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少林陽謀
(感謝,qaz100、卡薩伾、浮雲淺之88、神之書神、firegun001,書友們的推薦票,笑傲江湖不過是我想的一個稚嫩的起點,快要結束了,你猜到了下個世界是哪嗎?)
在大雄寶殿之外,林東來同方證告辭之後,林東來緩緩走出寺門,向山下走去。
“林哥哥,我們就這樣走了嗎?”曲非煙看著臉色複雜的林東來,還是沒有忍住,開口問道。
在華山決戰之前,正好路過少林寺,在曲非煙看來,林東來自然是要挑戰少林強者的,這也是林東來以往的規律。
隻是這一次,林東來上了少林,隻是談禪喝茶、論劍,始終沒有與少林強者對決,這讓她很是鬱悶,同時,在林東來進入達摩洞的時間之內,她雖然每日都能見到林東來,但是在林東來離開達摩洞之時,曲非煙卻是感受到林東來身上發生了改變。
“就這樣走了,也該走了!”
林東來將自己心底一切的雜念盡數斬盡,而後恢複了原本淡然的表情,淡淡道。
“林哥哥,天下武學出少林,少林高手如雲,到了少林,為何不向那些高手切磋一番,畢竟此前一路行來,你都是這般做的!”
曲非煙還是問出了自己心底的疑惑。
“天下武學出少林,這句話可能不假,但是真正的高手,卻未必在少林!”林東來卻是沒有點破少林內部的隱秘,轉而說道,“豈不聞,牆內開花,牆外香!”
“牆內開花,牆外香?”
曲非煙聞言不禁愕然,顯然是沒有想到林東來會說出這番話來。
林東來卻是很淡然的說道:“少林揚名天下的,不是那些出家的僧人,而是那些行走在江湖之中的俗家弟子。少林寺,大多數的真正高手,恰恰也是那些俗家弟子。”
“遠古之時,猛獸成群,人類弱小。那時為了生存,為了與野獸搏殺,為了生命的延續,於是有了最初的武道。最初的武道,沒有太過的花哨,隻是模仿猛獸,將人體體能揮道最強,為了搏殺而誕生!”
“到了後來,人類又有了各個部落,各個國家,為了利益而戰鬥,那時武道才逐步走向繁榮。武道,本就是戰場廝殺之學,不為養生,不為修身,不為美觀,隻為殺戮,隻為拯救!”
“當年,達摩從天竺而來,不過一個蕃僧,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那時又是南北朝時期,天下大亂,人命賤如狗。那時的達摩能在中原傳道,靠得不是佛門大義,而是武力!那時的少林能立足世間,靠得不是那些和尚講經說法,靠得是世俗弟子的武力庇佑!”
“佛門自古就有護法金剛,護佑佛門傳承不滅。而少林不滅,靠得便是那些俗家弟子,他們便是少林的護法金剛!”
曲非煙聽到此處,心中思慮片刻,而後不禁點點頭,有些明白了。
佛門源自天竺,釋迦摩尼雖然秉承普度世人的大慈悲,但是還是受到了當時的環境影響,佛門之內亦是有著等級,有佛祖、佛陀、菩薩、羅漢、護法金剛等,護法金剛看似底層,但實際上卻是佛門的武力,護佑著佛門傳承不滅。
而佛祖、菩薩之流的高僧,講經說法,論述大道理還行,可論及打架拚殺,則是小白一個,比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強不了多少。
亂世之中,少林所依靠的,還是那些護法金剛。
“少林寺說穿了,不過是一群和尚,一群平民百姓。正所謂,破家縣令,滅門令尹。可能一個縣令,就能讓少林萬劫不複;可能一個太守,就讓少林灰飛煙滅。
如何抗衡官府,以及江湖門派的壓力,還是靠那些俗家弟子!”
“況且天下寺廟多的很,在嵩山下寺廟很多,不隻是少林一座廟宇。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想要占據少室山,這一方寶地不容易呀!在眾多寺廟中脫穎而出,力壓群寺,這又豈是一般人可以做到。”
“後來,有三武一周滅佛,那時的少林能躲過劫難,遇劫重生,也多虧了那些俗家弟子!”
