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是偶有所得,誠心請師兄指教!”
張焚合十正色向如鏡一拜。
如鏡神情一整,合十還了個佛理,正色道:“張兄請講!”
張焚眼神空濛,湖上之人都看得出這位刳山大師兄陷入回憶沉思。良久,他才說道:“張焚感悟人身無常,偶得兩首佛偈,其一便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得了這首佛偈以後,日夜施行,自覺有所進益。不想昨夜又忽有所得……”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滿湖百家俊彥看著刳山大師兄身上籠罩空靈禪意,隱隱放出光輝,站在綠葉粉荷之間吟哦。
“以境界論,張焚自覺後麵一首更高。然而本心中,卻又感覺第一首對我更為有用,請師兄教我!”
“張兄大才!‘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已見真性,深得禪意。若是說前一首才到門外,後一首明心見性,照見本來,自然是更加高明。至於張兄的疑惑麽……無樹非台固然立意高深,‘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才是勇猛精進的道理。”
“隻此一偈,張兄已經超過貧僧多矣!貧僧甘願下座,張兄請!”
白色僧衣飄拂,三絕僧如鏡閃身撤步,下了自己的小船,足踏湖水淩波而行,向張焚這邊走來。
三絕僧如鏡出身的金鍾寺是龍山靈脈邊緣一座破敗小廟。主持金鍾修為也隻平平,不入三散人、五金丹之列。如鏡天資卓絕,沒有高深傳承豐沛資源,獨力修行到神光高階,力壓龍山五派弟子,今日蓮粥宴上位列第二,在龍山靈脈散修裏聲望不低。
因為其人溫潤如玉,金鍾寺別無高手,同五派衝突不大,在龍山五派弟子裏,交遊廣闊,仰慕者也是不少。
張焚的目標不是他,隻是借如鏡試驗自己實力能不能夠支持想法。剛才兩首佛偈屬於摟草打兔子,多賺一點是一點。重點不在如鏡,而是找機會拋出兩首佛偈。準確來說,他的目的在於兩首佛偈帶來的點數。
“叮叮”連續響起的提示音仿佛金幣掉落的聲音。
張焚心懷喜悅,聞言大笑道:“蓮粥宴上可沒聽過佛偈奪位的!真說佛偈,我不如你。你這三絕僧也不是靠佛偈坐上甲等第二的。要是用佛偈把你擠下去,未免有人不服,還是比比劍吧!”
說著一掐劍指,湛湛乘黃淩空飛起。
“刳山張焚,請教師兄八難雲馱劍!”
一劍飛出,湖麵上的年青弟子隻覺得眼前一亮。坐在春明台後的春明門掌門、長老卻齊齊覺得驚訝。這麽幾句話的功夫,刳山大弟子的劍法看上去氣象萬千,又有不同。
比起劍破李吉時候判若兩人,比起打敗李天兗時的劍法也增添靈動不少。
刳山張焚,三絕僧如鏡都是年青一代修士裏出名的高手。刳山劍訣是龍山靈脈一等一的傳承。八難雲馱劍原本聲名不顯,如鏡修成以後,在他手中屢敗高手,聲名大振。
兩名青年高手,兩種一流劍訣人前對決。在場的無不屏息凝神,專心注目。
聽到張焚的話,如鏡含笑一指,背後一支通體銀白的纖細寶劍離開雪白劍鞘,衝上天空,。
“疾!”
銀劍飛高俯衝,刹那間,銀光燦燦,雲海茫茫。天地間一片銀光劍雨,緊緊把一柄橙黃飛劍鎖住。
銀光萬道,黃電縱橫。
禦劍兩人一個淩波站立,一個腳踩輕舟,身形微微飄搖,偏偏飛劍來去,演化出銀光黃電,偌大一片奇景。
乙座以下,根本看不清飛劍來去,勝負優劣。
“大師兄萬勝!”
