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章
半渡而擊,是為不仁,正人君子所不取。
不過幸運的是,蛤蟆寨一直是個缺少仁義的地方,大家也不會以正人君子自居。
為了這次渡河,戎族搭起數道浮橋。說也奇怪,他們在顛簸的馬背上如履平地,還可以張弓射箭百發百中,然而一旦站在搖搖晃晃的浮橋上,便全身上下打擺子。
當一部分戎兵已經上岸,一部分人仍在渡河,更多人還在對岸的時候,埋伏的龍字軍便衝殺出來。
岸邊的戎族還未被組織起來,有些甚至連兵器都沒有找到,麵對如狼似虎的龍字軍,他們根本沒有形成像樣的反抗力量。
趙子龍一馬當先,衝殺在隊伍當中,率先斬了幾員大將,令龍字軍士氣大振。
此消彼長,戎族摸不清此戰的情形,人人慌張,大家隻圖自保,便落得四散而逃的下場。
趙子龍又拆了幾座浮橋,眼見敵軍漸漸組織起來,麻溜快的向遠處撤了。
一時間,戎族落水者,死傷者不計其數,他們不得不重新搭建浮橋,如此一來,渡河速度便自然而然慢下來。
趙子龍此戰的目的,一是拖慢戎族的腳步,為程大雷布置戰場爭取時間,二也是挑撥戎族的怒氣,將他們引入事先計劃好的戰場。
直到天明時分,戎族才算渡過大河。他們沒有任何停留,立刻向程大雷逃跑的方向追去。
為了程大雷的人頭,野原火是不惜代價的。能用五萬人馬達成這個目的,恐怕野原火都會覺得這筆買賣值得。
眼下戎兵已經有些傷亡,但還在可承受的範圍內。他們加快行軍速度,一定要追上程大雷,然後將其消滅。
不得不說,在陸上戎族的確是一等一的強軍。在經過渡河的慌張後,他們立刻組織起來,以很快的速度行軍。
行不到多久,便能看到趙子龍率領的龍字軍。雙方已經交過不止一次手,戎族很是在其手上折損了一批人馬。眼下是仇人相見份外眼紅,戎兵不顧一切衝殺過來。
趙子龍背後就是十裏蘆葦蕩。
他這次沒有選擇逃跑,而是迎著戎族的衝鋒展開逆衝鋒。
戎兵首領一見這一幕,心中大喜過望。很明顯,程大雷已經沒有法子了,要用趙子龍的犧牲來爭取時間。
趙子龍率領的龍字軍與敵人先鋒部隊撞在一起,都是精銳,廝殺慘烈。隨後,趙子龍收攏部隊,向敵軍右翼展開衝鋒,如快刀斬過麥穗,割下一片人頭。
趙子龍為前陣,在敵軍的本陣中打開缺口,身後龍字軍行殺人之事。
來回幾次衝撞,當真是銳不可擋,幾次將戎族軍陣咬出缺口。
可戎族號稱馬上無雙,畢竟也不是浪得虛名。龍字軍已經有不小的傷亡,都是精心培養出來的士卒,每一個都是趙子龍的心頭肉。
趕過來的戎族越來越多,趙子龍孤軍已經難以支撐。
他撥轉馬頭,率軍一頭紮進了蘆葦蕩中。
這次伏擊敵人,趙子龍的目的不是勝利,而是失敗。事先製定計劃時便已安排好,趙子龍要用一場慘敗引戎兵進入圈套。
所以需要趙子龍戰敗,而且要敗得像那麽會事。
這些千辛萬苦培養出來的龍字軍,是事先便知道結局的犧牲品。
所以從始至終,趙子龍都鐵青著一張臉,他的心情實在難以輕鬆。
犧牲是必須的,是為了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成果。可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同袍手足,是否還有勇氣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參戰的人明知死亡的結局,仍舊前赴後繼戰鬥,又需要怎樣的勇氣。
這一戰,三千龍字軍三折其二。
不得不說,程大雷也是今非昔比,他已經有足夠的狠心定下這樣的計劃。
幸運的是,事情能按事先計劃的發展。被龍字軍殺痛的戎族,不顧一切的衝進蘆葦蕩。
