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與眾多巡撫大臣說了,他已經向陛下請求今後會先跟陛下籌備錢糧的事情。


    免得士卒開上戰場了在討論軍餉是否下發,部隊到達後再給發糧食。


    如此這般行事隻會是自縛手腳。


    到時候糧餉不夠用,士卒隻能跟著賊寇一同去搶掠。


    剿匪這麽多年,你們還沒有發現官軍已經和賊寇成了同夥?


    朝廷所下發的糧餉全都成了盜賊的糧餉了!


    現在總督、總理都掌握專門的部隊和專門糧餉,薊州、遼陽、山海關、寧遠的部隊都歸我統屬了。


    盧象升說完了朝廷的回複,再次強調道:


    “各直省的巡撫大臣都身負邊疆重任,不要一有賊警就請求別人增援、調兵!


    不響應你吧,不合適,畢竟大家都是為了剿匪,本來就應當同舟共濟。


    可是我們四處去接應你吧,朝廷的兵力怎麽能彌補得上賊寇逃跑的時間?”


    朱大典等人連連點頭。


    軍中糧餉絕對是個大問題,再加上就算你圍剿過去,流寇也早就跑了。


    至於叫援兵的事情,屬實是基操。


    畢竟人多都是有安全感。


    誰也不敢跟曹文詔、艾萬年、張全昌等人隻帶著幾千人就去剿匪了。


    落得他們三個的下場,那簡直是得不償失。


    所以這陣子,大家都願意叫支援。


    以至於官軍更加疲於奔命。


    要不是盧象升力挽狂瀾,大勝兩次。


    他們都不一定能聽盧象升的話。


    反正大明像袁崇煥那種直接砍大帥腦袋的人很少。


    盧象升又把崇禎額外的意思說了。


    在座的每個人都要立下軍令狀,同時陛下暗示眾人如果不能平寇,將難逃朝廷大法,詔獄的牢飯還是不錯的,如果肯花銀子的話。


    最後又說了朝中言官總是彈劾他,畏懼高迎祥,怯戰不敢與之交戰。


    盧象升敲了敲桌子說道:“高迎祥必須得剿死,一切流言蜚語全都會泯滅,且爾等也不能辜負陛下的重托!”


    高迎祥在起義當中,是一位名聲卓著的領袖人物,他在大明朝廷那裏掛名,可要比賀今朝響亮的多。


    他領導的那支起義軍長期轉戰於陝西、寧夏、甘肅、山西、河南、安徽等地。


    不像賀今朝隻“禍害”山西一個地方。


    許多力量較小的起義軍都曾同他聯合作戰,四處遊蕩,有力地打亂了明王朝的統治秩序,擴大了加入反賊的群體不單單是一省之人。


    在出秦入晉之初,賀今朝想的便是要聯合高迎祥一同走。


    高迎祥領導的起義軍實力最強,且第一次在進攻京師,闖進皇宮殺崇禎皇帝而名揚天下。


    名頭直接蓋過了當時剛剛因,俘虜晉王攻破太原而被朝廷熟知的賀今朝。


    緊接著他又焚毀中都鳳陽,再次進入崇禎等人的視線。


    故而他被朝廷視之若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後快。


    可以說高迎祥與賀今朝二人,一個選擇了麵子,一個選擇了裏子!


    朱大典開口道:“賊渠九十九人,闖王為最強。


    其下多降丁、甲仗精整,步伍不亂,非他竊鼠可比。


    宜合天下之力,懸重購必得其首。


    若俘獲闖,餘賊不成氣候!”


    盧象升對朱大典說的話頗有些小異議。


    在他看來,錘匪賀今朝才是最不好對付的那個賊頭。


    隻不過賀今朝這個賊頭過於低調,以至於大賊頭王嘉胤、王自用身死後,不如高迎祥高調。


    但如今盧象升需要全力對付高迎祥,賀今朝留給洪承疇去頭疼吧,他還沒時間搞!


    有些話,也就不方便放在這次會議裏說了。


    “此番會議就是為了以圍殲高迎祥部為主要軍事目標定下的。”盧象升隨即詢問:


    “高部如今到了哪裏?”


