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錦衣行青州,奉旨擒翰林
大明: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作者:老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數日後,趙庸親兵快馬加鞭抵達金陵。</p>
書信中的內容他全然不知,可此中內容定然事關某位人物的生死。</p>
趁著尚未早朝,親兵將書信成功交予了胡惟庸。</p>
另一封上呈給皇帝的奏折,還要他另外去送。</p>
“嗬嗬!趙庸此人果然精明強幹!失去了吳文瀚這枚棋子,便快速做出反應,讓那嶽麟背負殺害朝廷命官的大罪。”</p>
胡惟庸喜不自勝,整理了一番衣襟,有趙庸提前通氣,他在朝堂之上更容易發揮。</p>
可惜此番吳文瀚身亡,想要撈取一筆賑災糧的事情泡湯了。</p>
“起轎,上朝!”</p>
雲師又灑天街雨,今日千官好上朝。</p>
濛濛細雨之下,胡惟庸心情更佳。</p>
嶽麟身為劉伯溫看重的人物,依舊不被他放在眼裏。</p>
可如今皇帝愈發看重此人,才是他忌憚的原因。</p>
恩師李善長退居幕後,隱匿於韓國公府終日不出,將大任交付與他。</p>
能幫助皇帝處理政務的隻有他一人,可謂是得萬千恩惠於一身。</p>
可突然冒出一位嶽麟,這廝比自己年輕,頭腦更為活絡。</p>
偏偏不知走了什麽狗屎運,連皇上的那些個皇親國戚也跟其走得過近。</p>
這令胡惟庸生出了警惕之心,今日皇帝能依仗他,明日便能夠依仗嶽麟。</p>
為了自己的權位,此番能夠落井下石,胡惟庸自然不會吝嗇出力。</p>
“拜見相爺!”</p>
“胡相來的這般早,果然是我輩楷模!”</p>
“皇上得胡相之助,我大明定能蒸蒸日上!”</p>
聽著白關門的奉承之語,胡惟庸頷首點頭,朝中官員無數,能入得他法眼,唯有寥寥數人。</p>
“恩師李善長年事已高,早就沒有了當年的雄心壯誌,蝸居於府上,當真是笑話!”</p>
“禦史中丞劉伯溫,先與恩師鬥,再與本相鬥!可他並非皇上親信,不過是一枚棋子!若我淮西破滅,他第一個便會被清算!”</p>
“魏國公徐達,此人看似一介武夫,卻文韜武略,行事沉穩有餘!更是皇上心腹親信,不可不防!”</p>
“信國公湯和,本與恩師李善長親近,如今卻獨善其身,當真是頭老狐狸!”</p>
胡惟庸縱觀上下,唯有這幾人能被他正視。</p>
“上朝!”</p>
聽聞此言,胡惟庸帶著百官直奔奉天殿而去。</p>
朱元璋正襟危坐,太子朱標位於其身旁。</p>
父親勤勉,兒子自然不能落後。</p>
朱標臨朝聽政,這是朱元璋特意安排,他要對這位接班人言傳身教。</p>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p>
“平身。”</p>
朱元璋微微抬手,示意百官起身。</p>
“山東賑災起於青州。”</p>
洪武大帝看向群臣,笑問道:“如今過去將近一月,不知災情如何?”</p>
胡惟庸一步跨出,躬身行禮道:“回皇上!南雄侯趙庸,翰林學士嶽麟,大都督府僉事藍玉,已經成功控製災情,將賑災糧發放至災民手中。”</p>
“山東百姓無不對皇上歌功頌德,感念天恩浩蕩!青州城中爆發癔症,此三人蒙受皇恩,令癔症得以控製,護得百姓周全,此乃大功也!”</p>
朱元璋聞言大喜,忍不住撫掌大笑道:“好!這才是咱的官!”</p>
一眾熟悉胡惟庸的官員們,則是嗅出了端倪。</p>
趙庸是胡惟庸的黨羽,藍玉身份乃是皇親國戚,胡惟庸為這二人請功,都不足為奇。</p>
可其中還有位翰林學士嶽麟,此人與胡惟庸的關係可謂是相當惡劣。</p>
就連其兒子胡凃,都是被嶽麟送去邊關充軍。</p>
胡相宅心仁厚,不計前嫌?</p>
這話騙騙小孩子就算了,在場一眾官員,無不是老奸巨猾之輩,誰會相信?</p>
“皇上所言甚是!我等身為臣子,正是聽聞皇上教誨,才能使得百姓安居樂業!”</p>
一記馬屁奉上,胡惟庸再次開口:“不過……此番也有遺憾!青州知府吳文瀚,在賑災途中,竟然被人行刺!”</p>
