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門,幼軍指揮使王越按劍站在門洞中,禦馬監掌印太監劉永誠一臉擔憂,想說又不好意思說的樣子,憋得難受。
承天門由東宮幼軍的三千六百人全盤接管。
禦馬監掌控的騰驤武驤四衛撤回紫禁城內,協助東華門和西華門那邊的各自一千幼軍,謹防唐氏外戚走極端兵諫。
王越總鎮諸事,騰驤武驤四衛都聽他調遣。
這是太子旨意。
在劉永誠看來,太子旨意就是陛下旨意。
沒差別。
雖然從景泰十六年到今日之前,陛下和太子殿下之間的隔閡看起來不可調和,但禦馬監在內官二十四衙門中和司禮監並駕齊驅。
劉永誠又是天子心腹,知道真相。
就那對父子……
上一刻兩父子還在互相咆孝甚至拳打腳踢的“父慈子孝”,下一刻就能坐在一起吹牛打屁。
千萬不要用過往天子太子的相處模式來衡量這一對。
要不然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反倒是史官魏南風,把這對父子吃透了。
值得朝野臣子學習。
劉永誠想到這裏,實在忍不住了,太子殿下對東宮幼軍有絕對信心,可東宮幼軍著這幾年的營地是軍事禁地,外人根本不知道幼軍發展成什麽樣。
陛下把這麽重要的任務交給幼軍,劉永誠難以心安。
問道:“王指揮使,就三千六百人”
萬一兵諫,唐氏外戚加上文官集團的配合,五軍都督府和兵部都能調兵,團營和五軍都督府在京衛所,怕是能來幾萬人,就幼軍這點人……
裝備倒真不差。
全部騎軍,而且披甲,連戰馬都披了輕甲。
但幼軍士卒的軍械配置有點詭異。
左腰懸掛戰刀。
右腰吊弩。
背負弩盒。
雙手持火銃,一字排開,根本不是方陣,也不什麽什麽一字長蛇陣,就這種陣型,敵軍一個騎軍衝鋒就跨了。
火銃也不像是傳統火銃。
像太子殿下當初在正陽門一槍擊殺王驥的那種新式火銃。
但終究隻有三千六百人。
而且王越還隻安排了兩千人六百人守承天門外,其餘一千人放在承天門內,隨時可以分兵支援東華門和西華門。
兵力太孱弱了!
王越笑道:“劉大監也覺得幼軍孱弱”
劉永誠歎道:“恐怕不止奴婢認為,就這點兵力,任何一個懂軍事的人來看,都不認為守得住兵諫,哪怕采用三段射,也無濟於事。”
王越點頭,“當初太子殿下給我說幼軍的發展方向時,我也曾有同樣的疑問,五千六百人的幼軍,幾乎沒有任何沙場廝殺的經驗,它的將領階層是當初幼軍組建之初的那三百人,不過隨著幼軍配備東風步槍,幾次演習後,我就改變了看法。”
頓了下,“知道太子殿下為何要故意布局,讓唐氏外戚擁有兵諫的可能嗎”
劉永誠搖頭,“不知道。”
實際上,陛下在盲目信任太子殿下。
劉永誠壓力很大。
唐氏外戚和文官集團的聯手,除了皇權,什麽權力沒有
兵部、吏部、禮部、工部,都在他們手上。
也就王文和陳循的刑部、戶部還站在皇權這邊。
僅靠騰驤和武驤四衛,加上一個東宮幼軍,才五個衛的兵力,劣勢巨大,然而事到如今,劉永誠隻能選擇相信。
王越道:“因為殿下要讓東宮幼軍有一個閃亮登場,讓天下人側目的舞台,隻有在這樣的情況下亮相,才能讓文官集團知道,他們手中的兵權,在東宮幼軍麵前屁都不是。而且經過這次事件後,兵部會重新洗牌,文官集團也會被大肆清洗,到時候兵部將牢牢掌控在太子殿下手上。”
補了一句:“殿下的目標,從來就不止是唐氏外戚!”
包括整個文官集團。
是兵權!
