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書白圭道:“殿下,這一兩年新成立的部門有點多,翰林院、國子監中不少儲備的人才都已經起用,但也帶來了一個冗官的麻煩,這對國家而言,其實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朱見濟微微點頭,“孤知曉,所以接下來的工作重心,是要精簡人員,不止是官府衙門要瘦身,五軍都督府的地方衛所、親軍二十六衛、團營都要裁撤冗餘,這是個大事,牽扯到的利益太大,所以孤希望九卿眾人能全力支持。”
來乾清殿的都是最心腹的臣子,紛紛點頭,“臣等必肝腦塗地為殿下分憂!”
朱見濟嗯了聲,想了想,決定提前給大家打個預防針,“關於人員精簡,其實還有一種操作,把國家官員一分為二,分為公職人員和編外人員。”
簡而言之,就是公務員和事業編。
白圭敏銳的察覺到了問題,“哪那些部門是公職人員,哪些部門又是編外人員”
朱見濟略一思忖,“地方官府衙門處理政事的,一應皆是公職人員,而地方府學等,則劃為編外人員,京畿七部、各寺監也都是公職人員,但戶部下轄的大明銀行、工部下轄的工科院、戶部下的農科院等,可劃分到編外人員,但待遇上,不會和公職人員有多少出入。”
白圭一頭霧水,“待遇沒有差距”
那這個劃分有什麽意義。
朱見濟笑道:“待遇不是目的,這個操作主要是明確體係,建立一個清晰明了的治國係統,把七部下的責任、權力細分,從而能更精準的根據國家局勢,進行政策的施行、改進。”
最重要的一點,可以利用這個編外人員來進行全民開智。
考編需要讀書。
不過目前還做不到這一步,因為國家經濟沒發展到這個程度,要想全民開智,首先得做到全民溫飽,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吃都吃不飽,百姓哪有錢來讀書
歸根結底,還是經濟不夠。
經濟沒達到一定程度,教育改革、醫療改革都是紙上談兵。
當下能做的就是軍事、政治、農業、工業改革。
白圭沒吱聲了。
他覺得太子殿下說這個有點空中樓閣。
於謙咳嗽一聲,“殿下,這個舉措怕是還要再等幾年再施行,當務之急,精簡人員確實大有必要,另外,隨著幼軍的崛起,軍事改革也很有必要。”
朱見濟道:“嗯,關於軍事改革,於少保,孤是這麽想的,隨著東風係列火器的發展,大明勢必要進入一個全軍火器的時代,而火器的發展,將改變戰爭的態勢,不再是以人力取勝的時代,當然,為了國家利益,大明至少也要保持在五十萬的常規軍,這個五十萬,不包括屯兵,也就是說,團營的十萬人,親軍二十六衛的十餘萬人,都要配備火器,同時北方邊軍和南方邊軍,甚至沿海衛所,這些兵力中的一大部分,都要改製,裁撤屯兵,剩下的轉為常備兵力。”
眾人聞言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個手筆太大了!
團營十萬人,親軍二十六衛十多萬人,這就是將近三十萬人的兵力,全部配備東風火器,這得需要多大一筆資金
地方都司的兵力中,部分裁撤,部分轉為常規兵力。
是否也要配備東風火器
這又是一筆巨大的天文數字。
地方都司的兵力加在一起,這可是將近百萬之巨!
就算留一半,也得有五十萬。
五十萬的火器配備需要的軍費……
想想就頭皮發麻。
而且別忘了,太子殿下還在大力發展水師,成立了海軍部門,為了確保海貿,是不是也需要二三十萬的海軍兵力
全部配備火器……
把大明賣了也拿不出這麽多錢!
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朱見濟也知道,要實現大明軍事力量的全部火器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別的不說,僅僅是這數十萬軍隊需要的東風步槍,東宮軍研院就做不到。
更別說海量的子彈了!