不用看得清楚,張烆乙、杜烆桂,張焚兩名禦氣境的師弟大聲疾呼,帶動附屬宗門和龍山五派年青弟子為張焚助威喝彩。
甲等席上人人自持身份,觀戰不語。他們看得更加清楚,心裏同樣有著疑惑。
“怪事!刳山張焚飛劍比起對戰李天兗時又強了一分,難道先前他一直隱藏實力不成?”
短短時間,張焚自然不可能劍法大進。升到“融會貫通,隨心變化”以後,升級需要的點數數量級的跨越,升級一次不比把刳山大道訣升到第十六層需要的點數少,張焚現在是萬萬不夠的。
刳山劍訣共有二十九式,從禦氣高階開始學習,對應刳山大道訣第十層。最初可以掌握十八式基礎劍訣。刳山大道訣每精進一層,對應可以掌握的劍訣就多兩式。由第十一層到大道訣第十五層,一共有十一式劍法可學。
係統把劍訣前十八招,對應大道訣第九層的初始狀態,算做第一層。大道訣每升級一次,對應劍訣增加一層。二十九式學全,顯示為“大成圓滿,收放自如”。
再升級一次,麵板裏才會顯示出“融會貫通,隨心變化”。
二十九招劍法也可以依次點開,單獨顯示每一招的掌握程度。
這就沒了“第x層”的區分。隻有初學乍練,不解其意——略窺門徑,有待加強——大成圓滿,收放自如——融會貫通,隨心變化四種字樣。
沒用點數升級以前,張焚後六招劍法顯示為“略窺門徑,有待加強”,十八式基礎劍訣則是“融會貫通,隨心變化”。
張焚能夠以較低的修為,闖出較大的名氣。一是因為刳山劍訣來自道門真傳,在龍山一帶獨樹一幟。二是這十八式“融會貫通,隨心變化”的基礎劍法。
不論劍法、術法,要把一門法術練到融會貫通,非數十年苦功不可。
修真無歲月,人的生命可是有限。決定生命長短在於道訣,大多修士都是優先提升道訣。劍法、術法平平而過,跟不上道訣提升的所在多有。
年青一代大多數修士實戰功法還停留在不解其意的階段,能夠收放自如的大多坐在甲乙兩等席位上,“融會貫通,隨心變化”的鳳毛麟角。
張焚的刳山劍訣之前整體評價為“大成圓滿,收放自如”,除了基礎十八式,後十一式裏六式“大成圓滿,收放自如”,三式“略窺門徑,有待加強”,還有兩式“初學乍練,不解其意”。
整體升級到“融會貫通,隨心變化”後,每一招的後綴隨之改變,全部變成“融會貫通,隨心變化”。
單一劍式“融會貫通,隨心變化”也隻是這一招使得恰到好處,可是多了一式、兩式,直到整套劍法融會貫通以後,卻是相輔相成,飛劍變化數量級的增加。
乘黃劍上威力大增,修為也從神光中階提升到神光高階,張焚有信心向強敵挑戰。
三絕僧如鏡就是他選定的試金石。
如鏡劍法、修為都是上層,比起張焚心中大敵僅差一線。如果不是出身差,沒有背景,和那位比,勝負誰屬還未可知。
他的性子可比那位好得多了。張焚即使不勝,如鏡也不至於會下狠手,恰恰是最合適的試劍之人。
穿越以前,張焚以為飛劍和手持寶劍不同,不應有劍法招式一說。
擁有大量練劍禦劍的記憶,又連升三級以後,張焚忽然明悟。戰機空戰尚且有戰術動作,飛劍為什麽不能演化招式?