縱然有了東宮幼軍,兵權依然很重要,幼軍擴軍,需要兵源、軍餉、物資,這些東西都得走兵部和戶部、工部。
所以殿下真正目的是徹底將六部拿捏在手。
劉永誠略有疑惑,“萬一唐氏外戚和文官集團這一次認慫,不打算兵諫呢”
王越畢竟是個讀書人。
聞言樂了,“白圭被彈劾桉,湖廣承宣布政使司全軍覆沒,在京文官集團,七卿中有人逃不掉;山西黃河的獨臂石人和災民造反,七卿又有人牽扯其中。唐氏外戚,兩件事都和他們脫不了幹係。如果他們今天認慫,依然得有人進詔獄,到時候錦衣衛一查,你才會牽扯多少人,會不會掉腦袋所以認慫就是等死,與其等死,唐氏外戚還不如兵諫——這一點,唐氏外戚應該看得很清楚。”
歎道:“這幾年我大明出了太多亂臣啊!”
劉永誠懂了。
問道:“可唐氏外戚怎麽知道今天需要兵諫,殿下又是怎麽知道這個消息的”
王越略一思索,“因為沒有更好的機會了,山西那邊的動亂繼續下去的話,朝廷的重心會在平叛上,而過程變數太多,萬一平叛不力,導致山河動蕩,文官集團會把責任往唐氏外戚身上推,沒了文官集團的支持,唐氏外戚還憑什麽換儲”
劉永誠頷首,“有一說一,當下局麵,隻怪正統十四年後,於少保太過於強勢,把兵權收歸到兵部,才讓文官集團坐大,這是根源。”
王越道:“這……”
不好說。
不說好。
其實也不能怪於謙,隻能說世事如此。
當年北京保衛戰後,於謙作為大明臣子第一人,根本沒有專權的私心,之所以收歸兵權到兵部,是怕出現第二個堡宗。
說到底,堡宗北伐才是真正的源頭。
如果大明天子一直是太宗和宣宗那樣的天縱英姿的明君,於謙再強勢,也不會把兵權收到兵部,沒辦法,景泰帝的過往,就說明了他不是太宗和宣宗。
王越道:“扯遠了,悄悄給劉大監說個事,昨日殿下布置今日事時,說了一句話,說如果今日有兵諫,那麽承天門的槍聲,將是劃破時代夜幕的、結束一個時代的喪鍾之聲!”
又大笑道:“拭目以待罷。”
長街盡頭,出現了百姓騷亂,應該是唐氏外戚中的次中堅人物,唐敏率領大軍進逼紫禁城,為換儲一事兵諫來了!
大軍壓城,城欲摧
王越雲澹風輕,毫無壓力,大聲道:“傳令,準備迎敵!”
承天門由東宮幼軍的三千六百人全盤接管。
禦馬監掌控的騰驤武驤四衛撤回紫禁城內,協助東華門和西華門那邊的各自一千幼軍,謹防唐氏外戚走極端兵諫。
王越總鎮諸事,騰驤武驤四衛都聽他調遣。
這是太子旨意。
在劉永誠看來,太子旨意就是陛下旨意。
沒差別。
雖然從景泰十六年到今日之前,陛下和太子殿下之間的隔閡看起來不可調和,但禦馬監在內官二十四衙門中和司禮監並駕齊驅。
劉永誠又是天子心腹,知道真相。
就那對父子……
上一刻兩父子還在互相咆孝甚至拳打腳踢的“父慈子孝”,下一刻就能坐在一起吹牛打屁。
千萬不要用過往天子太子的相處模式來衡量這一對。
要不然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反倒是史官魏南風,把這對父子吃透了。
值得朝野臣子學習。
劉永誠想到這裏,實在忍不住了,太子殿下對東宮幼軍有絕對信心,可東宮幼軍著這幾年的營地是軍事禁地,外人根本不知道幼軍發展成什麽樣。
陛下把這麽重要的任務交給幼軍,劉永誠難以心安。
問道:“王指揮使,就三千六百人”
萬一兵諫,唐氏外戚加上文官集團的配合,五軍都督府和兵部都能調兵,團營和五軍都督府在京衛所,怕是能來幾萬人,就幼軍這點人……
裝備倒真不差。
全部騎軍,而且披甲,連戰馬都披了輕甲。
但幼軍士卒的軍械配置有點詭異。
左腰懸掛戰刀。
右腰吊弩。
背負弩盒。
雙手持火銃,一字排開,根本不是方陣,也不什麽什麽一字長蛇陣,就這種陣型,敵軍一個騎軍衝鋒就跨了。
火銃也不像是傳統火銃。
像太子殿下當初在正陽門一槍擊殺王驥的那種新式火銃。
但終究隻有三千六百人。
而且王越還隻安排了兩千人六百人守承天門外,其餘一千人放在承天門內,隨時可以分兵支援東華門和西華門。
兵力太孱弱了!
