,“什麽叫咱們的地盤?什麽叫可以橫著走?”
“咯咯……因為我爸和我媽都是複旦大學的教授呀。”
陳揚問道:“姐,二老還沒退休嗎?”
“還沒有。他們教授的退休年齡,一般在六十五歲,他倆還差兩三年。再說了,他倆即使退休,也十有八、九會返聘。隻要願意,他們上班能上到七十歲。”
“姐,還有一個事,也必須讓你去辦。”
“什麽事?”
陳揚道:“他們兩個,就是人到上海,啥都沒帶。你得帶著他倆上街,還有老四。穿的用的,你給他們統統買齊。”
葉菁笑道:“交給我了。”
“不過,不要買太好的東西。大學生嘛,稍微艱苦樸素點,容易與同學們打成一片。”
“我有分寸,你就放心好了。”
二十八號下午,二十九號一天,都是葉菁帶著姐弟三人上街血拚,買了不知道多少東西。
陳揚沒有跟著上街。
二十九號上午,陳揚叫了一輛出租車,去找兩個好朋友馬振國和周玉剛。
陳揚沒先打電話通知,他想看看兩個老朋友,現在是個什麽狀態。
鋼材市場,上海一共有五個,都在市郊附近。
建築用的鋼材市場隻有一個,位於西郊的一個集鎮附近。
道路泥濘,市場擁擠,人聲鼎沸,混亂不堪。
陳揚好不容易進去,才找到了“振剛鋼材銷售公司”。
所謂的公司,其實是個門市部。後麵是個樣品間,前麵一張辦公桌,一部電話,兩個值班人員。
值班的人說,兩位老板是很少到這裏來的。
他們住在城西賓館,一般的交易,都在城西賓館一樓大廳進行。
陳揚離開鋼材市揚。
可來時容易去時難。
來的時候可以叫出租車,離開時叫不到出租車了。
陳揚站在城郊公路上茫然。
總算等到了一輛公交車。
陳揚也不管這輛公交車去什麽地方,隻要它進城就行。
公交車進城,來到一個熱鬧的地方停車。
陳揚下車,等來了出租車。
一番折騰,陳揚來到城西賓館,已是上午十點多。
城西賓館,原來是一個招待所,現在承包給了個人,裝修一番,改頭換麵成了賓館。
一樓大廳。
除了服務台附近,整個大廳擺著幾十張小圓桌,供客人們休息、會客、喝茶和喝咖啡。
此時此刻,起碼有三分之二的桌子邊坐著人。
陳揚一邊走,一邊拿眼睛找人。
終於,西側角落邊,馬振國和周玉剛坐在圓桌邊,正與兩位朋友侃侃而談。
旁邊有一張桌子沒人,陳揚走過去坐下。
服務員走過來問,“這位師傅,你要茶還是要咖啡?”
在上海,本地人更喜歡叫師傅,而不是同誌或先生。
“我找人,我暫時不要。”
可是服務員不走,仍然笑容可掬,微彎著腰。
陳揚立即明白過來,坐在這裏是需要消費的。
“來杯茶吧。”
過了一會,服務員送茶過來。
陳揚拿出一張十塊的票子,擱在桌子上。
服務員拿著托盤,將茶杯放到桌子上,再將鈔票拿起,放到托盤裏,拿出五塊放到桌子上。
陳揚笑笑,“不用找了。”
“謝謝。”服務員收回五塊錢,欠欠腰轉身而去。
陳揚靠著椅子,悠悠的喝了幾口茶。
馬振國和周玉剛他們還在熱聊。
陳揚看到桌上有張《新民晚報》,他用左手拿起來,右手拇指和中指扣在一起,在報紙上彈了一下。
啪。
陳揚彈得很響,連兩三桌外的人,都回頭朝陳揚這邊張望。
馬振國和周玉剛同時回頭。
看到陳揚,二人先是一愣,隨即又大笑起來。
二人起身過來,陳揚也笑著站起來。
馬振國先給了陳揚一拳,“你這個家夥,真神出鬼沒啊。”
周玉剛忙問,“什麽時候到的?”