</p>
“可惜吳文瀚賑災多有功績,還未來得及蒙受聖恩,便已經魂歸九泉之下!惜哉!痛哉!”</p>
劉伯溫緊皺眉頭,青州知府遇刺,這可是蔑視朝廷,觸碰皇帝的逆鱗。</p>
砰!</p>
朱元璋怒拍龍椅,百官紛紛跪地,齊呼:“皇上息怒!”</p>
洪武大帝目光犀利,正欲開口,就看到毛驤呈上了奏折。</p>
“直接念!”</p>
“是,皇上!”</p>
毛驤翻閱奏折,隨後更是皺眉不止。</p>
“臣趙庸啟:青州知府吳文瀚殫精竭慮,慘遭小人算計,被刺殺於府衙門前。此乃挑釁我天朝之舉!”</p>
“臣親力親為,調查線索。吳文瀚遺子有言,殺人者乃翰林學士嶽麟指使。孩童之言做不得真。”</p>
“皇上有言鞠躬為民,至死不渝。如今同僚被害,臣深感痛心疾首!臣雖不才,願勉力為之,查出凶手,以慰在天之靈!”</p>
“述著文字,明證典章,誠惶誠恐,微臣草上。”</p>
呼……</p>
群臣聞言,無不倒吸一口涼氣。</p>
趙庸看似通篇在為嶽麟開拓,實則卻告知眾人,嶽麟嫌疑最大!</p>
尤其是吳文瀚兒子,更是現場目擊證人,相當於人證。</p>
至於什麽孩童之言做不得真,也就說說而已,巴不得皇帝派人調查。</p>
初聞山東賑災成效,朱元璋麵露喜色,如今再聞官員被害,已經麵露慍怒。</p>
“毛驤!”</p>
“臣在!”</p>
“此事交給你去查!定要給朕查個水落石出,清清楚楚!”</p>
“臣遵旨!”</p>
一旁的朱標擔心不已,他不相信嶽麟是如此窮凶極惡之徒。</p>
可此事鬧得太大,有損朝廷威嚴。</p>
——</p>
金陵城外,一騎直奔青州而去。</p>
蔣瓛身背雁翎刀,頭戴鬥笠,喃喃道:“這嶽麟究竟是何等來頭,總是能卷入這等大案之中!”</p>
身為毛驤看重的手下,調查青州之事,果斷交給了蔣瓛。</p>
“嶽麟與幾位殿下關係和睦,此番前去,並不算是個好差事。”</p>
“何況之前接觸,此人並不像心思深沉之輩。”</p>
“可惜人證指認,對嶽麟極為不利!”</p>
蔣瓛策馬疾行,腦海中不斷盤算此次事件。</p>
他身為錦衣衛的佼佼者,定要令知府被害之事真相大變。</p>
金陵城外,阿大等人趕著馬車,終於抵達此地。</p>
“郡主!到站了!”</p>
書信中的內容他全然不知,可此中內容定然事關某位人物的生死。</p>
趁著尚未早朝,親兵將書信成功交予了胡惟庸。</p>
另一封上呈給皇帝的奏折,還要他另外去送。</p>
“嗬嗬!趙庸此人果然精明強幹!失去了吳文瀚這枚棋子,便快速做出反應,讓那嶽麟背負殺害朝廷命官的大罪。”</p>
胡惟庸喜不自勝,整理了一番衣襟,有趙庸提前通氣,他在朝堂之上更容易發揮。</p>
可惜此番吳文瀚身亡,想要撈取一筆賑災糧的事情泡湯了。</p>
“起轎,上朝!”</p>
雲師又灑天街雨,今日千官好上朝。</p>
濛濛細雨之下,胡惟庸心情更佳。</p>
嶽麟身為劉伯溫看重的人物,依舊不被他放在眼裏。</p>
可如今皇帝愈發看重此人,才是他忌憚的原因。</p>
恩師李善長退居幕後,隱匿於韓國公府終日不出,將大任交付與他。</p>
能幫助皇帝處理政務的隻有他一人,可謂是得萬千恩惠於一身。</p>
可突然冒出一位嶽麟,這廝比自己年輕,頭腦更為活絡。</p>
偏偏不知走了什麽狗屎運,連皇上的那些個皇親國戚也跟其走得過近。</p>
這令胡惟庸生出了警惕之心,今日皇帝能依仗他,明日便能夠依仗嶽麟。</p>
為了自己的權位,此番能夠落井下石,胡惟庸自然不會吝嗇出力。</p>
“拜見相爺!”</p>
“胡相來的這般早,果然是我輩楷模!”</p>
“皇上得胡相之助,我大明定能蒸蒸日上!”</p>
聽著白關門的奉承之語,胡惟庸頷首點頭,朝中官員無數,能入得他法眼,唯有寥寥數人。</p>
“恩師李善長年事已高,早就沒有了當年的雄心壯誌,蝸居於府上,當真是笑話!”</p>
“禦史中丞劉伯溫,先與恩師鬥,再與本相鬥!可他並非皇上親信,不過是一枚棋子!若我淮西破滅,他第一個便會被清算!”</p>
“魏國公徐達,此人看似一介武夫,卻文韜武略,行事沉穩有餘!更是皇上心腹親信,不可不防!”</p>