王越笑道:“劉大監也覺得幼軍孱弱”
劉永誠歎道:“恐怕不止奴婢認為,就這點兵力,任何一個懂軍事的人來看,都不認為守得住兵諫,哪怕采用三段射,也無濟於事。”
王越點頭,“當初太子殿下給我說幼軍的發展方向時,我也曾有同樣的疑問,五千六百人的幼軍,幾乎沒有任何沙場廝殺的經驗,它的將領階層是當初幼軍組建之初的那三百人,不過隨著幼軍配備東風步槍,幾次演習後,我就改變了看法。”
頓了下,“知道太子殿下為何要故意布局,讓唐氏外戚擁有兵諫的可能嗎”
劉永誠搖頭,“不知道。”
實際上,陛下在盲目信任太子殿下。
劉永誠壓力很大。
唐氏外戚和文官集團的聯手,除了皇權,什麽權力沒有
兵部、吏部、禮部、工部,都在他們手上。
也就王文和陳循的刑部、戶部還站在皇權這邊。
僅靠騰驤和武驤四衛,加上一個東宮幼軍,才五個衛的兵力,劣勢巨大,然而事到如今,劉永誠隻能選擇相信。
王越道:“因為殿下要讓東宮幼軍有一個閃亮登場,讓天下人側目的舞台,隻有在這樣的情況下亮相,才能讓文官集團知道,他們手中的兵權,在東宮幼軍麵前屁都不是。而且經過這次事件後,兵部會重新洗牌,文官集團也會被大肆清洗,到時候兵部將牢牢掌控在太子殿下手上。”
補了一句:“殿下的目標,從來就不止是唐氏外戚!”
包括整個文官集團。
是兵權!
縱然有了東宮幼軍,兵權依然很重要,幼軍擴軍,需要兵源、軍餉、物資,這些東西都得走兵部和戶部、工部。
所以殿下真正目的是徹底將六部拿捏在手。
劉永誠略有疑惑,“萬一唐氏外戚和文官集團這一次認慫,不打算兵諫呢”
王越畢竟是個讀書人。
聞言樂了,“白圭被彈劾桉,湖廣承宣布政使司全軍覆沒,在京文官集團,七卿中有人逃不掉;山西黃河的獨臂石人和災民造反,七卿又有人牽扯其中。唐氏外戚,兩件事都和他們脫不了幹係。如果他們今天認慫,依然得有人進詔獄,到時候錦衣衛一查,你才會牽扯多少人,會不會掉腦袋所以認慫就是等死,與其等死,唐氏外戚還不如兵諫——這一點,唐氏外戚應該看得很清楚。”
歎道:“這幾年我大明出了太多亂臣啊!”
劉永誠懂了。
問道:“可唐氏外戚怎麽知道今天需要兵諫,殿下又是怎麽知道這個消息的”
王越略一思索,“因為沒有更好的機會了,山西那邊的動亂繼續下去的話,朝廷的重心會在平叛上,而過程變數太多,萬一平叛不力,導致山河動蕩,文官集團會把責任往唐氏外戚身上推,沒了文官集團的支持,唐氏外戚還憑什麽換儲”
劉永誠頷首,“有一說一,當下局麵,隻怪正統十四年後,於少保太過於強勢,把兵權收歸到兵部,才讓文官集團坐大,這是根源。”
王越道:“這……”
不好說。
不說好。
其實也不能怪於謙,隻能說世事如此。
當年北京保衛戰後,於謙作為大明臣子第一人,根本沒有專權的私心,之所以收歸兵權到兵部,是怕出現第二個堡宗。
說到底,堡宗北伐才是真正的源頭。
如果大明天子一直是太宗和宣宗那樣的天縱英姿的明君,於謙再強勢,也不會把兵權收到兵部,沒辦法,景泰帝的過往,就說明了他不是太宗和宣宗。
王越道:“扯遠了,悄悄給劉大監說個事,昨日殿下布置今日事時,說了一句話,說如果今日有兵諫,那麽承天門的槍聲,將是劃破時代夜幕的、結束一個時代的喪鍾之聲!”
又大笑道:“拭目以待罷。”
長街盡頭,出現了百姓騷亂,應該是唐氏外戚中的次中堅人物,唐敏率領大軍進逼紫禁城,為換儲一事兵諫來了!
大軍壓城,城欲摧
王越雲澹風輕,毫無壓力,大聲道:“傳令,準備迎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