“少林,本是禪宗,多是和尚為主。那些和尚吃齋念佛,即便學了一些強盛健體之術,也多是養生為主,少了拚殺之氣,中看不中用。
而那些俗家弟子,多數習得少林武學,常言道:習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因此,這些少林俗家弟子,或是賣於帝王家,立下赫赫戰功,或是成為一方梟雄,天地霸主。
正所謂,傳道授業,為師亦為父。若是有人動了少林,也就是等於動了那些俗家弟子的父親,師傅,這些人豈能不拚死護寺!”
“少林已經有千年曆史了,依舊聳立不倒,也多虧了那些俗家弟子庇護!”
說著,林東來深吸了一口氣,頗為感慨,對於少林寺的計謀,林東來也是不得不佩服。
曲非煙這時有些明白了,道:“難怪林哥哥不在此處比武,隻因為少林沒有高手,這群和尚武藝一般了!”
“那道未必,少林和尚之中也是有高手的!”林東來說道,“少林的方丈、主持、各大院的首座等,武藝在我眼中一般,但是在江湖上也能算是一流。
但是在我看來其中真正的高手,卻是隱匿在最為普通的僧眾之中,可能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就可能是武藝高強的絕世高手。那些強者,可能隻是一個掃地僧,可能隻是一個燒火的和尚,可能隻是一個打雜的和尚。
這些和尚,在年青之時,可能或是從軍為將,戰場上廝殺無數,或是在江湖上聲名赫赫,滿手鮮血。隻是到了晚年,他們厭倦了殺戮,才到少林出家為僧,修心養性!”
“他們習慣了修身養性,我又何必打擾他們!”
說著,林東來已經帶著曲非煙走下了少室山。
其實,林東來還有一個理由沒有說。
即便是交手,他也未必是那位掃地僧的對手,可惜的是掃地僧壽元枯竭,可惜了又一位人傑。
…………
而此時,少林的方丈方證,卻是正看著林東來二人下了少室山。
“那位林施主如何?”
少林方丈,問圓渡。
此時的圓渡,一身粗布袈裟,拿著大掃把掃著地,樣子很是平常,也沒有出奇之處。走在大街之上,也是屬於路人甲乙丙,很容易被遺忘。而在少林之內,就更是平凡至極,一些年少的和尚隻知道,這位掃地和尚歲數很大,其餘的也沒有太關注。
“這位施主,智慧通達,堪比達摩,隻可惜是阿修羅王轉世,業火無盡,殺戮無盡!”
圓渡平靜的掃著地,說道。
但是方證卻是從中感受到了,圓渡言語之中有讚歎之意,同時,也想到了另外一層深意,阿修羅王放下屠刀,就是最好的佛門護法。
少林方丈方證皺眉道:“隻是,他是華山派的弟子?”
“自宋徽宗崇尚道教,我佛門無一絲立錐之地!”方證再次歎息道,“時至今日,我少林已經到了最衰弱的時刻!”
宋朝重文抑武,武人地位一落千丈,使少林武學俗家弟子越來越少;而自宋徽宗又重視道家,壓製佛教開始,這讓少林信徒越來越少,而明朝繼任華夏大地之主,更是抑武從文。
“衰極必勝,物極必反!”圓渡說道,“自宋朝國運衰竭,社稷有崩潰之險,亂世又有來了,群魔作亂於天下。亂世將臨,就算是此時,大明朝堂也未必安穩,正是我少林普度眾生之時,阿彌陀佛!”
方證還是有些擔心道:“但是......這可能又是我少林一劫,也不知,能不能渡過!”
圓渡眼底平靜無波,語氣很是平靜的說道:“我已經一百二十歲了,還有三年就要圓寂,而林東來欠下我少林因果,必然會護佑我少林!”