戰鬥進行到現在,他們似乎已經遺忘了戰爭目的,既然龍字軍打痛了他們,他們就要千倍百倍的還回來。
戎族衝進了蘆葦蕩。
事實上,他們在蘆葦蕩中很快就失去了龍字軍的蹤影。
接著,四麵火起,大火借著風勢,鋪天蓋地的燃燒起來。
戎族指揮官終於覺察到事情的詭異之處。這片蘆葦蕩,不是自己收割勝利果實之地,是程大雷為自己精心準備的墳墓。
第一個念頭就是往外竄,此刻五萬戎族大軍已經失去了指揮,完全是憑著求生本能向外逃。
而事先埋伏的蠻字軍已經磨刀多時。他們千辛萬苦來到京州,與戎族一戰未交,心中早就憋著一股火。
此刻麵對衝殺出來的戎族,擺開梅花陣,硬撼戎族的逃生部隊。失去指揮的戎兵,幾乎無一戰之力,何況遇上的又是最擅長陷陣廝殺的蠻字軍。
程大雷帶著關魚等人衝殺,輕而易舉便將敵軍陣形擊潰。
這時候,事先在蘆葦蕩中布置的火藥開始發揮作用,爆炸聲連綿而起,蕩開火雲。
秦蠻率領的蠻字軍成功將戎族擋住,十裏蘆葦蕩飛速燃燒,空氣中傳來一陣陣人肉的焦糊味道。
憑秦蠻一軍,其實無法包圍整片蘆葦蕩,免不得有小股戎族逃生。
但他們已經無法左右局勢,這一戰大局已定。
趙子龍率領的龍字軍徘徊在外圍,擊殺小股戎族。剛剛目睹同袍陣亡的怒火,便傾瀉在這些戎族身上。
在火光的映襯下,人人怒發衝冠,血灌瞳仁,戎族甚至懷疑,與自己作戰的根本不是人類,而是從妖窟中爬出來的魔王。
號稱悍勇的戎族,在此戰中被嚇破了膽。帝國與戎族連年作戰,帝國人多患上了恐戎怔,但此戰過後,不少戎兵一見到蛤蟆寨的人馬便慌張躲避,程大雷算是把帝國多年所受的委屈還給了敵人。
野原火在草原上點了一把火,燒過整片草原,然後又將戰火蔓延到帝國。燒垮了諸侯聯軍,燒毀了長安城,使江山易主,帝國崩塌。
終於,程大雷火燒蘆葦蕩,算是為這場兵禍畫上了一個句號。
一場大火連綿。
半渡而擊,是為不仁,正人君子所不取。
不過幸運的是,蛤蟆寨一直是個缺少仁義的地方,大家也不會以正人君子自居。
為了這次渡河,戎族搭起數道浮橋。說也奇怪,他們在顛簸的馬背上如履平地,還可以張弓射箭百發百中,然而一旦站在搖搖晃晃的浮橋上,便全身上下打擺子。
當一部分戎兵已經上岸,一部分人仍在渡河,更多人還在對岸的時候,埋伏的龍字軍便衝殺出來。
岸邊的戎族還未被組織起來,有些甚至連兵器都沒有找到,麵對如狼似虎的龍字軍,他們根本沒有形成像樣的反抗力量。
趙子龍一馬當先,衝殺在隊伍當中,率先斬了幾員大將,令龍字軍士氣大振。
此消彼長,戎族摸不清此戰的情形,人人慌張,大家隻圖自保,便落得四散而逃的下場。
趙子龍又拆了幾座浮橋,眼見敵軍漸漸組織起來,麻溜快的向遠處撤了。
一時間,戎族落水者,死傷者不計其數,他們不得不重新搭建浮橋,如此一來,渡河速度便自然而然慢下來。
趙子龍此戰的目的,一是拖慢戎族的腳步,為程大雷布置戰場爭取時間,二也是挑撥戎族的怒氣,將他們引入事先計劃好的戰場。
直到天明時分,戎族才算渡過大河。他們沒有任何停留,立刻向程大雷逃跑的方向追去。
為了程大雷的人頭,野原火是不惜代價的。能用五萬人馬達成這個目的,恐怕野原火都會覺得這筆買賣值得。
眼下戎兵已經有些傷亡,但還在可承受的範圍內。他們加快行軍速度,一定要追上程大雷,然後將其消滅。
不得不說,在陸上戎族的確是一等一的強軍。在經過渡河的慌張後,他們立刻組織起來,以很快的速度行軍。
行不到多久,便能看到趙子龍率領的龍字軍。雙方已經交過不止一次手,戎族很是在其手上折損了一批人馬。眼下是仇人相見份外眼紅,戎兵不顧一切衝殺過來。
趙子龍背後就是十裏蘆葦蕩。
他這次沒有選擇逃跑,而是迎著戎族的衝鋒展開逆衝鋒。