刳山劍訣裏的基礎十八劍,就等於盤旋急轉、後置追擊一類常見戰術動作。是禦劍的基礎。正如同七爺、八爺做不了普加喬夫眼鏡蛇,蘇27也沒辦法隱身突進。基礎道訣每晉升一層,就相當於戰機更新換代一次。
所以從刳山大道訣十一層開始,到第十五層,修為每漲一層,不止原本的招式威力增加,飛劍還會多出許多變化,做到原來做不出的動作。歸結起來,就是後十式新招。
比起戰鬥機,同樣空中交戰,飛劍的變化又複雜許多。攻擊還是不攻擊禦劍之人,是否身劍合一又大有不同。
張焚同如鏡各戰一方隔空鬥劍,看上去仙味十足,實則是最平和的一種鬥劍方式。雙方都不以對方作為攻擊對象,純粹比拚飛劍,以壓製對方飛劍作為目標。
這種鬥劍方式對張焚再適合不過。
乘黃大回環飛過,纏上如鏡的鏡花劍。湖麵上皺起串串銀波,又被黃電擊破。
頭腦裏塞進一大堆禦使飛劍的知識和無數經驗,就像自己親身苦練,生死之間體悟的一樣。可是心中偏偏知道,這些都是加點升級得來的,並非自己所有。不管經驗再像真的,心裏終究有些發虛。
和如鏡的低危險性鬥劍每過一刻,張焚心裏的底氣就充足一分。表現在飛劍上,就給人以他劍術增長的錯覺。
“融會貫通,隨心變化”比起之前截然不同。拆分、組合,種種巧妙配合,神奇變化源源不絕。回想記憶裏,原本張焚禦劍的情景簡直慘不忍睹。
綠葉粉荷之上,湖光山色之間,一支橙黃飛劍壓得一片銀光波瀾不斷。
鬥到現在,不止場中兩人,甲乙兩等席位上,眾人心中漸漸明白,張焚的乘黃壓製住了如鏡的鏡花。
“阿彌陀佛!”如鏡口喧佛號,雙掌合十收回鏡花,臉上不見絲毫不悅,“張施主修為大進,劍法愈見神妙,可喜可賀!小僧甘拜下風,自愧不如!”說著跨出一步,也不見他如何作勢,人已離開水麵,到了張焚所在的甲席第七船上,盤膝坐下,不再說話。
張焚合十正色向如鏡一拜。
如鏡神情一整,合十還了個佛理,正色道:“張兄請講!”
張焚眼神空濛,湖上之人都看得出這位刳山大師兄陷入回憶沉思。良久,他才說道:“張焚感悟人身無常,偶得兩首佛偈,其一便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得了這首佛偈以後,日夜施行,自覺有所進益。不想昨夜又忽有所得……”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滿湖百家俊彥看著刳山大師兄身上籠罩空靈禪意,隱隱放出光輝,站在綠葉粉荷之間吟哦。
“以境界論,張焚自覺後麵一首更高。然而本心中,卻又感覺第一首對我更為有用,請師兄教我!”
“張兄大才!‘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已見真性,深得禪意。若是說前一首才到門外,後一首明心見性,照見本來,自然是更加高明。至於張兄的疑惑麽……無樹非台固然立意高深,‘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才是勇猛精進的道理。”
“隻此一偈,張兄已經超過貧僧多矣!貧僧甘願下座,張兄請!”
白色僧衣飄拂,三絕僧如鏡閃身撤步,下了自己的小船,足踏湖水淩波而行,向張焚這邊走來。
三絕僧如鏡出身的金鍾寺是龍山靈脈邊緣一座破敗小廟。主持金鍾修為也隻平平,不入三散人、五金丹之列。如鏡天資卓絕,沒有高深傳承豐沛資源,獨力修行到神光高階,力壓龍山五派弟子,今日蓮粥宴上位列第二,在龍山靈脈散修裏聲望不低。
因為其人溫潤如玉,金鍾寺別無高手,同五派衝突不大,在龍山五派弟子裏,交遊廣闊,仰慕者也是不少。
張焚的目標不是他,隻是借如鏡試驗自己實力能不能夠支持想法。剛才兩首佛偈屬於摟草打兔子,多賺一點是一點。重點不在如鏡,而是找機會拋出兩首佛偈。準確來說,他的目的在於兩首佛偈帶來的點數。
“叮叮”連續響起的提示音仿佛金幣掉落的聲音。
張焚心懷喜悅,聞言大笑道:“蓮粥宴上可沒聽過佛偈奪位的!真說佛偈,我不如你。你這三絕僧也不是靠佛偈坐上甲等第二的。要是用佛偈把你擠下去,未免有人不服,還是比比劍吧!”