“信國公湯和,本與恩師李善長親近,如今卻獨善其身,當真是頭老狐狸!”</p>
胡惟庸縱觀上下,唯有這幾人能被他正視。</p>
“上朝!”</p>
聽聞此言,胡惟庸帶著百官直奔奉天殿而去。</p>
朱元璋正襟危坐,太子朱標位於其身旁。</p>
父親勤勉,兒子自然不能落後。</p>
朱標臨朝聽政,這是朱元璋特意安排,他要對這位接班人言傳身教。</p>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p>
“平身。”</p>
朱元璋微微抬手,示意百官起身。</p>
“山東賑災起於青州。”</p>
洪武大帝看向群臣,笑問道:“如今過去將近一月,不知災情如何?”</p>
胡惟庸一步跨出,躬身行禮道:“回皇上!南雄侯趙庸,翰林學士嶽麟,大都督府僉事藍玉,已經成功控製災情,將賑災糧發放至災民手中。”</p>
“山東百姓無不對皇上歌功頌德,感念天恩浩蕩!青州城中爆發癔症,此三人蒙受皇恩,令癔症得以控製,護得百姓周全,此乃大功也!”</p>
朱元璋聞言大喜,忍不住撫掌大笑道:“好!這才是咱的官!”</p>
一眾熟悉胡惟庸的官員們,則是嗅出了端倪。</p>
趙庸是胡惟庸的黨羽,藍玉身份乃是皇親國戚,胡惟庸為這二人請功,都不足為奇。</p>
可其中還有位翰林學士嶽麟,此人與胡惟庸的關係可謂是相當惡劣。</p>
就連其兒子胡凃,都是被嶽麟送去邊關充軍。</p>
胡相宅心仁厚,不計前嫌?</p>
這話騙騙小孩子就算了,在場一眾官員,無不是老奸巨猾之輩,誰會相信?</p>
“皇上所言甚是!我等身為臣子,正是聽聞皇上教誨,才能使得百姓安居樂業!”</p>
一記馬屁奉上,胡惟庸再次開口:“不過……此番也有遺憾!青州知府吳文瀚,在賑災途中,竟然被人行刺!”</p>
</p>
“可惜吳文瀚賑災多有功績,還未來得及蒙受聖恩,便已經魂歸九泉之下!惜哉!痛哉!”</p>
劉伯溫緊皺眉頭,青州知府遇刺,這可是蔑視朝廷,觸碰皇帝的逆鱗。</p>
砰!</p>
朱元璋怒拍龍椅,百官紛紛跪地,齊呼:“皇上息怒!”</p>
洪武大帝目光犀利,正欲開口,就看到毛驤呈上了奏折。</p>
“直接念!”</p>
“是,皇上!”</p>
毛驤翻閱奏折,隨後更是皺眉不止。</p>
“臣趙庸啟:青州知府吳文瀚殫精竭慮,慘遭小人算計,被刺殺於府衙門前。此乃挑釁我天朝之舉!”</p>
“臣親力親為,調查線索。吳文瀚遺子有言,殺人者乃翰林學士嶽麟指使。孩童之言做不得真。”</p>
“皇上有言鞠躬為民,至死不渝。如今同僚被害,臣深感痛心疾首!臣雖不才,願勉力為之,查出凶手,以慰在天之靈!”</p>
“述著文字,明證典章,誠惶誠恐,微臣草上。”</p>
呼……</p>
群臣聞言,無不倒吸一口涼氣。</p>
趙庸看似通篇在為嶽麟開拓,實則卻告知眾人,嶽麟嫌疑最大!</p>
尤其是吳文瀚兒子,更是現場目擊證人,相當於人證。</p>
至於什麽孩童之言做不得真,也就說說而已,巴不得皇帝派人調查。</p>
初聞山東賑災成效,朱元璋麵露喜色,如今再聞官員被害,已經麵露慍怒。</p>
“毛驤!”</p>
“臣在!”</p>
“此事交給你去查!定要給朕查個水落石出,清清楚楚!”</p>
“臣遵旨!”</p>
一旁的朱標擔心不已,他不相信嶽麟是如此窮凶極惡之徒。</p>
可此事鬧得太大,有損朝廷威嚴。</p>
——</p>
金陵城外,一騎直奔青州而去。</p>
蔣瓛身背雁翎刀,頭戴鬥笠,喃喃道:“這嶽麟究竟是何等來頭,總是能卷入這等大案之中!”</p>
身為毛驤看重的手下,調查青州之事,果斷交給了蔣瓛。</p>
“嶽麟與幾位殿下關係和睦,此番前去,並不算是個好差事。”</p>
“何況之前接觸,此人並不像心思深沉之輩。”</p>
“可惜人證指認,對嶽麟極為不利!”</p>
蔣瓛策馬疾行,腦海中不斷盤算此次事件。</p>
他身為錦衣衛的佼佼者,定要令知府被害之事真相大變。</p>
金陵城外,阿大等人趕著馬車,終於抵達此地。</p>
“郡主!到站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