原來林東來也看走眼了,這圓渡並非是不會武功,而是將自己的內力灌頂給了他人,隻留下了精神境界,可能圓渡與之前的掃地僧,便是這一方世界之內唯二的兩個先天高手,而到了圓渡這個境界,已經能心血來潮,感知到自身壽元,知曉自己幾時圓寂。
“隻是這樣一來,我少林絕學要外泄了!”方證再次說道。
“我少林絕學,本就是為了外泄。達摩曾言:何以普度眾生?貝葉經,渡其法身;武學,渡其色身。”圓渡卻是帶著勸解之意,對方證說道,“世人皆可習武,練武不需要成就如何。隻要有一顆心,燈火相傳,燈火不滅。習武看資質,各種講究,敝帚自珍,注定難登大雅之堂!”
方證聽到圓渡此言,縱使心底還有擔憂,心中一聲歎息,但是卻不再說話。
這兩位太師叔,守著藏經閣,卻希望有人前去盜取經書。隻要不損壞書籍,兩位太師叔,很少幹涉。
有著盜取功法的心思,至少有向上之心。
怕就怕,沒有習武之心。
自宋朝立國以來,重文輕武,習武之人越來越少了,而到了此時的明朝,更加如此,已經少有人前來盜取經書。
而在圓渡心底,想到的卻是,自己與掃地僧在林東來進入達摩洞感悟武意之時的對話。
“真的,將少林密藏,灌頂給他?!”圓渡問掃地僧。
“你我都非常清楚,自五十年前,我少林便將最後的三顆大還丹用在了你我二人身上,這才讓你我二人承受前人遺澤,在灌頂之後,不至於肉身枯竭。
如今的少林,已經沒有人達到後天巔峰,便是有也是年歲太大,氣血衰敗,一如當初的我們一般,但是如今的少林卻是沒有大還丹,根本就無人能繼承密藏。
與其讓密藏隨著你我二人進棺材,還不如傳給林東來,一份因果之下,可能我少林日後能度過一場大劫。”掃地僧回答道。
“阿彌陀佛。”圓渡合十,一聲佛號,亦是不再多說,對於少林如今的現狀,他們二人亦是非常的清楚,少林看似依舊強大,但是內裏卻是真的衰敗了。
(感謝,qaz100、卡薩伾、浮雲淺之88、神之書神、firegun001,書友們的推薦票,笑傲江湖不過是我想的一個稚嫩的起點,快要結束了,你猜到了下個世界是哪嗎?)
在大雄寶殿之外,林東來同方證告辭之後,林東來緩緩走出寺門,向山下走去。
“林哥哥,我們就這樣走了嗎?”曲非煙看著臉色複雜的林東來,還是沒有忍住,開口問道。
在華山決戰之前,正好路過少林寺,在曲非煙看來,林東來自然是要挑戰少林強者的,這也是林東來以往的規律。
隻是這一次,林東來上了少林,隻是談禪喝茶、論劍,始終沒有與少林強者對決,這讓她很是鬱悶,同時,在林東來進入達摩洞的時間之內,她雖然每日都能見到林東來,但是在林東來離開達摩洞之時,曲非煙卻是感受到林東來身上發生了改變。
“就這樣走了,也該走了!”
林東來將自己心底一切的雜念盡數斬盡,而後恢複了原本淡然的表情,淡淡道。
“林哥哥,天下武學出少林,少林高手如雲,到了少林,為何不向那些高手切磋一番,畢竟此前一路行來,你都是這般做的!”
曲非煙還是問出了自己心底的疑惑。
“天下武學出少林,這句話可能不假,但是真正的高手,卻未必在少林!”林東來卻是沒有點破少林內部的隱秘,轉而說道,“豈不聞,牆內開花,牆外香!”
“牆內開花,牆外香?”
曲非煙聞言不禁愕然,顯然是沒有想到林東來會說出這番話來。
林東來卻是很淡然的說道:“少林揚名天下的,不是那些出家的僧人,而是那些行走在江湖之中的俗家弟子。少林寺,大多數的真正高手,恰恰也是那些俗家弟子。”
“遠古之時,猛獸成群,人類弱小。那時為了生存,為了與野獸搏殺,為了生命的延續,於是有了最初的武道。最初的武道,沒有太過的花哨,隻是模仿猛獸,將人體體能揮道最強,為了搏殺而誕生!”