說著一掐劍指,湛湛乘黃淩空飛起。
“刳山張焚,請教師兄八難雲馱劍!”
一劍飛出,湖麵上的年青弟子隻覺得眼前一亮。坐在春明台後的春明門掌門、長老卻齊齊覺得驚訝。這麽幾句話的功夫,刳山大弟子的劍法看上去氣象萬千,又有不同。
比起劍破李吉時候判若兩人,比起打敗李天兗時的劍法也增添靈動不少。
刳山張焚,三絕僧如鏡都是年青一代修士裏出名的高手。刳山劍訣是龍山靈脈一等一的傳承。八難雲馱劍原本聲名不顯,如鏡修成以後,在他手中屢敗高手,聲名大振。
兩名青年高手,兩種一流劍訣人前對決。在場的無不屏息凝神,專心注目。
聽到張焚的話,如鏡含笑一指,背後一支通體銀白的纖細寶劍離開雪白劍鞘,衝上天空,。
“疾!”
銀劍飛高俯衝,刹那間,銀光燦燦,雲海茫茫。天地間一片銀光劍雨,緊緊把一柄橙黃飛劍鎖住。
銀光萬道,黃電縱橫。
禦劍兩人一個淩波站立,一個腳踩輕舟,身形微微飄搖,偏偏飛劍來去,演化出銀光黃電,偌大一片奇景。
乙座以下,根本看不清飛劍來去,勝負優劣。
“大師兄萬勝!”
不用看得清楚,張烆乙、杜烆桂,張焚兩名禦氣境的師弟大聲疾呼,帶動附屬宗門和龍山五派年青弟子為張焚助威喝彩。
甲等席上人人自持身份,觀戰不語。他們看得更加清楚,心裏同樣有著疑惑。
“怪事!刳山張焚飛劍比起對戰李天兗時又強了一分,難道先前他一直隱藏實力不成?”
短短時間,張焚自然不可能劍法大進。升到“融會貫通,隨心變化”以後,升級需要的點數數量級的跨越,升級一次不比把刳山大道訣升到第十六層需要的點數少,張焚現在是萬萬不夠的。
刳山劍訣共有二十九式,從禦氣高階開始學習,對應刳山大道訣第十層。最初可以掌握十八式基礎劍訣。刳山大道訣每精進一層,對應可以掌握的劍訣就多兩式。由第十一層到大道訣第十五層,一共有十一式劍法可學。
係統把劍訣前十八招,對應大道訣第九層的初始狀態,算做第一層。大道訣每升級一次,對應劍訣增加一層。二十九式學全,顯示為“大成圓滿,收放自如”。
再升級一次,麵板裏才會顯示出“融會貫通,隨心變化”。
二十九招劍法也可以依次點開,單獨顯示每一招的掌握程度。
這就沒了“第x層”的區分。隻有初學乍練,不解其意——略窺門徑,有待加強——大成圓滿,收放自如——融會貫通,隨心變化四種字樣。
沒用點數升級以前,張焚後六招劍法顯示為“略窺門徑,有待加強”,十八式基礎劍訣則是“融會貫通,隨心變化”。
張焚能夠以較低的修為,闖出較大的名氣。一是因為刳山劍訣來自道門真傳,在龍山一帶獨樹一幟。二是這十八式“融會貫通,隨心變化”的基礎劍法。
不論劍法、術法,要把一門法術練到融會貫通,非數十年苦功不可。
修真無歲月,人的生命可是有限。決定生命長短在於道訣,大多修士都是優先提升道訣。劍法、術法平平而過,跟不上道訣提升的所在多有。
年青一代大多數修士實戰功法還停留在不解其意的階段,能夠收放自如的大多坐在甲乙兩等席位上,“融會貫通,隨心變化”的鳳毛麟角。