戎兵首領一見這一幕,心中大喜過望。很明顯,程大雷已經沒有法子了,要用趙子龍的犧牲來爭取時間。
趙子龍率領的龍字軍與敵人先鋒部隊撞在一起,都是精銳,廝殺慘烈。隨後,趙子龍收攏部隊,向敵軍右翼展開衝鋒,如快刀斬過麥穗,割下一片人頭。
趙子龍為前陣,在敵軍的本陣中打開缺口,身後龍字軍行殺人之事。
來回幾次衝撞,當真是銳不可擋,幾次將戎族軍陣咬出缺口。
可戎族號稱馬上無雙,畢竟也不是浪得虛名。龍字軍已經有不小的傷亡,都是精心培養出來的士卒,每一個都是趙子龍的心頭肉。
趕過來的戎族越來越多,趙子龍孤軍已經難以支撐。
他撥轉馬頭,率軍一頭紮進了蘆葦蕩中。
這次伏擊敵人,趙子龍的目的不是勝利,而是失敗。事先製定計劃時便已安排好,趙子龍要用一場慘敗引戎兵進入圈套。
所以需要趙子龍戰敗,而且要敗得像那麽會事。
這些千辛萬苦培養出來的龍字軍,是事先便知道結局的犧牲品。
所以從始至終,趙子龍都鐵青著一張臉,他的心情實在難以輕鬆。
犧牲是必須的,是為了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成果。可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同袍手足,是否還有勇氣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參戰的人明知死亡的結局,仍舊前赴後繼戰鬥,又需要怎樣的勇氣。
這一戰,三千龍字軍三折其二。
不得不說,程大雷也是今非昔比,他已經有足夠的狠心定下這樣的計劃。
幸運的是,事情能按事先計劃的發展。被龍字軍殺痛的戎族,不顧一切的衝進蘆葦蕩。
戰鬥進行到現在,他們似乎已經遺忘了戰爭目的,既然龍字軍打痛了他們,他們就要千倍百倍的還回來。
戎族衝進了蘆葦蕩。
事實上,他們在蘆葦蕩中很快就失去了龍字軍的蹤影。
接著,四麵火起,大火借著風勢,鋪天蓋地的燃燒起來。
戎族指揮官終於覺察到事情的詭異之處。這片蘆葦蕩,不是自己收割勝利果實之地,是程大雷為自己精心準備的墳墓。
第一個念頭就是往外竄,此刻五萬戎族大軍已經失去了指揮,完全是憑著求生本能向外逃。
而事先埋伏的蠻字軍已經磨刀多時。他們千辛萬苦來到京州,與戎族一戰未交,心中早就憋著一股火。
此刻麵對衝殺出來的戎族,擺開梅花陣,硬撼戎族的逃生部隊。失去指揮的戎兵,幾乎無一戰之力,何況遇上的又是最擅長陷陣廝殺的蠻字軍。
程大雷帶著關魚等人衝殺,輕而易舉便將敵軍陣形擊潰。
這時候,事先在蘆葦蕩中布置的火藥開始發揮作用,爆炸聲連綿而起,蕩開火雲。
秦蠻率領的蠻字軍成功將戎族擋住,十裏蘆葦蕩飛速燃燒,空氣中傳來一陣陣人肉的焦糊味道。
憑秦蠻一軍,其實無法包圍整片蘆葦蕩,免不得有小股戎族逃生。
但他們已經無法左右局勢,這一戰大局已定。
趙子龍率領的龍字軍徘徊在外圍,擊殺小股戎族。剛剛目睹同袍陣亡的怒火,便傾瀉在這些戎族身上。
在火光的映襯下,人人怒發衝冠,血灌瞳仁,戎族甚至懷疑,與自己作戰的根本不是人類,而是從妖窟中爬出來的魔王。
號稱悍勇的戎族,在此戰中被嚇破了膽。帝國與戎族連年作戰,帝國人多患上了恐戎怔,但此戰過後,不少戎兵一見到蛤蟆寨的人馬便慌張躲避,程大雷算是把帝國多年所受的委屈還給了敵人。
野原火在草原上點了一把火,燒過整片草原,然後又將戰火蔓延到帝國。燒垮了諸侯聯軍,燒毀了長安城,使江山易主,帝國崩塌。
終於,程大雷火燒蘆葦蕩,算是為這場兵禍畫上了一個句號。
一場大火連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