    “回盧總理,如今高迎祥圍攻廬州不克,轉道攻克含山、和州,進而圍攻除州。”


    盧象升拍了拍自己的臂膀道:“那我們就要在除州滅了他。”


    眾人大聲應和。


    盧象升吩咐下去,先讓靖遼伯吳國俊、總兵祖寬、遊擊羅岱救援除州。


    吳國俊原本被洪承疇給帶走,但是隨著盧象升分管薊州,便直接被討要過來。


    洪承疇當年猜測出一點吳國俊與賀今朝之間有些貓膩,這次又是去主動進攻山西,心裏對他懷疑的不行。


    怕自己在這裏剛定下策略,那邊便直接送到了賀今朝的麵前。


    吳國俊能感覺出來洪總督不信任他,同樣他也不信任洪承疇。


    盧象升派人去把陛下搞出來的“大赦山陝脅從群盜”的詔書分發出去,叫他們去宣傳,用於瓦解流寇的戰意。


    大意就是你們都是朕的臣民,隻不過是因為官貪吏狡,年歲凶荒,以至於你們饑寒交迫,胡作非為不是你們的本意。


    隻有少數人才是朝廷死敵,你們大多數都是被一二人給裹挾的。


    如果你們能夠誠心悔過,前來投誠,朕稱你們為救回難民,逐一查明籍貫,送回家鄉,舊業清還,多方撫恤你們。


    如果執迷不悟,抵抗到底,那朕必定會把你們一個個全都根除,致使大明天下永無餘孽!


    其中在崇禎的詔書說了不少動聽的話,可並沒有什麽實際意義。


    盧象升當真知道提出招撫,那麽多人如何安置?


    朝廷需要解決安插之地,需要賑貸“牛種諸費”,還要有“專心料理之人”,才可以做到可居可耕,新附樂業!


    但朝廷除了一紙詔書之外,什麽都不給。


    盧象升不知道能哄騙到幾個心思不純的反賊,但按照陛下的意思,能騙來一個宋江是一個!


    闖王、闖塌天、動天搖等七家數十萬人,繼續聯營百裏攻打除州。


    除州知府劉大鞏、太仆寺卿李覺斯死守除州城,用火毬、火炮轟擊流寇。


    而高迎祥同樣用火炮轟擊,依舊挖地洞填壕溝,退而複進,連攻三日,破除州羊馬牆。


    城牆頃刻間就可攻破。


    除州知府劉大鞏滿臉絕望,他都做好了遺囑,待到城破之後,自刎而死,報效朝廷。


    要不然他落到流寇手裏,也絕非全屍。


    況且劉大鞏也不願意被一幫流寇踩在腳下任意羞辱!


    高迎祥看著即將攻破的除州城,也鬆了一口氣,先前與官軍的兩次大戰,損失不小精銳士卒。


    如今攻破除州,定然能夠重新建立起戰心來。


    隻要在斬殺一兩個官府的大官,那就行了。


    士氣不但可以回來,還能卷起更多的人與大明作對。


    就在高迎祥滿心打算的時候。


    結果,盧象升先前派出的祖寬突然襲擊起義軍的背後。


    官軍齊進,導致高迎祥措手不及,被官軍殺的大潰。


    戰場上的起義軍頓時亂成一團,呼喊聲,哀嚎聲,煙塵四起。


    劉大鞏瞧著城外攻守之勢忽然逆轉,他一時間有些詫異,大明官軍何時這般威猛了?


    知府一直認為官軍是打不過賊寇的,才會讓賊寇猖狂至今,更何況先前連最能打的將軍曹文詔,也被殺了。


    讓劉大鞏如何能夠提起信心?


    城內的守軍忍不住大聲應和,恨不得衝出去也搶兩個腦袋當做軍功。


    祖寬帶著新一波的關寧鐵騎,砍殺賊寇,那簡直是手到擒來。


    混戰當中,在除州城東五裏處,起義軍的領袖動天搖被官軍砍死。


    首領一死,起義軍士氣大跌,各營皆是潰散。


    高迎祥想要穩住陣腳,與官軍交戰,他們人數占優,隻不過是被官軍突襲,若是長久撐下去,一直趕路的官軍定然不是對手。


    可盧象升親至,不像洪承疇似的沒有及時支援到曹文詔,導致他身死。


    祖寬則是越戰越猛。


    盧象升率領官軍追擊賊寇五十餘裏,數十萬眾當即就散了大半,其餘戰死沙場不多,可混亂踩踏而亡者不計其數。


    闖王高迎祥奮力激戰,精銳騎兵戰死超過兩千,無奈撤軍。


    從朱龍關到關山一帶積屍填溝委壑,除水為之不流。


    以高迎祥聚集的起義軍由此分散開來,一直跑往鳳陽,圍困壽州,突破到潁州、霍州、蕭縣等方向。


    由於總兵劉清澤扼守黃河,他們又折返。


    另一支右亳州跑到歸德、永寧,遭到總兵祖大樂的襲擊,又被吳國俊所敗!