“到了後來,人類又有了各個部落,各個國家,為了利益而戰鬥,那時武道才逐步走向繁榮。武道,本就是戰場廝殺之學,不為養生,不為修身,不為美觀,隻為殺戮,隻為拯救!”
“當年,達摩從天竺而來,不過一個蕃僧,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那時又是南北朝時期,天下大亂,人命賤如狗。那時的達摩能在中原傳道,靠得不是佛門大義,而是武力!那時的少林能立足世間,靠得不是那些和尚講經說法,靠得是世俗弟子的武力庇佑!”
“佛門自古就有護法金剛,護佑佛門傳承不滅。而少林不滅,靠得便是那些俗家弟子,他們便是少林的護法金剛!”
曲非煙聽到此處,心中思慮片刻,而後不禁點點頭,有些明白了。
佛門源自天竺,釋迦摩尼雖然秉承普度世人的大慈悲,但是還是受到了當時的環境影響,佛門之內亦是有著等級,有佛祖、佛陀、菩薩、羅漢、護法金剛等,護法金剛看似底層,但實際上卻是佛門的武力,護佑著佛門傳承不滅。
而佛祖、菩薩之流的高僧,講經說法,論述大道理還行,可論及打架拚殺,則是小白一個,比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強不了多少。
亂世之中,少林所依靠的,還是那些護法金剛。
“少林寺說穿了,不過是一群和尚,一群平民百姓。正所謂,破家縣令,滅門令尹。可能一個縣令,就能讓少林萬劫不複;可能一個太守,就讓少林灰飛煙滅。
如何抗衡官府,以及江湖門派的壓力,還是靠那些俗家弟子!”
“況且天下寺廟多的很,在嵩山下寺廟很多,不隻是少林一座廟宇。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想要占據少室山,這一方寶地不容易呀!在眾多寺廟中脫穎而出,力壓群寺,這又豈是一般人可以做到。”
“後來,有三武一周滅佛,那時的少林能躲過劫難,遇劫重生,也多虧了那些俗家弟子!”
“少林,本是禪宗,多是和尚為主。那些和尚吃齋念佛,即便學了一些強盛健體之術,也多是養生為主,少了拚殺之氣,中看不中用。
而那些俗家弟子,多數習得少林武學,常言道:習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因此,這些少林俗家弟子,或是賣於帝王家,立下赫赫戰功,或是成為一方梟雄,天地霸主。
正所謂,傳道授業,為師亦為父。若是有人動了少林,也就是等於動了那些俗家弟子的父親,師傅,這些人豈能不拚死護寺!”
“少林已經有千年曆史了,依舊聳立不倒,也多虧了那些俗家弟子庇護!”
說著,林東來深吸了一口氣,頗為感慨,對於少林寺的計謀,林東來也是不得不佩服。
曲非煙這時有些明白了,道:“難怪林哥哥不在此處比武,隻因為少林沒有高手,這群和尚武藝一般了!”
“那道未必,少林和尚之中也是有高手的!”林東來說道,“少林的方丈、主持、各大院的首座等,武藝在我眼中一般,但是在江湖上也能算是一流。
但是在我看來其中真正的高手,卻是隱匿在最為普通的僧眾之中,可能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就可能是武藝高強的絕世高手。那些強者,可能隻是一個掃地僧,可能隻是一個燒火的和尚,可能隻是一個打雜的和尚。
這些和尚,在年青之時,可能或是從軍為將,戰場上廝殺無數,或是在江湖上聲名赫赫,滿手鮮血。隻是到了晚年,他們厭倦了殺戮,才到少林出家為僧,修心養性!”
“他們習慣了修身養性,我又何必打擾他們!”
說著,林東來已經帶著曲非煙走下了少室山。
其實,林東來還有一個理由沒有說。
即便是交手,他也未必是那位掃地僧的對手,可惜的是掃地僧壽元枯竭,可惜了又一位人傑。
…………
而此時,少林的方丈方證,卻是正看著林東來二人下了少室山。
“那位林施主如何?”