張焚的刳山劍訣之前整體評價為“大成圓滿,收放自如”,除了基礎十八式,後十一式裏六式“大成圓滿,收放自如”,三式“略窺門徑,有待加強”,還有兩式“初學乍練,不解其意”。
整體升級到“融會貫通,隨心變化”後,每一招的後綴隨之改變,全部變成“融會貫通,隨心變化”。
單一劍式“融會貫通,隨心變化”也隻是這一招使得恰到好處,可是多了一式、兩式,直到整套劍法融會貫通以後,卻是相輔相成,飛劍變化數量級的增加。
乘黃劍上威力大增,修為也從神光中階提升到神光高階,張焚有信心向強敵挑戰。
三絕僧如鏡就是他選定的試金石。
如鏡劍法、修為都是上層,比起張焚心中大敵僅差一線。如果不是出身差,沒有背景,和那位比,勝負誰屬還未可知。
他的性子可比那位好得多了。張焚即使不勝,如鏡也不至於會下狠手,恰恰是最合適的試劍之人。
穿越以前,張焚以為飛劍和手持寶劍不同,不應有劍法招式一說。
擁有大量練劍禦劍的記憶,又連升三級以後,張焚忽然明悟。戰機空戰尚且有戰術動作,飛劍為什麽不能演化招式?
刳山劍訣裏的基礎十八劍,就等於盤旋急轉、後置追擊一類常見戰術動作。是禦劍的基礎。正如同七爺、八爺做不了普加喬夫眼鏡蛇,蘇27也沒辦法隱身突進。基礎道訣每晉升一層,就相當於戰機更新換代一次。
所以從刳山大道訣十一層開始,到第十五層,修為每漲一層,不止原本的招式威力增加,飛劍還會多出許多變化,做到原來做不出的動作。歸結起來,就是後十式新招。
比起戰鬥機,同樣空中交戰,飛劍的變化又複雜許多。攻擊還是不攻擊禦劍之人,是否身劍合一又大有不同。
張焚同如鏡各戰一方隔空鬥劍,看上去仙味十足,實則是最平和的一種鬥劍方式。雙方都不以對方作為攻擊對象,純粹比拚飛劍,以壓製對方飛劍作為目標。
這種鬥劍方式對張焚再適合不過。
乘黃大回環飛過,纏上如鏡的鏡花劍。湖麵上皺起串串銀波,又被黃電擊破。
頭腦裏塞進一大堆禦使飛劍的知識和無數經驗,就像自己親身苦練,生死之間體悟的一樣。可是心中偏偏知道,這些都是加點升級得來的,並非自己所有。不管經驗再像真的,心裏終究有些發虛。
和如鏡的低危險性鬥劍每過一刻,張焚心裏的底氣就充足一分。表現在飛劍上,就給人以他劍術增長的錯覺。
“融會貫通,隨心變化”比起之前截然不同。拆分、組合,種種巧妙配合,神奇變化源源不絕。回想記憶裏,原本張焚禦劍的情景簡直慘不忍睹。
綠葉粉荷之上,湖光山色之間,一支橙黃飛劍壓得一片銀光波瀾不斷。
鬥到現在,不止場中兩人,甲乙兩等席位上,眾人心中漸漸明白,張焚的乘黃壓製住了如鏡的鏡花。
“阿彌陀佛!”如鏡口喧佛號,雙掌合十收回鏡花,臉上不見絲毫不悅,“張施主修為大進,劍法愈見神妙,可喜可賀!小僧甘拜下風,自愧不如!”說著跨出一步,也不見他如何作勢,人已離開水麵,到了張焚所在的甲席第七船上,盤膝坐下,不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