采用澆鑄法,手工打磨組裝,就算能完成這個目標,需要的人力成本,會讓收益變得極低,所以要想達成這個目標,需要工業改革取得成果。
最差的情況,車床隊伍裏的銑床、鑽床、磨床、鏜床、刨床、衝床中,至少也得把銑床、鑽床、磨床、衝床四個搞出來。
隻有這樣,火器生產才能跟得上火器的迭代。
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而且幼軍經過兩次大戰後,強行推進東風步槍的後遺症已經顯露出來:幼軍的東風步槍破損率太高,僅僅是打台灣這一次,一萬新兵的一萬支東風步槍,報廢了三成之多!
東風迫擊炮也一樣。
至於東風機槍,更是大一堆的毛病,這一次遠征台灣,壓根就沒用東風機槍。
所以火器研發,依然任重道遠。
畢竟這是一整套工業。
可以突擊搞一批出來,但最終還是要回到整套工業的水平上來。
好在當下又有幾年安生日子。
朱見濟有些疲倦,道:“先這樣罷,諸位卿家回去之後仔細想想,如何推動我大明工業的進步,如何緩解我大明國庫的壓力,如何提高民生,如何應付越來越冷的天氣,甚至也要思考一番,如何應對即將而來人口暴漲帶來的糧食、醫療和教育、就業問題。”
頓了一下,“大明要走的路還很長,孤要打造的大明盛世,不僅僅是南擴交趾北拒漠北,朕要打造的大明盛世,是一個揚帆碧波於宙宇,大明寶鈔流通於萬邦,億萬黎民人人開智,讀書聲遍及大江南北,更有天塹通途,境內城市皆擁有不夜之輝煌!”
朱見濟把自己都說得熱血沸騰了,其實隻要把蒸汽機和發電係統搞出來,大明完全有機會領先西方一兩百年進入近代工業社會。
結果一看……於謙等人,甚至包括朱祁玉,都麵麵相覷。
殿下說的他們有點不懂。
比如億萬黎民人人讀書開智,這不是封建皇權應該幹的事啊。
百姓都讀書了,你朱家還怎麽統治他們
朱見濟微微點頭,“孤知曉,所以接下來的工作重心,是要精簡人員,不止是官府衙門要瘦身,五軍都督府的地方衛所、親軍二十六衛、團營都要裁撤冗餘,這是個大事,牽扯到的利益太大,所以孤希望九卿眾人能全力支持。”
來乾清殿的都是最心腹的臣子,紛紛點頭,“臣等必肝腦塗地為殿下分憂!”
朱見濟嗯了聲,想了想,決定提前給大家打個預防針,“關於人員精簡,其實還有一種操作,把國家官員一分為二,分為公職人員和編外人員。”
簡而言之,就是公務員和事業編。
白圭敏銳的察覺到了問題,“哪那些部門是公職人員,哪些部門又是編外人員”
朱見濟略一思忖,“地方官府衙門處理政事的,一應皆是公職人員,而地方府學等,則劃為編外人員,京畿七部、各寺監也都是公職人員,但戶部下轄的大明銀行、工部下轄的工科院、戶部下的農科院等,可劃分到編外人員,但待遇上,不會和公職人員有多少出入。”
白圭一頭霧水,“待遇沒有差距”
那這個劃分有什麽意義。
朱見濟笑道:“待遇不是目的,這個操作主要是明確體係,建立一個清晰明了的治國係統,把七部下的責任、權力細分,從而能更精準的根據國家局勢,進行政策的施行、改進。”
最重要的一點,可以利用這個編外人員來進行全民開智。
考編需要讀書。
不過目前還做不到這一步,因為國家經濟沒發展到這個程度,要想全民開智,首先得做到全民溫飽,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吃都吃不飽,百姓哪有錢來讀書
歸根結底,還是經濟不夠。
經濟沒達到一定程度,教育改革、醫療改革都是紙上談兵。
當下能做的就是軍事、政治、農業、工業改革。
白圭沒吱聲了。
他覺得太子殿下說這個有點空中樓閣。
於謙咳嗽一聲,“殿下,這個舉措怕是還要再等幾年再施行,當務之急,精簡人員確實大有必要,另外,隨著幼軍的崛起,軍事改革也很有必要。”
朱見濟道:“嗯,關於軍事改革,於少保,孤是這麽想的,隨著東風係列火器的發展,大明勢必要進入一個全軍火器的時代,而火器的發展,將改變戰爭的態勢,不再是以人力取勝的時代,當然,為了國家利益,大明至少也要保持在五十萬的常規軍,這個五十萬,不包括屯兵,也就是說,團營的十萬人,親軍二十六衛的十餘萬人,都要配備火器,同時北方邊軍和南方邊軍,甚至沿海衛所,這些兵力中的一大部分,都要改製,裁撤屯兵,剩下的轉為常備兵力。”
眾人聞言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個手筆太大了!