陳揚微笑道:“我剛到。看到你們在談生意,我不好意思打擾。”
周玉剛道:“我們沒談生意。揚,你來得正好,我們給你介紹兩位新朋友。”
周玉剛拉著陳揚到他們那一桌,馬振國把椅子和茶杯拿過去。
桌邊的兩個中年人站了起來。
周玉剛為大家做了介紹。
二人都是周玉剛的老鄉,一個叫李顯華,一個叫李顯明。
聽名字,看長相,陳揚判斷他倆應該是一對親兄弟。
果然,周玉剛道:“揚,他們是兄弟倆。李顯華原來在水泥廠上班,李顯明原來在煤礦上班。現在,二人下海了,想來上海紮根發展。”
馬振國道:“揚,你應該叫華哥和明哥。”
陳揚與二人握手,落落大方,“華哥好,明哥好。”
周玉剛又介紹陳揚,“兩位老弟,這位就是我向你們提起過的陳揚。他來自zj省溫林縣,但一直在上海發展。與我們相比,他太了不起,七八年前就賺到了第一桶金,現在可以說已經完成了原始積累。”
馬振國補充,“與這家夥比,我和老周就是小赤老,人家才是大老。”
李氏兄弟再與陳揚握手,一句“久仰”說了五六遍。
陳揚忙道:“哪裏哪裏,豈敢豈敢。”
周玉剛道:“坐下說話,大家坐下說話。”
坐下後,陳揚問道:“我在這裏,方便你們說事嗎?”
李顯華笑道:“不是什麽軍機大事。”
李顯明笑道:“你來得正好,正好幫我們分析分析,給我們出個主意。”
周玉剛道:“揚,他們兄弟二人,對在上海做什麽生意,有個嚴重的分歧。顯華主張做水泥生意,顯明主張做煤炭生意。”
馬振國哈哈一笑,“我主張他倆水泥和煤炭一起做。”
陳揚問周玉剛,“老周,你怎麽想?”
“不做水泥,隻做煤炭。當年你幫我和老馬的分析,我還沒忘。”
陳揚嗯了一聲思忖起來。
進了房間,葉菁笑著問道:“董事長,還有什麽需要我做的?”
陳揚指了指三弟陳力,再指了指三妹陳希,“他三十號去交通大學報到,她三十一號去複旦大學報到,要麻煩你開車送我們去。”
“沒問題。陳希,複旦大學是咱們的地盤,你可以在裏麵橫著走。”
陳希不解,“什麽叫咱們的地盤?什麽叫可以橫著走?”
“咯咯……因為我爸和我媽都是複旦大學的教授呀。”
陳揚問道:“姐,二老還沒退休嗎?”
“還沒有。他們教授的退休年齡,一般在六十五歲,他倆還差兩三年。再說了,他倆即使退休,也十有八、九會返聘。隻要願意,他們上班能上到七十歲。”
“姐,還有一個事,也必須讓你去辦。”
“什麽事?”
陳揚道:“他們兩個,就是人到上海,啥都沒帶。你得帶著他倆上街,還有老四。穿的用的,你給他們統統買齊。”
葉菁笑道:“交給我了。”
“不過,不要買太好的東西。大學生嘛,稍微艱苦樸素點,容易與同學們打成一片。”
“我有分寸,你就放心好了。”
二十八號下午,二十九號一天,都是葉菁帶著姐弟三人上街血拚,買了不知道多少東西。
陳揚沒有跟著上街。
二十九號上午,陳揚叫了一輛出租車,去找兩個好朋友馬振國和周玉剛。
陳揚沒先打電話通知,他想看看兩個老朋友,現在是個什麽狀態。
鋼材市場,上海一共有五個,都在市郊附近。
建築用的鋼材市場隻有一個,位於西郊的一個集鎮附近。
道路泥濘,市場擁擠,人聲鼎沸,混亂不堪。
陳揚好不容易進去,才找到了“振剛鋼材銷售公司”。
所謂的公司,其實是個門市部。後麵是個樣品間,前麵一張辦公桌,一部電話,兩個值班人員。
值班的人說,兩位老板是很少到這裏來的。
他們住在城西賓館,一般的交易,都在城西賓館一樓大廳進行。
陳揚離開鋼材市揚。
可來時容易去時難。
來的時候可以叫出租車,離開時叫不到出租車了。
陳揚站在城郊公路上茫然。
總算等到了一輛公交車。
陳揚也不管這輛公交車去什麽地方,隻要它進城就行。
公交車進城,來到一個熱鬧的地方停車。
陳揚下車,等來了出租車。
一番折騰,陳揚來到城西賓館,已是上午十點多。
城西賓館,原來是一個招待所,現在承包給了個人,裝修一番,改頭換麵成了賓館。
一樓大廳。
除了服務台附近,整個大廳擺著幾十張小圓桌,供客人們休息、會客、喝茶和喝咖啡。
此時此刻,起碼有三分之二的桌子邊坐著人。
陳揚一邊走,一邊拿眼睛找人。
終於,西側角落邊,馬振國和周玉剛坐在圓桌邊,正與兩位朋友侃侃而談。
旁邊有一張桌子沒人,陳揚走過去坐下。
服務員走過來問,“這位師傅,你要茶還是要咖啡?”