    然後跑向南陽等地。


    闖王高迎祥又不死心的會和其他起義軍,攻破蕭縣,進逼徐州,西向攻打虞城,走到開封,又與左良玉相撞,相持六日。


    雙方皆是警惕的很,誰都不肯先出手。


    左良玉麵對高迎祥,盡管知道他戰敗的消息,但忌憚他宰了曹文詔,絲毫不敢輕舉妄動。


    且心裏也有了保存自身實力的思想,輕易不跟損失麾下士卒。


    左良玉瘋狂搖人來一起對付高迎祥。


    結果他真的搖來援軍,官軍陳永福從歸德(商丘)襲來,與左良玉前後夾擊高迎祥於朱仙鎮!


    此戰,高迎祥又大敗而逃。


    盧象升一直沒有忘記自己此番的軍事行動,那就是盡快的幹死闖王高迎祥。


    他帶著祖寬、祖大樂、吳國俊等精兵強將,與起義軍大戰於七頂山。


    此番戰事當中,闖王高迎祥的精銳騎兵損失殆盡,再也不見滅殺曹文詔時的猖狂神色了。


    就在這短短的十幾天戰事當中,高迎祥與盧象升之間掰手腕,攻守之勢異也!


    不得不說殺了曹文詔之後,高迎祥稍微有些飄了。


    沒有料到官軍會死命追趕他。


    高迎祥在除州之時隻顧得攻堅,未曾注意來支援的敵軍。


    同時在敵人堅守的情況之下,己方受到了一些損失,也未曾及時離去。


    頓兵攻堅過了三天,使得援軍抓住機會,又不注意哨探,這才給與了官軍突然在背後襲擊,一截兩段的機會!


    先前兩次與盧象升戰敗,高迎祥還有實力,但除州之戰,使得他的部隊由盛轉衰!


    可以說高迎祥打的上頭了,完全摒棄了先前定下對付官軍的策略。


    他殺了曹文詔之後,直接放棄了以走致敵,避實就虛的傳統戰法。


    或者說打的贏就打,打不贏就跑,根本就沒有貫徹到底。


    他強攻除州三天,沒有避開強敵薊遼官軍吳國俊、祖大樂、祖寬等強部,致使他自己一次次失利。


    就目前的客觀形勢而言。


    官軍主帥乃是善於謀劃之人。


    盧象升並不和洪承疇一樣坐鎮後方,他是真的敢身先士卒,拿著大刀片子上陣砍殺賊寇。


    一個讀書人,都能與底下的大頭兵一起上陣殺敵,自是能極大的激勵明軍士卒。


    高迎祥確實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強敵!


    盧象升又善於馭下,使得其屬下將士用命。


    祖寬、祖大樂、吳國俊也都是敢戰的將領。


    不要以為吳國俊靠著賀今朝打後金韃子,他自己的部隊就沒有啥戰鬥力,那都是相對而言的。


    前任薊鎮總兵給他打好了基礎,再加上崇禎信任他,那軍餉器械皆是充足的很,麾下將士自然肯用命。


    再加上盧象升身邊沒有監軍作亂,麾下的士卒全都是剽悍善戰的薊遼之卒。


    如此種種有利條件,高迎祥很難抵擋。


    闖王高迎祥在汝州時精銳尚有四五萬人,前夕戰敗損失了一些。


    但是經過除州之戰再到虞城時,就剩下兩萬餘人,結果在朱仙鎮損失不小,到了七頂山,更慘。


    高迎祥在賀今朝的幫助下,原有精騎七千人的規模,結果“逃死略盡”。


    幸虧還有些許心腹,護著他逃出生天。


    盧象升急忙追擊,趕到南陽,對眾將鼓舞道:“我逐賊到此,諸位多努力,勿要再使他逃脫!”


    眾將士自是喜氣洋洋,跟著盧總理作戰,就是能打勝仗,誰能不歡喜?


    誰都能看得出來,闖王高迎祥已然是窮途末路了!


    誰要是抓住他,那指定能夠直達天聽,從此富貴無二!


    靖遼伯吳國俊隱約聽到了陝西失守,什麽潼關丟了的一些風聲,但他也不在乎。


    隻要朝廷別派自己去打賀大帥,怎麽都好說!


    當初他跟著洪承疇去攻打山西的路上,就盤算著如何利益賀今朝坑死洪承疇。


    要不然自己指定得被他給坑死了。


    別看自己身負皇帝信任,又有爵位傍身,還跟賀今朝暗中有勾結。


    吳國俊早就發現了洪承疇是個未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狠人,跟著這種主帥,他說不準真能幹出袁崇煥那種臨陣斬將之事。


    但現在跟著盧象升,那可是太好了。


    盧象升又抓緊安排,讓祖大樂去唐縣,新野等地,祖寬負責鄧州,且派人往襄陽告知湖廣巡撫王孟尹,勳陽撫治宋祖舜。


    此番務必要把高迎祥攔截於漢水之北,絕不能讓他先跑漢中,再跑陝西,最後跑到山西去投奔錘匪賀今朝!


    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來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來2並收藏從驛卒開始當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