團營十萬人,親軍二十六衛十多萬人,這就是將近三十萬人的兵力,全部配備東風火器,這得需要多大一筆資金
地方都司的兵力中,部分裁撤,部分轉為常規兵力。
是否也要配備東風火器
這又是一筆巨大的天文數字。
地方都司的兵力加在一起,這可是將近百萬之巨!
就算留一半,也得有五十萬。
五十萬的火器配備需要的軍費……
想想就頭皮發麻。
而且別忘了,太子殿下還在大力發展水師,成立了海軍部門,為了確保海貿,是不是也需要二三十萬的海軍兵力
全部配備火器……
把大明賣了也拿不出這麽多錢!
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朱見濟也知道,要實現大明軍事力量的全部火器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別的不說,僅僅是這數十萬軍隊需要的東風步槍,東宮軍研院就做不到。
更別說海量的子彈了!
采用澆鑄法,手工打磨組裝,就算能完成這個目標,需要的人力成本,會讓收益變得極低,所以要想達成這個目標,需要工業改革取得成果。
最差的情況,車床隊伍裏的銑床、鑽床、磨床、鏜床、刨床、衝床中,至少也得把銑床、鑽床、磨床、衝床四個搞出來。
隻有這樣,火器生產才能跟得上火器的迭代。
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而且幼軍經過兩次大戰後,強行推進東風步槍的後遺症已經顯露出來:幼軍的東風步槍破損率太高,僅僅是打台灣這一次,一萬新兵的一萬支東風步槍,報廢了三成之多!
東風迫擊炮也一樣。
至於東風機槍,更是大一堆的毛病,這一次遠征台灣,壓根就沒用東風機槍。
所以火器研發,依然任重道遠。
畢竟這是一整套工業。
可以突擊搞一批出來,但最終還是要回到整套工業的水平上來。
好在當下又有幾年安生日子。
朱見濟有些疲倦,道:“先這樣罷,諸位卿家回去之後仔細想想,如何推動我大明工業的進步,如何緩解我大明國庫的壓力,如何提高民生,如何應付越來越冷的天氣,甚至也要思考一番,如何應對即將而來人口暴漲帶來的糧食、醫療和教育、就業問題。”
頓了一下,“大明要走的路還很長,孤要打造的大明盛世,不僅僅是南擴交趾北拒漠北,朕要打造的大明盛世,是一個揚帆碧波於宙宇,大明寶鈔流通於萬邦,億萬黎民人人開智,讀書聲遍及大江南北,更有天塹通途,境內城市皆擁有不夜之輝煌!”
朱見濟把自己都說得熱血沸騰了,其實隻要把蒸汽機和發電係統搞出來,大明完全有機會領先西方一兩百年進入近代工業社會。
結果一看……於謙等人,甚至包括朱祁玉,都麵麵相覷。
殿下說的他們有點不懂。
比如億萬黎民人人讀書開智,這不是封建皇權應該幹的事啊。
百姓都讀書了,你朱家還怎麽統治他們