在上海,本地人更喜歡叫師傅,而不是同誌或先生。
“我找人,我暫時不要。”
可是服務員不走,仍然笑容可掬,微彎著腰。
陳揚立即明白過來,坐在這裏是需要消費的。
“來杯茶吧。”
過了一會,服務員送茶過來。
陳揚拿出一張十塊的票子,擱在桌子上。
服務員拿著托盤,將茶杯放到桌子上,再將鈔票拿起,放到托盤裏,拿出五塊放到桌子上。
陳揚笑笑,“不用找了。”
“謝謝。”服務員收回五塊錢,欠欠腰轉身而去。
陳揚靠著椅子,悠悠的喝了幾口茶。
馬振國和周玉剛他們還在熱聊。
陳揚看到桌上有張《新民晚報》,他用左手拿起來,右手拇指和中指扣在一起,在報紙上彈了一下。
啪。
陳揚彈得很響,連兩三桌外的人,都回頭朝陳揚這邊張望。
馬振國和周玉剛同時回頭。
看到陳揚,二人先是一愣,隨即又大笑起來。
二人起身過來,陳揚也笑著站起來。
馬振國先給了陳揚一拳,“你這個家夥,真神出鬼沒啊。”
周玉剛忙問,“什麽時候到的?”
陳揚微笑道:“我剛到。看到你們在談生意,我不好意思打擾。”
周玉剛道:“我們沒談生意。揚,你來得正好,我們給你介紹兩位新朋友。”
周玉剛拉著陳揚到他們那一桌,馬振國把椅子和茶杯拿過去。
桌邊的兩個中年人站了起來。
周玉剛為大家做了介紹。
二人都是周玉剛的老鄉,一個叫李顯華,一個叫李顯明。
聽名字,看長相,陳揚判斷他倆應該是一對親兄弟。
果然,周玉剛道:“揚,他們是兄弟倆。李顯華原來在水泥廠上班,李顯明原來在煤礦上班。現在,二人下海了,想來上海紮根發展。”
馬振國道:“揚,你應該叫華哥和明哥。”
陳揚與二人握手,落落大方,“華哥好,明哥好。”
周玉剛又介紹陳揚,“兩位老弟,這位就是我向你們提起過的陳揚。他來自zj省溫林縣,但一直在上海發展。與我們相比,他太了不起,七八年前就賺到了第一桶金,現在可以說已經完成了原始積累。”
馬振國補充,“與這家夥比,我和老周就是小赤老,人家才是大老。”
李氏兄弟再與陳揚握手,一句“久仰”說了五六遍。
陳揚忙道:“哪裏哪裏,豈敢豈敢。”
周玉剛道:“坐下說話,大家坐下說話。”
坐下後,陳揚問道:“我在這裏,方便你們說事嗎?”
李顯華笑道:“不是什麽軍機大事。”
李顯明笑道:“你來得正好,正好幫我們分析分析,給我們出個主意。”
周玉剛道:“揚,他們兄弟二人,對在上海做什麽生意,有個嚴重的分歧。顯華主張做水泥生意,顯明主張做煤炭生意。”
馬振國哈哈一笑,“我主張他倆水泥和煤炭一起做。”
陳揚問周玉剛,“老周,你怎麽想?”
“不做水泥,隻做煤炭。當年你幫我和老馬的分析,我還沒忘。”
陳揚嗯了一聲思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