少林方丈,問圓渡。
此時的圓渡,一身粗布袈裟,拿著大掃把掃著地,樣子很是平常,也沒有出奇之處。走在大街之上,也是屬於路人甲乙丙,很容易被遺忘。而在少林之內,就更是平凡至極,一些年少的和尚隻知道,這位掃地和尚歲數很大,其餘的也沒有太關注。
“這位施主,智慧通達,堪比達摩,隻可惜是阿修羅王轉世,業火無盡,殺戮無盡!”
圓渡平靜的掃著地,說道。
但是方證卻是從中感受到了,圓渡言語之中有讚歎之意,同時,也想到了另外一層深意,阿修羅王放下屠刀,就是最好的佛門護法。
少林方丈方證皺眉道:“隻是,他是華山派的弟子?”
“自宋徽宗崇尚道教,我佛門無一絲立錐之地!”方證再次歎息道,“時至今日,我少林已經到了最衰弱的時刻!”
宋朝重文抑武,武人地位一落千丈,使少林武學俗家弟子越來越少;而自宋徽宗又重視道家,壓製佛教開始,這讓少林信徒越來越少,而明朝繼任華夏大地之主,更是抑武從文。
“衰極必勝,物極必反!”圓渡說道,“自宋朝國運衰竭,社稷有崩潰之險,亂世又有來了,群魔作亂於天下。亂世將臨,就算是此時,大明朝堂也未必安穩,正是我少林普度眾生之時,阿彌陀佛!”
方證還是有些擔心道:“但是......這可能又是我少林一劫,也不知,能不能渡過!”
圓渡眼底平靜無波,語氣很是平靜的說道:“我已經一百二十歲了,還有三年就要圓寂,而林東來欠下我少林因果,必然會護佑我少林!”
原來林東來也看走眼了,這圓渡並非是不會武功,而是將自己的內力灌頂給了他人,隻留下了精神境界,可能圓渡與之前的掃地僧,便是這一方世界之內唯二的兩個先天高手,而到了圓渡這個境界,已經能心血來潮,感知到自身壽元,知曉自己幾時圓寂。
“隻是這樣一來,我少林絕學要外泄了!”方證再次說道。
“我少林絕學,本就是為了外泄。達摩曾言:何以普度眾生?貝葉經,渡其法身;武學,渡其色身。”圓渡卻是帶著勸解之意,對方證說道,“世人皆可習武,練武不需要成就如何。隻要有一顆心,燈火相傳,燈火不滅。習武看資質,各種講究,敝帚自珍,注定難登大雅之堂!”
方證聽到圓渡此言,縱使心底還有擔憂,心中一聲歎息,但是卻不再說話。
這兩位太師叔,守著藏經閣,卻希望有人前去盜取經書。隻要不損壞書籍,兩位太師叔,很少幹涉。
有著盜取功法的心思,至少有向上之心。
怕就怕,沒有習武之心。
自宋朝立國以來,重文輕武,習武之人越來越少了,而到了此時的明朝,更加如此,已經少有人前來盜取經書。
而在圓渡心底,想到的卻是,自己與掃地僧在林東來進入達摩洞感悟武意之時的對話。
“真的,將少林密藏,灌頂給他?!”圓渡問掃地僧。
“你我都非常清楚,自五十年前,我少林便將最後的三顆大還丹用在了你我二人身上,這才讓你我二人承受前人遺澤,在灌頂之後,不至於肉身枯竭。
如今的少林,已經沒有人達到後天巔峰,便是有也是年歲太大,氣血衰敗,一如當初的我們一般,但是如今的少林卻是沒有大還丹,根本就無人能繼承密藏。
與其讓密藏隨著你我二人進棺材,還不如傳給林東來,一份因果之下,可能我少林日後能度過一場大劫。”掃地僧回答道。
“阿彌陀佛。”圓渡合十,一聲佛號,亦是不再多說,對於少林如今的現狀,他們二人亦是非常的清楚,少林看似依舊強大,但是內裏卻是真的衰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